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骶疼痛多由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如: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等原因所致。可见于跌挫损伤,久坐劳累,产后损伤等。症状为腰骶部疼痛,坐下或久坐站起时疼痛加重,甚至卧床转侧不利。检查腰骶局部无红肿热疼,但局部压疼明显。笔者近2年来应用针刺带脉配以足临泣穴治疗腰骶疼痛4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骶角是测量下腰椎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腰骶角的变化将直接导致腰椎的生理曲度和腰骶部的倾斜角度的改变,进而导致腰骶部生物力学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腰椎不稳、腰椎退变及引起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目前已知的测量方法各有利弊,缺乏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在临床研究中,需针对不同患者人群、研究目的等灵活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临床研究,以对疾病筛选、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此外,目前关于不同民族间腰骶角的大小是否存在差异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骶管蛛网膜囊肿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较少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骶管蛛网膜囊肿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男,2 7岁。因腰骶部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不慎扭伤腰部,随即感腰骶部持续性疼痛,卧床休息后缓解。查体:腰骶部未见畸形,腰4 ,5和腰5骶1椎间隙压痛,直腿抬高试验( ) ,股神经牵拉试验(- ) ,颈静脉压迫试验( ) ,足背及双下肢后侧感觉减退,无肌肉萎缩,鞍区感觉正常。X线腰椎平片未见异常,腰部CT扫描示腰4 ,5椎间盘向左后方膨出4 8mm ,腰5骶1椎间盘向后膨出2 9mm。入院经保守治疗后无缓解,遂行突出腰…  相似文献   

4.
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下腰痛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跃  白跃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0):140-142
目的:综合分析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临床诊断方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6/2005-07有关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临床诊断方面的文献,检索词“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慢性腰痛,诊断”,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Ovid 2000-06/2005-07有关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临床诊断方面的文献,检索词“chronic,low back pain,compartment syndrome,diagn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有关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临床诊断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6篇相关文献,其中26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10篇,其中4篇系重复同一研究。 资料综合:目前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下腰痛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临床症状与体征。②实验室检查:均属非特异性。③影像学检查。④超声多普勒检查。⑤骨筋膜间隔内压测量。⑥近红外线分光镜检查。⑦骨骼肌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⑧其他:如肌电图检查、骨密度测定等,但均为非特异性。 结论:目前临床症状与体征检查和骨筋膜间隔内压测定是诊断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主要标准,同时,一些无创性、无痛性检查如近红外线分光镜等已运用于诊断,但应用仍有限,而且现在依然缺乏有助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男,67岁,于2006年8月25日因大便不畅1个月就诊。1个月来,每次排便虽用力努挣,但便出量少,不畅,大便并不干结,肛门部憋胀不适,每隔7~10d需口服“甘露醇”才能通畅排便1次。伴随症状为腰骶部疼痛,左腿内侧、阴囊及肛门部抽掣疼痛,小便不畅。患者1年前曾有过腰骶部外伤史,之后间断出现腰骶及右腿内侧疼痛不适,经外用止痛膏、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症状可暂时缓解。近1个月来,腰骶部疼痛加重,并出现左腿内侧、阴囊及肛门部抽掣疼痛,小便不畅。在神经内科就诊,双下肢生理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主要原因。方法:经测量共发现52例脊髓拴系伴腰骶角增大。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导致腰骶角增大的主要因素。结果:脊髓拴系腰骶椎先天性发育异常及腰骶部皮下脂肪堆积单独或联系因素导致腰骶椎生物力学异常是脊髓拴系腰骶角增大的根本原因。结论:腰骶角增大为脊髓栓系的MRI表现之一,如X线平片表现腰骶角增大并有脊髓拴系的临床表现则这一征象对脊髓拴系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长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47-7347
本文对骶尾部脊索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6岁。腰骶部疼痛1a,加重15d入院。自诉1a前有腰部扭伤史,以腰肌损伤给予理疗、封闭等治疗后疼痛稍缓解。  相似文献   

8.
隐性脊柱裂是腰骶部常见畸形,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确,常无症状,或伴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常伴有腰骶部色素沉着、毛发及腰骶部皮肤陷窝等局部皮肤改变。伴发的畸形有:短腰畸形、脊髓低位、脊髓栓系、脊髓空洞症、椎管内外脂肪瘤、椎管内皮样囊肿、椎板缺如、棘突缺如、棘突畸形等。移行椎也是其常见伴发畸形。通过X线及HRI等检查,通常可以明确诊断腰骶部畸形。一般病例勿需治疗,症状轻微者,应强调腰背肌锻炼,症状严重并已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者,应先做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疾病。隐性脊柱裂合并其他腰骶部畸形,需按专科疾患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9.
骶椎结核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2 7岁 ,右腰骶部疼痛 1年 ,右骶髂关节压痛 ,右“4”字征阳性 ,疑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片和骨盆片诊断均为正常。 2月后 ,做骶髂关节CT ,显示无特殊。又过 1月 ,右臀见破溃脓包 ,窦道形成。复习平片及CT ,平片示骶椎骨质破坏显示不确切 ,CT扫描位置偏高。再次CT ,平扫见右骶椎右下部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 ,骶前软组织肿胀 ,右臀局部软组织密度减低 ,增强扫描见骶前间隙及右臀皮下筋膜间脓肿形成 ,脓肿壁有不规则肉芽组织及肌筋膜强化影 ,诊断为结核。胸片无异常。脓液结核杆菌培养呈阳性。 5月后右肩亦形成窦道…  相似文献   

