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MTT法测定IL-1β对A375-S2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与这种作用的关系。利用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对IL-1β作用后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IL-1β对细胞DNA降解的影响。结果: IL-1β对A375-S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10-9mol/L作用72 h时达到90%以上。caspase-1、-3、-8、-9和caspase-10的抑制剂能够部分抑制IL-1β早期诱导的细胞凋亡。 LDH活力测定显示,在IL-1β诱导的细胞死亡过程中,凋亡占主导地位,并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细胞经过10-11mol/L IL-1β处理72 h后,出现凋亡典型的DNA梯状条带,与上述结果一致。 结论: IL-1β能够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依赖于激活一类介导凋亡的caspase家族蛋白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过程诱生的一氧化氮(NO)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黄递酶法及Griess法检测可诱导性NO合酶(iNOS)活性、NO2-/NO3-水平,RT-PCR技术分析iNOS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NO产生后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IL-1β2×105U/L、TNF-α5×105U/L、γ-INF2×105U/L联用LPS(10mg/L)可诱导出高浓度NOS合成及NO产生,比单用这些细胞因子或LPS诱导的量高两倍多,iNOSmRNA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同时MDA及LDH释放率明显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并伴随细胞受损的形态学改变。而单用上述细胞因子或LPS,以及降低剂量或缩短处理时间,其诱生的NOS及NO与正常对照相比P>0.05;但MDA及LDH释放率仍增加明显。使用2倍剂量的这些炎性细胞因子或延长处理时间到48h,与标准剂量及24h组相比NOS和NO的增加虽不显著,但细胞生长受限更明显。NOS抑制剂能阻止NO的产生及其对细胞的损伤作用。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及脂多糖可激活iNOS大量表达诱生高浓度的NO,对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VPA)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活化、凋亡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双色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VPA对多克隆刺激剂二丁酸佛波酯(PDB)和离子霉素(Ion)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细胞CD69表达的影响,DiOC6(3)染色检测VPA对T细胞凋亡的影响。 利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T细胞IL-2、IL-4、IFN-γ和TNF-α的表达,以探讨VPA的保护机制。 结果: VPA (1和5 mmol/L)对PDB和Ion诱导的人外周血T细胞CD69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P<0.01)。DiOC6(3)染色结果表明VPA(1和5 mmol/L)可以增强线粒体膜电势,抑制T细胞活化诱导的凋亡,高浓度则作用相反。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显示,VPA在低浓度时能明显促进IL-2表达而高浓度时则抑制。同时,VPA能显著促进IFN-γ和TNF-α的表达(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而对IL-4表达的影响较小。结论: VPA对多克隆刺激剂诱导的人外周血T细胞的活化和凋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诱导IL-2、IFN-γ和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迟发型超敏反应中淋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能力的变化及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2, 4, 6-三硝基氯苯(picrylchloride, PCl)两次致敏小鼠后, 在耳部攻击造成超敏反应。取攻击后不同时间点的脾淋巴细胞, 以Mn2+为诱发剂, 检测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粘附活性变化;或取攻击后18h的脾淋巴细胞, 分别在体外与IL-2, IFN-γ, TNF-α单独或联合培养4h后, 检测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作用;将脾淋巴细胞纯化为T细胞后, 检测TNF-α对其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脾淋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能力在攻击后6h时开始上升, 18h达到高峰, 之后下降, 在36h基本恢复正常水平。IL-2在10×104U/L显著促进脾淋巴细胞的粘附, TNF-α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脾淋巴细胞的粘附, IFN-γ对TNF-α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TNF-α对脾T细胞粘附能力的促进作用强于对总脾淋巴细胞的作用。结论:迟发型超敏反应中, T淋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随炎症的进展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粘附作用受各种细胞因子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2和EP4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脾B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CIA小鼠模型,用CD19+ 免疫磁珠分选脾B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Ps 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IL-4、IL-10和TGF-β的表达。结果: 小鼠脾B细胞表达EP的4个亚型,CIA模型小鼠EP2和EP4表达增加;EP2阻断剂可以降低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而EP4阻断剂对CD80没有明显影响;EP2和EP4阻断剂均可以降低IFN-γ、TNF-α 和IL-6 的表达(P<0.05或P<0.01),促进IL-10的表达(P<0.01或P<0.05),并可以分别促进IL-4和TGF-β的表达(P<0.01)。