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glands,HMG)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是一种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病变,是正常乳腺小叶结构在数目、形态上的异常,属中医"乳癖"、"乳疠"、"乳核"范畴.虽然当前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的某些证型间有着一定的演变关系,但尚缺乏更为深入的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从而影响了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病势及系统治疗的把握.因此深入开展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探讨其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本病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和疗效评价提供研究思路,为乳腺增生病科研开展及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0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外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变化,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良性疾病的总称.该病以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乳腺腺病等,临床上尤以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居多.笔者2004年7月-2007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2000余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1080例得到随访且资料完整者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又可称为乳房结构紊乱症.由于乳腺组织成分增生,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性和进行性变化,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好发于25~50岁,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内向的女性.其发病率占育龄期妇女50%,根据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及主要特点,将其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乳腺腺病(又可分为小叶增生、纤维腺病和硬化性腺病三种)、乳腺囊性增生病.  相似文献   

4.
程玉荣  于慧 《中医杂志》2003,44(Z2):18-19
乳腺增生症是以乳房出现肿块和疼痛,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笔者经过近二十年的临床摸索,总结出以"乳旁四穴"[1]为主穴的A、B两组穴位,采用针刺配合耳压法治疗乳腺增生症,对于乳腺典型性增生及乳腺增生病程较短者或病情较轻者,信手拈来,效若桴鼓.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临床多以治肝为本.笔者近十年来,采用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制乳癖贴治疗乳腺增生21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增生是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多发于20~50岁之间,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其中青年期妇女,以乳腺小叶增生多见;哺乳后期妇女,以乳腺导管增生多见;更年期妇女则以乳房囊性增生多见.有些患者经多方治疗,但效果不佳,常使本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甚则引发癌变.我们经多年实践和临床观察,运用"乳癖贴"对215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临床多以治肝为本.笔者近十年来,采用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千金花  王寅 《中国针灸》2013,33(6):539-540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的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中的"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其主要症状为乳房的疼痛和乳房内肿块.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1].  相似文献   

9.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的妇女.该病变是以腺体小叶和乳腺导管末梢扩张、增生和囊性改变为主的病理过程.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多由于孕激素分泌不足和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多,致使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的增生和复旧过程发生紊乱而罹患之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前5~7d,乳房胀满疼痛,月经来潮乳房胀痛缓解,乃至消失,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现将乳腺小叶增生的常见中医药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16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萍  廖鸿梅  黎清婵  麦小琴 《中医杂志》2004,45(11):838-840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以疏肝、活血、软坚药物为主的经验方乳腺增生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168例,并以乳康片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增生Ⅰ号具有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乳腺血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并每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有轻重变化,多在月经来临前加重,它是一种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正>乳腺增生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属乳腺结构不良病变,主要包括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和乳腺囊性增生症两种,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中医学属"乳癖"范畴。乳腺增生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0%以上,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25~45岁,3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为90%以上。由于本病病程长,易于复发,严重危害了女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其形成以肾虚、冲任不调为发病基础,肝气郁结为诱因,痰瘀互结为结果。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小叶在成熟期或周期变化中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因而病理表现为上皮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及部分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是现代医学病名,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在病理学形态上包括慢性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两类,因此也称"乳房囊性增生病"或"慢性乳囊性乳房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康平对"肝郁型"乳腺增生病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连续、不定时的强迫游泳方法复制"肝郁型"乳腺增生模型,以逍遥丸作为对照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乳康平进行研究。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第2、3对乳头直径,采用化学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生殖激素6项水平,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变化情况。结果:乳康平可以改善"肝郁型"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一般状况,缩小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乳头直径,调节生殖激素的平衡,减轻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乳康平中剂量组治疗"肝郁型"乳腺增生病大鼠的效果优于其他治疗组。结论:乳康平对"肝郁型"乳腺增生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Ⅰ号对实验性兔乳腺增生病的乳腺组织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雌二醇、黄体酮建立兔乳腺增生病模型后使用乳腺增生Ⅰ号进行干预.同时将乳腺增生Ⅰ号运用于临床治疗16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以乳康片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动物实验显示乳腺增生Ⅰ号能使兔乳腺小叶腺泡数、细胞增生层数减少,使乳腺导管扩张程度减轻;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增生Ⅰ号具有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乳腺血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甲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之首位.乳腺增生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常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且其疼痛多于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由于乳腺增生病中的较重的一部分患者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因此乳腺增生病也被认为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中医认为其发生与忧思、劳倦有关.2006年10月~2008年11月,笔者采用自拟三甲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是一种非炎性亦非肿瘤性的乳腺病变,为妇女常见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以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特点.临床中50%以上的女性有乳腺增生的表现.笔者近几年采用四逆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述乳腺增生病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与子宫肌瘤分属中医"乳癖"和"癥瘕"范畴,两者常并发.据笔者观察35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发子宫肌瘤者54例,占15.3%,尤其是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并发子宫肌瘤者高达33.5%.笔者试就以下几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为育龄期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多为情志因素所致肝郁气滞,痰湿内蕴,气血凝滞,瘀血痰浊互结,聚于乳络为病.马宏博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以肝为枢,"木郁达之",标本兼治,临床用药注重疏肝理气兼以活血通络、化痰散结之品,而收显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