10.
髂腰韧带损伤是慢性损伤性疾病 ,以下腰部疼痛为主 ,临床多见。因其病灶位置深在、隐蔽 ,临床症状与腰背筋膜损伤、骶髂关节错位与损伤等病症相近似 ,诊治时宜混淆。1 局部解剖髂腰韧带为宽而肥厚的三角形纤维束 ,伸展于第4~ 5腰椎横突及髂嵴与髂骨上部前面之间 ,其纤维起于第 4腰椎横突下缘和第 5腰椎横突 ,呈辐射状止于髂嵴后部的内唇 ,相当于腰背筋膜的深层 ,髂腰韧带是覆盖于盆面腰方肌筋膜的加厚部分 ,它的内侧与横突间韧带和骶髂后短韧带相混。这条韧带实际上是下肢支撑人体上半身重量的一个重要组织。它可以限制腰5的旋转 ,同时防…  相似文献   

11.
笔者收治I型肾小管酸中毒继发醛固酮增多症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0岁,因反复腰骶背部及四肢关节疼痛2a人院。患者2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髋部、腰骶部疼痛,以夜间及晨起明显,伴晨僵约20min余,疼痛逐渐累及后胸背部,腰部活动受限。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2.
笔者收治I型肾小管酸中毒继发醛固酮增多症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0岁,因反复腰骶背部及四肢关节疼痛2a人院。患者2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髋部、腰骶部疼痛,以夜间及晨起明显,伴晨僵约20min余,疼痛逐渐累及后胸背部,腰部活动受限。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3.
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与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由于腰部肌肉(骶棘肌)较长,而且经常承受重力,加上腰肌起止点均为腱性组织,弹性及血液循环较差。因此容易发生劳损,出现腰痛症状。此病属中医“肌痹”范畴,认为筋络挫伤后气血失调,或因肾气亏虚,或受风寒湿邪所致。笔者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总结出一套以按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及薰蒸药疗法,对本病治疗有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泌尿外科盆腔手术后腰骶酸痛的效果。方法将52例泌尿外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实验组采用术前训练、术后早期逐渐半卧位翻身腰骶部热敷、出现腰骶酸痛时应用消炎痛栓剂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即去枕平卧位6h后给予斜坡卧位、翻身腰骶部热敷;术后48h观察2组腰骶酸痛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腰骶酸痛的发生情况间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泌外盆腔术后体位不适引起的腰骶酸痛。  相似文献   

15.
腰骶筋膜皮瓣治疗骶部压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岩  陈庆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6):834-834,845
目的:分析研究腰骶筋膜皮治疗骶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骶部压疮形状,分别应用横形和菱形腰骶筋膜皮瓣转移治疗骶部压疮18例,结果:本组1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创面一期愈合16例,伤口部分裂开2例,总愈合率达88.9%。16例获随访,14例皮瓣良好,2例复发,经肌皮瓣转移好转,复发率为12.5%,结论:腰骶筋膜皮瓣治疗骶部压疮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骶部压疮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背景:腰骶关节是负重较大而防御功能相对薄弱的关节,极易引起损伤,由于腰骶部的各种不合理体位均可导致其生物力学、生物解剖学、甚至生物化学的平衡失调,直接或间接引起腰骶角的角度变化,并出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腰腿、腰背疼痛、下肢麻木感、一侧骶脊肌紧张、痉挛及腰段棘突偏移,跛行等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工作中是常见的。由于拖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椎间盘的纤维环膨出加剧或破裂的纤维增大,髓核突出增多,神经压迫症状更加明显,疼痛导致肢体活动受限或被运活动均使骶脊肌、骶腰机群及脊韧带功能紊乱。椎关节滑脱,移位,椎间隙改变,棘突偏移;而脊神经根或坐骨神经由于压迫废用,出现萎缩、粘连或水肿。患者进入长期的急慢性、间歇性发作过程,疼痛难忍、坐卧不安。  相似文献   

18.
背景:腰骶关节是负重较大而防御功能相对薄弱的关节,极易引起损伤,由于腰骶部的各种不合理体位均可导致其生物力学、生物解剖学、甚至生物化学的平衡失调,直接或间接引起腰骶角的角度变化,并出现临床症状。目的:通过对腰骶角异常所致腰腿痛患者特征分析,探讨腰骶角异常与腰腿痛的发生关系。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前后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一五二医院理疗专科中心。对象:2002-01/2004-09解放军第一五二医院理疗科收治腰腿痛患者。纳入标准:①X射线片示腰骶角异常。②下腰部僵硬不适或疼痛,久坐或久立时加重。③睡眠时翻身困难,腰骶角消…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监护16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01年7月-2002年9月,我院最先采用腰骶部骨筋膜室切开减压的方法治疗由腰骶部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患者33例,经术后护理、腰腹肌功能锻炼及有效的出院指导,确保了手术疗效,患者的腰痛症状、步行能力和腰部的前屈、后伸活动度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腰骶关节模型的光弹与有限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身体重心的移动会引起L5~S1椎间盘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导致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骨折等各种疾病。分析各种荷载条件下L5~S1的椎间盘及有关椎体和椎弓等应力和位移数值,可为研究腰骶关节疾患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和保健提供生物力学的理论依据。经对128例腰骶关节疾患病例分析,结合腰骶关节生物力学特点,提出如下几点:①腰部自L1顺序而下椎体逐渐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呈塔形分布,椎管径积逐渐变小,椎间盘荷载由小到大,以L5~S1为应力集中节段,因此应用L5~S1模型实验说明腰骶关节疾患的发病机制是有意义的。②半数以上患腰曲减小,骨盆后倾,腰骶部承受向前的疲劳弯矩,从而进一步加重腰痛的病情。③腰骶关节疾患病程长、康复慢,必须坚持长期康复保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