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家强  郭作先 《中国保健》2005,13(18):39-40
目的探讨颈椎双斜位片对颈椎病的平片诊断价值.方法对261例颈椎病患者的正侧位及双斜位子片所见主要阳性征象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正位片仅对钩椎关节的显示及张口位片对环枢关节的显示有较大实用价值.侧位片对了解颈椎曲度、椎序列、椎间隙情况及显示椎体骨质增生、部分颈部韧带钙化较理想.双斜位片对钩突及钩椎关节增生;椎体及椎弓关节突有否增生、骨折或脱位及骨质破坏;椎间孔的变化情况的观察比较清楚,比正侧位片更直观、可靠.结论颈椎双斜位片在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中,具有非常实用的诊断价值,在颈椎常规平片检查时,应把双斜位和正侧位均列为常规检查位置.  相似文献   

2.
张老汉这一段时间感到两条腿走路无力,双腿发紧,还伴有轻度尿频、尿急、尿排不尽,肩臂也有点麻木。经检查,张老汉原来得的是颈椎病。那么,颈椎病怎么会影响腿无力呢?原来,人上年纪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颈椎病就是颈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疾病。此时,由于颈椎体后缘及颈椎体侧面钩突关节长了骨刺,骨刺侵入椎间孔,使神经受到压迫,引起后枕、肩、颈及上肢的疼痛、麻木等证状。如果变性的椎间盘向后突向椎管或椎体后方的骨刺,小关节增生,韧带肥厚、钙化,甚至椎板增厚造成颈椎管腔狭窄,压迫了脊髓,此时的主要症状不…  相似文献   

3.
王彬 《青春期健康》2023,(21):40-41
<正>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你关心过自己的颈椎健康吗?了解颈椎病人的颈椎共有7块椎骨,被标记为椎1到椎7,从头颅连接到上胸椎。这7块椎骨之间由椎间盘、关节和韧带等结构相连,形成颈椎的复杂结构。颈椎具有支持头部、保持头颈部灵活性、保护脊髓和周围神经结构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又称之为颈椎综合征,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人类的颈椎由7块椎骨自上而下依次有序地排列而成。每块椎骨的椎体之间有一类圆盘样的软骨结构,称之为椎间盘;椎体的后方有双侧椎弓根形成闭合型的环状结构;每一环状结构上下排列形成椎管,脊髓位于其中。上下两块椎弓根形成的空隙称之为椎间孔,颈神经根由此穿行通过。颈椎的活动度较大,有一弓背向前的弯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以及吞咽困难等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首选的治疗疗法是颈椎牵引,临床上大多采用坐位颌枕布带牵引,牵引时,患者头部向前微屈,与地面垂直呈20~30度,牵引力来自患者额前方,使牵引力的重量作用于颈椎后关节,使椎体间隙后部和关节突关节张开,椎间孔增大,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  相似文献   

6.
《药物与人》2012,(11):12-13
颈椎概况人体的颈段脊柱由7个颈椎、6个椎间盘(第1、第2颈椎间无椎间盘)和所属韧带构成。上连颅骨,下接第1胸椎,周围为颈部肌肉、血管、神经和皮肤等组织包绕,俗称"脖子"或"脖颈"。颈椎有寰椎(第1颈椎)、枢椎(第2颈椎)和第3、4、5、6颈椎及隆椎(第7颈椎)组成。虽然统称为颈椎,但其具有形态各异的结构。寰椎呈不规则环形,由一对侧块,一对横突和前后两弓组成,上与枕骨相连,下与枢椎构成关节;枢椎的椎体上方有柱状突直,称"齿突",具有"枢  相似文献   

