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弓形虫多表位基因重组抗原在弓形虫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弓形虫多表位基因重组抗原在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探索多表位抗原在弓形虫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Ni—NTAAgarose和割胶电渗两步纯化法。获取弓形虫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产物rMAG,以适宜浓度的rMAG包被ELISA微孔板,分别检测弓形虫急性和慢性感染血清,评价试剂盒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Ni—NTAAgarose和割胶纯化,得到了纯度为95.86%的弓形虫多表位重组可溶性抗原。以3μg/ml的抗原浓度包被ELISA微孔板,对兔和小鼠的急慢性弓形虫感染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检测小鼠血清141份,其中慢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117份、正常小鼠血清24份,检测体系的敏感性为88.88%,特异性为91.67%,一致性为89.36%。检测兔血清24份,其中急性感染弓形虫兔血清18份,正常兔血清6份,阳性血清检出率为94.4%,总一致性为91.5%。结论以弓形虫多表位重组抗原构建的ELISA试剂盒既可以检测弓形虫急性感染血清.又可以检测弓形虫慢性感染血清.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的状况及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采集患儿静脉血、血清做倍比稀释,用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SERODIA-MYCOⅡ做颗粒凝集实验。结果在515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病例2831例,阳性率为54.9%,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9.6%和63.3%,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门诊与住院患儿阳性率分别为65.5%和43.2%。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门诊患儿阳性率高于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3.
广西1980—1995年弓形虫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1980年—1995年间广西人畜弓形虫病的病原学与血清学研究结果。从病人和病猪血液标本中分离出弓形虫株。分离率分别为3.03%和1.65%。弓形虫株的冷冻保存结果显示,在液氮中可保存230d,普通冰箱(4℃)中15d,还具感染力。缓慢冻存和快速冻存弓形虫的复苏率分别为89.29%和31.25%。应用鸡胚制备弓形虫抗原和盐析法提纯小白鼠感染腹水抗原,作IHA检测血清抗体,二者的符合率为100%。共建立ELISA,TSSEIS、TSSIFA、IHA和DT等5种实验诊断方法。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值得推广使用。应用IHA对人畜血清标本进行弓形虫抗体调查,31个县市居民11281人中,抗体阳性率为5.74%。男女间无明显差异,80岁以上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此外对职业、民族和城乡分布也作了调查。调查31个县市24种动物共4953头,平均阳性率为16.52%,以猪、牛、鼠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部分幼儿TT病毒DNA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幼儿人群中TT病毒的流行率及基因判别。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CR)方法检测幼儿血清标本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110份幼儿血清中,TTV DNA总检出率为12.73%。在107名ALT正常,抗HAV-IgM、HBsAg、抗HCV阴性的幼儿血清中,TTV DNA检出率为11.2%(12/107);从1名ALT升高幼儿血清中检出TTV DNA,从2名HBsSg阳性幼儿血清中检出TTV DNA阳性血清1份。对2株TTV DNA阳性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日本分离株N22、TA278(G1a)、TX011(G1b)、TS003(G2a)、NA004(G2b)和中国株CHN1相应位置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3%/86.0%、84.2%/87.8%、93.7%/98.6%、67.6%/67.1%、64.9%/64.4%、83.8%/88.3%,经系统发育分析它们属于G1b型。结论 幼儿人群中存在TTV感染,TTV流行率为12.73%。TTV感染可能存在血源传播途径外的其他传播途径,并存在健康携带状态。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手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15例HCH手术病人,死亡29例(25.2%)代入判别方程,将研究对象的意识障碍、年龄、血肿类型、血肿量、血压状况等9个与患者死亡相关因素进入程序.结果 经筛选相关因素后得出,入院时的意识障碍严重程度、年龄、血肿类型是影响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 判别方程对于HCH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猪、羊、鸡抗-HEV抗体流行率调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猪、羊、鸡群中抗-HEV抗体流行率。方法从新疆、广西、广东、北京和河北收集猪、羊、鸡的血清标本498份,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EV抗体。结果 猪抗-HEV阳性率为67.53%(104/154),其中新疆4~5个月龄猪血清抗-HEV阳性率为100.00%,广西3个月龄以下仔猪抗-HEV阳性率为36.00%(9/25),6月龄以上猪阳性率为71.67%(86/120);新疆108份绵羊血清抗-HEV抗体全部阴性;236份鸡血清标本的抗-HEV阳性率仅为1.27%(3/236)。广东罗定、深圳和广西柳州郊区鸡血清标本中各检测出一份抗-HEV阳性,阳性率分别为4.00%(1/25)、1.49%(1/67)、1.49%(1/67)。北京郊区25份和河北52份鸡血清抗-HEV检测全部阴性。结论 猪、鸡群中存在HEV感染,猪抗-HEV抗体流行率最高。猪和鸡在传播人HEV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树鼩、熊猴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指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验证树Qu、熊猴感染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HBV)血清感染指征。