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的疗效。方法:对68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平阳霉素(瘤体直径<5 cm、5~8 cm、>8 cm,用量分别为8 mg、16 mg和24~32 mg)。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1次48例,治疗2次11例,9例治疗3次后均治愈,瘤体内血流消失,总有效率为100%。术后5例出现低热,8例出现上腹痛伴呼吸困难,2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可用于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36个肿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经皮直接瘤内多点、多次注射适量平阳霉素,术后定期观察瘤体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本组36例中,治愈(瘤体完全消失,随访无复发)10例(12个肿瘤);显效20例(24个肿瘤)瘤体缩小80%以上,随访无增大现象。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注射治疗肝血管瘤效果。方法:对于23例确诊为肝血管瘤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应用平阳霉素进行血管瘤内进行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结果:本组经皮肝穿刺术后患者均随访6个月,其中1例患者第2次注射后轻微右上腹痛,无发热,经对症处理,1d后症状消失。所有23例患者瘤体缩小均能超过80%以上,呈强回声结节,瘤体内血流信号消失,无蜂窝状结构,均治愈,治愈率100%,无复发病例。结论: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平阳霉素硬化治疗肝血管瘤,方法简单,疗效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在肝血管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terason HD 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对60例肝血管瘤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1)肝血管瘤中毛细血管瘤直径小于3cm的超声特征为:回声强,边界清晰,周边有回声强的光带。CDFI:瘤体内及周边均未探及血流信号。(2)肝血管瘤中海绵状血管瘤直径大于3cm的超声特征为:回声强、低或近等混合性,边界尚清。CDFI:瘤体内可探及散在的点状血流信号。PW:为静脉血流频谱,未测到动脉血流频谱,部分周边可探及绕性或稍被挤压的血管血流信号。(3)60例病人的肝血管瘤周边均未探及低回声的“声晕”及后方声影。结论肝血管瘤是肝脏肿瘤中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利用CDFI检查使肝血管瘤的诊断有新提高,提高肝血管瘤诊断率,能给临床提供较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瘤内注射药物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56例肝血管瘤患者行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混合液进行硬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瘤体大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硬化治疗,1周后瘤体平均缩小率42%,1个月后瘤体平均缩小率72%,3个月后瘤体平均缩小率92%,6个月后瘤体平均缩小率接近100%,12个月后瘤体平均缩小率100%。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药物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33例38个肝血管瘤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瘤内多点、多面注射平阳霉素治疗,术后随访0.5~2年。结果本组38个瘤体,治愈32个(84.2%),有效6个(15.8%),总有效率为100%,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血管瘤效果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痛苦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评价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的治疗疗效。方法根据瘤体的大小,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血管瘤内缓慢注射平阳霉素药液,治疗2周1次。结果42例中,22例治疗1次,15例治疗2次,5例治疗3次,总有效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肝血管瘤持续缩小,逐渐形成强回声结节,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操纵简单、方便、易行,可作为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超声介入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通过B超探头穿刺架引导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31例,64个肝癌结节,共治疗272次.结果 甲胎蛋白阳性病人下降率占77.8%,转阴率40.7%.9例原发性肝癌肿瘤结节平均直径由3.5cm缩小至3.0cm.22例转移癌肿瘤结节平均直径由3.6cm缩小至2.9cm.结论 该方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操作简易、适应症广、创伤小、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例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术中或术后1~2天股静脉(均为右侧)穿刺处出现搏动性肿块,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显示瘤体大小(长径×短径)为1.2 cm×0.6 cm~10.4 cm×4.8 cm.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瘤内凝血酶注射治疗.结果 5例接受超声定位下加压治疗者,时间持续20~40 min,瘤颈闭合和瘤体内血栓形成;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瘤内凝血酶注射术(瘤体大小为2.5 cm×1.6 cm、3.8 cm×2.1 cm和10.4 cm×4.8 cm),其中1例1次成功封闭瘤腔,2例行2次凝血酶注射并持续压迫瘤腔直至愈合,总剂量分别为200 U、300 U和800 U,术后未发生远端动脉栓塞、过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超声引导下加压、瘤体内注射凝血酶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低频与高频超声诊断肝脏表浅部位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肝脏表浅部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33个距肝包膜≤5.0cm的病灶应用常规低频超声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高频超声显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低频超声诊断肝囊肿3个(60.0%),肝血管瘤7个(63.6%),小肝癌5个(50.0%),肝硬化结节4个(57.1%)。诊断符合率57.6%(19/33),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0%。高频超声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突显病变的微细结构,血流显现更饱满丰富,明显优于常规低频超声。结论:高频超声能明显提高肝脏表浅部位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肝囊肿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经皮行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比较不同直径肝囊肿的治愈率、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囊肿直径5~10cm组的治愈率(57.6%)明显高于囊肿直径〉10cm组(42.1%)(P〈0.05);两组治疗后血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且囊肿直径5~10cm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囊肿直径5~10c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9%)明显低于囊肿直径〉10c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7.4%)(P〉0.05),经对症支持治疗不良反应均好转,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肝囊肿疗效显著,是治疗肝囊肿尤其是直径较小肝囊肿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安全的肝癌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肝癌患者共30个结节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直接杀肿瘤,肿瘤直径0.8-4cm,每个瘤内注射1-6次,注射剂量6-60ml,结果:治疗后5个瘤灶消失,15个缩小,10个未增大,直径缩小或不变的肿瘤,CT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原血清血甲胎蛋白(AFP)值升高者显著下降,经组织学检查的病灶证实完全坏死,注射过的瘤灶无局部复发,结论: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小肝癌和肝转移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pere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PMWA)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措施.