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骨组织时刻都在进行骨重建。首先是破骨细胞形成吸收陷窝,然后由成骨细胞分泌新的骨基质填补吸收陷窝。在年轻的成年人,骨吸收和骨形成保持平衡,骨量维持恒定。绝经早期,骨丢失速度加快,可达到3~6%/a.这是由于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代偿不足所致,其原因在于雌激素缺乏。在老年男性和女性,骨吸收常有加强,而骨形成不平衡,导致每年丢失骨量约0.5%。  相似文献   

2.
骨代谢或骨转换的过程是破骨细胞吸收旧骨和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的偶联并发生在同一个再建单位体中.骨量的多少取决于同一骨再造单位中骨形成与骨吸收是否平衡.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是骨吸收、骨形成的关键中介因子.测定血中各种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对骨质疏松的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笔者对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分别进行综述,并将近年研究的结果供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3.
成羿  朱杭  黄海 《中国骨伤》2001,14(4):209-211
目的:探讨雄性大鼠去睾后骨丢失的组织学机理,为临床的治疗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10月龄雄性大鼠,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去睾病理组,每组各15只,饲养12周后处死取腰1-2脊椎,作不脱钙骨切片,测定骨形态计量学各骨量参数和表面参数,两组参数作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结果:去睾病理组骨量参数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表面参数显示:成骨参数减少,破骨参数增加,骨转换加快(P<0.05),结论:重建负平衡和骨高转换是导致去睾后骨丢失参数减少,破骨参数增加,骨转换加快(P<0.05),结论:重建负平衡和骨高转换是导致去睾后骨丢失的组织学机理,临床治疗老年骨性骨质疏松症应联合应用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和降低骨转换药物。  相似文献   

4.
瘦素、骨保护素与骨代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组织时刻处于骨重建的动态变化之中,即不间断的骨形成、骨吸收贯穿生命的始终。骨重建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每10年成人骨骼完全再生一次。对于健康青年人,骨形成量与骨吸收量保持动态平衡。随着年龄增长,骨吸收日益占据优势,由此可导致骨质疏松等衰老性疾病的发生。骨重建的过程有赖于两大类细胞的活性:其一是成骨细胞,负责生成新骨(骨形成);其二是破骨细胞,负责破坏旧骨(骨吸收)。骨代谢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研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和活性的调控机制,以期实现骨重建的动态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各种代谢性骨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破骨细胞是人体唯一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细胞,在骨修复重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铁蓄积与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异常密切相关,铁蓄积通过产生大量活性氧,激活下游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与核因子-κB通路,诱导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引起骨量丢失,削弱骨骼强度。本文就铁蓄积调控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6在骨吸收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6在骨吸收中的作用及其调控童安莉,陈璐璐骨不断地进行着旧骨的吸收和新骨的形成的骨转化过程。首先,破骨细胞被激活,粘附于骨表面,通过分泌酸和蛋白酶,使骨质溶解、吸收;继而成骨细胞被吸引到吸收陷窝形成新骨,骨吸收和骨形成相互偶联,处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抑制RA患者关节周围及全身的骨量丢失是治疗的关键。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IL-7、IL-17等)是刺激导致RA患者骨量丢失的重要介质,破骨细胞是参与骨吸收的主要细胞,RANKL/RANK信号途径是RA炎症导致骨量丢失的主要通路。RANKL/RANK信号途径为以RA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骨代谢疾病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其在免疫系统和破骨细胞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已经形成了“骨免疫”理论,以更准确的揭示在RA继发骨量丢失的过程中免疫系统与骨代谢系统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本文综述了RA继发骨量丢失与RANKL/RANK信号途径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正常骨代谢是动态调节的周期过程,破骨细胞负责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负责的骨形成相互偶联维持动态平衡。当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被破坏时,就会引起骨量丢失及相关骨病。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胆固醇会抑制或促进骨代谢,这取决于胆固醇的种类。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活化来影响骨代谢的动态平衡。本文就胆固醇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复制情况并动态观察去卵巢后不同时间段骨丢失情况,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提供对照依据。方法4.5月龄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在实验的第0d(4.5月龄)、4w(5.5月龄)、12w(7、5月龄)、18w(9.5月龄)杀死大鼠取材;采用体内双荧光标记法,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处理,观察去卵巢后不同时间段骨丢失情况。结果大鼠去卵巢4w后骨量显著降低,骨结构变差,骨形成有增加,骨吸收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转换增加。去卵巢12w后,大鼠骨量进一步降低,骨小梁宽度先变窄(4w)后变宽(8、12、18w),骨形成和骨吸收均增加,去卵巢后大鼠在前一个月内(4w)骨量(Tb.Ar%)降低64.1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去卵巢4w后骨量降低,骨结构变差,骨形成和骨吸收增加,骨转换增加,去卵巢12w到18w骨量持续丢失,但较缓和,提示去卵巢后骨丢失在前4。最快更明显。因此,用于药物研究可选择去卵巢后4w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的生化诊断   总被引:54,自引:12,他引:42  
骨质疏松症的生化诊断薛延骨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具有新陈代谢的活性,骨形成,骨吸收和静止三个阶段构成了骨再建的全过程。骨再建的速率即骨形成与骨吸收的速率即称为骨转换率,破骨细胞清除旧的矿物质,成骨细胞形成类骨质并进行矿化。因此骨代谢的过程往往能反映破骨细...  相似文献   

