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大学生营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等学校需要开展的卫生保健方面的工作很多。但是,我认为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是极为重要的。现在对“病从口入”的概念,已经不仅是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而是认为人类的很多疾病,如某些肿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都与饮食密切有关,即属于从口入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提倡的“饭前便后要洗手”,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病从口入”——因双手接触的东西多(尤其是儿童天性好动),容易受到各种病菌及寄生虫卵的污染。如果在饮食前不把手洗干净,这些病菌及寄生虫卵就可能污染食物,进入体内而引起相应的胃肠道疾病。近年来有关研究还发现,儿童平时做到勤洗手,还有利于防止铅中毒。  相似文献   

3.
“病从口入”早已家喻户晓。除了不洁饮食之外,不合理的饮食也可导致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食品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病从口入”,饮食不卫生 ,不安全 ,又是百病之源。食品的安全性 ,是一个听起来生疏却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的概念。在食品安全性方面 ,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这些重金属包括汞、镉、铅、铬、铜、锡、砷 ,其中毒性很强有汞、镉、铅、铬、砷等 ,它们是通过食物链最后进入人体造成危害。由这些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1 ] 。食物中重金属污染是近年来 UNDP/ FAO/WHO* 的全球食物污染监测计划中的重要项目 ,也是我国目前重点研究监测的项目。随着我国重工…  相似文献   

5.
《健康大视野》2009,(11):126-126
近日,科技部在京宣布,我国率先在世界上研制成功“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简称Hp疫苗)。目前,该疫苗已经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可有效预防和控制Hp感染所致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不当可能会引发疾病。譬如,长期高盐饮食会诱发高血压,腌制食品可能会诱发一些恶性肿瘤,饮食不当还会引起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我国感染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病,是胃溃疡的元凶,还有1%~2%的概率发展为胃癌等。且近年来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居民生命健康。因此,社会大众应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守好“病从口入”这道关。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保健》2014,(11):35-35
成语“病从口入”几乎家喻户晓,但对其深刻地理解,并且认真执行这一告诫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首先,病从口入的含义随时代不同,着重点也不同。拿我国来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或更早,威胁人类的疾病主要是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病从口入第一要义就是告诫人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腐烂或过期的食品,养成食前洗手的习惯,很多食品要经过加工煮熟方可食用,食具在开水中煮沸10分钟消毒备用,要饮开水等。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我们富起来了。随之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成为多发病,据文献报道我国高血压患者2亿多,心脑血管疾病成为生命第一杀手。  相似文献   

8.
吃:食品篇 俗话说,“病从口入”。近年来接连的食品安全事件,不禁让老百姓望“食”兴叹。“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几句通俗的话语道出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无奈。食品安全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步骤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其相关法律及能力建设的完善,需要政府及民众的共同努力,也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9.
饮食不当疾病多文/魏开敏俗话说:“病从口入”,其本意是指饮食卫生不洁可以引起诸多疾病。其实,仅就饮食本身而言,如果食用不当,照样会“病从口入”。一、营养平衡失调所谓“平衡失调”,是指人们进食摄取营养时,营养缺乏或过剩,这对健康都没有好处,营养缺乏的后...  相似文献   

10.
上医治未病     
《保健与生活》2013,(8):1-1
千百年来,“上医治未病”的理论对保障人们的健康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疾病重在预防的思想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医学专家认为,预防疾病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比如饭前洗手,不吃不浩食物,以防止病从口入;常换衣服常洗澡,  相似文献   

11.
卓玫 《东方药膳》2003,(2):48-48
现在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和肥胖症病人不断增加,这是为什么?其实,你只要简单地调查一下患这些疾病人的日常饮食结构,就会不难发现,这些病是他们自己吃出来的。是因为他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摄入过多,营养过剩。现在,很多人为了改善身体状况,大吃各种健康食品“高级补品”。其实这也是很危险的,很不利于健康的改善。纠正和改变当今生活中错误的饮食生活习惯,是势在必行的。希望人们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切实改进自己的饮食结构,讲究科学的饮食方法,控制“病从口入”。控制“病从口入”@卓玫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养生,人们常说“吃出来的健康”,对于疾病有句话叫“病从口入”。人类的行为资本——身体,无时无刻不受着各方面的侵袭,空气污染,疾病入侵,工作重压……人们的健康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健康的身体给人们提供了一切行为的支撑,而日常饮食是保障健康身体的基本要求。当人们吃东西进行能量补充的时候,却猛然发现美味佳肴来自垃圾,情何以堪?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三章传染病预防控制一、肠道传染病(接上期)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科学依据: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可使水受到污染。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著名心脑血管病专家、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以岭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研发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尽管各种新药不断研发成功,但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药物治疗的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随着以“医院治疗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模式向以“家庭保健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模式转变,人们开始注重自我预防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仪器开始走进…  相似文献   

15.
欣华 《医药与保健》2003,11(6):52-53
预防“非典”和预防其它呼吸道传染病一样,要特别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科学的洗手方法,全国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日前就如何洗手,避免因“洗手”不当而影响健康作了如下介绍。为何洗手在“病从口入”的过程中,两只手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洁净的手拿取被污染的食品,还是被污染的手拿取洁净的食品,病菌都是经过手这道关送进口中的,也可以说是“病经手入”。一般说来,人一只手上大约沾附了40多万个细菌。何时洗手千万不要以为一天只洗一回手就够了,一般来说,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间有句顺口溜,叫做“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是违背科学的。食物中毒就是由于人们吃了被细菌毒素污染或含有毒物质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慢性疾病。食品生物性污染的主要途径有:(1)病人或带菌者,是食品中病原菌及寄生虫的主要污染来源。(2)苍蝇、老鼠、蟑螂等病媒害虫,是使食品遭受细菌或寄生虫污染的重要途径。(3)粪便、污水、尘土都带有各种  相似文献   

17.
《长寿》1997,(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就越来越注意食品的卫生,因为“病从口入”仍是疾病侵入人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不法商人为攫取暴利,有的出售假冒伪劣食口;有的故意模糊,甚至篡改食品保质期以及进口食品的中文标识;有的在出售食品中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以达到欺骗顾客,非法获利的目的。因此,我们只有了解有关食品卫生的各项规定,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病从口入”。  相似文献   

18.
不管肿瘤发病机理多么复杂,这里只讲一个与之有关的重要因素——饮食。 “病从口入”,不能只限于做到便前便后、饭前饭后洗手,不吃存放过久、变质,或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等,其内涵还应该包括:克服偏食或  相似文献   

19.
杨秉辉 《健康世界》2005,(12):77-77
本来有一句成语叫“谈虎色变”,如今人们不再“谈虎色变”,而把这个成语变成了“谈癌色变”。癌症确实是一个严重威胁全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但是,癌症也是一个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嘴巴是人体的门户,是重要的吐纳器官。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就是嘴巴直接关系人的祸福;如若管不住嘴巴就会惹病招灾。 先前,我们老祖宗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缺吃少穿,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那时所说的“病从口入”,主要是指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食伤胃,闹起胃肠疾病;或者是吃上腐败食物,引发食物中毒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