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 :自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6月期间 ,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类型青光眼共计 4 7例 (5 8只眼 ) ,在术中均使用粘弹性物质。其中 ,闭角型青光眼 5 4只眼 ,开角型青光眼 2只眼 ,继发性青光眼 2只眼。2 .手术方法 :常规局麻 ,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 ,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 ,1/ 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 ,小梁切除约 1.5 m m× 3mm大小 ,并做相应的虹膜切除 ,巩膜瓣远端两角用 10 - 0尼龙线缝合 ,结扎松紧适中 ,用钝针头于巩膜瓣下注入 Healon适量 ,在直视下见 Healon少量进入前房 ,上方虹膜复位 ,周边切口清晰可见 …  相似文献   

2.
例1 于×女 63岁农民因右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于2007年12月20日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做巩膜瓣,切除4mm×1mm小梁组织,常规行周边虹膜切除,10-0无损伤线分层间断缝合巩膜瓣及球结膜,术后典必舒滴眼液常规点眼.  相似文献   

3.
周边虹膜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术,但是常规手术方法存在着周边虹膜不易脱出,术后切口渗漏等缺点,我们采用带瓣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方法:术前准备、麻醉、开睑同常规手术,作以穹窿部为底之结膜瓣,固定上直肌。在角膜缘后缘后2mm巩膜上作2×3mm.1/2~2/3厚以角膜缘为底之巩膜瓣,于巩膜瓣下角膜缘后缘后0.3mm范围内垂直切开2~2.5mm,虹膜根部切除,巩膜瓣复位,两角名缝合1针,球结膜复位,切口两端各缝合1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地塞米松2mg,单眼包扎。  相似文献   

4.
作者介绍一种抗青光眼手术。手术要旨在利用脉络膜血管系统,为房水排出建立新的出路。Bernstein等曾清楚地指出,睫状体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具有高度渗透作用的孔隙。作者根据这种理论设计一种新的抗青光眼手术——深层巩膜切除术。此手术使房水直接经眼球的血管系统排出,手术的结果是在前房房水与睫状体血管之间建立分流。手术操作:在眼球上方,距角膜缘5~7mm,作一角膜缘为基底长10—15mm结膜办,分离结膜办至角膜缘。作一6×6mm方形巩膜办,其厚度为巩的1/3,基底在角巩缘。翻转此办,再作一个三角形深层巩膜办、基底亦在角巩缘、从睫状体分离三角形巩膜办进入前房角。作一周边虹膜切除、然后切除三角形巩膜办。将方形巩膜办放回原处,间断缝合4针固定。结膜办作连续缝合。作者用此法作过3500次以上手术,经长期观察的病例,有94%眼压稳定并且维持正  相似文献   

5.
体切割术时对眼底的观察;有的混浊在术后会迅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同时摘除白内障。本文介绍经板层巩膜瓣切口先摘除晶体,后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手术一次完成。裂隙灯检查表明晶体核较硬化者,不宜经睫状体平部而须按常规方法摘除白内障。作宽5mm170°~180°长的结膜瓣,再切一3mm宽,以角巩缘为基底的1/2厚的板层巩膜瓣,长150°—160°,向前分离至角膜组织边缘,后沿角巩缘后界作同样长的切口,预置缝线。切穿并扩大切口进入前房,作虹膜周边切除或全切除。冷冻摘出品体。结扎预置缝线,间断或连续缝合角巩缘切口。板层巩膜瓣复位,间断缝合。由巩膜切口注生理盐水入玻璃体以升高眼压,其后再用常规方法施行晶体混浊不但影响患者的视力,也影响玻璃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86年以来,采用本术式治疗各类青光眼128例,157眼,术后眼压控制占90.7%,效果满意。手术方法:局麻,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结膜瓣的大小与小梁切除术相同。切开前房后以虹膜恢复器向前分离周边前房之粘连,向后作睫状体分离4×4mm范围,然后行小梁,前巩膜一并咬切3×3.5mm,虹膜周边切除,巩膜瓣缝合2针,结膜瓣二侧缝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氟美松2mg,阿托品0.3ml,术眼加压包扎。前房恢复后解除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的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青光眼171例220眼,根据结膜瓣切口不同及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采用传统的角巩缘切口33例44眼,B组采用角巩缘后界1mm结膜切口76例94眼,C组采用B组结膜切口基础上连续缝合结膜瓣62例82眼,随访1a。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结膜切口有无渗漏,并进行组间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术后切口漏水、浅前房发生A组>B组>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94.5%,术后眼压控制和滤过泡形态无明显区别。