11.
组织蛋白酶K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明显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骨量的丢失是由于骨吸收对骨的破坏作用超过了骨形成,由此造成骨破坏活动绝对或相对增加,从而破坏了骨重建的动态平衡过程。组织蛋白酶K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当破骨细胞施行骨吸收时会大量表达,该酶具有分解多种骨基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骨质疏松症正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老年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和活性下降。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通过调节骨合成代谢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降低骨转换以达到减少骨量丢失。本文总结了骨代谢相关调控通路,包括MAPK信号转导途径、Notch信号通路、Wnt/-catenin信号途径、BMPs信号通路、PPAR-r信号通路、TGF-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多个信号通路相互交叉,共同参与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调节,通过激活或抑制一些关键环节的细胞因子,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骨代谢过程中,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破骨细胞吸收旧骨,一旦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基质形成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失衡,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等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产生。因此,不同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模拟体内环境的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以进行骨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间接式共培养是通过物理方式将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隔,使二者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交流而不接触,可以针对单一的细胞进行分析,在药物筛选及研究方面,具有高通量和经济便捷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间接共培养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类非特异性的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病理特点是骨量减少、骨再生不足、骨脆性增加~([1]),大大增加了骨折的风险~([2])。骨的形成和维持就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不断塑形和修复的过程,二者的不平衡可导致骨量的丢失~([3-4])。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相关的细胞,与骨细胞、成骨细胞相互作用进行正常的骨转换~([5-6])。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取决于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成骨细胞骨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不断地进行着重建,骨重建过程包括破骨细胞贴附在旧骨区域,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矿物质,分泌蛋白酶消化骨基质,形成骨吸收陷窝;其后,成骨细胞移行至被吸收部位,分泌骨基质,骨基质矿化而形成新骨。破骨与成骨过程的平衡是维持正常骨量的关键。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目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发展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也逐渐得以揭示。1 成骨细胞的起源成骨细胞起源于多能的骨髓基质的间质细胞,除成骨细胞外,基质细胞还可分化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或…  相似文献   

16.
降钙素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降钙素已在临床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但其对骨转换的影响并未阐明,为此本实验以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为手段,观察了降钙素对卵巢切除大鼠小梁骨体积和骨转换的影响。实验分三组:卵巢切除后用降钙素组、卵巢切除后用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取胫骨干骺端作不脱钙骨切片,行骨组织计量学测定。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卵巢切除后用生理盐水组其小梁骨体积明显下降,破骨细胞表面积、成骨细胞表面积、类骨质表面积、矿化表面积、矿化沉积率和骨形成率均明显升高。相反,卵巢切除后用降钙素组其小梁骨体积恢复正常,骨转换指标也接近假手术组。说明降钙素不仅抑制卵巢切除大鼠骨吸收,而且抑制其骨形成,使骨转换降低,从而预防卵巢切除大鼠骨丢失。  相似文献   

17.
重组骨保护素(rhOPG)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与骨保护素(osteoprotegefin,OPG)是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的关键因子.RANKL是连接骨与免疫系统的破骨细胞生成因子,能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和发挥骨吸收功能;OPG作为RANKL的诱饵受体,能够阻止RANKL与RANK的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激活.应用重组骨保护素OPG融合蛋白可以预防和治疗骨丢失类疾病,抑制牙周炎发病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并成为目前预防微重力相关的骨损失的最有希望的药物之一.笔者对重组人骨保护素(rhOPG)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体骨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破骨细胞( osteoclast ,OC)吸收旧骨和成骨细胞( osteoblast ,OB)形成新骨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Runx2(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l 1,核心结合因子a1)是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调控成骨细胞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基因的表达和成骨细胞周期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本文就Runx2在骨代谢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补肾中药防治去睾大鼠骨丢失的组织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防治去睾大鼠骨丢失的组织学机理.方法选用10月龄大鼠行去睾术作为病理模型.分组为正常组、病理组和补肾中药组.用药12周后处死,取腰1~2脊椎,作不脱钙骨切片,测定骨形态计量学各骨量参数和表面参数.各组参数作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结果①病理组骨量参数小于正常组(P<0.05);表面参数显示成骨参数减少、破骨参数增加、骨转换加快(P<0.05).②补肾中药组骨量参数高于病理组(P<0.05);表面参数得到逆转.同时可见部分成骨细胞特别活跃,其下类骨质高出周围静止表面.结论补肾中药防治去睾大鼠骨丢失有三方面的作用机理①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②降低骨转换,提高骨质量;③骨重建过程的短路效应.为临床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骨重建是成年骨组织改建的主要形式,同时受生物力学因素和非生物力学因素调控。机体内活性氧产生和清除失衡会造成氧化应激,在此状态下活性氧作为非生物力学因素参与调控的骨重建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活性氧损伤骨细胞转导力学信号的能力,上调骨重建阈值,导致骨组织已经习惯的力学刺激不足以维持骨量,而发生失用型骨重建。同时,在更新骨质和修复微损伤时,活性氧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导致负性骨重建。总的效应是骨量逐年丢失,伴随骨结构逐渐退行性变,骨质疏松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