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纤维鼻咽镜随诊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本院67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进行纤维鼻咽镜随访4232例次,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纤维鼻咽镜随诊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88年1月至1999年12月经全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并经纤维鼻咽镜随访4次以上的病例676例,未作常规纤维鼻咽镜复查的病例未收集入组,其中男422例,女254例,年龄14~81岁,中位年龄38岁,随访次数4~15次,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镜下不同活检方法对早期诊断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66例疑是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3例,电子鼻咽镜下采用配套活检钳经活检道行鼻咽部活检;手术组83例,电子鼻咽镜下采用常规活检钳经口腔行鼻咽部活检术。结果活检准确率以1次钳取组织即取得阳性结果为标准计算,对照组活检准确率79.5%,手术组活检准确率98.8%,2组比较,手术组活检准确率明显过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子鼻咽镜下采用常规活检钳经口腔行鼻咽部活栓术,能检查鼻咽部各个部位并钳取各个部位的组织,对深层病变组织钳取更有优势,有利于早期诊断鼻咽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腔粘连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2000年8月~2003年12月期间收集鼻咽癌放疗后鼻腔粘连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20岁~65岁,中位年龄为37岁,其中放疗后半年内40例病例在纤维鼻咽镜窥视下行简单分离。结果在放疗后半年内发生鼻腔粘连病例通过简单分离,实现鼻腔再通,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再粘连;超过半年病例经简单分离难以解决。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腔粘连有较高的发生率,多在放疗后6个月内形成,因此鼻腔粘连应早期处理,纤维鼻咽镜下简单分离在早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而且操作简单,损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ductoscopy,FDS)对乳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和定位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经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内占位病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乳头溢液病例,对比并评价不同手术定位方式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35例行定位针术中定位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出率为97.1%(34/35)。26例经溢液乳管内美蓝注入,选择性区段切除病灶,病理检出率为73.I%(19/26)。定位针术中定位组病理检出率明显高于美蓝注入组(P=0.018)。结论:纤维乳管镜是乳管内占位病变的可靠诊断方法,在其引导下行定位针术中定位切除病变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内镜美蓝染色法对早期浅小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3月以来我院应用电子胃镜直视下喷洒美蓝染色目标活检 ,经病理手术证实为浅表微小型胃癌 5例。病例 对内镜下肉眼可视浅小糜烂、粘膜缺损等病变 ,尤其单个弧立性病灶视为高度可疑。选择性经内镜直视下喷洒美蓝于病变处染色 ,并常规活检。本组癌灶分布胃窦小弯 2例、胃窦大弯、胃体小弯、胃体后壁各 1例。镜下特征均为弧立单个小片状、点样浅表糜烂灶 ,苔簿洁 ,边缘大多规整 ,2例似有红晕。其中浅表微凹型 4例、浅表平坦型 1例。癌灶目测直径0 .2~ 0 .7cm ,其中 <0 .5cm 2例。 1例未手术患者坚持自服草药 ,期间两次复查胃镜病灶…  相似文献   

6.