结论: PGE2可通过EP2/EP4调节B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参与CIA发病,EP2/EP4有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转染野生型TNF-(Wt-TNF)及多种突变体,包括分泌型TNF-α突变体(S-TNFm)、跨膜型TNF-α突变体(TM-TNFm)基因后,H2 2细胞体内致瘤能力,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表达TNF-α及其突变体的H22细胞分别与未转染基因的H22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2.5× 105(10 0 μL)接种于小鼠体内,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和肿瘤细胞表达Fas和CD44V。结果:转染TNF-α及其突变体基因的肿瘤细胞的致瘤能力均明显减弱(P <0.0 1);除二型TNF对瘤细胞的胞毒效应外,TM-TNFm 可诱导肿瘤细胞表达死亡受体Fas,而S-TNFm 则可明显促进肿瘤灶局部淋巴细胞的浸润(P <0.01)。此外,注射H2 2/S-TNFm细胞,小鼠出现一过性体重下降。结论:转染TM-TNFm 和S-TNFm 基因肿瘤细胞的致瘤能力明显降低,其原因除与二者胞毒效应有关外,前者可能通过Fas途径导致瘤细胞凋亡,后者则可能通过募集和激活淋巴细胞发挥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组织中浸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表型及免疫效能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析175例低分化卵巢癌组织病理切片中TAM分布密度,以中位数为界限将病例分为TAM高密度组和TAM低密度组,对照组为32例良性卵巢病变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AM高密度组与TAM低密度组中TIL的CD8+和CD25+表型变化情况;体外扩增培养TIL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分析各组TIL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结果:175例低分化卵巢癌组织中TAM平均浸润密度为62.8/高倍镜视野(HP,×400),中位数为53.3/HP,其中TAM高密度组87例,TAM低密度组88例;对照组TAM平均浸润密度10.5/HP(P<0.05)。CD8+在TAM高密度组中表达平均值为24%,在TAM低密度组中表达平均值为52%(P<0.05);CD25+在TAM高密度组中表达平均值为48%,在TAM低密度组中表达平均值为25%(P<0.05);对照组中CD8+和CD25+的TIL平均浸润密度为7%, TAM高密度组及TAM低密度组中CD8+和CD25+的TIL平均浸润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AM低密度组比较,TAM高密度组中TIL的杀伤性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密度TAM浸润的卵巢癌组织中,CD25+的TIL表型增多,CD8+的TIL表型减少,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表达增加,杀伤性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表达减少,提示TAM浸润密度与TIL表型及免疫效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NF-α对体外培养的HSC进行干预, 通过流式细胞术、电镜及TUNEL等方法, 对HSC的增殖与凋亡进行研究。结果:①流式细胞术显示:TNF-α各组的G0/G1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S期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各组的细胞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凋亡方面, TNF-α各组的HSC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TNF-α各组HSC中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②TUNEL分析显示:TNF-α(2.0μg/L)组的HSC凋亡率为18.7%±2.5%, 而对照组为5.3%±1.2%, 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TNF-α能够阻止HSC从G0/G1期进入S期, 从而具有抑制HSC增殖的作用;TNF-α能够降低HSC中bcl-2的表达、提高bax的表达, 这可能与其促进HSC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鼻息肉组织T淋巴细胞IFN-γ、IL-4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检测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两种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组织T淋巴细胞(CD3+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鼻息肉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IFN-γ、IL-4的分泌情况, 并与正常人下鼻甲粘膜及外周血进行比较。 结果:在正常人下鼻甲粘膜中几乎未见CD3+IL-4+和CD3+IFN-γ+细胞。鼻息肉组织中有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 IL-4、IFN-γ的含量分别为(13.606±0.644)%、(32.938±2.477)%;患者外周血中IL-4、IFN-γ的含量分别为(6.686±0.204)%、(64.312±1.611)%, 与之相比, 病人鼻息肉组织中IL-4的含量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而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外周血(P<0.05)。正常人外周血IL-4、IFN-γ的含量分别为(0.560±0.051)%, (0.246±0.020)%, 与之相比, 病人外周血中IL-4、IFN-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鼻息肉患者鼻粘膜局部免疫异常, Th细胞因子分泌优势发生改变, 造成鼻腔粘膜"微环境"改变, 可能与鼻息肉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毒素(ET)性发热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内游离钙([Ca2+]i)浓度变化及ET、白介素-1β(IL-1β)对正常家兔离体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i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应用钙离子探针(Fura-2/AM),检测 i浓度。结果:(1)微量ET(2 ng/mL)使正常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内 [Ca2+]i浓度显著升高;ET性发热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i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 3种剂量IL-1β(100、500、1 000 ng/mL)均未能明显影响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i 浓度。结论:(1)低Ca2+参与ET性发热体温调节的作用部位,可能不是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内;(2)ET引起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i 浓度变化,不是通过IL-1β直接引起。  相似文献   

