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多以临床症状为依据 ,缺乏客观诊断指标 ,我们通过肌电图(EMG)、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的综合电生理检测分析 ,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加以进一步探讨。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63例患者均系我院内分泌科及神经科确诊 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符合 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其中男性 2 5例 ,女性 38例 ;年龄 4 3~ 80岁 ;病程 3个月~ 2 0a。在 63例中 ,有 2 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改变的特点,分析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中、尺、胫后、腓总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上、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损害的差别,分析病程、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对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损害重于运动神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有相关性,与空腹血糖无相关性.结论: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控制血糖、甘油三酯对控制周围神经病变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78例Ⅱ型糖尿病人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病程、空腹血糖、HbAlc呈负相关。结论 随着病程增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控制空腹血糖及HbAlc有助于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美国尼高力Viking 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12例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了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9CV)检查及研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MCV或3CV至少有一项异常者74例,占66%.其中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尺神经异常率为26.8%,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而临床上确诊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仅为17.9%.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组MCV、SCV与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并与病程有关.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周围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与健康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症状组更显著。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诊断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障碍,观察脉络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的变化。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显效37例(74%),有效10例(20%),无效3例(6%),总有效率94%,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治疗前后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络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倩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22-22,27
目的 探讨肌电图对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5年4月~2009年3月检查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EM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MCV和SCV减慢者有42例,占75.00%,其中有周围神经症状22例,检测出神经传导异常28例,占89.3%;无周围神经症状有21例,检测出神经传导异常9例,占53.6%.且两组MCV和SCV均存在显著件差异(P<0.01).结论 采用肌电图检查技术测定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可使2型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得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蒋玉宝  朱永霞  朱莉 《吉林医学》2012,33(30):6518-6518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测定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测定,同时与病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CV异常率为61.43%,以下肢腓肠神经损害最为常见;H反射异常率为70.23%,高于NCV异常率;NCV异常率、H反射异常率均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NCV和H反射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两者可互为补充,提高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方法:对30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全部采用双侧正中神经及双侧胫神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表现周围神经系统传导速度减慢,下肢损害高于上肢。证明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与微血管病变有关。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早期治疗提供了足够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左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1)、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2)、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1)、左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2)以及尿蛋白排泄率/尿肌酐排泄率(UACR),94例患者均做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结果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组UACR异常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MCV1、MCV2、SCV1、SCV2、分别与UACR、 HbAlc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肾病有共同发病基础,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患者周围神经易受累,长期血糖控制水平对周围神经传导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5月在武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电生理中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重于运动神经,波幅的下降程度较传导速度减慢明显,下肢重于上肢(P均〈0.05);皮肤交感反射检测下肢的异常率高于上肢(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肢体麻木;最常见的体征是感觉减退;神经传导异常组的病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神经传导正常组P〈0.05)。结论DPN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均以感觉神经受损为主;早期通过神经电生理诊断时要同时行神经传导和皮肤交感反应检测;病程越长,血糖控制水平越差.神经电生理结果出现异常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及临床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方法280名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周围神经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检测相关的22个临床指标,如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C-肽等,并对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比较有更高的β2-微球蛋白(t=-2.403,P〈0.05),较大的年龄(t=-2.617,P〈0.01)及更长的病程(t=-5.653,P〈0.01);β2-微球蛋白(OR=1.344,P〈0.05)及糖尿病病程(OR=1.135,P〈0.01)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β2-微球蛋白及糖尿病病程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楼朝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73-74,76
目的观察迈之灵与弥可保治疗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早期的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同时予服迈之灵一次2片,2次,d;弥可保片0.5mg/次,3次/d;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参数、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临床症状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视网膜病变的血流参数变化较治疗前有改善趋势(P〈0.01),神经传导的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联用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影响眼底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延缓及减轻糖尿病视网膜及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前列地尔(曼新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02例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51例,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治疗组)和单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用甲钴胺治疗,更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及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及丁咯地尔,对照组单用丁咯地尔。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7%(P<0.05);治疗组在神经传导速度(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加丁咯地尔较单用丁咯地尔可明显改善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5例DPN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DPN的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从空腹血糖和病程入手,分析神经传导速度与空腹血糖和病程的相关性,并就其MNCV和SNCV在各神经的异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的MNCV及SNC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以及SNCV上,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的患者与空腹血糖低于7mmol/L的患者相比并未见明显差异,而病程5年以上者与病程5年以下者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SNCV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异常率分别为60.00%、56.92%、69.23%,明显高于MNCV(分别为41.54%、38.46%、50.77%).结论:MNCV及SNCV与DPN患者的病程长短呈现正相关.在诊断DPN上,SNCV的敏感性优于MNCV,二者的测定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技术对认知功能状态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 健康受试者、30例无认知障碍及30例轻度认知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记录周围神经电位、脊髓电位、皮层电位峰潜伏期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受试者SEP周围神经诱发电位、皮层下电位峰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认知障碍组的皮层电位峰潜伏期、中枢传导时间与正常组和无认知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认知障碍组的中长潜伏期P60、N75峰潜伏期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枢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皮层电位对认知功能的评价更具敏感性,优于量表评估,可用于评估糖尿病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亚临床病变。 且胫后神经SEP皮层电位对糖尿病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亚临床期及早期评价较正中神经SE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评价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住院部治疗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2例,分别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 A组患者的显效人数为37例,有效人数为3例,有效率为95.2%。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延缓病情发展,适合于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该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统计患者神经肌电图的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与临床诊断率。结果该组60例患者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48.33%,胫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55%,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38.33%,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60%。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65%(39/60);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38.33%(23/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测有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