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液(YYQ)对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用YYQ治疗4wk。检测空腹血糖(FBG)、葡萄糖耐量(OGT)、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钳夹实验下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测定肾周、附睾周围脂肪垫重量。同时测定YYQ对肝组织中IR-1、IRS-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YYQ治疗4wk后,大鼠血清中TC、TG、LDL-C、INS、FFA降低,OGT改善,而血清中HDL-C和GIR明显升高,INSR高、低亲和力受体数目均明显增多,肝组织中IR、IRS-1mRNA表达升高,各项指标均与模型组大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YYQ对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有治疗作用,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而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茵陈蒿提取物对高脂诱导大鼠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抗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8wk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和2h后血糖(2hBG)值,并按血糖值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 g·kg~(-1))及茵陈蒿提取物高(6.9g·kg~(-1))、低(2.3g·kg~(-1))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wk后,测定大鼠FBG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等;评估肝组织脂肪变性情况。结果:茵陈蒿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FBG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恢复正常(P<0.05);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TC、TG、FFA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同时显著降低AST和ALT活性,改善肝脏脂肪病变。结论:茵陈蒿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IR)-脂肪肝具有降低血脂和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氧化能力、恢复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荞麦种子总黄酮降血脂、血糖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目的 研究荞麦种子总黄酮降血糖、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高胆固醇、高脂饲料诱发高脂模型大鼠 ,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 ,应用荞麦种子总黄酮 (TFB)治疗 10d ,检测空腹血糖 (FB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胰岛素 (INS)、C肽 (C P)及血清和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TFB具有抑制高脂血症大鼠TC、TG、FBG的升高和肝脂质过氧化作用 (P <0 0 5 ) ,可使糖尿病小鼠FBG降低 ,改善糖耐量(OGTT) ,对血浆INS和C P无影响 ,但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TFB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阻滞剂替米沙坦对改善OLETF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方法:OLETF大鼠47只,高脂喂养14周诱导建立IR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5组:IR对照组(IR组)、二甲双胍(MET)组、吡格列酮(P)组、替米沙坦(L)组、低剂量替米沙坦(VL)组,12只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NC)组.干预26周后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网膜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内脂素、空腹血糖(FBG)及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IOMA-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L组较IR组的血清网膜素、ISI升高(P<0.05或P<0.01);RBP4、内脂素、FBG、HOMA-IR、TC、LDL-C和FFA降低(P<0.05或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网膜素、ISI是RBP4水平的影响因素;网膜素、HOMA-IR是内脂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提高血清网膜素、降低血清RBP4和内脂素调节血脂水平,从析改善I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高脂组(2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饲料喂养(制备IR大鼠模型)8周.8周后高脂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替米沙坦干预组(9只).随后替米沙坦干预组大鼠给予替米沙坦5mg/kg灌胃,其余两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6周后分别测定体质量(BW)、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I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后大鼠的体质量、附睾脂肪重量、TC、TG、FFA、FINS显著降低,而ISI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减轻IR大鼠的体质量和内脏脂肪重量,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胰岛素抵抗(IR)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50例MS患者分为NAFLD组和无NAFLD组,对体重指数(BMI)、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进行对照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MS并NAFLD组与无NAFLD组相比较,TG、LDL、FINS、2hINS、ISI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并NAFLD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及IR,提示IR在MS与NAFLD之间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檗碱对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IR)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调脂和改善IR的机理.