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与22号染色体上可能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精神分裂症相对独立的症状表现,并探索其与22号染色体上可能候选基因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和脯氨酸脱氢酶(PRODH)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23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定,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经PANSS评定后相对独立的症状因子,然后用QTDT软件对PANSS评定总分和各症状因子与COMT和PRODH基因的5个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定量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 PANSS症状评定的方差最大化主因子分析,显示出4个主要因子成分:精神运动贫乏、瓦解症状、现实歪曲、抑郁及焦虑症状,未发现PANSS的总分、各因子分与PRODH和COMT基因有关,均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精神运动贫乏、瓦解症状、现实歪曲和情感症状4组相对独立的症状,这些症状与COMT和PRODH基因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许多单基因遗传病已成功地定位在人类基因组上,其中部分已完成定位克隆,但对精神分裂症这种具有复杂遗传模式疾病的研究遇到了很大困难。以往对家系、双生子及寄养子流行病学的大量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65%~85%取决于基因。这些遗传基因应该表现在DNA序列的表达及调控上。由于精神分裂症属于非经典孟德尔遗传,现认为可能是由几个中度效应基因遗传或多个轻度微效基因遗传。现就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晓驷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2):65-69
综述了目前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基本方法以及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6.
7.
作者分析了9个高发分裂症家系,均来自于同一地区(Intermountain West),属典型的多子代家系且很少使用酒精及药物;家系中共有120人,其中32例为慢性精神分裂症,2例为慢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以分裂为主),2例为不肯定性精神分裂症,9例为分裂型人格障碍,每个家系在均有3~6位患者同,基因分析采用标准的PCR方法,经6%聚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9号染色体基因扫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山东半岛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9号染色体进行基因扫描,查找精神分裂症的关联位点.方法:在9号染色体上间隔10 cM(厘摩)遗传距离,选择20个微卫星遗传位点,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混合池的方法对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19名正常对照者的DNA样本分别混合后进行基因扫描,对比患者组与对照组在差异位点的等位基因峰型比率的差异.结果:在D9S273遗传位点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东半岛东部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中存在与9号染色体关联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微卫星遗传标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对照者的13号染色体进行扫描,查找精神分裂症关联区域。方法在13号染色体上间隔约10cM(厘摩)遗传距离选择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19例正常对照者组成的DNA混合样本分别进行了基因扫描及分型,经过卡方(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每个等位基因峰型比率的差异。结果在D13S265(13q31.3)位点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山东半岛东部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3号染色体上存在与本病的关联位点。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某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6号染色体的基因组扫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6号染色体上寻找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区域,进而定位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基因。方法在6号染色体采用问隔10cM(厘摩)遗传距离的20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分别对山东省潍坊市东部地区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9名正常对照者的DNA混合样本进行基因组扫描,比较两组每个等位基因峰值比率的差异。结果患者组D6S289和D6S460两个遗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21和0.200,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46和0.157,P〈0.01),而患者组D6S1610遗传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0.087)低于对照组(0.161,P〈0.01)。结论山东省潍坊市东部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与6号染色体的关联区域,致病因子(基因或调控因子等)可能位于其中。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驷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1,(2)
综述了目前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基本方法以及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一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现有位于21q21的APP基因17外显子的突变,导致APP713发生Ala→Val的置换,该突变发生在APP基因进化高度保守区域,紧挨与Alzheimer病有关的突变部位,提示该突变对精神分裂症发病可能有重要作用,后来Jones等在100个无亲属关系的患者中没有发现这样的突变,但这并不能排除在高发家系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白介素6(IL-6)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分子遗传学方法的渗透,为探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就其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同胞家系的6号染色体基因组扫描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通过对6号染色体进行候选区域的基因组扫描,探索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以分布于6号染色体的28个微卫星标记在137个精神分裂症同胞家系样本中进行候选区域的基因扫描,采用受累同胞对分析方法,结合诊断分类,量表及必要的临床资料。通过GENEHUNTER ,MAPMAKER/SIBS等软件系统进行质量性状及数量性状的非参数连锁分析。结果:结合诊断分类的质量性状连锁分析未发现阳性结果。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Haseman Elston数量性状连锁分析,结合PANSS-P分析所得最大Lod值为1.39,位于D6S1960附近,结合PANSS-G和PANSS-N所得最大Lod值分别为2.50和1.56,位于D6S291附近,变异因素数量性状分析与Haseman-Elason分析结果一致,即在相应的数量性状分析中,在D6S1960和D6S291附近,位点本身的遗传效应有明显作用的趋势。结论:6号染色体短臂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半岛东部地区精神分裂症21号染色体基因扫描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用DNA混合池(DNA pooling)的方法,通过微卫星遗传标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对照者的21号染色体进行扫描,寻找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区域。方法在21号染色体上间隔10 cM(厘摩)遗传距离选择了5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19例正常对照者组成的DNA混合样本分别进行了扫描。用卡方[X~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逐一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峰型比率的差异。结果在D21S1256遗传位点患者组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山东半岛东部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在21号染色体长臂存在关联区域,可能包含致病基因或调控因子的病变。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东部地区精神分裂症8号染色体基因扫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8号染色体进行扫描,查找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区域。方法采用DNA混合池(DNA pooling)的方法,选择8号染色体上遗传距离间隔10cM(厘摩尔)的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山东潍坊东部偏远地区人群中的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19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了扫描,比较两组每个等位基因峰高比率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在遗传位点D8S264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东潍坊东部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在8号染色体短臂上存在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区域,该区域可能包含致病基因或调控因子的畸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分裂症的易患基因,并检验其是否异质性遗传的假说,作者从1 5家精神病院(1983—1989)年间的住院病例中,经家系研究筛选出39个分裂症家系作了基因连锁分析。以DSM-Ⅲ-R为诊断标准,将肯定诊断为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定为疾病表型,除此之外的其它精神病性疾病,以及偏执型、分裂或分裂样人格障碍为“不明”表型。39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孤独症患者、其父母及正常对照者的7号染色体进行扫描,查找与孤独症关联的遗传位点。方法在7号染色体上间隔10cM遗传距离选择22个微卫星遗传位点,用DNA混合池的方法对38例孤独症患者、75例患者父母和1000例正常对照者的DNA样本进行基因扫描。采用CLUMP软件和SPSS10.0对患者组、父母组以及对照组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在D7S513位点(7p21.3)发现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山东省孤独症患者在7号染色体的D7S513位点存在关联,需要在其附近进行易感基因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家系中探讨五羟色胺6受体(5-HTR6)基因267C/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对67例精神病混合家系患者及其父母进行5-HTR6基因267C/T多态性检测,并予以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患者组与父母组之间,5-HTR6基因267C/T多态性等位基因分布(χ^2=2.70,v=1,P〉0.05)和基因型分布(χ^2=2.97,v=2,P〉0.05)无明显差异,5-HTR6基因267C/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χ^2=5.16,P〈0.05)存在关联,但与心境障碍(χ^2=2.17,P〉0.05)无关联。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5-HTR6基因或邻近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易患基因之一,但可能不是心境障碍的易患基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