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患者 ,61岁。因绝经 12年阴道排液 2个月于 2 0 0 0年 12月 13日入院。 12年前自然绝经 ,绝经后无阴道不规则出血。 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阵发性排液 ,稀薄如水样 ,有臭味 ,伴右下腹胀痛不适 ,无出血。妇科检查 :老年型外阴 ,阴道畅 ,粘膜正常 ,宫颈肥大 ,呈结节状 ,约 5cm× 5cm× 5cm大小 ,质硬 ,表面呈糜烂状 ,无触血 ,宫体水平位 ,萎缩变小 ,双附件 (-)。宫颈活检病理回报 :宫颈腺癌。入院第 6天手术 ,术中发现双子宫 ,每侧子宫稍小 ,两子宫外侧各有一卵巢及输卵管 ,两子宫间有 6cm间隙 ,直肠与膀胱在间隙处以较疏松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3.
张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139-14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86岁。绝经30余年,因外阴脱出物11个月,加重1个月伴阴道不规则流血1周,于2008年7月2日人院。妇检:宫颈Ⅲ。糜烂,质硬,宫体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8cm×3cm×1.8cm,内膜厚0.2em,肌层内见1cm×0.8cm低回声团。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宫颈涂片未见异形细胞。临床诊断:子宫脱垂,子宫肌瘤,慢性宫颈炎,于2008年7月7日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5.
6.
患者41岁,住院号:212058.因阴道大量流血10天于2001年5月24日急诊入院.既往月经不规律,经血量少,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出大量鲜血和血块并感头晕.患者24岁结婚,孕2产0,自然流产2次.查体:BP16/10kPa,P86次/分,R18次/分,T36.5℃.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应好,结膜、颜面及口唇均明显苍白.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内有暗红色血,量较多.子宫颈口开放约3指,宫颈软可见并扪至鸭卵大肿物填塞宫颈口,质硬、脆,色红,于子宫颈后唇可触及瘤蒂较粗,直径约1.5cm,触之易出血.阴道后穹隆左侧可触及黄豆大结节3个,质硬,触痛明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宫颈原位腺癌(AIS)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29例宫颈原位腺癌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最终诊断。结果 病人年龄(41.66±9.04)岁,27.6%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72.4%无自觉症状。细胞学提示腺上皮异常比例为7.4%,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阳性比例88.9%。74.1%阴道镜印象为鳞状上皮异常,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AIS检出率为63.0%(17/27)。宫颈锥切术的AIS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79.3%(23/29)。69.0%的病人存在腺上皮病变同时合并鳞状上皮病变。13.8%(4/29)的AIS病人存在浸润腺癌。22例切除子宫的病人术后子宫标本的病灶残留率为63.6%。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病人的病灶残留率(100%,7/7)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46.7%,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IS的细胞学敏感性低,阴道镜表现不典型,且常合并鳞状上皮病变,AIS的处理方案应结合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及切缘状态共同决定,切缘阴性的病人仍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患者8岁,住院号1032116。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年,加重1+周"于2008年9月20日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阴道不规则出血,量极少,为血性分泌物。曾分别就诊于贵州省多家医院予腹部B超、头颅MRI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予止血、抗炎、中药(具体不详)治疗无效。于1+周前出现阴道流血明显增多,色鲜红,有血块,约蚕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探讨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G-EAC)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G-EA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预后。结果 30例G-EAC中,I期10例,Ⅱ期2例,III期15例,Ⅳ期3例。HPV阳性率为18.2%,TCT阳性率为52.2%。仅11例术前确诊为G-EAC,8例因宫颈活检病理确诊,3例因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病理确诊;15例术前诊断为宫颈腺癌,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1例误诊为原发性卵巢癌,2例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均于术后病理确诊为G-EAC。