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二十余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术(CAS)治疗脑血管狭窄较传统手术治疗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们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是该治疗不可避免要碰到的难题,虽然发生少,却能致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CHS已经阻碍了CEA和CAS的发展。最近关于CHS发生的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等虽有不少新认识,但还有许多不太清楚和看似矛盾的地方,这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后少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颈动脉狭窄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据文献报道,CEA术后患者CHS发病率为0.2%~18.9%,而CAS术后CHS发病率为1.1%~25%[1]。关于CHS发病机制的假说,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是CHS与脑长期低血流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过度灌注综合症(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术后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颅内水肿、脑出血甚至死亡。本文就CHS相关方面的最新知识作一总结,包括定义、病理生理基础、危险因素、辅助检查及治疗等,从而引起广大临床医生关注,避免CEA术后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的发病机制及 临床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4例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发生CHS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4例CHS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3~77岁。2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1例行CAS及椎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行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发生CHS症状时间 在术后1 h~3 d。症状为头痛3例,右侧肢体偏瘫1例,视物不清1例,意识障碍1例,头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脑实质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水肿1例。经降压、脱水等治 疗后,3例均恢复良好,1例死亡。 结论 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CHS是一种少见及严重的疾病,需提高认识,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CEA与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共7 4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0 d,CAS组卒中和死亡联合事件发生率(OR=1.51,95% CI为1.23~1.84;P<0.001)、任意卒中事件发生率(or ci为1.18~1.83;P<0.001)均明显高于cea组;而心肌梗死发生率(or ci为0.28~0.75;p="0.002)、颅神经损伤发生率(OR=0.08,95%" ci为0.04~0.14;P<0.001)均明显低于cea组。两组致残性卒中和死亡联合事件发生率(or ci为0.93~1.77;p="0.13)、病死率(OR=1.52,95%" ci为0.96~2.41;p="0.07)、致残性卒中发生率(OR=1.16,95%" ci为0.79~1.71;p="0.46)无明显差异。结论 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与CEA类似。  相似文献   

6.
Thomas  G  Brott  Robert  D  Brown  Jr  Fredric  B  Meyer  David  A  Miller  Harry  J  Cloft  Timothy  M  Sullivan  冯东侠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5):542-554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用于颈动脉闭塞患者已经有数十年历史,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对于近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EA能够有效地预防卒中,临床试验资料提示,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相比,CEA对有症状患者的卒中预防作用更加显著。然而,如果CEA治疗与单独内科治疗相比,颈动脉狭窄≥60%但其他方面健康的人群将来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很低,包括致残性脑梗死。最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随着技术地不断提高,操作风险已明显降低,正在逐渐接近所报道的CEA风险。CEA相对于CAS的益处和作用持续时间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的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时机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CAS)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CEA治疗的80例症状性CAS的临床资料。即刻手术(2 d内)11例,早期手术(3~14 d)30例,延迟手术(>14 d)39例。结果 42脑卒中,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从症状发生到CEA的中位时间为14 d(0,164d)。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率为6.3%(5/80),发病30 d病死率为5.0%(4/80)。刻手术组脑卒中发生率(27.3%)较早期手术组(3.3%)和延迟手术组(2.6%)明显增高(P<0.05),即刻手术组发病30 d病死率(27.3%)也较早期手术组(3.3%)和延迟手术组(0%)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即刻手术相比,延迟手术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率和发病30 d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于症状性CAS,尽量免过早进行CEA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高灌注综合征(CHS)既往常见于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术后,现报告经皮腔内脑血管支架成形术(CAS)后并发CHS的2例患者如下。1病例1.1例1男,76岁。因"右侧肢体麻木2 d"于2009年12月12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20年,高血压病4年。查体:血  相似文献   

9.
90%的卒中风险与10大危险因素有关。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卒中预防的基石是所有医生都必须推荐的。最近的临床试验已证实,卒中预防策略的改善存在许多机会。很显然,对于糖尿病以及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积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可减少总的卒中和致死性卒中的风险。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正在谨慎制定最佳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措施;达比加群已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部分患者的二级预防,指南已做了更新。关于颈动脉成形和支架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未来的作用仍有争议,CAS较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风险更大;为确定CAS与CEA比较的疗效,还需完成长期随访;对于适合于手术者CEA应仍然是首选。关于高血压与卒中预防,最新研究有可能成为临床实践发生较大改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疾病即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一旦发生脑卒中将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下降,20%的存活者需要专人照料,15%~30%遗留永久性残疾[1],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008年我国国民回顾性死因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病,成为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疾病[2],而颈动脉狭窄( carotid stenosis,CS)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CS的发生率也有所增长。颈动脉狭窄的程度不同引起的卒中类型和卒中部位也不尽相同[3],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其年卒中率高达13%[4],2年卒中发生率更高达26%,这与狭窄处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arterectomyd,CEA)+阿司匹林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或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能够更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事件的发生。 CEA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5-6]。近年来,伴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和介入器械的发展,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有望成为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另一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高手术风险的患者[7]。现通过对CEA的研究资料以及CEA与CAS展开的几项随机对照研究,对CEA与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已被证实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方法。CEA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仍然存在许多潜在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充分认识CHS并给予有效的预防、监测和及时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就CE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EA和CAS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调查法,选择我院2009-01—2012-09收治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3例,其中CEA组22例,CAS组21例。对CEA和CAS疗效、并发症和30d随访进行分析。结果 CEA组22例患者中86.36%(19/22)患者狭窄部位基本恢复正常管径及形态,与CA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血压下降9.09%(2/22),低于CAS组19.05%(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高血压18.18%(4/22),高于CAS组的4.76%(1/21)(P<0.05);2组在心动过缓、局部明显水肿、脑神经麻痹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平均住院时间(7.8±1.6)d,低于CAS组的(10.1±3.5)d(P<0.05);术后30d随访卒中或心血管疾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是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金标准,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不可缺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使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年卒中发病率降低到4.5%,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对预防卒中与CEA同样有效。CAS具有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和适应证广的特点,而且不损伤脑神经,然而对于术中是否使用脑保护装置尚有争议。我们将我院进行的17例滤器保护下的CAS报道如下,探讨术中注意事项及其利弊。  相似文献   

