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蜕皮甾酮(Ecdysterone,EDS)是来源于中药牛膝的一类甾酮类化合物。笔者检测了蜕皮甾酮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后HaCaT角质形成细胞的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及相关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活力测定法检测了蜕皮甾酮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蜕皮甾酮对TNF-α刺激后HaCaT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法对NF-κB通路和MAPK通路的相关蛋白进行了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TNF-α刺激后HaCaT细胞核因子(NF)-κB蛋白核转位。结果在所选浓度内,蜕皮甾酮对HaCaT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蜕皮甾酮抑制了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人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DC/CCL22),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CCL5),白细胞介素(IL)-8的表达。蜕皮甾酮能剂量依赖性降低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胞核内P65的水平,抑制P65和核转位,提高胞浆内IκB的水平;蜕皮甾酮能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MAPK通路中P38,ERK,JNK蛋白的磷酸化。结论蜕皮甾酮可能通过调节NF-κB通路和MAPK通路的活化抑制了TNF-α刺激后HaCaT炎症因子产生。这为蜕皮甾酮应用于炎症性皮肤疾病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20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结构上与白介素10具有高度相关性,其受体已被克隆。白介素20可以由活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参与银屑病等炎症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节病性银屑病(PsA)可累及四肢、脊柱等单个或多个关节,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70% ~ 85%患者在关节症状出现前有过皮损。约25% ~ 34%银屑病患者并发关节症状[1]。PsA具有较大侵蚀性,严重时可使关节畸形,甚至使患者丧失基本活动能力,具有难治性特点[2-3]。在银屑病的进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占主导作用的炎症细胞因子,可刺激巨噬细胞和T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IL-1)、IL-6、IL-8,从而导致T细胞活化及增殖;TNFα也促进了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刺激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释放酶蛋白,从而破坏关节软骨和骨组织[4]。英夫利西单抗是抗TNFα单克隆抗体,系鼠源性抗原结合可变区与人源性免疫球蛋白G 1恒定区组成的生物嵌合体,与体液中或细胞膜表面的TNF-α具有高亲和力,干扰其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TNF-α的作用[5]……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 2 0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 ,在结构上与白介素 10具有高度相关性 ,其受体已被克隆。白介素 2 0可以由活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产生 ,参与银屑病等炎症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TNF在多种细胞因子免疫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机体免疫反应、急性期反应及炎症反应关系密切,与多种皮肤病有关.下面就TNF-α在相关皮肤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巨噬细胞受到脂多糖等的刺激而释放的多肽激素,能在体内引起肿瘤组织的出血性坏死,是引起脓毒性休克的重要介质。细胞培养法证实 TNFα抑制正常角朊细胞的增殖,诱发鼠真皮、皮下组织急性炎症。TNF 在银屑病炎症上起一定作用,活动性SLE 病人外周血 TNFα水平增高,伴感染时增高更显著。在何杰金病的两种肿瘤细胞系 L428和L540的培养上清液测到 TNFα,并发现重组人 TNFα有抗肿瘤活性,γ-干扰素和 TNFα合用有协同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
巨噬细胞在宿主抗病原体、内环境稳态、组织修复、防御有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在不同条件刺激下,可极化为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M1型分泌多种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发挥促炎能力、抗原提呈能力,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消灭病原微生物;M2型巨噬细胞通常发挥调节性效应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减轻病理性损伤,促进伤口愈合、组织修复等作用。巨噬细胞的偏离活化或者过度活化,对有效抗感染免疫的发生产生显著影响,并介导免疫病理损伤。研究表明,病原体可通过改变巨噬细胞代谢来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本文从病原体调节巨噬细胞代谢来改变微环境从而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活化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发挥细胞间信息传递作用的肽[1],是机体炎症和免疫的重要调节因子。在结缔组织病中,TNFα是组织损伤的重要介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结缔组织病。为研究TNFα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ross saponins of tribulus terrestris,GSTT)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刺激后HaCaT细胞的炎症相关因子产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活力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蒺藜皂苷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蒺藜皂苷对TNF-α和IFN-γ刺激后HaCaT细胞趋化因子产生的影响; Western印迹法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 NOS)、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COX-2)、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外皮蛋白(Involucrin,IVL)以及NF-κB通路和MAPK通路的相关蛋白进行了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了TNF-α和IFN-γ刺激后HaCaT细胞核因子κB(NF-κB)蛋白核转位。结果在所选浓度内,蒺藜皂苷对HaCaT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下调了TNF-α和IFN-γ诱导的HaCaT细胞培养上清中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人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DC),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和白介素-8(IL-8)的表达。蒺藜皂苷能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和IFN-γ诱导的HaCaT细胞i NOS和COX2的表达,促进FLG和IVL蛋白的表达;并降低TNF-α和IFN-γ诱导的HaCaT细胞胞核内p65的水平,抑制p65的核转位,提高胞浆内IκB的水平;蒺藜皂苷能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和IFN-γ诱导的HaCaT细胞MAPK通路中p38蛋白和ERK蛋白的磷酸化。结论蒺藜皂苷可能通过调节NF-κB通路和p38/ERK MAPK通路的活化抑制了TNF-α和IFN-γ刺激后HaCaT炎症相关因子产生,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迟发超(?)反应是宿主防御皮肤真菌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有关,其中γ-干扰素(IFN-γ)是迟发超敏反应效应阶段的一个主要因子,其它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IL-2)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也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本研究检测了皮肤真菌感染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毛癣菌素刺激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并讨论了与消除皮肤真菌有关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相关慢性炎症中的关键细胞,促进肿瘤生长、增殖、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及化疗抵抗.