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学的基本方法,对历代主要本草及相关医学著作中的中药毒性理论进行梳理。中药毒性理论从开始简单的口尝身受到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的被辨证、配伍、禁忌、炮制、剂量、用法、修治、真伪鉴别、产地等等越来越多的要素诠释着变得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涉及到医、患、药的各个方面而自成系统,而非仅限于药就能够说得清的,用得好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对待中药毒性的科学态度.方法:分析传统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归纳减毒、控毒措施.结果:中药的毒性是广泛存在的,但通过合理的应用,可使其毒性最大程度的得到控制,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结论:对待中药毒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有毒观念、无毒用药.  相似文献   

3.
对中药毒性认识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对毒的含义先后有指中药的统称、药之偏性、作用之强弱、不良反应等,其中,指不良反应属狭义之毒性,其他属广义之毒性。认为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中药自身因素、炮制、配伍、剂量、剂型、煎服法等临床应用因素和环境因素。认为使用有毒中药应切实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即正确辨证,科学使用;合理配伍,注意用法用量及剂型;依法炮制,减低毒性;充分重视现代药理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学角度,理清中医学有毒中药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思路,以及\"大毒\"\"毒\"和\"小毒\"的分级标准和渊源,同时结合现代中药毒性分级方法,揭示了古今中药毒性分级各自的利弊。  相似文献   

5.
王睿哲 《河南中医》2004,24(8):77-78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的理论表明,中药的治疗效能与“有毒”反应,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化有毒为无毒,发挥其治疗作用,是临床所需的;从无毒转为有毒,不但不能疗疾,反而害人,临床应避免。  相似文献   

6.
有毒中药的研究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药毒性的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解决既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疗效,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毒副反应的矛盾,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中药安全评价标准,是加快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任务。本文概要地回顾了毒性中药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提出要在总结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走出毒性中药的认识误区,运用现代药理学、毒理学知识,通过先进的实验手段进行中药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药毒性理论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中药毒性的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解决既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疗效,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毒副反应的矛盾,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中药安全评价标准,是加快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任务。本文概要地回顾了毒性中药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提出要在总结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走出毒性中药的认识误区,运用现代药理学、毒理学知识,通过先进的实验手段进行中药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浅议中药的毒性及毒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 ,中药的毒性、安全性检测已成为中药研究的又一热点 ,即如何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中药复方及其组成药物是否有毒 ,如何确定中药有毒成分、有毒部位及其含量和作用机理 ,已成为毒理研究工作的重点。1 有毒中药的概念有毒中药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是泛指一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狭义的则指进入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 ,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历代本草及现代国家药典将部分药物标明“大毒”、“有毒”、“小毒”,而对一般的不注明是否有毒 ,即是根据狭义的中药毒性而限定的…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1):118-121
通过对6种药食两用物品毒性的古籍文献整理,探讨有毒药食两用物品的毒性特征及使用注意,为正确选择和应用有毒药食两用物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彭成  曹小玉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81-1784
笔者对1990年以来的乌头类有毒中药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乌头类有毒中药研究的热点与薄弱环节,为从事中医药的科研、教学人员提供情报学数据,为科管部门提供情报学参考[1]。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选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以1990~2003年数据库为检索对象,用“附子、川乌、草乌”主题词进行检索,获相关文献分别为1 589,286,73篇。1·2研究方法参照使用英国著....  相似文献   

12.
浅谈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中毒机理与炮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14.
中药毒性理论在我国的形成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研究系统概述了中药毒性理论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中药毒性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既能体现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又可与国际接轨的"药毒网络调控学说",将有助于为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有毒中药提供科学支撑和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湿热片的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湿热片的药效学及毒性。方法: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蓖麻油致小鼠腹泻、醋酸致小鼠扭体及体外抑菌等药理模型。结果:湿热片对干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蓖麻油所致的小鼠腹泻及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试验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14.75g/kg,相当于成人日临床用量的204倍;大鼠1月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除给药期间高剂量使血糖升高及谷草转氨酶和胆固醇降低外其余指标及病理切片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湿热片具有解热、止泻、镇痛和抑菌作用,临床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中药毒性的肤浅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永春  李辉 《河北中医》2005,27(4):281-281,299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其临床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不良反应也越来越突出。对于一些中药的不良反应,采用常规毒理学研究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这些在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中未被定义为具有毒性的中药,却存在着不为人知的潜在毒性,并影响它们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在此,本文对近年来“无毒”中药潜在毒性的研究进展做一下综述,分析总结其中具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并对代谢组学于“无毒”中药潜在毒性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探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有毒中药的认识,历代医家有较多的论述,总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有毒中药泛指中药的药性,认为是药即有毒,有毒的才算是药,正因为药物有毒的这种偏性,才能够治疗相应的疾病,可以说,凡是中药均是有毒中药。狭义的有毒中药是指在不合理应用甚至是中药的用量、用法合理时容易出现毒性(药物对人体的损害)和副作用(常规用药引起的不适反应)。本文所指的有毒中药即是狭义的有毒中药。有毒中药尽管“有毒”,却有显著而独特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药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历代医家应用这种有毒中药治愈了无数的顽疴痼疾,面对现代疾病谱的变化,有毒中药至今仍发挥着积极的治疗作用。现就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略作探述。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一向被认为具有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的特点,但近年来有关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文献报道日趋增多,其中关于心脏毒性方面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 心脏毒性是指在相对小的剂量和相对短的时间内,药物对心脏产生的影响生理功能或损害心肌的药效反应.现分述部分具有心脏毒性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心脏毒性临床表现与产生机制.具有心脏毒性的中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几类常见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相应的炮制解毒,目的在于临床有毒中药治病疗疾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