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自 1988年 7月至1999年 12月共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为 4~ 18(平均 9.3± 3.0 )年。术前心功能Ⅱ级 3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17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 (MVR) 2 7例 ,MVR 三尖瓣成形 (TVP) 9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 2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DVR) 5例。结果 早期手术 (1988年 7月至 1991年12月 )死亡 5例 ,死亡率 31.3% (5 / 16 ) ;后期 (1992年后 )死亡 1例 ,死亡率 3.7% (1/ 2 7) ;在术前心功能均≥Ⅲ级。术后并发症 2 4例。结论 对生物瓣失功能病人需尽早行手术治疗。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勿过多分离粘连及加强心肌保护、防止术后低心排的发生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生物瓣毁损再换瓣手术后出血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蓉  唐梦琳  陈克芳 《四川医学》2002,23(3):317-318
我院心胸外科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对 34例生物瓣毁损患者 ,施行了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与第一次换瓣手术相比 ,再次手术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增多。由于加强了监护 ,术后出血 19例无 1例死亡。现将 34例再换瓣手术后出血的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体外循环 (CPB)时间 70~ 15 1分钟 ,发生术后出血 19例 ,均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妥善处理 ,无 1例死于出血。术后 2 4小时心包纵隔或胸腔引流情况 :<5 0 0 ml15例 ,5 0 0~ 15 0 0 ml12例 ,15 0 0~ 2 0 0 0 ml5例 ,>2 0 0 0 ml2例。术后发生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下咽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987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9例下咽癌患者,根据2002年UICC分期标准,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4例。咽侧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需要分别制作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胸骨舌骨肌肌瓣、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等行组织缺损修复和咽喉功能重建,2例联合裂层皮片修复。术后均予以辅助放射治疗,剂量60~80 Gy。结果:所有修复组织成活,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冲洗换药后延迟愈合。9例患者均拔除了气管套管,保留了全部喉功能。术后12~35 d恢复经口进食,平均16.3 d;发生咽瘘2例,经换药、冲洗、加压包扎等处理后愈合。无咽食管狭窄发生。3年生存率66.7%(6/9),5年生存率44.4%(4/9)。结论:胸骨舌骨肌及筋膜瓣可以修复下咽前壁、舌根、外侧壁,是一种简捷有效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91例,分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和常规骨瓣对照组两组.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n=48),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常规骨瓣对照组(n=43),行单侧或双侧颞顶瓣或额颞瓣开颅术.所有患者都经CT扫描证实颅脑损伤情况.结果伤后随访,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20例预后较好(41.67%),其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12例;28例预后较差(58.33%),其中重残9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13例;常规骨瓣对照组:8例预后较好(18.60%),其中恢复良好4例,中残4例;35例预后较差(81.40%),其中重残15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的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脑脊液漏发生率低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外伤性脑积水、术后外伤性癫痫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5.
伍育旗  余旻  杨卫东  于超  郭昌云  黄睿  肖倩  江高燕 《医学综述》2013,19(13):2432-243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患者71例,其中发生术后肾功能损害的2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术后肾功能无损害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0 min、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年龄≥50岁、术前肾功损害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高危因素;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4.937,95%CI 1.481~16.46)、术前肾功损害(OR=9.847,95%CI 1.016~95.42)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和掌握引起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可避免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14例外伤所致角膜瓣移位实施复位术,机械刮除或20%酒精破坏上皮,彻底冲洗角膜基质床,充分瓣下冲洗,准确对位角膜瓣.结果术后随访10例恢复外伤前视力,4例较伤前低,2例有角膜不规则散光,2例发生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无上皮植入、内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瓣及时重新复位可以良好恢复视功能,但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外伤大骨瓣组30例,常规骨瓣组28例。所有病人都经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结果伤后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组:恢复良好13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组:恢复良好7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2例。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的切口疝和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5),但两组病人术后急性脑膨出、术后外伤性癫痫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减压彻底等优点,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骏峰 《中外医疗》2012,31(28):6-7
目的观察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改良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结果改良组术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GCS评分为(14.25±2.92),较术前(7.64±2.52)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GCS评分为(11.32±3.23),较术前(7.72±2.75)明显升高,但改良组术后GCS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发生术后再出血、切口疝、癫痫例数分别为4例,1例,1例,对照组发生脑肿胀3例,颅内感染1例,癫痫2例,切口疝8例,术后再出血8例,两组均无一例发生脑脊液切口漏。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76年5月开始,用本院和七机部合作制成的带支架的生物瓣(戍二醛处理的牛心包和猪主动脉瓣)作了12例(13个瓣)心脏瓣膜替换术,其中换主动脉瓣9例(术后晚期死亡1例),换二尖瓣2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均有病变,同时换两个瓣(牛心包瓣换主动脉瓣、猪主动脉瓣换二尖瓣)1例。活存的10例术后心功能都有明显改善,都不需要长期抗凝药。  相似文献   

10.