7.
潘子翔  刘宗礼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26-128
1 颈椎稳定的基本框架 椎体、椎间盘、侧块及双侧的小关节构成颈椎的椎间关节并形成3个互相平形的骨性圆柱,这种结构形成了颈椎稳定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8.
檀大胜 《现代保健》2011,(3):140-142
目的 重点讨论颈椎病的X线表现和评价X线平片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0例颈椎病进行X线分析.结果 颈椎病的表现有:颈椎生理曲度异常631例(63.1%),椎体旋转392例(39.2%),滑椎326例(32.6%),椎间隙狭窄共1364个,以C5~6椎间隙狭窄多见,椎体骨刺1830个,其中前缘骨刺562个,后缘骨刺920个,侧缘骨刺348个,钩椎关节退变813例(81.3%),椎间关节退变614例(61.4%),韧带钙化364例(36.4%),此外尚有椎间盘真空征(或积气征)20例,正位裂隙征133例,侧位裂隙征126例和椎间孔变形等.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颈椎正侧位片.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     
不少人常感到头昏头痛,颈部疼痛不适,有时伴上肢活动无力,手指发麻;尤其是冬季,患侧温度明显低。多方检查,也未有异常发现,不但影响工作和生活,心情负担也很重,担心可能是血压高,以后会引起瘫痪。其实这也不必作特殊检查。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首先会考虑到是否为颈椎病变所致,要求作X—线颈侧位照片,常可查出病变,如颈椎椎间盘变性、颈椎骨刺形成、颈椎关节突和附件韧带的变化,或椎间间隙变狭、椎间孔缩小等退行性改变,因病变部位、程度、范围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 人体的颈椎骨共7节,由椎骨、椎体、椎弓、周围组织和黄韧带共同构成椎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枕颈部CT图像进行数据测量,分析颈椎病患者的寰枕和寰枢关节结构性变化以及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依据血压检测情况将颈椎病伴有高血压的2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颈椎病无高血压的2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颅底至C7椎体下缘。对原始图像应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测量寰枕关节:寰枕关节与中立位夹角(AOJNP)、双侧寰枕关节与中立位夹角差值(ADBOJNP)、头颅与水平位夹角(ASHP)、寰椎与水平位夹角(AAH)、头颅与寰椎夹角差值(ADSA);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ADI)、寰齿侧块间隙(LADI)、双侧齿突侧块间隙差值(VBLADI)、寰枢关节与中立位夹角(AAJNP)、双侧寰枢关节与中立位夹角差值(ADBAJNP)、枢椎与水平位夹角(AAHP)、寰枢椎夹角差值(ADAV)以及寰齿夹角(AOA)。结果:两组AAH、ADSA、ADI、AAJNP(左)、ADBAJNP以及AAH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t=2.68,t=-2.27,t=2.023.81,t=2.28;P<0.05);两组AOJNP(左)、AOJNP(右)、ADBOJNP、ASHP、LADI(左)、LADI(右)、VBLADI、AAJNP(右)、ADAV以及A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寰枕关节紊乱后寰椎的后移位、左右旋转以及枕-寰-枢关节混合紊乱后寰椎的旋转会牵拉刺激到局部血压相关神经,引起血压升高,其中寰椎旋转错位的相关性最强。寰椎的侧屈及前后屈伸对血压变化无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颈椎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需要有较大而敏锐的可动性。因此,颈椎的活动范围要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如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以及上述运动综合形成的环转运动。 在医学上,关节活动范围称为关节活动度,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测定。测量时颈部自然伸直,下颔内收。一般情况下,颈椎的前屈、后伸(俗称低头、仰头)分别为45°,颈椎的前屈、后伸运动是上下椎体的椎间关节前后滑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R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颈椎病的CR表现,并对其影像学改变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异常684例(68.4%),椎体旋转391例(39.1%),滑椎298例(29.8%),椎间隙狭窄共1517个(以C5-6椎间隙狭窄为多见),椎间孔变形、狭窄874个(亦以C5-6椎间孔变形、狭窄为多见),椎体骨赘1836个,其中前缘骨赘579个,后缘骨赘901个,侧缘骨赘356个,钩椎关节退变769例(76.9%),椎间关节退变596例(59.6%),韧带钙化352例(35.2%),此外尚有椎间盘真空征(或积气征)13例、正位裂隙征86例,侧位裂隙征117例等。结论CR在颈椎病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颈椎的侧位和左、右后斜位片。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疾病与颈椎病,都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而某些类型的颈椎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极为相似,容易混淆,以致长期误诊误治。 据医学专家统计,颈椎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大约50岁左右的人,有25%患过或正患着此病,60岁左右达50%,70岁以上几乎100%。此病是由于人体生理性衰老,颈椎的椎间盘突向椎管;同时,椎体后方的骨刺、小关节增生,韧带肥厚或钙化,甚至椎板增厚,导致椎管狭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颈部脊髓、椎  相似文献   

