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重症脑卒中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胃肠道蠕动功能较差,因排便方式因排便习惯的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及进食困难等情况,均会导致便秘的发生。便秘病人不正确的排便方法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颅内再出血等严重后果。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解除便秘,促进病情恢  相似文献   

2.
便秘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有40%~65·38%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可伴有便秘的症状,尤以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2周内最为多见[1]。便秘的发生不仅影响脑卒中的康复及转归,有时因排便过度用力可导致腹内压、颅内压增高,诱发心脏猝死、脑疝而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健康指导方法干预脑卒中患者,以观察对便秘发生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导致再出血及再梗死,加重病情。近两年我们在护理老年脑卒中患者时,分析其便秘的常见原因,注重了预防性护理,有效地防止了便秘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老年脑卒中患者200例,男124例,女76例,平均66·3岁,其中脑出血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梗死146例。2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常见原因分析(1)由于脑组织损伤,使神经传导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使排便反射降低;(2)随着年龄增加,组织器官功能减弱,排便肌群收缩力减弱,从而缺乏排便动力;(3)脑卒中瘫痪病人、意识…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导致再出血及再梗死,加重病情。近两年我们在护理老年脑卒中患者时,分析其便秘的常见原因,注重了预防性护理,有效地防止了便秘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卒中患者易发生便秘,其原因是:由于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运动量减少,排便环境及排便姿势的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心理因素.国外调查显示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尤其在1周内最多见,其临床症状常以病人排便时间间隔较长、大便干燥、排出困难为主.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疾病。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率为30%~60%,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致血压及颅内压增高,导致已有症状加重,诱发再出血及再梗死,造成预后不良,给患者精神和生活上带来极大的负担。我科于2008—05~2009—03对108例脑卒中便秘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疾病。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率为30%~60%,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致血压及颅内压增高,导致已有症状加重,诱发再出血及再梗死,造成预后不良,给患者精神和生活上带来极大的负担。我科于2008—05~2009—03对108例脑卒中便秘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调查显示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由于观察时点和所采用的便秘诊断标准不同;而国内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观察方面,且研究人群通常包括既往存在便秘的患者,无法确切的分析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卒中后便秘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共收集154例脑卒中发病7 d以内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以罗马Ⅱ标准评定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情况,记录包括各种危险因素在内的病史、体征以及12周内的复发或死亡病例.发病1、4周均用NIHSS行神经功能评定,用BI和MRS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于12周时再次测评BI、MRS.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0.0进行处理;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Cox回归确定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便秘组与非便秘组患者4周及12周预后不良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卒中后4周累积便秘发生率为55.31%,便秘的发生风险以7天内为最高,7天后呈下降趋势,半数患者在卒中后11天发生便秘.利用Cox模型对患者的基本特征、疾病情况及卒中后进食方式等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发病1周时的BI和排便环境改变是影响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日常生活能力越低的患者,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性越高,有排便环境改变的患者较无改变的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高;与非便秘组比较,中度脑卒中便秘组患者卒中发病第4周及第12周预后不良率明显增高(P<0.01;P=0.012).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较低且排便隐蔽环境改变者易发生便秘;卒中后便秘对部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关注脑卒中患者肠道功能的改变,预防便秘的发生,这可能提高部分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促进病人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便秘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便秘的比例高达90%,便秘使患者感到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甚至情绪郁闷,还可引起肛裂、痔疮,老年人由于屏气排便可引起脑出血。治疗时难度大、恢复慢。作者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对120例便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综合训练与传统方法对便秘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脑岀血病人由于需要卧床休息4~6周,长期卧床、中枢神经系统自主控制障碍、排便环境的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心理因素等极易引起便秘。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有研究表明,若粪便不能及时排出,会产生大量毒素堆积,这些毒素被人体吸收,可导致病人持续发热、烦躁等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脑出血便秘病人在用力排便时,甚至可能导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发生猝死或再出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由于其胃肠蠕动减慢及排便习惯的改变,易导致便秘.一旦发生便秘,排便时用力不当,可增加腹腔内压力、心内压力及颅内压力,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负担急剧增加,易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其便秘的预防和护理,对防止并发症及疾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前瞻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前瞻性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脑卒中病人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病人只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定时协助排便、腹部按摩等方法。结果便秘发生率实验组为8%,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11,P<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可有效地防止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发生,这对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便秘引起的危害以及促进疾病康复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1引言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生活习惯越来越差,导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攀升。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脑卒中为疾病诊断结果而出院的患者仅1万,到2008年已超过200万,在不到30a的时间中,脑卒中的发病人数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由于饮食、活动及精神与发病前有明显改善,病后极易并发便秘。脑卒中后便秘是脑卒中后新发或在原来基础上加重的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7例脑出血患者发生便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精神心理、长期卧床、饮食结构不合理、社会文化环境、排便动力不足、药物等因素,脑出血患者便秘发生率达81.4%,男性患者便秘发生率为82.9%,女性为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做好便秘护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合理饮食,提供合适的排便环境及时间,帮助病人重建排便习惯,掌握应用泻药原则,能有效预防便秘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对重症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105例重症脑卒中应用TPF(观察组)与102例应用家属配制营养液(对照组)鼻饲者腹泻、便秘、应激性溃疡出血(SUH)、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并于入院及营养21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以2组肠内营养21 d为统计界限。结果腹泻、肝功能异常者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便秘、SUH、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2组入院时N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1 d 2组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TPF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人便秘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人因长期卧床,早期不能正常进食等原因导致便秘.研究结果显示,脑血管病患者第1周便秘发生率50.88%,显著高于正常的老年人(便秘发生率为24%)[1],这是由于患者的病灶、卧床、情绪紧张、进食减少、脱水等综合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率的发生,达到安全喂养。方法统计2010年我院71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期间的误吸率,分析误吸原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对2011年71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期间由责任护士实施鼻饲时床头抬高≥30°、鼻饲管的选择、输注营养液的方式、反抽胃液、气囊压监测等相关护理干预,针对2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误吸发生率。结果 2011年进行肠内营养期间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误吸率明显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方法调查177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析医院感染情况。结果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与同期总的医院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比较,均显著性增加(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及泌尿道多见,其次为上呼吸道;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危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试验组63例,对照组54例。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发病10d后给予肠内营养。比较干预前后2组的营养状况(包括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腹泻及便秘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营养状况,如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腹泻及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危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与便秘5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与便秘的关系。方法 57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I)组23例;腔隙性梗死(LI)组23例;脑出血(ICH)组11例,观察各组便秘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卒中者第1周便秘发生率50.88%,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P〈0.05)。基底节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57.1%,明显高于非基底节卒中者(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常发生便秘,基底节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较非基底节区脑卒中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