姚锦贞 《右江医学》2004,32(6):625-626
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 ,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的发生。据报道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及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占所有换瓣术后并发症的75 % [1] 。因此 ,正确地进行抗凝治疗是决定换瓣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为此 ,对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病人进行抗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国产GK型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 0 4~ 2 0 0 3- 0 8间 ,采用国产GK型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对 2 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 ,与同期置换进口双叶瓣 (Edward瓣 )的 2 0例患者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 国产瓣膜组 1例术后服药自杀 ,另有 2例分别于术后第 2d ,第 2 3d发生瓣周漏 ;进口瓣膜组 1例术后 2个月发生瓣周漏。以上 3例经 2次手术 ,修补瓣周漏后痊愈出院。其余患者术后经过顺利。两组病人在监护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使用升压药时间 ,均无显著差别 (P值分别>0 .0 5、>0 .0 5、>0 .0 5 )。在平均住院费用上 ,国产瓣膜组则明显低于进口瓣膜组 (P <0 .0 0 5 )。两组术后随诊期内机械瓣故障率均为 0 ,同期 (术后出院时及术后 3个月~ 1年 )心功恢复程度构成比也无明显差别(P值分别 >0 .0 5、>0 .0 5 )。结论 目前 ,在我国经济不甚发达地区 ,GK型双叶瓣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物美、价廉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与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变化,同时对角膜瓣下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及外院行LASIK术后发生瓣相关并发症的27例患者35只眼进行观察处理。按3、7、15、30和60天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等检查。结果:10例层间角膜炎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瓣下炎症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0.8—1.5;9例瓣皱褶、异位,经复瓣处理,视力恢复至1.0—1.2;1例外伤瓣丢失,经异体角膜磨镶移植术后,视力恢复至0.5—0.6;1例角膜瓣下感染、溶解,经去除病变角膜瓣加准分子激光治疗性切削术(PTK)治疗后角膜上皮愈合,但出现角膜瓣下雾状混浊(Haze)现象;3例3只眼上皮植入经掀瓣刮除处理,视力最后达0.8—1.0;3例3只眼角膜瓣形成不全,6个月后再次手术,视力达1.0—1.2。结论:LASIK术后与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时间不等,临床以早发现、早处理恢复好。强调手术的规范性,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将LASIK手术的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施恒军 《吉林医学》2011,32(23):4854-4855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65例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结果:伤后1年随访结果,37例预后较好(56.9%),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中残12例(18.5%),重残4例(6%),植物生存2例(3%),死亡10例(15.6%)。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了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患者陶××,女,4 7岁。以“风心病换瓣术后8年,心慌、胸闷8d”之主诉入院。入院诊断:风心、主A瓣、二尖瓣换瓣术后、心律失常(房颤)、心功Ⅱ级、客观评价是C。患者8年前成功行“二尖瓣、主A瓣换瓣术”。8d前无诱因感胸闷、心慌,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其间一直服用华法令1 2 5~2 5mg/d。2 主要相关检查2 1 心脏三位片示:左房,右室明显增大。2 2 心脏超声示:二尖瓣主A瓣置换术后,机械瓣活动良好。三尖瓣中、重度返流,房颤。2 3 相关化验:抗“O”(+) ,C -反应蛋白(+) ,类风湿因子(+)。综合考虑风湿活动期。3 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14例外伤所致角膜瓣移位实施复位术,机械刮除或20%酒精破坏上皮,彻底冲洗角膜基质床,充分瓣下冲洗,准确对位角膜瓣。结果:术后随访10例恢复外伤前视力,4例较伤前低,2例有角膜不规则散光,2例发生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无上皮植入、内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瓣及时重新复位可以良好恢复视功能,但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50例右侧乳房下小切口微创行左房室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采用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结合头灯光源辅助方法共对50例左房室瓣疾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左房室瓣置换或成形手术(微创组),所有患者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仰卧位,右侧垫高20~30°,右上肢悬吊,插股动脉供血管、双极股静脉引流管的插管技术实施周围体外循环。手术主要切口为右侧乳房下小切口6~8cm(经该切口第4肋间进胸可进行心脏操作)+两孔(右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放置长冷灌针头和牵引上腔静脉阻断带、右侧腋中线第4肋间放置特制的升主动脉阻断钳和牵引下腔静脉阻断带),术者佩戴头灯,经切口可提供良好的视野光源。经房间隔切口或房间沟切口进行左房室瓣手术。对照组为同期传统正中开胸左房室瓣手术的患者50例。