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静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高脂血症伴IR大鼠模型,测定各不同处理组血糖、脂、胰岛素水平和脂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小檗碱组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升高;血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降低血FFA而改善IR,其调脂功效可能与升高LPL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高脂组(2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饲料喂养(制备IR大鼠模型)8周。8周后高脂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替米沙坦干预组(9只)。随后替米沙坦干预组大鼠给予替米沙坦5mg/kg灌胃,其余两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6周后分别测定体质量(BW)、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后大鼠的体质量、附睾脂肪重量、TC、TG、FFA、FINS显著降低,而ISI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减轻IR大鼠的体质量和内脏脂肪重量,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陈淑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25-3525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我科住院的原发高血压(EH)患者112例为EH组和非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对照.所有对象禁食12小时后,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同时测定空腹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高血压组TC、TG、LDL-c、FBG、FINS、U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HDL-c、IS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高胰岛素血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苷改善高脂血症-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血症-脂肪肝建立大鼠IR模型,观察荔枝核皂苷、罗格列酮、格列齐特对模型大鼠给药2h后空腹血清血糖(FS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肿瘤坏死因子(TNF) -α、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荔枝核皂苷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FSG、TC、TG、胰岛素含量及TNF -α浓度(P<0. 05或P<0 .01) ,并能显著提高HDL -C含量(P<0 .05)及ISI(P<0 .05)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结论:荔枝核皂苷能调整高脂血症-脂肪肝所致的糖脂代谢障碍,改善模型大鼠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拮抗其IR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清脂益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阚志超  李岩  邵宏  商国强 《河北医药》2006,28(3):168-170
目的观察清脂益肝汤和二甲双胍治疗脂肪肝大鼠在疗效、生化、病理、脂肪代谢、胰岛素及瘦素基因表达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方法雄性Wisar大鼠43只,按体重层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10只、模型组(Ⅱ组)11只、清脂益肝汤组(Ⅲ纽)11只、二甲双胍组(Ⅳ组)11只,对照组饲以普通鼠饲料,其余三组均饲以高脂饲料.饲养4周后病理证实脂肪肝己形成,随后进行灌胃治疗,Ⅲ组16 g生药·kg-1·d-1,Ⅳ组二甲双胍170 mg·kg-1·d-1,每天一次5 m1灌胃,Ⅰ组及Ⅱ组大鼠灌服等量蒸馏水,各组按原饲料进行饲养.8周后,全部处死,取血及肝组织,测定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S)、游离脂肪酸(FFA),瘦素m-RNA(Leptin m-RNA)在肝组织内表达,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脂肪肝大鼠存在明显脂肪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及瘦素m-RNA表达增高;清脂益肝汤和二甲双胍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降低瘦素高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肝组织学病理.结论清脂益肝汤和二甲双胍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 的 探讨2型 糖 尿病 患者 血 清瘦 素水 平 与脂 肪 肝、脂 代谢 、性 别、体 重指 数 (BM I)及胰 岛 素 抵 抗的相 关 性。 方法 随机 选取108例2型糖 尿 病患 者根 据 是否 合并 脂 肪肝 分 为 糖 尿病 合 并 脂 肪 肝组 (DFL)和糖 尿 病无 脂肪 肝 组 (DNF),测 量 身 高 、体 重 、空 腹 血 清 胆 固 醇 (TC)、甘 油 三 酯 (TG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H DL)、低 密 度 脂 蛋 白(LDL)、载 脂 蛋白A (ApoA )、载 脂蛋 白B(ApoB)和 空 腹血 糖 (FPG )、真胰 岛 素 (FTI)、瘦 素 (LEP)及 馒 头 餐后 2 h真 胰岛 素 (PTI),以 胰 岛素 敏 感 指 数(ISI)=1/(FPG ×FTI)作 为 胰 岛 素 敏 感 指 数 ,对 瘦 素 与 脂 肪 肝 、BM I、及 糖 脂 代 谢 指 标及胰 岛 素敏 感 指数 做相 关 性分 析。 结 果 ①糖 尿 病 合并 脂 肪 肝 的发 病 率 为43.6% ;② DFL组 的瘦 素 、体重 指 数 和血脂 水 平高 于DN F组 ,胰 岛素 敏 感指 数DFL组低 于DN F组 ;③ D FL组和DN F组女 性瘦 素 均明 显高 于 男性 ;④多元 素线性 回 归表 明瘦 素 与性 别、体重 指 数、空 腹 胰岛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及西格列汀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脏FGF21 mRNA及SREBP-1c mRNA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普通饲料,NC组)及高脂组40只(高脂饮食,HF组),喂养8周后,每组随机抽取10只,比较后证实HF组NAFLD模型成功建立。继将HF组分3组:二甲双胍干预组(HF+M,10只)[加二甲双胍500 mg/(kg·d)]、西格列汀干预组(HF+XI,10只)[加西格列汀10 mg/(kg·d)]及高脂组(HF1,10只)(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末处死,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FGF21 mRNA及SREBP-1c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两种药物均可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5),减少TC、TG、FFA含量,FBG、肝脏TG含量及HOM A-IR(P<0.05);西格列汀可明显改善大鼠肝脏脂肪变,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可下调肝组织SREBP-1c mRNA表达量,上调FGF21 mRNA表达量(P<0.01),而西格列汀可同时降低肝脏FGF21 mRNA及SREBP-1c mRNA表达量(P<0.01)。