纤维乳管镜下乳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及定位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对乳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和定位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经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内占位病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乳头溢液病例,对比并评价不同手术定位方式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35例行定位针术中定位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出率为97.1%(34/35).26例经溢液乳管内美蓝注入,选择性区段切除病灶,病理检出率为 73.1%(19/26).定位针术中定位组病理检出率明显高于美蓝注入组(P=0.018).结论:纤维乳管镜是乳管内占位病变的可靠诊断方法,在其引导下行定位针术中定位切除病变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纤维鼻咽镜检查下对鼻咽肿块进行病理组织活检是目前确诊鼻咽癌的标准手段,同时,纤维鼻咽镜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其他鼻咽、鼻疾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价值.全文就纤维鼻咽镜的操作、活检方式及对鼻咽癌诊断的意义、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我院收治2001年10月16日~2004年5月1日的鼻咽癌患者(包括初治359例,复发54例)共413例进行纤维鼻咽镜检查与同期间接鼻咽镜活检、CT/MRI资料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一次活检确诊率及经治疗后病灶局部残留检出率在用纤维鼻咽镜检查和间接鼻咽镜活检分别为92.75%(333/359)、83.84%(301/359)和88.88%(16/18)、50.0%(9/18),P值均为0.025;在鼻咽癌复发的患者,用纤维鼻咽镜检出率为88.89%(48/54),间接鼻咽镜活检出率为75.92%(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纤维鼻咽镜检查与CT/MRI对比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鼻咽镜检查对于鼻咽癌的诊治能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鼻咽腔钡胶浆造影对鼻咽癌诊断价值,我们曾进行过探讨,但未讨论鉴别诊断。现收集(1964年—1978年)经作了鼻咽造影照片检查的五种鼻咽病变(全部经病理证实):慢性鼻咽炎50例;鼻咽腺样体增殖50例;鼻咽结核3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9例;鼻咽淋巴肉瘤5例。着重鼻咽腔造影X线征的探讨,并结合临床提出与鼻咽癌鉴别诊断的要点。 慢性鼻咽炎:图1 本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其中31~50岁42例、占79.2%,有症状的30例、包括涕血、头疼、鼻塞、耳鸣或听力下降。本组可并有淋巴结肿大(病理为淋巴结慢性炎)。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肿瘤,在CT应用之前,对鼻咽癌的分期主要根据临床检查(包括直达鼻咽镜和X线摄影)。由于检查方法的受限,使一些粘膜下肿瘤及肿瘤在粘膜下浸润的范围和轻度的颅底骨破坏难以发现。CT扫描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采用薄层扫描,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并能及早地发现颅底破坏,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资料和方法经临床检查和病理证实的鼻咽癌157例,男115例,女42例,年龄13~70岁之间。放疗前全部行CT检查,54例同时行X线摄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我院收治2001年10月16日~2004年5月1日的鼻咽癌患者(包括初治359例,复发54例)共413例进行纤维鼻咽镜检查与同期间接鼻咽镜活检、CT/MRI资料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一次活检确诊率及经治疗后病灶局部残留检出率在用纤维鼻咽镜检查和间接鼻咽镜活检分别为92.75%(333/359)、83.84%(301/359)和88.88%(16/18)、50.0%(9/18),P值均为0.025;在鼻咽癌复发的患者,用纤维鼻咽镜检出率为88.89%(48/54),间接鼻咽镜活检出率为75.92%(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纤维鼻咽镜检查与CT/MRI对比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鼻咽镜检查对于鼻咽癌的诊治能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电子鼻咽镜在鼻咽癌诊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 1997年 7月至 1999年 12月用Olympus公司生产的微电子技术设备、荧屏显示观察的电子鼻咽镜检查鼻咽癌患者2 96例 ,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2 96例中 ,男 2 0 4例 ,女 92例 ,男女之比 2 .2∶1.0。年龄17~ 74岁 ,中位年龄 44岁。 2 15例经电子鼻咽镜检查发现肿物并行活检确诊为鼻咽癌 ,81例为放射治疗中动态观察和放射治疗后随访检查中应用。本组均经鼻腔插镜 ,检查前用质量浓度为 10g/L地卡因行鼻腔粘膜表层麻醉 ,同时用质量浓度为 10g/L麻黄素收缩鼻腔粘膜 ,分别行两侧鼻腔插镜观察 ,如发现鼻咽肿物 ,则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MSCTVE)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MSCT扫描后进行CTVE成像,并与纤维鼻咽镜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SCTVE与纤维鼻咽镜符合率达84.8%,可清楚显示鼻腔内肿物的位置、大小及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MSCTVE)可较好地显示鼻咽癌的位置、大小及范围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1979年7月至1984年11月五年中,通过定期追踪观察鼻咽粘膜病变及VCA-IgA阳性病例材料来源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公社1978年对25岁以上44,027人的鼻咽临床普查,查出了425例鼻咽粘膜病变患者(其中部份病例已于71年后的几次普查中先后发现),1979年7月,我院鼻咽癌区及中心实验室对其中195例进行临床复查,122例作了VCA-IgA血清学检测。至84年11月对上述病例共复查了三次。  相似文献   

15.