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171例患者274个结节,最大径0.9-5.7cm,平均(2.3±0.9)cm.肝细胞癌143例234个结节,肝转移癌16例25个结节.肝内胆管细胞癌12例15个结节.对≤1.7cm结节单点消融,>1.7cm者采用多点消融.治疗后规律性随访2-26个月,随访期间以原治疗病灶区域内或周边增强影像出现新发病变为局部肿瘤进展.结果 对171例274个结节行微波消融治疗,单个病灶治疗平均时间为(474.0±228.0)s.PMWA后1个月行增强CT、超声造影或MRI检查显示261个结节内部或边缘无增强表现,达完全消融,13个结节内部或边缘有增强,未达完全消融,技术有效率为95.3%(261/274).经2-26个月随访,局部肿瘤进展率8.8%(24/274).术后较严重并发症为1.1%(3/274),包括肝脓肿1例(抗感染和置管引流后治愈),1例为胆囊壁水肿、轻度增厚;另1例为治疗区下方相邻处肝边缘感染性病变.无与微波治疗重度损伤及相关死亡.结论 PMWA时采取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重视附加方法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内冷循环射频消融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患者,97个肿瘤结节(直径2.2~7.0cm),应用Radionics公司生产的脉冲式冷循环射频仪,能量输入为120~200 W,持续时间12~15 min,在超声引导下应用18G针尖裸露长度为2~3 cm的内冷循环电极针进行RFA治疗。每个肿瘤结节治疗1次或3次,新发现的结节再次行RFA治疗。结果肿瘤完全坏死率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80.8%、75.6%、63.1%。存活率在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分别为98.4%、93.6%、85.7%、61.9%、58.7%。34例原发性肝癌AFP升高患者中,23例术后1~3个月降为正常。10例转移性肝癌中CEA术前增高,术后明显下降,均未降到正常,维持在20 ng/ml左右,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2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内冷循环消融肝癌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50例肝癌患者共79个结节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经皮瘤内注射无水酒精,致肿瘤细胞及其血管内皮细胞迅速脱水,蛋白凝固,癌细胞变性坏死。肿瘤直径2.5-10cm,每个病灶每次注射酒精2-6ml,每周2次,4-6次为1疗程。结果50例肝癌患者经治疗后,甲胎蛋白下降率77%,转阴率60%;B超示:51%肿瘤结节直径缩小,平均直径从3.4cm降为2.7cm,2%肿瘤结节消失。肿瘤直径≤3cm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7%与76%,高于直径>3cm组的52.5%与42%。结论本疗法操作简单,适应症广,副作用少,疗效确定,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血管瘤患者82个病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82个病灶经彩超诊断为肝血管瘤74个,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24%。病灶高回声型多见(58个)、直径≤3 cm多见(51个)、多位于肝右叶(64个)、多无血流信号(61个);形态规则多见(56个)。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忠卫 《吉林医学》2014,(25):5588-5589
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MR多期扫描对肝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或临床血清学指标(AFP上升超过400 ng/ml)的148例(肝癌78例,肝转移瘤7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单发性病灶90例,多发性病灶58例;对于多发性病灶在增强扫描对比显示清晰的情况下选取1~2个病灶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选取152个病灶(肝癌82个,肝转移瘤70个)为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分析。分别对比传统动脉增强扫描与Gd-EOB-DTPA肝细胞期的诊断价值。结果:传统动态增强扫描共发现122例患者124个病灶,Gd-EOB-DTPA肝细胞期共发现146例患者148个病灶。二者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扫描能显著提高对肝脏结节的诊断阳性率以及正确率,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方式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Fan RF  Chai FL  He GX  Li RZ  Wan WX  Bai MD  Zhu WK  Cao ML  Li HM  Yan S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3):1608-1612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CH)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探讨射频治疗的最佳途径。方法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对68例患者共104个HCH病灶进行了RFA治疗。其中,经皮RFA治疗19例,腹腔镜RFA治疗29例,开腹RFA治疗20例。腹腔镜及开腹RFA治疗中,对7例直径大于7cm的病灶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内血流进行治疗。术后采用超声检查及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RFA疗效。结果腹腔镜RFA中,发现2个术前影像学未发现的新病灶,开腹RFA中发现4个新病灶。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RFA治疗。Pringle法阻断肝内血流后,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单个病灶平均射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1)。腹腔镜RFA中,15例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同时行胆囊切除术,2例因病灶累及胆囊床行胆囊切除术,3例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开腹RFA中,5例因胆囊病变同时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肝囊肿部分切除术,3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术。29例出现术后发热及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一过性血尿,未发现与RFA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9%(103/104)。1例经皮RFA治疗后6个月发现边缘残留病灶,再次行经皮RFA治疗。结论RFA治疗HCH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并可以根据病灶大小、数量、部位及患者临床状况选择经皮、腹腔镜或开腹进行治疗。阻断肝内血流后进行腹腔镜或开腹RFA治疗可减少出血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黄桂华  赫军  俞渊  许斌 《微创医学》2012,7(4):356-35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结果 46例患者共55个病灶,直径<3.5 cm的23个瘤体,20个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86.96%;直径为3.5~8 cm的15个瘤体中11个瘤体获得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73.33%,直径>8 cm的17个瘤体中(其中8例直径>10 cm)12个瘤体获得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70.59%。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 CEUS)指导下射频消融( 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不宜外科手术或外科术后复发的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CEUS检查,确定肿瘤大小及位置后,RFA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转移性肝癌7例,共计27例,28个病灶,肿瘤大小为1.3~5.2 cm。结果治疗后24 h内或1个月内行增强影像学检查,除1例提示肿瘤残存外,27个病灶完全灭活,有效灭活率达96%。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出现少量胸水,未给予特殊处理。结论 CEUS指导下RFA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