结论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均可有效减少肝脏TG含量,但西格列汀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较二甲双胍明显,而二甲双胍减轻HOM A-IR强于西格列汀;同时,二者均可不同程度影响肝组织SREBP-1c与FGF21 mRNA表达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高脂饮食喂养)、阿卡波糖干预组[高脂饮食喂养加阿卡波糖100 mg/(kg.d)灌胃]、二甲双胍干预组[高脂饮食喂养加二甲双胍500 mg/kg.d)灌胃]、吡格列酮干预组[高脂饮食喂养加吡格列酮15 mg/(kg.d)灌胃]。饲养12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测量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Real 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及CYP2E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3种药物干预组均可降低ALT,AST,ALP活性(P<0.05),减少TC,TG,FFA含量(P<0.05),改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肝脏中TNF-α及CYP2E1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阿卡波糖组的作用明显低于前两者(P<0.01)。结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均可减少TNF-α及CYP2E1的表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其中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作用相似,阿卡波糖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284例NAFL患者测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肝功、血脂和血尿酸.以96例非脂肪肝的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间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结果NAFL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醋、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和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总胆固醇和总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NAFL组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明显升高(P<0.01).NAFL组合并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和代谢综合征显著高于对照组(70.77%vs 20.83%、54.93% vs 29.17%、62.32%vs 21.88%、48.59% vs 15.63%、39.08% vs 8.33%).两组中119例有代谢综合征,其中有NAFL占93.28%,肥胖占88.23%,高血压占87.40%,血脂紊乱占92.44%,高血糖占65.55%.结论NAFL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集聚的特征,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升高.因此NAFL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的临床特点。方法测定32例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和30例2型糖尿病不伴发脂肪肝病例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谱及肝功能,计算体重指数(BM 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与不伴发脂肪肝者相比,体重指数(BM I),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r-GT),空腹胰岛素(FINS)均升高(<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则降低(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比不伴发脂肪肝者存在明显的体重指数增高、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研究糖肝煎浓缩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肝功能及肝脏胰岛素受体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和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模型。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混悬液1 mg·kg-1,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给以5.6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混悬液,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以2.8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血糖,血脂,肝脏功能及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空腹胰岛素(Fins)升高,TC、TG、LDL-C、AST、ALT均升高,HDL-C和肝糖原水平,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TC、TG、LDL-C、ALT、AST均下降,HDL-C,肝糖原,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吡格列酮组比,糖肝煎浓缩丸组TC、LDL-C降低显著(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相比,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肝脏功能及肝脏形态。结论:糖肝煎浓缩丸对2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糖脂代谢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明显改善肝脏功能,且增加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方继伟  尹林 《江西医药》2008,43(11):1146-1148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132例与健康体检者157例,对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检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脂肪肝组FBG、TC、LDL水平升高(P<0.05),BMI、WHR、TG、FINS水平及HOMA-IR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显示脂联素与HDL呈正相关(r值为 0.36,P<0.05),与BMI、WHR、TG、HOMA-IR、LDL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0.27、-0.40、-0.79、-0.57,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