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伊班膦酸钠及其在肿瘤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班膦酸钠系第三代含氮双膦酸盐药物,能强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能抑制肿瘤细胞分泌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抑制骨溶解过程;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对骨质的粘附和侵袭作用,并诱导上述肿瘤细胞凋亡,防止肿瘤骨转移;能防止骨质丢失,并通过对骨的二次性矿化作用.显著增加骨密度和改善骨的机械特性,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现综述近年来伊班膦酸钠的基础研究及其在肿瘤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国产氯屈膦酸二钠(洛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屈膦酸二钠(Clodronate disodium)是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类似物,属双膦酸盐类的骨代谢改善剂.对骨组织有特异性吸附作用,通过防止羟磷灰石结晶溶解、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和强力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起到选择性抑制骨吸收作用.对各种骨吸收增加的骨代谢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的溶骨性转移和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症、佩吉特氏病)均有显著疗效,其作用强度是第一代双膦酸盐的十倍.氯屈膦酸二钠对磷酸钙有很强的亲和性,能改善骨的组织结构,在处理溶骨性骨转移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措施,开拓了新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防治或延迟由癌肿引致的溶骨性骨转移及继续恶化,并可减少病理性骨折,而不影响正常的骨矿化作用;对消除骨转移灶及高钙血症引起的剧痛十分有效;并能防治高钙血症及保持血清钙浓度正常.最新研究表明,氯屈膦酸二钠还可以通过与细胞杀伤因子协同,以及影响恶性肿瘤骨转移所涉及到的过程(凋亡、粘附分子和蛋白酶)来减少肿瘤的骨转移及内脏转移.  相似文献   

3.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是用于各类骨疾患及钙代谢性疾病的一类新药物。能特异的与骨质中的羟膦灰石结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质吸收。  相似文献   

4.
唑来膦酸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疗效确切,应用前景广泛.唑来膦酸在体外可抑制破骨细胞活动,诱导破骨细胞调亡;还可以抑制由肿瘤释放的多种刺激因子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和骨钙释放;缓解实体瘤患者骨转移引起骨痛,起效迅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氯膦酸盐(clodronate)是一个不含氮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它能够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抑制骨质吸收,从而减少恶性肿瘤骨转移后的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治疗恶性肿瘤相关的骨痛和高钙血症,改善肿瘤或肿瘤治疗相关的骨质疏松情况。本文将对氯膦酸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个回顾。  相似文献   

6.
 氯屈膦酸二钠(Clodronate disodium)是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类似物, 属双膦酸盐类的骨代谢改善剂。对骨组织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通过防止羟磷灰石结晶溶解、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和直接强力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起到抑制骨吸收作用, 对各种骨吸收增加的骨代谢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的溶骨性转移和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症、佩吉特氏病)均有显著疗效, 其作用强度是第一代双膦酸盐的十倍。氯屈膦酸二钠对磷酸钙有很强的亲和性, 能改善骨的组织结构, 在处理溶骨性骨转移的过程中, 突破了传统的措施, 开拓了新的治疗方法, 能有效地防治或延迟由癌症引致的溶骨性骨转移及继续恶化, 并可减少病理性骨折, 而不影响正常的骨矿化作用; 对消除骨转移灶及高钙血症引起的剧痛十分有效; 可防治高钙血症及保持血清钙浓度的正常水平。最新研究表明, 氯屈膦酸二钠还可以通过与细胞杀伤因子协同, 以及影响恶性肿瘤骨转移涉及到的过程(凋亡、粘附分子和蛋白酶) 来减少肿瘤的骨转移和内脏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MPK信号通路在体外肺癌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肺癌A549细胞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AICAR组,药物干预后行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流式细胞仪观察破骨细胞细胞凋亡情况,qPCR检测破骨细胞AMPK、mTOR和CTS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AMPK、p-AMPK、mTOR和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ICAR组破骨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诱导破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无差异;上调AMPK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CAR可以抑制肺癌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而AMPK/mTO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肺癌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唑来膦酸作为第3代双膦酸盐药物已广泛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相关事件的防治。唑来膦酸在乳腺癌中具有抗肿瘤治疗作用。唑来膦酸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防止有利于肿瘤生长的骨微环境的形成,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调节免疫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与放化疗及内分泌等辅助治疗有序贯协同增效作用。唑来膦酸在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也在几项相关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埃本膦酸钠对肺癌细胞骨转移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贴骨接种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制作骨转移动物模型,皮下注射埃本膦酸钠干预.利用放射学检查及病理分析等手段观察埃本膦酸钠对肺癌细胞骨转移的干预效果。结果 放射学检查显示裸鼠接种H446细胞后引起明显的肿瘤性骨损伤,骨病灶处的99Tcm-MDP放射性浓聚.肿瘤细胞大量侵袭至骨髓腔中。经埃本膦酸钠干预后,此骨损伤病程被明显抑制。结论 埃本膦酸钠可明显地干预肿瘤细胞对骨的侵犯,减轻肿瘤引起的骨损伤,可作为一个治疗骨转移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及骨转移癌。目前的研究发现,除抑制骨吸收外唑来膦酸还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肿瘤活性。其中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其间接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可能机制如下:(1)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细胞分泌VEGF,调节VEGF-VEGFR自分泌环抑制血管生成;(2)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黏附作用;(3)诱导循环内皮细胞祖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巨噬细胞分泌MMPs;(4)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拟态。但唑来膦酸抗肿瘤活性的用药剂量不同于目前治疗骨转移的剂量,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