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5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钡餐、B超、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以及ERCP对该病有诊断价值。作者认为应将癌细胞异形性、核分裂相和瘤细胞侵犯被膜或血管作为诊断恶性的标准。手术切除是治疗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主要方法。15例中单纯行肿瘤摘除术4例,胰体尾切除术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手术切除率93.3%(14/15),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2例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征,IRI/G〉0.3有39例。术前行B超和CT检查,分别发现16例(38%),32例(76%),术前B超联合CT检查发现34例(81%),术中B超联合扪诊发现40例(95%)。肿瘤位于胰头15例,胰体12例,胰尾15例;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0例,胰岛细胞增生1例,恶性1例。单纯肿瘤切除2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6例;单纯胰体尾切除9例,1例联合左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术后胰漏5例,4例为肿瘤摘除者,1例为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定位诊断尤其重要,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较好的手段。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大小和位置,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常见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胰岛腺内分泌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975~1997年收治的4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岛素瘤36例,直径小于2.0cm者32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8例,其中恶性6例,平均直径10cm,结果 胰岛素瘤术前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为71%(10/14),术中触诊的阳性率为94%(34/36),切除率100%,术后并发症率36%,治愈率100%,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前均可完  相似文献   

4.
脊柱原发性肿瘤的切除方式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肿瘤分期指导切除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为1—71岁,平均30.5岁;良性23例(含嗜酸性肉芽肿11例),恶性18例(含骨巨细胞瘤7例)。结合Enneking和WBB分期分块切除肿瘤,椎体切除14例17个节段,后弓切除8例10个节段,全脊椎切除10例12个节段,其余类型11例。结果随访6—76个月,平均24个月。疼痛改善优良率97.6%。Frankel改善1级21例,改善2级7例,无改善13例。SF-36评分平均提高22.1。总复发率为12.2%(5/41),骨巨细胞瘤复发率为14.3%(1/7),恶性肿瘤复发率为36.4%(4/11)。结论Enneking和WBB分期指导脊柱原发性肿瘤手术,切除较彻底,近中期疗效良好,但仍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完善。SF-36可用于患者生命质量的全面评测。  相似文献   

5.
胰体尾部肿瘤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胰体尾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近18年来,采用手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45例,其中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2例;行远端胰腺切除17例,联合脏器切除24例,肿瘤局部切除4例。结果 病理类型:胰体尾癌33例,胰岛细胞瘤8例,囊腺瘤2例,上皮样纤维瘤1例,囊性畸胎瘤1例。切除肿瘤最大径:胰体尾癌平均为(8.0±2.6)cm;胰岛细胞瘤平均为(6.5±2.4)cm。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胰瘘2例,膈下脓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上消化道出血 1例,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3例,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结论 远端胰腺切除术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前需常规做好联合脏器切除的准备;胰腺残端的处理选用主胰管结扎加褥式缝合法可有效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以腹部肿块(65.2%),腹痛腹胀(47.8%),梗阻性黄疸(26.1%)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胰腺肿瘤,肿瘤平均直径为9.5 cm。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1例(47.8%),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5例(21.7%),其他7例(30.4%)。术后病理证实20例为良性(87.0%),3例为恶性(13.0%)。胰瘘(3例,13.0%)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均经非手术方法治愈。随访恶性者3例中1例术后1年内死亡,另2例现已无瘤生存29个月和8个月;随访17例良性者,已分别生存1~7年。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术中的探查、术后病理综合确定,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术中B超引导下胰岛细胞瘤精确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0.1-2013.9近13年间收治的22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2例患者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占17例,无功能性5例;前者的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低血糖症状,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后者主要是腹部包块就诊.血清胰岛素测定对诊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有重要价值.22例经腹B超发现10例(45.5%),17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阳性率76.5% (13/17),而薄层CT扫描的敏感性可达91.7% (11/12).术中B超阳性率100%(19/19),14例采用非精确切除发生胰瘘6例,8例采用术中在B超引导下对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实施精确切除胰瘘l例,超声引导下胰岛细胞瘤精确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及胰瘘的严重程度(P<0.05).结论 典型的临床表现、CT薄层扫描、结合胰岛素水平测定是诊断胰岛细胞瘤诊断的有效方法;术中超声不仅有助于术中肿瘤的定位,超声引导下精确切除肿瘤,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胰腺组织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可切除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收治的45例原发可切除高危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48岁。肿瘤位于胃19例,小肠9例,直肠7例,肠系膜4例,腹膜后6例。肿瘤完整切除35例(77.8%),术前或术中肿瘤破裂10例(22.2%)。凡切除33例(73-3%),R。切除5例(11.1%),R:切除7例(15.6%)。