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特性。方法:对出生后7—28d龄大鼠进行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并根据输入阻抗的大小对神经元进行分类,以及分析其突触后电流的特性。结果:随着输入阻抗减小,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的峰值、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增大。结论:在大鼠生后早期的发育过程中,视觉经验调制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R1)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14、21和28 d龄正常、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大鼠视皮层脑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组大鼠睁眼后,视皮层NR1阳性神经元的相对密度随天龄增加而逐渐减小(P<0.05),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组大鼠视皮层的这一相对密度亦随天龄增加而逐渐减小(P<0.05)。结论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R1的表达呈年龄依赖性变化,不受双眼形觉剥夺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类型与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出生后14~28 d龄正常大鼠进行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分别采用神经药理学方法分离和记录谷氨酸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EPSCs)以及γ-氨基丁酸(galnma-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IPSCs),并进行神经元细胞内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NMDA受体介导的EPSCs峰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及NMDA/谷氨酸电流比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锥体细胞GABAA受体介导的IPSCs下降时间较颗粒细胞的短(P<0.05),而峰值和上升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GABAA受体在大鼠视皮层不同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而NMDA受体在不同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4.
大鼠睁眼前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变化,探讨视皮见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方法:应用脑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获得4-28d Sprague-Dawleg(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记录突触后电流(Post synaptic currentsd,PSCs)的变化,结果:(1)共记15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根据其电生理学特性可将神经元分为3种类型: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睁眼后无反应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明显增多。(2)在同一刺激强度和钳制电压下,对视皮层神经的输入阻抗和PSCs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1)输入阻抗IR: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周龄与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PSCs的峰值,到达峰值所需的时间,10%-90%上升时间,10%-90%下降时间,半波宽和潜伏期;1周期组与2周龄,3周龄,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 过程中,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5.
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形觉剥夺对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突触电生理学影响,探索哺乳动物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细胞水平机制。方法正常组和双眼形觉剥夺组Wistar大鼠61只,制作脑片并获得膜片钳全细胞记录。记录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Postsynptre currents,PSCs)和诱发长时程增强(Lorg-term potentiation,LTP)。电生理记录结束后对所记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双眼形觉剥夺组无反应型PSCs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多突触反应型PSCs比例正常组显著高于双眼形觉剥夺组(P<0.01)。②双眼形觉剥夺组与正常组间相比,输入阻抗显著增高(P<0.01),静息电位较为去极化(P<0.01),EPSCs峰值显著降低(P<0.01)。③形觉剥夺组LTP诱发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双眼形觉剥夺组组4周龄、5周龄的LTP增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同周龄时(P<0.01,P<0.05)。结论①双眼形觉剥夺影响了静息突触向功能性突触的转化和神经网络的成熟。②双眼形觉剥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神经元的突触传导功能。③双眼形觉剥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视皮层神经元的可塑性,但可能保持了神经元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的发育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揭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和发育不同步性。方法 对出生后14、28d龄大鼠视皮层进行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神经元标记,并根据输入阻抗对神经元分类及电生理特性分析。结果 当视皮层神经元的输入阻抗(Input tesistance,IR)减小时,突触后电流(Postsynaptic currents,PSCs)的峰值增大,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延长。在出生后14d(睁眼前),以中间型为主(59.2%),成熟型为14.9%;28d(睁眼后2周)以成熟型为主(56.3%),幼稚型为12.5%。结论 在大鼠生后的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学特性逐渐成熟,但成熟程度与年龄并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盲法)获得4~2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0.1—1.0mA刺激来引起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Post synaptic currents,PSCs)。结果 15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PSCs可分为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3种类型。大鼠睁眼后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所占的百分率显著增加。某些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有不同的突触反应;个别细胞在相同刺激强度下,多突触反应的曲线不同。双脉冲刺激视皮层神经元引起的时间整合作用的形式表现为突触反应增强型、压抑型和无影响型3种类型。结论 多突触反应的神经元可接受两个或多个延时不同的突触输入。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视觉刺激下,视觉依赖性突触的重新分布,表明了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发育过程中大鼠视皮层2/3层锥体神经元的白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变化,以及在生后早期自发性突触活动情况,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m—DIC)结合电荷耦合式摄像机(CCD—Camera)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生后2—7、8~14、15-21、22-28d各组sEPSCs变化。同时于电极内液中加入虫荧光黄,对所记录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景:视皮层神经元sEPSCs幅值随发育逐渐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视皮层神经元sEPSCs频率随发育逐渐提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但2~7d组与8—14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皮层2,3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生物电学特性随发育逐渐成熟。