巨噬细胞根据环境不同大致可极化为经典活化型巨噬细胞(M1型)及替代活化型巨噬细胞(M2型).环氧酶2、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缺氧、原癌基因MYC、Notch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等参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发生M1-M2型别转化.巨噬细胞的表型及功能随着肿瘤进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针对巨噬细胞的抗肿瘤药物治疗,应取决于肿瘤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从黑素瘤患者外周血体外快速稳定地诱导培养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PBMC),再用贴壁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后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IL)-4,随后分4组:第1和第2组分别在24h时加入多聚次黄嘌呤胞嘧啶核苷酸[Poly(I: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继续培养24h,在48h时收集DC;第3和第4组分别在36h时加入Poly(I:C)、TNF—α。继续培养36h,在72h时收获DC。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经GM—CSF、IL-4、Poly(I:C)诱导培养72h获得大量成熟DC,形态学观察可见典型特征,荧光激活细胞分离器(FACS)检测表明。第3组DC高表达CD83、CD80、CD86和CD40;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表明,第3组获得的DC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获取的成熟DC注射于患者浅表淋巴结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Poly(I:C)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成熟的方法具有快速、稳定、经济、安全的特点。培养后DC回输患者体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IL-33是IL-1细胞因子家族成员,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ST2结合后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进而诱导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33不仅可以调节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刺激肥大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同时可以作为核因子调控基因转录。它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发挥潜在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 6 (IL 6 )和白介素 8(IL 8)在尖锐湿疣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了 2 1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浆、内毒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和 1 7例患者疣体组织TNF α、IL 6、IL 8含量。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组的血浆刺激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分泌的TNF α、IL 6、IL 8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 ;疣体组织的IL 6、IL 8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 ;两组组织中TNF α均未能检出。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全身和皮损局部存在着单核 巨噬细胞功能下降 ,而这种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尖锐湿疣患者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提高单核 巨噬细胞功能 ,对尖锐湿疣的防治 ,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介素 8(IL-8)是银屑病免疫炎症网络中具有致病作用的细胞因子 [1],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是 IL-8的有效诱导 剂 [2]。有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皮损和血清中有高水平 IL-8和 TNFα [2,3]。新近研究显示,协助 TNFα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受体即 sTNFR在银屑病发病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4],并且 sTNFR作为 TNFα的拮抗剂可能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我们对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在不同比例 sTNFα / sTNFRⅡ 作用下产生 IL-8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 患者组 36例,为门诊…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κB(NF-κB)参与多种细胞类型的多条信号转导途径,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转录因子,在调节炎症反应,细胞的生长、粘附、凋亡等中起关键作用。它通常与抑制蛋白IκB相结合,呈非活性状态贮存于细胞质中,当细胞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胞质内NF-κB与抑制蛋白(IκBs)分离并活化,进入细胞核内,调节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细胞生长的众多基因、蛋白质表达。近年来NF-κB与银屑病关系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随着对NF-κB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对银屑病发病机理有更深的认识,开展抑制NF-κB活化的有关药物研究有重要临床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异位性皮炎(AD)是以皮损处T细胞、单个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在过敏性炎症部位,细胞间粘  相似文献   

18.
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 APRIL)是1998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新成员,与另一种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肿瘤坏死因子-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 BLyS)具有高度同源性,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增殖,调节体液免疫,并在T、B细胞的成熟与活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1, 2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近年发现的来源于CD4+T细胞的γ链家族的细胞因子.3与APRIL相似,IL-21同样在T、B细胞的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调节T、B细胞及NK细胞的增殖.4本研究拟从蛋白水平检测与T、B淋巴细胞关系密切的APRIL及IL-21在SLE患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各自与SLE活动的相关性,以期能为SLE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β-防御素是一组小分子抗菌肽,能够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促进炎症反应,并对T细胞等发挥趋化作用.研究发现,银屑病发病可能与β-防御素有关.β-防御素可活化银屑病免疫相关的炎症因子,趋化未成熟的树突细胞和记忆T细胞,并通过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将固有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连接起来.未来应深入探讨β-防御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银屑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寻求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hl/Th2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半定量分析19例正常对照和22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NFα、IFN-γ和IL-4、IL-l0 mRNA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TNFα和IFN-γ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IL-4显著降低(P<0.01),IL—10较正常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l型细胞因子在银屑病患者中过度表达,可能提示银屑病免疫病理机理中的T淋巴细胞活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