61.5%患者病变累及宫体,52.0%伴有淋巴结转移,38.5%见脉管内癌栓,26.9%伴有卵巢转移,23.1%阴道受累,15.4%出现神经侵犯,7.7%病变侵犯直肠。随访至2022年9月,6例死于本病,4例复发,8例未控,5例失访;5年生存率56.7%,5年无进展生存率44.7%。结论 G-EAC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易发生浸润和转移,预后差,需重视阴道长期排液的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原位腺癌( 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按照第四版 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标准对 2009年 1月至 2016年 5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 28例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的病例进行重新分类,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16)、癌胚抗原(CEA)、肿瘤增殖抗原(Ki-67)在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病人年龄范围 26~54岁,中位年龄 39.5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 46.4%(13例)接触性出血 28.6%(8例)阴道排液 3.5%(1例),其余 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病例均先行宫颈活检或宫颈锥切术,组织学特征,24例 AIS为宫颈内膜型,,镜下与正常宫颈黏液上皮相似,上皮空泡状,具有颗粒状胞质,细胞核增大,染色质粗糙,腔缘可见核分裂象和凋亡小体; 3例 AIS为肠型,上皮出现类似于肠上皮的杯状细胞,胞质有大量黏液,位于细胞一侧,局部区域混合有宫颈内膜型 AIS;1例为复层产生黏液的上皮内病变( SMILE)复层上皮的所有细胞都含有黏液空泡,细胞核有异型性,染色质浓染,核分裂象可见; 28例 AIS,17例(60.7%)伴有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 2例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15例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免疫表型: p16、CEA在原位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96.4%(27/28)85.7%(24/28),Ki-67增殖指数为 40%~80%。28例中 17例行单纯子宫切除术, 11例行宫颈锥切术, 4例锥切后切缘阳性。 23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14.
续满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4,(3)
<正> 李某,男,47岁,农民,住院号4557。右下腹包块伴隐痛一月,于1975年3月17日入院。患者素日体健,于1日前开始右下腹隐痛,呈持续性,继而有包块出现。饮食正常,便秘,隔日一次,小便好,无发烧,精神差。曾按阑尾炎治疗未凑效。体检:右下腹可触及8×6×5厘米之包块,活动、质硬、有轻压痛,肠鸣正常。肛查未发现特殊。化验血沉44毫米/小时,便潜血阴性。钡餐造影,盲肠有充盈缺损、阑尾不显影,包块与盲肠不分。术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在中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我国每年约有75000例新发病例,33000例死亡病例,约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1/10。宫颈腺癌(CADC)仅占宫颈癌5%左右,近年来报道宫颈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从5%上升为15.1%-18.5%,甚至有高达20%-30%[1,2]。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与宫颈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6.
17.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是宫颈腺癌的一种罕见亚型,发病率低.目前国内关于VGA 的报道较少,对疾病的特点认识还不全面,治疗方法亦不统一.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例VGA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术后随访,进一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9岁,进行性排尿困难近3年,夜尿5次左右,无肉眼血尿,无尿痛及腰痛等表现,2个月前B超检查:前列腺58 mm×60 mm×50 mm,伴多发钙化,体积约90 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1.3 μg/L;MRI检查:前列腺外周带信号异常;前列腺占位表现,肿块偏向左侧;因患者拒绝进一步检查,门诊予坦洛新片0.2 mg,保列治片5 mg,每天口服1次,于2周后排尿症状改善不明显收住入院.入院后肛门指检:前列腺Ⅱ度大,中央沟消失,质地偏硬,无触痛,未及结节;复查PSA 45.7 μg/L,B超测残余尿约300 ml,常规留置尿管.并予超声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10条组织活检,其中穿及前列腺左侧叶外缘处血供略丰富的0.8 cm结节.病理活检报告:前列腺黏液腺癌,Gleason评分:4+4. 相似文献
19.
20.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女性生殖道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性及可靠的诊断方法,因此术前常被误诊、漏诊.我院收治原发性输卵管腺癌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