结论: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制作结膜瓣,同时采用结膜切口连续缝合,愈合快,发生结膜切口漏水明显减少,显著能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90年采用玻璃体切割器手术切除先天性白内障8例,共14眼,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例,14只眼,男性6例,女性2例。其中两例伴有眼球震颤。年龄最小6岁,最大36岁。手术方法:术前1%阿括品充分扩瞳,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各5ml,加肾上腺素液3滴作球后及眼周麻醉,缝线开睑,在颞侧角巩缘作“—1”型球结膜瓣,外直肌作牵引缝线。在颞下方巩膜面距角巩缘3mm用“0”线预置马蹄型缝线。用巩膜穿刺刀(刃宽1.2mm)刺破球壁进入玻璃体腔,划破晶体囊膜,抽出  相似文献   

9.
(1968)介绍“虹膜睫状体压后术和输林氏管切除兼虹膜压后术”。手术操作:0.5%地卡因球表面及2%地卡因上直肌局部麻醉,做固定缝线由11—2时位做基底在角膜缘的结膜瓣。后做稍小的三角形2/3厚度的巩膜瓣,基底位于角膜缘。巩膜瓣必须达到角膜缘半透明区。在巩膜三角基底附近做穿刺术。用刀片或剪子由穿刺处的巩膜缘中心到小梁区的断面处做子午线切口,用手术显微镜做输林氏管定位。切断滤过区的切口之后,改变切口方向。向左右延长切口,做成两个包括输林氏管的巩膜条带。为便于两个巩膜条带的移动,在其基底部做切痕。然后用虹膜恢复器把它塞入前房,压迫虹膜根部打开房角。如有明显瞳孔阻滞,则在二巩膜条带间做周边虹膜切除。表层巩膜瓣恢复原弦、缝合一或数针。结膜连续缝合无前房或前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切除层间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显微镜下做上穹窿为基底结膜瓣,浅层巩膜瓣为5mm×5.5mm大小,1/3巩膜厚度,瓣下做3.5mm×4mm大小尽可能厚的中层巩膜瓣,切除中层巩膜瓣,浅层巩膜瓣下切除2mm×2mm角巩膜组织,虹膜周边切除,固定浅层巩膜瓣,缝合筋膜、球结膜。结果 12例 (14只眼),随访12-38月,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2.59±3.76)mmHg。结论切除层间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式降眼压效果好,术式简单,适用于不同类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1.
改良的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手术员微镜下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及4x4mm1/3巩膜厚度的浅层巩膜瓣,然后作一中层巩膜瓣,约3X3mm大小1/3巩膜厚度并切除之。作小梁切除、虹膜周切、巩膜瓣固定、球结膜及筋膜囊分层连续缝合。结果200例(280眼)随访6-24月,近期眼压控制率100%,远期为94%,平均眼压15.90mmHg结论改良的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角巩缘重建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246只眼,复发翼状胬肉17只眼,通过翼状胬肉切除角巩膜缘重建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随访6~24个月,平均17.3个月.结果 在观察随访期内,3只眼复发,复发率为1.03%.并发症;2只眼在结膜缝合之间、2只眼在结膜提供区有小肉芽增生.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角巩缘重建术是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非常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临床并发症较多,最常见的是术后持续性浅前房,处理上有时较为棘手,我院自1996年1月共施行小梁切除术126例129眼,其中24例24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现将原因及处理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24例中,男9例,女15例;右眼13眼,左眼11眼;年龄32-81岁,平均59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开角型青光眼7例。2.手术方法沿角膜11~1点处剪开球结膜,烧灼止血,做以角膜缘为基底3×4mm,1/2厚巩膜瓣,分离至灰白线内1mm,做1×2mm小梁切除后,切除虹膜根部1×2mm,缝合巩膜及结膜瓣。3发生浅前房的原因滤过…  相似文献   