术后均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中位用药时间24(10~99)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以水肿(86.7%,39/45)和白细胞减少(60.0%,27/45)最为常见。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9(11~114)月。术后复发转移率为37.8%(17/45),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6.7%和74.4%。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是高危GIST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6,HR=8.698,95%CI:1.487—50.888)。结论‰切除是提高原发可切除高危GIST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1例,限期手术12例;左心房恶性肿瘤完整切除7例(53.8%),大部分切除3例(23.0%),因广泛浸润转移仅做活检2例(15.4%),同种异体心脏移植1例(7.7%)。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类型为间叶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2例,粘液瘤恶变2例,血管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血管周围细胞瘤各1例。随访11例,随访时间3~65个月;死亡9例(69.2%),均在3个月至6年内死于复发或转移;2例失访。结论外科手术仍然是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不但切除了肿瘤组织,而且解除由肿瘤堵塞等所导致的临床症状,但远期效果仍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29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高血压26例(89.7%),血浆游离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和24h尿儿茶酚胺(CA)升高者分别为92.3%(24/26)和86.2%(25/29)。B超、CT、MRI和^131I-间碘苄胍扫描(^131I-MIBG)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6.2%(25/29)、96.6%(28/29)、88.9%(8/9)和81.2%(18/22),拟诊恶性者分别为24.1%(7/29)、55.2%(16/29)、44.4%(4/9)和40.9%(9/22)。1例行放射治疗,27例行开放手术,1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结果29例患者位于肾上腺17例(58.6%),肾上腺外12例(41.4%)。首次手术根据肿瘤结构破坏、浸润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确诊恶性13例(44.8%)。病理检查28例,确诊恶性23例(82.1%)。术后随访24例,时间4个月~8年,肿瘤复发11例,其中9例行2次或多次手术。肺转移4例,肝转移4例,骨转移3例,局部淋巴结转移4例,广泛淋巴结转移2例,2个或多个脏器同时发生转移3例。死亡4例:其余存活至今。结论病理难以区分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及术中所见。根治性肿瘤切除是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肿瘤复发时再次手术仍然有效。长期随访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对最终确诊疑似病例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68年1月至200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35例,年龄7~70岁,平均40.1岁.临床表现:腹部包块15例(34.1%),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17例(38.6%),黄疸5例(11.4%),有上腹部饱胀、呕吐等消化道梗阻症状5例(11.4%),体检或行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10例(22.7%).影像学检查:行CT检查33例(75.0%),B超检查16例(36.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6例(13.6%),磁共振成像检查2例(4.5%),上消化道钡餐10例(22.7%).手术方法:手术切除39例,切除率为88.6%.未行手术切除5例(11.4%).结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胰瘘7例(15.9%),腹腔大出血4例(9.1%),胃肠吻合口梗阻1例(2.3%),胆瘘2例(4.5%),切口感染3例(6.8%).随访结果:1999年之前收治的患者随访8~60个月,手术死亡2例(4.5%),另有1例于术后15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999年之后收治的患者随访6~108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75个月不明原因死亡外,其余均健在.结论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排螺旋增强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中段胰腺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胰腺头颈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腹部包块、腹痛、腹胀为主要首发症状。病灶主要位于胰头(62.5%)和胰尾部(20.8%)。2例为多发,均位于胰头。恶性肿瘤占45.8%,良性占54.2%,肿瘤最大径平均为6.5cm。胰体尾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各占20.8%,单纯肿瘤切除占58.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16.7%)和腹腔出血(8.3%),均发生在单纯肿瘤切除的病例。良性肿瘤组中位生存期36.68个月,恶性肿瘤组的中位生存期15.67个月。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无特异症状;单纯肿瘤切除并发症发生率高,需行肿瘤所在部位的胰腺区域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2例中行肿瘤摘除术18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肿瘤切除并胃大部切除术2例,Whipple术3例,捆绑式胰体空肠吻合术1例。结果:B超、CT、MRI、DSA诊断胰岛细胞瘤的敏感性分别为62.5%、75%、80%、87.5%。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恶性率显著高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P<0.01)。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定位和恶性度。对良性者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以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6年间收治的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位于胰头部4例,胰体尾部12例,瘤体长径平均12cm。结果行肿瘤摘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远端胰腺及脾脏切除3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例,因肿瘤广泛侵浸未能切除1例。治愈性切除率为93.75%(15/16),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资料显示:11例良性肿瘤患者全部存活,已2~16年。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例因肿瘤广泛侵犯未能切除者,术后5个月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胰体尾切除并左肝切除者存活2年;胰十二肠切除者2例,分别存活1年和6年,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1例已存活12年8个月。