结果微创组无中转开胸、延期拔除气管插管、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血红蛋白尿及手术死亡病例,4例术中低潮高频通气出现低氧血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因肋间肌肉血管出血再次原切口进胸止血。微创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辅助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胸液引流量、住院期间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示左房室瓣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左房室瓣成形术后微量或轻度反流,右房室瓣轻度反流,成形效果满意。结论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第4肋进胸结合术者头灯光源辅助、周围体外循环的方法行微创左房室瓣手术,手术安全,术野暴露良好、操作简便易掌握,较常规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隐蔽,术后早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张国报  乔刚  赵小娟  权晓强  赵健  程兆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31-1332,138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中3个瓣膜同时置换的经验。方法:对4例同时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4例病人均有三尖瓣环扩大和瓣叶增厚导致关闭不全,2例病人伴有交界融合导致瓣膜狭窄。1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主动脉瓣位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另3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和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置换,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1例病人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他病人平均随访30个月(12~49个月),术后心功能I级2例,Ⅱ级1例。结论:如果三尖瓣需要置换时应使用生物瓣。尽管左侧心脏瓣膜应用机械瓣,三尖瓣位应用生物瓣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翟乃池 《中外医疗》2008,27(22):17-18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战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7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36例因大面积脑梗死而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患者的疗效,以及GOS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脑梗死发病距手术时间平均为42h(20h~4d).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随访,术后死亡10例(27.78%),其中年龄大于55岁者23例,死亡8例(34.78%);年龄小于55岁者13例,死亡2例(15.38%).以GOS评价治疗效果,出院时死亡11例(30.56%),植物生存6例(16.67%),重残8例(22.22%),中残7例(19.44%),良好4例(11.11%).术后6个月死亡11例(30.56%),植物生存5例(13.89%),重残5例(13.89%),中残8例(22.22%),良好7例(19.44%).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能够极大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是传统保守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极为有效疗法,其中手术技巧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年龄大于55岁及快速悬化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脑组织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范措施,以降低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方法选择97例具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指征的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回纳组(41例)和常规组(56例).回纳组术中采用自体骨瓣临时回纳技术,常规组采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记录两组患者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纳组患者术后非预期再次手术5例(12.20%),其中先手术侧3例(7.3%),后手术侧2例(4.9%);死亡6例(14.6%).常规组患者术后非预期再次手术17例(30.3%),其中先手术侧14例(25.0%),后手术侧3例(5.3%);死亡19例(33.9%).回纳组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常规组先手术侧再次手术率较同组后手术侧及回纳组的先手术侧明显为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体骨瓣术中临时回纳能有效减少术中脑组织医源性损伤,显著降低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外伤大骨辩组38例和常规骨瓣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的颅内压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组的颅内压下降速度和幅度大于常规骨瓣组(P<0.05),术后切口疝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组(X2=-4.68,P<0.05),而两组术后急性脑膨出、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痫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情况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组优于常规骨瓣组(t=6.27,P<0.01).术后随访6个月,标准外伤大骨辩组的存活率和良好率均优于常规骨辩组(X2=6.57,P<0.05;X2=-4.36,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和减压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