14.
40岁以上的成人,多数颈椎的椎间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但发生颈椎病的只是少数;也有一些属于界于有症状和无症状之间的非典型患者。由此可见,颈椎退行性改变并非都具有产生症状的致病作用。其往往需要经过某些诱发因素才会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或发展。除慢性劳损、局部外伤、姿势不当、受寒等因素之外,口腔与咽喉部的急慢性感染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15.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又称巴-刘氏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后交感性综合征、颈性眩晕等。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机制,包括颈椎横实孔增生变窄,上关节突肥大,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颈椎各种结构病变的刺激,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椎动脉痉挛。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综合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是由于患者长期坐位低头工作,头枕抵靠椅背、床头,使颈椎过度屈伸,造成椎动脉牵拉、扭曲损伤所致。同时,还会成为以后该  相似文献   

16.
陈长亮 《现代医院》2004,4(10):49-50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 (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和交感神经 )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 4型 ,椎动脉型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居第二 ,仅次于神经根型。椎动脉于前角肌内侧越过第七颈椎横突穿过上位 6个颈椎横突孔垂直而上 ,最后绕过环椎侧块经枕大孔进入颅腔 ,负责大脑的血供。对颈椎疾患的影像学诊断不仅要求显示颈椎复杂的基本骨性结构 ,还需要显示骨性椎管内的硬膜囊、脊髓、脊神经、韧带、椎间盘和椎动脉等椎旁软组织结构。传统的颈椎影像学检查方法是X…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型颈椎病的DR平片价值,为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提供借鉴。方法:对220例DR诊断以及临床证实的中青年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失稳,椎体以及钩椎关节增生以及少数韧带钙化为主要特征。结论:中青年型颈椎病的表现轻微,DR平片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昕  孙永强 《医药与保健》2014,(3):176+173-176
<正>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损伤,常会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在颈椎的损伤中约占10%左右,发病率约占颈椎损伤的10%。枢椎齿状突由于解剖结构特殊及其后方毗邻脊髓,临床上有发生延迟性或者急性颈脊髓损伤,一部分患者可能发生骨折不愈合,一系列症状的出现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废或者付出生命的代价。1齿状突的解剖特点枢椎齿状突是寰枢区的运动枢纽,其与寰椎前弓齿状突切迹构成的寰齿关节的旋转运动功能占整个颈椎旋转功能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I与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为今后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64例及正常对照30例,同时进行椎动脉MRA检查及颈椎MRI检查.结果 MRI及MRA从各角度直接、间接反映颈椎关节或关节突增生、椎体失稳、椎间盘变窄等情况,以及椎动脉管腔变细、狭窄、闭塞、扭曲或折角等情况,并且能够区分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差异.结论 MRI及MRA检查能够直观的显示椎动脉全貌及颈椎的结构改变,能够较为准确的将正常与异常颈椎区别出来,是一种理想的联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技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椎动脉的保护。方法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7例,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术8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8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9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12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0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7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总优良率为93.4%。术中误伤2例各1支椎动脉,分别行缝扎及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前应准备必须的显微器械,掌握手术技巧,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