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吸收纯化的胃癌相关抗原抗血清作免疫线电泳。检测了胃癌111例,阳性78例;胃炎110例,阳性2例;正常对照组180例,无一例阳性。对胃癌病人进行了术后追踪观察,说明血中该抗原的出现与肿瘤的类型和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
3.
人胰腺癌相关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血清中的肿瘤相关抗原,结果72例胃癌血红呈阳性者59例,30例对照组血清呈阳性者2例,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早期胃癌患者中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MG7-Ag)及胃蛋白酶原(PG)的含量变化及趋势,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4例患者和同数量健康人,抽取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变患者的MG7-A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个体血清中的PGA/P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变组患者血清中的各项指标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G7-Ag、PG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明显,因此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主要指标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胃癌抗原724(CA724)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GDF15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测定血清CA724水平,并与3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GDF15和CA724水平分别为(1.58±0.53)ng/mL、(40.80±5.20)IU/mL,胃良性病变组患者血清GDF15和CA724水平分别为(0.26±0.11)ng/mL、(12.90±2.30)IU/mL,健康对照组GDF15和CA724水平分别为(0.17±0.08)ng/mL、(3.80±0.90)IU/mL,胃癌组患者血清GDF15和CA724水平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GDF15水平与胃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GDF15诊断胃癌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3.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37;CA724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76.5%,AUC为0.886。GDF15和CA724联合检测时,AUC为0.920,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结论GDF15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血清中GDF15和CA724有助于早期诊断胃癌,并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尿中新喋呤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已有所下降,而丙型肝炎由于缺乏有效预防措施,其感染率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抗体检测方法的不足,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明显缩短窗口期,有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减少因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的发生率。我们主要就HCV-cAg的检测与临床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及其相关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一种以核酸生物化学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自1985年问世以来,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最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1],在临床医学诊断学、治疗学、考古学、农牧业等方面应用广泛。自PCR成为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以来,已解决了很多医学难题,如丙型肝炎病毒(HCV)核苷酸序列的确定,以及临床检测试剂的研制和应用,并促进了反义病毒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初由世界各国生物学家参加的破译人类全部染色体上基因组的计划中,在2003年将排出人类30亿核苷酸序列,使人类对自身从分子水平有一个里程碑认识的飞越,这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胃癌患者48例,采用亚甲蓝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与活检,并对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48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68枚,平均每例11.83枚,其中189(33.27%)枚淋巴结转移;SLN阳性第1站83.33%(40/48),第2站跳跃式转移10.42%(5/48),第3站SLN阳性3例(6.25%);预测胃周围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93.75%(45/48),准确率89.58%(43/48),假阴性率2.08%(1/48),假阳性率4.17%(2/48)。结论:胃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活检技术应用于判定胃癌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为早期胃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评价联合检测尿液中尿膀胱癌抗原(urinary bladder cancer antigen,UBC)和survivin基因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膀胱癌患者、20例泌尿系其他良性疾病患者,在膀胱镜检查之前留尿将尿样分为3份,分别进行UBC、survivin和脱落细胞检测,分析比较三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UBC和survivin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5.9%(55/64)和93.8%(60/64),与脱落细胞学(4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特异度分别为85.0%(17/20)、95%(19/20)和95%(19/20)。各分级和分期UBC和survivin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UBC值和survivin检测的敏感度在各分级和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的分级越高,其敏感度越高(P〈0.01),各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运用UBC和survivin,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100%。结论尿液中的UBC和survivin是早期诊断膀胱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流式细胞术检测RhD抗原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RhD抗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标准的RhD(- )和RhD(+)细胞按 9个不同比例混合 ,分别用直标法 (FITC 抗 D)和间标法 (抗 D和FITC 抗 IgG)染色 ,在FCM上作细胞相对和绝对计数。选择合适检测条件 ,对 2名RhD(- )患者误输RhD(+)红细胞后作RhD(+)细胞计数。结果 与间标法相比 ,直标法检测结果更接近理论值。而单平台和双平台计数法与理论值间无显著性差异 (F =0 .0 32 5 ,P >0 .0 5 )。对 2名RhD(- )的 3份不同时间样本检测发现 ,RhD(+)细胞相对计数分别为 4 .73%、1 0 .87%和 2 0 .86 % ,绝对计数分别为 0 .1 2 4× 1 0 1 2 /L、0 .2 4 5× 1 0 1 2 /L和 0 .5 1 7× 1 0 1 2 /L。结论 FCM能检测RhD(- )细胞中不同浓度的RhD(+)细胞 ,可应用于临床不合血液输注后嵌合态异体细胞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及血管等多器官损害的全身代谢紊乱综合征。l型DM由于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的胰岛β细胞破坏,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异常,后者表现为体内存在一种或多种针对胰岛β细胞自身抗原的抗体。具有重要意义的自身抗原抗体系统有:胰岛素(INS)及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GAD)及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2(IA-2)及其自身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ICA)等。本文将对上述抗原及其抗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HCVRNA定量检测,了解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意义。方法:对来自住院及门诊的200例样本HCV-cAg和HCV-Ab检测,阳性者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结果:160例样本中HCV-cAg阳性52例(32.5%),HCVRNA阳性94例(58.7%);40例样本中HCV-Ab阳性5例(12.5%),HCVRNA阳性5例(12.5%)。结论: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对术前HCV筛查的患者联合应用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的检测及其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并探讨分析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70 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MAGE表达。结果:70例胃癌组织中MAGE-1、MAGE-3的阳性率分别为28.6%、35.7%,癌旁正常组织均不表达。基因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Hp感染、肿瘤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结论:MAGE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可以此作为靶抗原进行肿瘤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检测的方法以及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诊断早期肾脏病变、鉴别肾小球与肾小管损伤、非肾源性疾病的发生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了解肾脏早期损害程度以及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发现潜在病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及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分子量为3300-3400kD的丝氨酸蛋白酶,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目前被认为是检测前列腺病变及鉴别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的重要指标。我们采用磁性微粒分离的免疫酶联测定法(IEMA)检测血清PSA水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尿白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选取合适的尿白蛋白检测标本的留取方式和判断值是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指出,应进行更多的临床应用研究以获得循证医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与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散射比浊法对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并与健康成年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6%、48.36%、58.23%)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15.21%)(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造成肾脏损伤的十分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