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苦能“坚阴”李玉忠孔祥英(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淄博255300)苦,属于中药性能五味之一,有泄和燥的作用,这已为人熟知。全国统编《中药学》第五版教材中总结前人的用药经验,提出了苦有“坚阴”的作用,今人对此论述颇少,有必要加以讨论。坚者,守也,固也。坚阴,即固守保存阴液之意。所谓苦能坚阴,实际上是借助某些苦寒药物的清热泄火作用,泻火之亢,以全阴气,又称泻火存阴或泻火保阴。苦味的坚阴作用与养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养  相似文献   

2.
“苦能坚阴”出自张元素《珍珠囊》“苦能燥湿、坚阴”。现代大多数人认为,苦能坚阴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平相火、固肾阴;二是指泻火存阴,即某些苦寒药能通过泄火而达存阴的目的。笔者认为,“苦能坚阴”应明确为苦寒坚阴,苦温之药不能坚阴。我们知道,寒性的苦味药具有泄(通泄、清泄、降泄)和燥湿热的作用,寒性属阴,一方面,临证中苦寒药可抑亢盛之火热,“热者寒之”,使火热之邪沉降、透泄,迫阳归元;另一方面,阴寒在泻火的同时可保持体阴不致妄泄,达到坚阴之效果。而苦味药中有一部分药物其性偏温,如苍术等药,则不具坚阴之效。原因是温性属阳,苦温药能燥寒湿,“寒者热之”,如燥湿之过则易伤体阴,故苦温不能坚阴。  相似文献   

3.
临床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性能与临床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术语规范化研究工作是临床中药学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苦能坚阴"的内涵及历史渊源、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以及现代基础研究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一些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4.
苦味药具有降、泄、燥、坚的功效。所谓坚,一般释为:坚固阴液,多指苦寒药具有泻火护阴之功能。笔者认为以此理解苦坚之意,似有所偏颇,应予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刍议苦以坚阴与苦寒伤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的性味与功效的关系甚为密切。一般而言,药物性味相同,其功效大致相似;性味相异,则功效亦有所不同。苦味药物虽具坚阴之功,但如用得不当,亦具伤阴之弊。就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以管窥之见,作一肤浅论述,谬误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6.
小议“苦味坚阴”南京市玄武区妇幼保健所(210016)董庆生“苦昧坚阴”语出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为春温治法之一,系针对伏气温病阴分先亏的病机特点而设,即以苦寒直折邪热以坚阴护液,达到治疗春温的目的,代表方为黄苹汤。此法深得后世医家重视并宗法,视...  相似文献   

7.
<正> “苦味坚阴”法出自张洁古的《珍珠囊》“苦能燥湿,坚阴”。经后世发展,其含义概括起来有二:一是指平相火,固肾阴的方法。如朱丹溪用大补阴丸,李东垣用虎潜丸治相火妄动。肾气不固,梦中遗精、下肢痿躄的病  相似文献   

8.
辛润与苦坚     
药性入门后,有人常对辛润、苦坚提法生疑费解。认为辛味既然以其能行能散,苦味以其能燥能泄构成作用规律,为何又言辛润苦坚。寻求答案,可翻阅《素问·藏气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  相似文献   

9.
苦味食物中有癌细胞的“天敌”——维生素 B17,此种维生素的主要成份是氰化物,能有效地杀死癌细胞。下面就介绍几种有抗癌作用的苦味食物。  相似文献   

10.
论苦味"坚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味药有泄和燥的作用,且能"坚阴"。坚阴即固守保存阴液之意,实际上是借助某些苦寒药物的清热泄火作用,泻火之亢,以全阴气,又称泻火存阴或泻火保阴。苦味坚阴不同于甘寒养阴之濡润滋养,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平相火,固肾阴;清热泻火,顾护阴津;泻下以存阴。既不能把"坚阴"理解为苦寒之性味有直接的滋阴养阴作用,也不能一味强调苦寒泻火,而不顾及阴津的滋养,泻火只是一种手段、方法,存阴才是目的、效果。仅就苦味本身而言,只有苦燥伤阴之弊而无益阴之力,故对阴虚无火之证,切不可用苦味药去"坚阴"。  相似文献   