结论: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突触后膜AMPA受体功能表达随发育逐渐成熟,生后早期突触并非完全处于静息状态,具有一定的早期白发突触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9.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电流的发育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记录出生后 14、2 1、2 8d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然后在人工脑脊液中加入荷包牡丹碱 ( 2 0 μmol/L) ,记录谷氨酸受体电流 ;接着在人工脑脊液中同时加入荷包牡丹碱 ( 2 0 μmol/L)和 6 氰基 7 硝基喹啉 2 ,3 二酮 ( 2 0 μmol/L) ,记录NMDA受体电流 ,并计算NMD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的峰电流的比率。结果 大鼠睁眼后 ,视皮层神经元的NMDA受体电流的下降时间显著变短 (P <0 0 5 ) ,而上升时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NMDA受体电流和谷氨酸受体电流比率逐渐变小 (P <0 0 5 )。结论 随着视觉输入的增加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NMDA受体电流的时程变短 ,其电流成分在谷氨酸受体电流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斜视性弱视大鼠在视觉发育可塑关键期早中末期以及成年后视觉发育情况及可塑性的存留程度。方法13日龄SD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正常组(N)20只,斜视性弱视组 (MS)20只; MS组所有大鼠行单侧眼外直肌切除术,建立斜视性弱视大鼠模型。每一组分别在视觉发育关键期早期(P25),中期(P35),末期(P45)以及成年后(P120)取材。取材前做F-VEP检测,黑箱饲养24小时,曝光半小时处理后经左心室主动脉灌注固定取材,切取各组大鼠脑组织视皮质17区,应用c-fos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比较单眼斜视弱视大鼠与正常大鼠视皮质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组斜视组大鼠斜视眼N1P1、P1N2振幅与未剥夺眼相比大幅下降(P<0.05);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早期和中期单眼斜视弱视大鼠与正常大鼠视皮质内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末和成年后单眼斜视弱视大鼠较正常大鼠视皮质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多(P<0.05)。结论 c-fos蛋白在成年弱视大鼠视皮质内神经元的表达增加,提示已过视觉发育敏感期成年弱视大鼠的视皮质神经元仍存留一定程度的视觉可塑性。  相似文献   

11.
Visual complaints without a physical basis are not uncommon presentations to the general physician, the neurologist, or the ophthalmologist. These alleged visual disturbances may be psychogenic or feigned. The diagnosis is made when all possible contributory pathology of the visual system is excluded, and reassurance remains the cornerstone of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视觉障碍(TVD)是南于动脉狭窄或栓塞、偏头痛等使眼部血流量降低、视网膜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黑矇和视网膜短暂性缺血发作(TIA),以预防病因和对症治疗为主。作者将TVD的有关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视电生理检查在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慢性酒精中毒性视功能损伤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视功能损伤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 0 波形变化特征和其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慢性酒精中毒病例 3 0人 60眼和正常人 3 0例 60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 0 振幅和潜伏期 ,并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结果 ]慢性酒精中毒病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 0 潜伏期的异常检出率为4 5 %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 ,但其振幅并没有显著下降 .饮酒总量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 0 潜伏期和振幅的相关系数 (r)为 0 0 1和 - 0 0 9,无明显正、负相关关系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观察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降解LongEvans大鼠视皮层硫化软骨素粘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s)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变化。方法对出生后21、35、49d正常组及同时间点ChABC酶视皮层灌注组大鼠进行F-VEP检查。结果正常组大鼠21、35、49d,F-VEP主波的潜时逐渐缩短,分别为[(63.5±10.1),(50.8±6.4),(44.9±6.3)ms,P0.05],波峰值由21d的(15.7±3.8)ms增加至35d的(26.6±4.0)ms(P0.05),49d较35d稍降低。35、49dChABC酶视皮层灌注组大鼠F-VEP主波的潜时分别为(62.5±8.0),(58.4±7.6)ms,较同时间点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主波振幅两组间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降解大鼠视皮层CSPGs影响了F-VEP的发育变化。  相似文献   

16.
Human obtain the outside information mainly from the visual system which is important in human work and life.To improve or recover visual fun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 in clin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论暴盲     
暴盲是指眼外观端好、视力急剧下降的眼病,最早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暴盲包含现代医学多种眼底疾病.彭清华于1989年明确提出对暴盲病名进行分化,分为视衣脱落暴盲、目衄暴盲、脉络阻滞暴盲、目系炎性暴盲和目系外伤暴盲5种病名;1999年又将其分为络阻暴盲、目衄暴盲、络损暴盲、火郁暴盲、视衣脱离5种;2003年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在彭清华对暴盲分类的基础上,将其分为络阻暴盲、络损暴盲、目系暴盲和视衣脱离4种.就古今医家对暴盲的病因及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视幻觉是帕金森病进展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最新的研究发现30%~60%的帕金森患者并发视幻觉。视幻觉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多巴胺药物使用剂量,认知功能下降等。本文就帕金森病视幻觉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20.
Headache, particularly migraine, is the commonest neurological problem with which patients present to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neurologists. Episodic migraine affects up to 18% of women and 6% of men. Acute migraine attacks can be severely disabling and chronic migraine is even more disabling. Of the mental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migraine ranks eighth worldwide in terms of disability. Migraine is one of the primary headaches and may occur with or without aura. Differentiation from other severe primary headaches, such as cluster headache, is important for management. The vast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migraine can be satisfactorily helped and treated. This involves acute and prophylactic drug therapy and management of triggers. In patients with migraine, 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and chronic migraine need to be identified and tre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