11.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T细胞表达IL-2及IFN-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和棉酚对体外活化T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NF-γ)的影响。方法:在莫能菌素(monensin)存在时,以佛波醇酯(PDB)+离子霉素(I)体外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分析H7和棉酚对CD3+T细胞表达IL-2和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PDB+I处理PBMC4h后,表达IL-2和IFN-γ的CD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64±2.04和25.81±3.53(x±s),而对照组二者的比率为1.06±0.22及3.12±0.77(P<0.05)。棉酚(50μmol/L)可明显抑制IL-2及IFN-γ的表达,抑制后表达率分别为2.08±0.12及9.01±1.90。H7作用比棉酚强,50μmol/L的H7抑制后的IL-2及IFN-γ阳性T细胞比率分别为0.43±0.06和2.40±0.27。结论:PKC在CD3+T细胞表达IL-2及IFN-γ中发挥重要作用;PKC抑制剂H7及棉酚明显抑制IL-2及IFN-γ的表达,提示H7和棉酚可通过抑制PKC活性,对依赖于T细胞功能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pG2肝癌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HGF处理组、HGF+LXA4处理组、HGF+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处理组。RT-PCR检测脂氧素受体(ALX)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MMP-2、MMP-9、IκBα和NF-κB p65的表达量,ELISA检测TNF-α、IL-1β、VEGF和TGF-β分泌水平,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NF-κB转录活性。结果: HepG2肝癌细胞表达ALX,LXA4和BML-111下调COX-2、 MMP-2和MMP-9,抑制TNF-α、IL-1β、VEGF和TGF-β分泌,并且干扰NF-κB转位及其转录活性。结论: 脂氧素抑制HGF诱导HepG2肝癌细胞表达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包括VEGF、COX-2、TNF-α、IL-1β、TGF-β、MMP-2及MMP-9,此效应可能通过干扰NF-κB活化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对戊四氮(PTZ)诱发的急性癫痫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致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致痫组(PTZ组)和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组,分别给予7 d、14 d和28 d的假刺激和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后,腹腔注射PTZ 建立急性癫痫动物模型,观察给药后大鼠癫痫行为学表现,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ELISA方法对海马IL-1β、TNF-α进行检测。结果: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减轻大鼠的痫性发作级别,减少癫痫发作持续的时间(P<0.05), 且海马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的表达明显少于PTZ组(P<0.05或P<0.01)。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在PTZ 急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不仅具有抗惊厥作用, 还可以减少海马致痫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的表达,可能为癫痫的防治带来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人脐血血清多种细胞因子含量,观察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的诱生影响,探讨这些细胞因子的免疫功能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6份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及16例正常儿童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IL-12、IL-15、IL-18水平,以及PHA和LPS刺激后单个核细胞分泌上述细胞因子的诱生水平。结果:人脐血血清中IL-4的水平与正常外周血血清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脐血血清中IL-12的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血清(P<0.05),其余5种细胞因子脐血血清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外周血血清水平(P<0.05);PHA和LPS刺激后脐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4、IL-10、TNF-α、IFN-γ、IL-12、IL-15和IL-18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外周血(P<0.05),尤以IL-4、TNF-α、IFN-γ、IL-15和IL-18非常明显。结论:脐血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普遍低于正常外周血,以及脐血单个核细胞刺激后产生IL-4、IL-10、TNF-α、IFN-γ、IL-12、IL-15和IL-18等细胞因子水平的不足,表明脐血细胞免疫功能不成熟,是脐血移植后GVHD发生率低及程度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了解重组病毒趋化因子vMIP作用前后及内毒素刺激后细胞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探讨vMIP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ELISA法及流式CD4+T细胞的细胞内染色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培养上清IL-12水平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及IL-4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竞争结合细胞膜表面趋化因子受体,vMIP-II可减缓高浓度LPS引起的爆发式细胞因子IL-12、IFN-γ产生;vMIP可促进IL-12、IFN-γ和IL-4分泌。结论:病毒趋化因子vMIP-II可调节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4,从而下调过激的炎症反应,并对感染性休克可能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PbANKA原虫PbGPI16在小鼠实验性脑疟(ECM)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bgpi16基因敲除的PbANKA原虫(△pbgpi16)和PbANKA原虫(WT)感染C57BL/6小鼠建立ECM模型。动态监测原虫血症和生存期;HE染色检测ECM小鼠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qPCR观察感染后小鼠脑组织中CXCL9、CXCL10和CXCR3及脾细胞中TNF-α、IFN-γ和IL-1β转录水平。