方法:用含HBV的人血清接种给233只树Qu,28只熊猕,每周定期采血,用不同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检测接种后的动物血清感染指标。结果:树Qu感染HHBV后,90.0%呈急性感染,44.4%为可持续1年以上的慢性感染,33.3%持续2年2个月。熊猴感染HBV后,血清HBV标志物呈一过性。结论:熊猴对HHBV并不敏感,而树Qu对HHBV高度敏感,有望成为HHBV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福建棘隙吸虫流行病学调查与感染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福建棘隙吸虫是鱼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原,分布于福建南部地区。调查龙海等5县市,居民平均感染率为3.2%。人群感染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3~15岁年龄组占感染人数的65.8%。调查中还发现人体感染华支睾吸虫、日本棘隙吸虫、抱茎棘隙吸虫、狭睾棘口吸虫和异形吸虫,本吸虫与其它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率占感染数的23.9%。9县市第一中间宿主铜锈环棱螺与第二中间宿主麦穗鱼等鱼类平均感染率分别为7.3%与35.1%。首次报告犬、猫、猪、黄毛鼠和褐家鼠为保虫宿主,其中犬的自然感染率为29.2%。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观察了福建棘隙吸虫成虫和生活史各期幼虫,包括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的形态特征,进一步为虫种独立性提供依据。本吸虫囊蚴试验感染犬、豚鼠、鸡等动物均获成功,于感染后11~13d检出虫卵。犬、豚鼠、鸡的成虫回收率分别依次为72.8%、56.7%、27.3%。成虫主要寄生于宿主小肠上段,对寄主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组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血清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SARS冠状病毒的核衣壳(Nucleocapsid)蛋白(N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结构抗原,重组N蛋白可用作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方法 以纯化的目的蛋白N-1,N-2分别包被96孔板,检测正常人群及患者血清中抗SAKS病毒抗体。结果 检测SAKS感染患者血清,N-1阳性检出率为55.68%,N-2阳性检出率为56.82%,与华大基因试剂盒相比符合率分别为90.12%和87.65%。结论 重组核衣壳蛋白可做为检测SARS抗体的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10.
前S1抗体反映肝细胞损伤和病毒清除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前S1合成肽作试剂(抗原)建立一种酶免疫法,检测各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系列血清。前S1抗体检出率在急性乙型肝炎为100%,慢性活动型肝炎80%,无症状HBV携带者30%,前S1抗体在HBsAg阴转、抗-HBe血清转换之前和之后分别为10.5%和50%,有显著性升高。各型感染的前S1抗体检出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相关。结果提示:前S1抗体较常出现在肝脏炎症活动时,并在清除HBV中增高。因此,前引抗体可反映肝细胞损伤和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并分析该法的可靠性。方法应用型特异性引物PCR和INNO-LiPA分别对深圳、长春、北京152份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基因型分型,对该两种分型法不一致的血清标本再进行S区基因测序分型,以确定该两法的可靠性。结果型特异性引物PCR和INNO-LiPA的总符合率为86.8%(132/152),不一致率为13.2%(20/152)。型特异性引物PCR检测到81份(53.3%)B型;58份(38.2%)C型;13份(8.5%)B+C型混合感染,未检出其他基因型或混合感染的基因型。INNO-LiPA检测到74份(48.7%)B型;61份(40.1%)C型;5份(3.3%)B+C型混合感染;另检出3份(2.0%)A+B型混合感染;1份(0.7%)B+E型混合感染;1份(0.7%)C型与D型,1份(0.7%)D型感染,3份(2.0%)B/C/D型及3份未能分型。20份两法分型不一致的标本中,6份无剩余血清,对其余14份进行了S区基因测序分型,结果型特异性引物PCR与S区基因测序分型法的符合率为71.4%(10/14),而INNO-LiPA与S区测序法的符合率仅为7.1%(1/1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型特异性引物PCR和INNO-LiPA均可鉴定HBV基因型,但前者较为简便和可靠,且费用较低,可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一个大样本从血清流行病学(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CMV的IgG抗体)和分子生物学(PCR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MV特异性基因)方面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检测CMV感染对内皮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中CMV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82.2%和61.0%,P=0.02);而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HCMV基因出现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管组织(13/15和2/7,P=0.01);CMV感染还可上调内皮细胞:ECV-304表达MCP-1。结论:CMV感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生,这可能与CMV上调内皮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浮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云浮市城区0-6岁学龄前儿童共2603名作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03名学龄前儿童HBsAg和抗-HBS的阳性率分别是1.92%和62.7%。