结论钡餐,B超,CT,MRI,以及ERCP对该病有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主要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38例胰腺内分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内分泌肿瘤以胰岛素瘤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最常见,分别占57.9%和36.8%,恶性胰岛素瘤和多发性胰岛素瘤各占胰岛素瘤的13.6%,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恶性占64.3%;21例(95%)胰岛素瘤成功术前定位和手术切除,1例多发性胰岛素瘤摘除术后 4年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86%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以无痛性肿块入院,肿瘤平均大小为8.5cm,6例行胰体尾部切除,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肿瘤摘除,1例行囊肿内引流术,1例行活检术;全组术后并发胰瘘7例(18%)。结论 B超、CT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有效的诊断方法,肿瘤局部剜出与规范切除是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方法,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Among 142 patients with islet cell tumor who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between 1982 and 1999, 15 patients (10.6%) had malignant tumours. The mean age was 45.3 +/- 5.8 years. Islet cell tumors were located in the head and corpus of the pancreas in 26.6% and 26.6% of the patients, respectively, in the tail of the pancreas in 46.8% of the patients. The mean size of the tumor was 2.9 +/- 0.7 cm, in 6 patients (40%) liver metastases were found. US, CT and angiography which sensitivity were 72.7, 100 and 85.7%, respectively, were used for topical diagnosis of the islet cell tumors. 12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15 operations) and 3 patients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by streptozocin. Surgical procedures included distal pancreatic resection (n = 11), enucleation of the tumor (n = 2), hepatic resection (n = 1), abdominal exploration (n = 1). In 2 patients palliative pancreatic resections were combined with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and devascularisation of the liver metastases and 2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systemic chemotherapy. To reveal malignancy before and during the operation was possible only by evaluation of distant metastases and the adjacent organs infiltration. In other cases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is was possible only after planned hist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sected specimens. 5-year survival rates after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33% and 62.5%,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out distant metastases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100%.  相似文献   

17.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对收治的胰腺内分泌肿瘤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结果:33例中胰岛素瘤18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9例,胃泌素瘤4例,胰高血糖素瘤2例。其中29例进行根治行切除,4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而放弃手术,总手术切除率为87.8%,术后发生胰瘘5例,肠梗阻2例,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26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7±3.5)年(9个月至14年),其中恶性14例患者总的1年和3年生存率为71.4%和50.0%,在随访期间19例良性患者全部存活。
结论:手术切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前定性及术中定位尤为重要,术中胰腺探查结合术中B超是定位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术式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生物学行为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6例;年龄13 ~ 66岁,平均34.3岁.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10例,胰颈部5例,胰体尾部18例.8例行单纯胰腺肿瘤切除,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行胰腺肿物切除加胰肠吻合,1例行胰腺肿物切除加胰胃吻合,11例行胰腺体尾切除,4例行胰腺体尾切除加脾切除(其中1例因合并肝转移加行肝中叶切除);其中16例为经腹腔镜手术.3例证实有胰腺和血管浸润,其中1例合并肝转移.免疫组化显示α1抗胰蛋白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β-连环蛋白、CD56、CD10和波形蛋白均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3例,突触素阳性6例,嗜铬粒素A阳性4例,孕激素受体阳性28例,雌激素受体阳性3例,S-100阳性6例.33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肿瘤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免疫组化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比较重要的价值,选择适当患者行胰腺远端切除或肿瘤切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report a case of benign non secretory islet cell tumour. Ten other cases of this type wer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These non-functional tumours évolve without symptoms and are rarely diagnosed in the presence of an abdominal mass. They are usually discovered at autopsy.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 do not always demonstrate the pancreatic origin of the tumour observed. Treatment is surgical consisting of removal of the tumou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leads to the diagnosis of non-secretory islet cell tumour which is usually benign; only the course can confirm th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