14.
J  Max  Findlay  B  Elaine  Marchak  David  M  Pelz  Thomas  E  Feasby  杨芳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5):503-519
背景:自从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预防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来,人们对其最佳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与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进行比较重新产生了兴趣。本文对上述问题、颈动脉狭窄的检查以及审核和报道CEA结果的作用进行探讨。检查方法:考虑CEA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CT或MPI脑影像学检查以证实脑梗死和排除占位性病变。颈动脉的检查从超声开始,然后进行高质量MPA或CTA,如果结果一致,就能够计划进行治疗而不必进行导管血管造影。另一种同样可以接受的方法是直接从超声到导管血管造影检查,后者仍然是评价颈动脉的金标准。适应证:最适合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为由于颈动脉重度狭窄(70%~90%)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非致残性卒中症状者,允许的最大卒中和病死率为6%。尚不确定的CEA候选者为狭窄程度为50%~69%的有症状患者以及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但如果在其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和某些患者特征均有关)的基础上进行仔细选择的话,有些患者可能从手术中获益。只有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的情况下(3%或更低),无症状患者才能获益。那些颈动脉狭窄〈50%的有症状患者或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以及那些内科状况或神经系统状况不稳定的患者不适合进行CEA治疗。技术:CEA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对于后者,在颈动脉夹闭时必须有许多检测技术来评价脑灌注。当监测不是强制性并且没有哪一种监测技术被明确证实优于其他技术时,脑电图(EEG)是最常使用的。外翻式CEA是外科技术的一种变异,有些证据表明更加广泛应用的补片闭合可能会降低手术期急性卒中风险和狭窄复发的长期风险。CAS:随着经验的增加,这种侵袭性较小的血管内技术仍在持续发展。一些经验丰富的治疗专家已经在病例系列研究中报道了极好的结果,大量的随机试验正在对CAS和CEA进行比较。然而,目前把CAS列为替代CEA的常规治疗手段还为时过早。审核:业已证实,通过定期向手术医师反馈对CEA适应证和结果的审核情况能够显著改善这种手术的操作。推荐同时在当地和地区水平对CEA进行审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7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评价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30d主要终点事件(卒中/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CEA组为12.50%,CAS组为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CEA组为21.86%,CAS组为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y随访,远期并发症发生率CEA组为9.38%,CAS组为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治疗颈动脉狭窄与CEA具有同样明确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外科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评价既定推荐策略的合理性。方法将纳入的70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根据既定选择策略分为4组:①仅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组(必行CEA组,3例)。②仅可行颈动脉支架血管内成形术(CAS)治疗组(必行CAS组,25例)。③同时可行CEA与CAS,选行CEA组,11例。④选行CAS组,31例。另同时期纳入颈动脉颅外段闭塞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IAB)患者31例为EIAB组。分别观察5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颈动脉狭窄必行CEA组、必行CAS组以及颈动脉闭塞行EIAB患者的临床预后与既往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相似或稍好;颈动脉狭窄选行CEA组与选行CAS组患者的组间临床预后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只有制定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选择策略,才能实现个体化外科治疗以保证理想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并发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7例CAS术后并发CH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计算机体层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参数,评估灌注损伤分期,观察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7例CAS术后并发CHS患者中,女性1例(14.3%),男性6例(85.7%);平均年龄为(64.0±6.7)岁;入院时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4例(57.1%),脑梗死3例(42.9%);CHS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7例(100.0%),高血压4例(57.1%),脑出血2例(28.6%);既往高血压史6例(85.7%),糖尿病史3例(42.9%)。术前CTP灌注损伤分期:2期2例(28.6%)、3期5例(71.4%),侧支循环代偿二级代偿1例(14.3%)、三级代偿6例(85.7%)。经脱水和降低颅内压治疗后,6例(85.7%)恢复良好,1例(14.3%)发生脑出血后进入昏迷状态。结论:CAS术后并发CHS会严重威胁患者的预后,要真正做到早识别和早干预以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20例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眼病患者视力与持续注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眼病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EA组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组,每组各20例,CEA组给予CEA治疗,CAS组给予CAS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并发症、视力、持续注意功能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 CEA组残余狭窄率明显低于CAS组(P<0.05); CEA组和CAS组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 CEA组和CAS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EDV明显高于术前,CEA组和CAS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RI、Log Mar最佳矫正视力和持续操作测试(CPT)的2、3位认错及遗漏数明显低于术前,CEA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EDV明显高于CAS组,CEA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RI和Log Mar最佳矫正视力和CPT的2、3位认错及遗漏数明显低于CAS组(P<0.05)。结论 CEA可有效改善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眼病患者动脉狭窄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与持续注意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