结论云浮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血清中保护性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用酶联免疫法对临产前血清中乙型肝炎标志物(二对半)至少一项一的74名产妇的羊 其新生儿脐血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45.9%、87.8%;并用PCR法对产妇血清、羊水及新生儿脐血进行HBVDNA检测,一率分别为37.8%、2.7%、4.0%、提示受HBV感染的孕妇是胎儿感染乙肝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受感染的孕妇的监控,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部分人群血清中抗庚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庚型肝炎病毒合成肽为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北京地区部分自然人群,健康献血员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阳性的住院和门诊部虱血清中的抗-HGV,其阳性率分别是1.59%,5.30%和8.06%。证实了我国存在HGV感染,并揭示确有HGV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湛江市、韶关市、汕头市的人兽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收集3个地区人、猪、鼠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弓形虫IgG抗体。结果湛江市检测猪血清279份,阳性13份,阳性率为4.66%,检测鼠血清93份,阳性7份,阳性率7.53%;韶关市检测人血清42份,阳性0份,检测鼠血清95份,阳性3份,阳性率3.16%;汕头市检测人血清50份,阳性6份,阳性率为12.00%,检测鼠血清100份,阳性3份,阳性率为4.00%。结论汕头市人群存在弓形虫感染,湛江市、韶关市、汕头市兽类存在弓形虫感染,3个地区的鼠类弓形虫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家鼠、野鼠的弓形虫感染率也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广州管圆线虫一期幼虫的分离纯化方法,分析其抗原特性及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贝尔曼漏斗法、蔗糖离心浮选法及改良贝尔曼法联合胰酶消化法从大鼠粪便中分离纯化一期幼虫;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蛋白谱与抗原谱分析:分别用一期幼虫和成虫抗原包被ELISA反应板.问接法检测不同样本中相应抗体。结果3种方法分离效率分别为50.1%、33.6%和19.7%:联合法获得的纯度最高.且90%以上的幼虫有活力;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的幼虫99%以上具有活力但纯度低:蔗糖离心浮选法分离的绝大多数虫体失去活力。一期幼虫104000Mr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2周的大鼠血清出现强反应,32000Mr和31000Mr与感染6周的大鼠血清、32000Mr与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均出现较强反应.与对照血清均未出现明显的反应;在ELISA检测中,一期幼虫抗原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和感染大鼠血清的检出率与成虫抗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贝尔曼法联合胰酶消化法可从大鼠的粪便中分离高纯度且具有活力的一期幼虫.一期幼虫104000Mr、32000Mr和31000Mr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可望从大鼠粪便中分离一期幼虫开发诊断性抗原。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区禽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发现及感染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及感染人的情况,防止香港H5N1禽流感在广州地区流行。方法 对广州地区的主要鸡场和农贸市场的家禽和密切接触家禽的职业人群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检测。病毒分离同时采用MDCK细胞和鸡胚双腔接种法;采用微量血凝抑制半致敏法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从54份鸡咽拭液中分离到1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鸡及职业人群血对分离的H9N2毒株的血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8%和15.1%。结论 广州地区鸡群中有H9N2,亚型流感病毒存在,禽H9N2亚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测BPI700-Fcγ1 7001嵌合基因导入小鼠对最小致死量E.coli感染攻击的抵抗作用,探讨基因治疗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RT-PCR检测嵌合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嵌合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基因导入小鼠中目的嵌合基因得到表达,在注射部位肌肉组织和血清中可检测到目的嵌合蛋白;(2)在最小致死量E.coli感染攻击后,基因导入小鼠的存活率为31.43%,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的存活率4.62%;与小剂量头孢呋辛钠联合应用其存活率高达65%。结论BPI700-Fcγ1 700嵌合基因导入小鼠对致死量E.coli感染具有较好抵抗作用,提示抗感染基因治疗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在感染高危人群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成都地区孕妇和新生儿TORCH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ELISA检测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TORCH特异性IgG、IgM抗体,同时采用PCR检测CMV-IgM阳性孕妇的羊水及产后乳汁CMV-DNA,以了解孕妇及新生儿TORCH感染情况。结果显示TO、RV、CMV、HSV-1和HSV-2检出率分别为41.48%、89.36%、95.74%、39.36%和22.34%,其活动性感染分别为4.25%、3.19%、24.46%、11.70%和5.31%。新生儿脐血检出率为38.20%、83.14%、93.25%、33.70%和21.34%,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12%、1.12%、6.74%、2.24%和0。CMV感染较为普遍,血清CMV-IgM阳性孕妇羊水CMV-DNA检出率为45.46%,远高于脐血IgM,CMV-DNA阳性者胎儿、新生儿异常率较高。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感染胎儿更易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