ELISA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和IL-1β表达水平。FACS检测感染后小鼠脾脏DCs细胞MHCⅡ和TLR4表达水平。结果:与WT组相比,△pbgpi16感染C57BL/6小鼠脑微血管壁损伤减轻,CXCL9、CXCL10、CXCR3、TNF-α、IFN-γ和IL-1β转录水平,小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和IL-1β表达水平和脾DCs表达MHCⅡ及TLR4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PbGPI16缺失通过减轻小鼠脑组织中趋化因子和脾脏中前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降低血清和脾细胞中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降低DCs活化水平而抑制ECM发生。本研究旨在为疟疾感染后脑疟病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增强肺部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低下宿主肺部抗感染能力的增强作用。方法:对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并雾化吸入IFN-γ(1、3、7d)的免疫低下大鼠,检测其血液和肺局部细胞免疫指标,并于第7d检测左肺白色念珠菌培养计数。结果:雾化吸入γ-干扰素组肺白色念珠菌计数显著少于免疫低下组,AM吞噬及杀菌百分率、Ia抗原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组,AM培养上清TNF-α活性和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免疫低下组,BALF中IFN-γ、TNF-α活性高于免疫低下组(第7dTNF-α除外),灌菌后第7天肺组织IFN-γ和IL-1β表达高于免疫低下组,TNF-α表达低于免疫低下组,IL-6表达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雾化吸入IFN-γ组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IL-6水平(除第3dIL-1β外),与免疫低下组无显著差异,且感染后第7d血淋巴细胞杀伤功能与免疫低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雾化吸入γ-干扰素可明显增强免疫低下大鼠肺部细胞免疫和抗感染能力,但对全身细胞免疫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组 :不加干预措施原培养液继续培养;(2)阿托伐他汀浓度组:加入浓度分别为 0.1、1、10 μmol/L的阿托伐他汀作用24 h;(3)阿托伐他汀时间组:加入浓度为10 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分别作用6、12、24 h;(4)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加入TNF-α(60 μg/L)或者IL-1β(20 μg/L)作用1 h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1、1、10 μmol/L)进行培养,分别于作用6、12、24 h终止实验。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RT-PCR技术测定细胞中PAPP-A mRNA的表达, 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PAPP-A蛋白水平。结果: (1) 外源性加入阿托伐他汀及TNF-α或者IL-1β后,分别作用3、6、12、24、48 h,同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干预药物本身对细胞没有毒性作用。(2)单独加入阿托伐他汀,细胞PAPP-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3)炎症因子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阿托伐他汀,PAPP-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有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与 TNF-α组和IL-1β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本身对细胞表达PAPP-A没有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NF-α和IL-1β诱导的内皮细胞PAPP-A的表达,并有浓度-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17β雌二醇增强小鼠肌原细胞的胰岛素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小鼠肌原细胞的胰岛素效应的影响和对高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防止作用。方法:将小鼠肌原细胞分为6组, 3组不加高胰岛素(5×10-7 mol/L)预处理24 h后, 以其中1组为对照, 另2组分别用1 nmol/L、10 nmol/L的17β雌二醇再处理24 h。另外3组加高胰岛素(5×10-7 mol/L)预处理24 h之后, 弃培养液, 用冷的PBS洗涤细胞3次, 即为胰岛素抵抗细胞, 以其中1组为胰岛素抵抗细胞组, 另2组分别用1 nmol/L、10 nmol/L的17β雌二醇再处理24 h。对上述6组细胞进行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能力、糖原合酶(GS)、磷酸果糖激酶(PFK)和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测定。结果:17β雌二醇可提高小鼠肌原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能力;提高总糖原合酶活性和糖原合酶的活性;还可增强细胞的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 结论:17β雌二醇可加强小鼠肌原细胞的胰岛素效应和防止高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多形螺旋线虫(H. polygyrus)感染对CD4+辅助性T细胞介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特异性的CD4+辅助性T细胞转入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中制作IBD模型。将IBD小鼠感染H. polygyrus,14 d后处死小鼠,观察结肠的组织学变化,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另外,对感染H. polygyrus的IBD小鼠注射IL-4单克隆抗体以阻断IL-4的分泌,9 d后处死小鼠,观察相同的指标。结果: 与无感染组相比,感染H. polygyrus的IBD小鼠结肠病损明显加重,肠系膜淋巴结中IL-4水平明显增高,IFN-γ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在IL-4阻断实验中,与无IL-4阻断组相比,IL-4阻断组结肠病损明显减轻,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H. polygyrus感染在CD4+ T细胞介导的IBD模型早期加重了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1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实现的,提示用蠕虫治疗IBD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