11.
黄连、黄芩为临床常用的苦寒清热药,即能够坚阴厚肠止利,又能够苦寒伤胃而致泻,临床如何做到有的放矢,笔者对此从证和量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性味学说是中药性能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古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药物的性味.通常即指四性和五味。所谓四性、即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中药的运用主要是以四性五味来阐明药物的功效和主治。因此性味学说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内容。其中对于五味中的幸能润、苦能坚这两个问题较难理解.这也可说是学习《中药学》总论部分的难点之一.在此笔者略述己见。对于辛润苦坚之说,早在《内经》就有记载,《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指出:肾苦燥,急…  相似文献   

13.
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云:"药之辛、甘、酸、苦、咸,味也;寒、热、温、凉,气也。味则五,气则四,每一味各有四气,有使气者,有使味者,有气味俱使者……所用不一也。"中药以五味配四气,性味相同,功效相近;性味不同,则功效亦异。苦寒药物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有医家谓苦寒伤阴,有医家谓苦寒坚阴,众说纷纭,说法不一,看似矛盾,实则不然。观历代医家之方书,细思探究,始悟其奥妙。通过探讨苦寒药物的功效及临床运用,阐明其伤阴、坚阴机制。  相似文献   

14.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一语,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本条是对中医治疗原则的一个高度概括。但是,对文中“治阴“‘治阳”之阴阳,则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医家认为“治阴”“治阳”之阴阳,是指“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  相似文献   

15.
温为阳邪 ,善伤阴液 ,已成共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阴病“ ,乃阳盛伤阴之义。仲景在《伤寒论》中亦论及寒邪化热可伤及阴液 ,后期伤及肾阴[1] 。况且叶天士曰“温病则热变最速” ,温病更易致阴液耗伤 ,温病学家对此无不重视 :如柳宝诒“须步步顾其津液” ,叶子雨“温热存阴最为紧要”。清代医家吴鞠通宗《内经》 ,法仲景 ,作《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 ,发展和创新了救阴法 ,曰 :“热必伤阴 ,故立法以救阴为主”,并在《条辨》中焦篇 97条[2 ] 曰 :“救阴之法 ,岂能出育阴、坚阴两法外哉”。现代诸多文献中对此多统称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苦莪洁阴凝胶(药物组成苦参、莪术、苍术、冰片)的抗菌、消炎和止痒作用。方法:采用家兔造模法观察本品对真菌性(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细菌性阴道炎治疗作用;采用大鼠造模法观察本品对宫颈炎模型的治疗作用;采用豚鼠止痒实验观察本品的止痒作用。结果:苦莪洁阴凝胶对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宫颈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妇女常见致阴道炎细菌、真菌均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豚鼠止痒试验表明,本品有明显的止痒作用。结论:苦莪洁阴凝胶具有抗菌、消炎和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论坚是苦味的主要作用苦味具有能坚、能燥、能泄作用,目前出版的各种中药学教材及中药参考书,均把燥和泄作为苦味的主要作用。对于“苦能坚”这一作用则放在次要的地位,几乎不用苦能坚来说理。其实,这违背了《内经》原意,是本末倒置。《内经》是中药五味学说的源泉,对于五味作用作了系统地阐述。例如,说苦味具有“燥”的作用,是根据《素问·藏气法时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等经文确定的。说  相似文献   

18.
苦能燥湿吗     
黄连、黄柏、黄芩等都具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清热易理解,这些药性味苦寒,《内经》讲“治热以寒”,这是正治之法。但“苦”何以燥湿呢?临床上常见一些病人把黄连解毒汤喝下去,舌苔很快会变白变厚变腻,这显然是湿气太过了。因为苦寒太过伤脾,  相似文献   

19.
“扶阳抑阴”与“益火消阴”是两种不同治法,然在古今医籍中常将二法概念混为一谈,屡见不鲜。笔者认为有必要予以澄清,遂索检方书,考究原委,试述区别辨析。一、扶阳抑阴的概念扶阳抑阴,是指阴寒极盛、阳气相对大衰所致阴寒实证的一种治法。所谓“扶阳”,就是以振奋肾  相似文献   

20.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小芬亭亭玉立,倩影苗条而不失丰满,充满着少女的青春气息。这在少女的百花园中,她已不失为“春水绕花身”的佼佼者。按理她应该是快乐的、自豪的,然而烦恼却悄悄地贴近了她。原来在小芬青春期来到后,不知不觉患了一种令她十分羞涩的怪毛病,即她阴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