14.
我们把小梁切除与虹膜嵌顿术结合起来,保持圆瞳孔,设计了本术式。通过临床39例、48只眼的实践,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0例14眼,女性29例34眼,年龄17—82岁、平均57.2岁。急性闭角24例25眼,慢性闭角9例14眼,慢性单纯5例8眼,先天性青光眼1例2眼。手术方法:消毒麻醉、结膜瓣及巩膜瓣制备同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下角膜缘后缘鼻侧端水平切开4mm,用虹膜恢复器轻压切口后唇,虹膜根部即成丘状脱出。用虹膜镊轻提脱出虹膜顶部,用虹膜剪紧贴镊前横向剪开虹膜3—4mm,再从虹膜切缘的中央纵形向虹膜根部剪开,制成2个各有一个游离角的2×  相似文献   

15.
改良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的连续缝合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的连续缝合对青光眼术后维持前房的作用。方法36例42眼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施行此改良的手术。做以角膜缘为基底部的结膜瓣,用显微巩膜咬切器行小梁咬切,并做巩膜瓣连续缝合,结膜下组织和结膜分开缝合。结果36例42眼术后1周眼压在21mmHg以下者37眼(88.09%),术后2周42眼的平均眼压15.23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降低21.34mmHg(1mmHg=0.133kPa),早期形成前房,滤过泡满意。结论改良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的连续缝合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介绍三种小梁切除术的改良术式。一为小梁切除联合透热凝固;二为小梁切除联合插入小块巩膜;三为小梁切除联合自体结膜下组织植入术,经临床实践证明以第三种术式即小梁切除联合自体结膜下组织植入术疗效最好。兹简介其手术方法如下: 手术开始与通常的小梁切除术相同,然后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Π”形巩膜瓣,以2mm环钻切去巩膜静脉窦和小梁,作周边虹膜切除,把长7~9mm,宽4~5mm舌状结膜下组织置于巩膜瓣下,固定之,固定缝线穿经巩膜瓣游离缘、自体结膜下组织和巩膜切口后缘。连续缝合球结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水凝胶植入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的临床意义。方法:13例13眼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患者均选取鼻上方位置,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后,做以角巩缘为基底4mm×5mm的浅层巩膜瓣,放置浸有0.2mg/mL浓度的丝裂霉素棉片3min后,取出棉片,用20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瓣下做一3mm×4mm深层巩膜瓣并切除,撕去Schlemm管内壁及邻近组织,可见房水渗漏明显增多,植入SKⅡ凝胶,间断缝合浅层巩膜瓣后连续缝合球结膜切口。结果:全部病例术中无1例出现前房出血或前房消失,有1例出现微穿。13眼术后眼压控制在8~16mmHg之间。2眼术后2mo后出现高眼压,经药物治疗或激光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巩膜潜池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手术显微镜下作以穹隆部为底的结膜瓣和5mm×5mm、1/3巩膜厚度的浅层巩膜瓣。再作边长各3mm的等边三角形,厚1/3的中层巩膜切除。作小梁切除。虹膜根切。巩膜瓣固定。球结膜瓣缝合。术毕枣核形棉球加压包扎。结果76例(92眼)近期眼压均≤21mmHg。远期随访35例(38眼),眼压≤21mmHg36眼,>21mmHg2眼。结论巩膜潜池式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小三角巩膜瓣下周边虹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5例(105眼)符合周边虹膜切除术适应证的青光眼,沿左上方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作以角膜缘为基底边长2.5 mm的等边三角形1/2厚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后,提起巩膜瓣于角膜缘后界前0.5 mm,向前与虹膜平面呈45°角切通前房,作周边虹膜切除.缝合巩膜瓣尖部1针,牵引结膜瓣到原位.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105眼术后眼压8 ~ 22 mmHg,平均(15.3±2.6) mmHg,术前的9~23 mmHg平均(17.2±3.1)mmHg(1 mmHg =0.133 kPa),视力保持术前水平.2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2d吸收,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改良周边虹膜切除术易于操作,定位准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需要手术。在急性发作眼和无症状的、窄角的对侧眼最常施行虹膜切除术。作者对虹膜切除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1969—1974年45例(93%为女性)41例为单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其无症状、眼内压正常的对侧眼的房角为窄角。3例住院期间第2眼发生急性房角关闭。1例为双眼急性发作。 44例患者施行双眼虹膜切除术(33例周边切除,11例扇形切除)。1例在房角关闭眼作虹膜切除,在对侧眼局部用毛果云香硷治疗。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