鼻咽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He JH  Zong YS  Luo RZ  Liang XM  Wu QL  Liang YJ 《癌症》2003,22(7):753-757
背景与目的:鼻咽原发性腺癌非常少见,少有大宗病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4年鼻咽部癌活检资料;收集有较详细临床资料及蜡块保存较好的鼻咽部原发性腺癌标本39例,进行HE、PAS及Alcian蓝染色,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收集177例鼻咽癌(WHO所定义的鼻咽癌,包括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和非角化性癌)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结果:(1)24年间鼻咽部癌活检病例共31791例,其中鼻咽腺癌153例,占0.48%。(2)39例鼻咽原发性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46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49岁。(343.5%(17/39)的鼻咽原发性腺癌为女性。(4)39例鼻咽原发性腺癌中,就诊时局部病变超出鼻咽腔(T3)或/和侵犯破坏颅骨或/和颅神经(T4)者占60.53%,但颈淋巴结肿大者仅7例(占17.95%,7/39),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率(76.84%,136/17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5)39例鼻咽原发性腺癌中有普通型腺癌16例和涎腺型腺癌23例,前者包括低度恶性者9例和高度恶性者7例,后者包括腺样囊性癌17例,粘液表皮样癌6例。(6)其中7例普通型腺癌(包括所有5例乳头状腺癌)见到癌组织与鼻咽粘膜表面上皮直接过渡;4例粘液表皮样癌见到癌组织与鼻咽粘膜表面鳞化上皮直接过渡;2例腺样囊性癌见癌旁的小涎腺导管上皮增生、  相似文献   

16.
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无鼻咽癌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原因。方法: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结果: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3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16例,类型未定转移癌3例);误诊为淋巴结核1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7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误诊为霍奇金病3例,细胞学诊断未分化癌2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纤维鼻咽阄活检病理均为鼻咽癌。结论: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 ,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结果 :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 4 9例 ,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 33例 (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 10例 ,腺癌 4例 ,未分化癌 16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3例 ) ;误诊为淋巴结核 13例 (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 3例 ,腺癌 2例 ,未分化癌 7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1例 ;误诊为霍奇金病 3例 ,细胞学诊断未分化癌 2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1例 )。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均为鼻咽癌。结论 :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 ,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8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鼻咽癌放疗后CT检查发现鼻咽黏膜增厚者在放疗后8-32周行全身18FDG PET-CT检查,并在检查后对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行纤维鼻咽镜活检。利用PET-CT评价鼻咽癌在放疗后转移及残留,并分析SuV值与预后相关性。结果27例中2例通过PET-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及时接受相应治疗。以SUV≥2.5作为阳性标准,PET-CT诊断鼻咽癌局部残留20例,其中经病理证实18例;诊断为局部低代谢性病灶7例,病理证实5例。18例被确诊为鼻咽癌局部残留者分别接受鼻咽腔内放疗或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全组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为70%,1年总生存率为81%。SUV≥5者11例,1年局部控制率为55%,远处转移率为82%,1年生存率为64%。2.5≤SUV<5者9例,1年局部控制率为67%,远处转移率为22%,1年生存率为89%。两者1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0.319),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18FDG PET-CT对于鉴别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病灶残留具有诊断意义,放疗后局部残留病灶SUV值与远处转移率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咽穿刺负压抽吸细胞学检查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9例鼻咽病变患者用特制穿刺针进行穿刺负压抽吸细胞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在确诊的87例鼻咽癌患者中,细胞学检查阳性80例.结论 鼻咽穿刺负压抽吸细胞学检查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检查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检查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用鼻内镜对102例门诊患者进行鼻咽部检查,对有新生物或怀疑为恶性肿瘤者在直视下取活检送病理.结果 48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其中45例1次活检明确诊断,3例活检2次.结论 鼻内镜检查能早期发现鼻咽部病变,取活检准确率高,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