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头颈部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恶性淋巴瘤可发生于全身各组织或器官,但大多数原发于淋巴组织或淋巴结,尤其是颈部淋巴结。因而在头颈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在头颈部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癌咽后淋巴结转移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就咽后淋巴结的解剖、头颈部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的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癌肿发生淋巴结转移时,症状常较隐匿,如能改进检查方法,尽早明确诊断,则能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以往多依靠临床检查,近10年来,则常用CT检查头颈部癌肿原发灶及转移性淋巴结的病变范围。作者对86年1月至88年6月间因头颈部癌肿而行颈淋巴廓清术的63侧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临床检查及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临床检查,63侧施行颈淋巴廓清术中,术前扪及淋巴结肿大者31侧,未扪及淋巴结者32侧,63侧中58侧与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一致,1侧假阳性,4侧假阴性,故临床检查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2%;②CT扫描,32侧颈部显示淋巴结肿大,31侧则未见明显病变,63侧中与组织病  相似文献   

4.
淋巴结外侵犯(extranodal extension,ENE)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影像学人工智能与生物标志物研究可进一步提高ENE诊断的一致性、准确性,为ENE诊治提供新的方案。ENE组织病理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有待规范。ENE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口咽癌预后影响和治疗策略指导研究,有望改变目前的诊疗指南。本文对ENE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相关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头颈部肿瘤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经治疗、且临床无法确诊是否复发和转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所有病灶都进行临床随访或病理学检查,以诊断是否符合随访结果作为判断标准.将PET-CT诊断结果与同期CT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PET CT诊断异常病灶103个.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55%、42.11%和84.07%,PET CT分别为100.00%、52.63%和92.04%.PET-CT与CT检查的敏感度、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头颈部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鉴别治疗后瘢痕与肿瘤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PET-CT诊断之前需详细了解临床资料以及形态学检查结果,并且治疗与检查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6周.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动弹射活检装置在超声引导下对2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以颈淋巴结清扫术或颈淋巴结探查术后对淋巴结检查的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与临床触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86.96%,较临床触诊69.57%高,假阴性率低,无假阳性,两种方法对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可以提高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对于确定术式和预后估计显示了其较强的优势。因此头颈部恶性肿瘤应常规用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对可疑转移的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以确定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7.
颈廓清术     
费声重 《耳鼻咽喉》1994,1(1):64-64,58
颈廓清术(neck dissection).国内的名称较多,如颈淋巴结清除术、颈淋巴清扫术、颈部大块廓清术、颈清扫术、颈清术等。此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一侧或两侧的颈部淋巴组织,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6 2例头颈部NHL的临床资料。结果 :腭扁桃体 (2 5 .8% )、颈淋巴结 (19.4 % )、鼻腔及鼻窦 (12 .9% )为NHL的好发部位 ;临床分期ⅠE期和ⅡE期分别为 38.7%、2 4 .2 %。病理分型高度恶性为 75 .8%。CR率 75 .8% ,PR率 14 .5 % ,有效率 90 .3% ;部分患者无瘤长期生存。结论 :头颈部NHL一般恶性度高 ,多发于结外组织且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准确的取材活检结合免疫组化有利于早期确诊 ,治疗上应采用化疗、放疗或结合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综合59篇献,系统介绍近年头颈部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比较了CT,MRI,超声及其引的针吸活检术与常规扪诊的应用价值。就预防性和治疗性颈淋巴结切除以及放射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发病率低,占全身黑素瘤的0.8%~1.3%,但其恶性度高,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极差.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的相关文献,对其诊断与治疗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边岩松  韩德民 《耳鼻咽喉》1998,5(5):291-295
舌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仅为50%60%,在头颈部肿瘤中偏低。对于T1、T2病变,潜在性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本文对临床病理学因素与舌癌潜在性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核异型度、核分裂像、浸润方式和组织恶性度与潜在性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度相关,其中浸润方式和组织恶性作为有意义的指标可以用于潜在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治疗前准确的判断有否预淋巴结转移是成功治疗头颈部癌肿的关键,而目前争议的核心是有关颈淋巴结的问题,单独靠体检触摸来判断颈淋巴结转移所造成的失误时有发生。随着对淋巴引流的认识和诊断方法的进展,预防性颈廓清术的适应证已减少。如果能无创伤性精确预测颈部转移的存在,预防性颈廓清手术的概念已显过时。20世纪70年代末期CT的出现,已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然而对CT作为检测颈淋巴结肿大可靠的诊断工具尚有争议,不少病例中CT与体检(PE)常常相互矛盾。为了从统计学上阐明两者有无差异,该作者分析47树头颈部癌肿并回顾了15年…  相似文献   

13.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发展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发生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10%,平均发病率约为10~15/10万。近年来SCCHN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00人被诊断为SCCHN。SCCHN患者往往在诊断时就已发生扩散,并以局部淋巴结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14.
头颈部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颈部鳞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是淋巴转移。而转移淋巴结的临床诊断却一直困扰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本文对临床应用CT、MRI等高科技手段对其诊断情况及不同部位原发肿瘤颈部治疗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在浆细胞肿瘤中,髓外浆细胞瘤(EMP)很少见,尚不到1~2%。80%的EMP发生在头颈部,其治疗一般采用放疗。对1972~1993年22年间所收治的25例头颈部EM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从病理学方面分析其预后因素,明确放疗剂量效应关系及评价辅助化疗在挽救治疗中的作用。患者诊断按以下标准:①活检证实为单一髓外部位的浆细胞肿瘤,有或无淋巴结受侵;②骨髓浆细胞<5%;③骨路检查正常。其平均年龄68岁(27~84岁),男女之比为23:2。发生在鼻腔、鼻窦者11例,鼻咽5例,扁桃体3例,喉2例,中耳、软腭、腮腺和咽后壁各1例。2例领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CYFRA 21-1是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有特异性抗体KS19.1和BM19.21,在头颈部鳞癌检测中特异性高,其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与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均有关;其敏感性优于SCCAg、CEA,结合其它标记物检测,敏感性提高,对头颈部鳞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监测等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头颈部鳞癌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头颈部鳞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癌端粒酶的表达情况,探讨粒酶活性定量分析在头颈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共检测取自25例头颈部鳞癌患者的组织样本55份,其中7例患者同时取有原发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癌两份样本,以23份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①32份原发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cpm值)在1000以上的28份,除2份外,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3份正常组织的端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头颈部鳞癌及相关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探讨春作为头颈部鳞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及15例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中,27例端粒酶活化,阳性率为84.4%;15例癌旁组织中5例端粒酶活化,阳性率为33.3%。有淋巴结累及者端粒酶阳性率(86.7%)高于无淋巴结累及者(82.4%),低分化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06年Crile首倡采用切除颈部淋巴组织及其周围的非重要结构来治疗头颈部癌以来,关于选择性颈廓清的指征、时机及其治疗头颈部癌的价值等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选择性颈廓清术的国外文献,以期得到新的启发。临床上无颈淋巴结转移时,在切除原发癌的同时,切除一侧或双侧的颈淋巴结,称为选择性颈廓清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缩写为END)或预防性颈廓清术。 60年代提出把病变超出真声带的喉癌作为END的指征,曾是许多学者一致赞同的观点。近10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放疗技术的改进以及重视原发癌切除术后的随访工作,持不同意见的学者逐渐增多。重新讨论END在治疗头颈部癌中的作用,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对前哨淋巴结的概念、研究起源、头颈部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了简要综述.并对前哨淋巴结在头颈部癌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