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治性癫痫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军  何英 《临床儿科杂志》2001,19(6):371-373
癫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为0.5%~1%。药物治疗对控制癫癎的发作至关重要,但即使是治疗得当。也仍有20%~30%的病人病情难以缓解或因药物的毒副反应而中止治疗。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抗癫癎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相继问世,其有效安全的特  相似文献   

2.
阿霉素心脏毒性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霉素(adriamycin,ADM)属蒽醌类抗肿瘤抗生素,是蒽醌类抗肿瘤抗生素的代表性药物,具有抗瘤谱广、作用强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然而ADM具有心脏毒性作用,并且与ADM的累积剂量有关,一旦心力衰竭发生,其病死率可达33%~70%。本文就ADM对心脏毒性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ADM对心脏毒性发生机制1.1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的作用ADM与心肌组织的亲和力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使得心肌组织更容易受到ADM的损伤。ADM进入心肌细胞[1]:在肌浆网中的还原型辅酶Ⅱ(NADPH)及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线粒体中的还原…  相似文献   

3.
儿童高血压比较常见,而且随着食谱的变化,肥胖儿童逐渐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亦正在增加。儿童高血压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儿童通过非药物治疗即可达到血压控制目标,包括改善食谱、控制体质量和有氧运动。症状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糖尿病时,应开始药物治疗。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高血压的病因和比较药物的副反应来决定。降压药开始应该用起始剂量,逐渐增加到血压控制满意,即升阶梯疗法。达到最大推荐剂量疗效仍不满意,可以添加另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4.
化疗是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大多数患儿在治疗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强度的化疗。目前临床所应用的化疗药物均缺乏特异性,即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亦会不同程度地损害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肾毒性、心脏毒性、骨髓毒性等。正确认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采用适当方法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对于降低肿瘤患儿的死亡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药物对机体不同系统、器官的损害,可作如下分类(见表1)。表1化疗药物引起机体不同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应用铂类药物化疗后毒性反应和药物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探索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为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2月1日-2017年5月31日期间,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确诊并系统治疗的NB患儿。依据BCH-NB-2007危险度分组标准,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接受含顺铂或卡铂方案化疗。化疗前留取外周血,采用荧光杂交方法对两种铂类化疗药物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化疗后记录患儿各系统毒副反应,并按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标准(NCI-CTCAE 5. 0中文版)进行分级。进一步将3/4级毒性反应与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8例NB患儿,男50例,女48例。中位年龄为46(5~115)个月。中低危组单用卡铂者36例(36. 7%)。高危组62例(63. 3%),其中单用顺铂者46例,顺铂+卡铂者16例。所有NB患儿在病初时留取血标本检测GSTP1基因多态性,AA型61例(62. 2%),AG型33例(33. 7%),GG型4例(4. 1%);部分患儿(51例)还进行了XPC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其中GG型8例(15. 7%),GT型24例(47. 1%),TT型19例(37. 3%)。所有NB患儿中,出现3/4级毒性反应共61例(62. 2%),其中以3/4级血液毒性最为常见(55例,56. 1%); 3/4级恶心呕吐、肝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各2例,共占6%。分析3/4级毒副反应与所检测的两种药物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GSTP1基因多态性与3/4级毒性反应相关,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AA型毒副反应重于AG型和GG型(P 0. 05); XPC基因多态性与3/4级毒性反应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NB患儿应用铂类化疗毒性反应以血液系统毒性、消化道毒性为主,GSTP1基因多态性与3/4级毒性反应相关,AA型毒副反应最重; XPC基因多态性与3/4级毒性反应无相关性,有待扩大样本量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近半个世纪来,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问世,化学疗法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特别是儿童白血病化疗的合理应用,使肿瘤治疗的疗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目前临床所应用的化疗药物均缺乏特异性,即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亦会不同程度地损害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肝脏毒性、心脏毒性、肾毒性等.  相似文献   

7.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广谱抗肿瘤的抗生素,对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其结构中含有蒽醌基团故而得名.1973年Lefrak首次报道了该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作用,并且认为心脏毒性比其他副作用更危险.因此,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将对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产生机制、临床表现、监测方法及针对该药物的心脏保护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小儿白血病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小儿白血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由于化疗方法的改进,使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尤其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增多,与化疗药物相关的并发症也不断涌现,除由骨髓抑制所致的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且严重的化疗药物所致的毒性反应,特别是心脏损害,主要见于蒽环类药物;肝脏毒性,主要由甲氨蝶呤引起;肾脏毒性主要由环磷酰胺所致,这些毒性反应如未予充分重视,亦可导致小儿白血病治疗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阿霉素是治疗小儿恶性肿瘤不可缺少的药物,然而其心脏毒性使人感到忧虑。辅酶Q_(10)有调整细胞内线粒体电子传递酶的作用:(1)提高缺氧组织对氧的利用率:(2)维持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3)减轻心肌损害;(4)使心搏出量的降低得以恢复。在试管内用兔的心肌实验证实辅酶Q_(10)有拮抗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作用,能预防心脏损害的发生。但有关临床报告尚少。阿霉素产生心脏毒性阈值,因年龄而异,2~10岁为480mg/M~2,11~20岁为810mg/M~2。本文就辅酶Q_(10)预防阿霉素急性心脏毒性的效果进行了临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抗真菌治疗有重要进展,主要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使用有关。治疗宜采用分阶段联合用药方案,在2~3药联合使用达到初期应答后,再用单药维持或巩固治疗。氟康唑可作为首选药物,多数情况下能替代两性霉素B的鞘内注射。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是维持巩固治疗阶段的主要药物,治疗初期阶段与传统药物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某些含酯类制剂的两性霉素B能使原药的毒性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11.
蒽环类药物是一类来源于波赛链霉菌青灰变种的化疗药物,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的细胞毒性药物,作为目前治疗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种实体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效应.但蒽环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脱发等,尤其是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且具有不可逆性,极大地影响了患儿的远期生活质量.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早期发现、诊断及相应干预是目前临床心脏损害的研究热点.临床上用于监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方法很多,如何有效监测葸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针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阿霉素(adriamycin,ADR)属蒽醌类抗肿瘤抗生素,具有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但是,ADR对心脏具有毒性损伤作用。细胞凋亡(apoptosis)在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和机体内稳态平衡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规律一旦失常,机体将出现病理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ADR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在其对心脏毒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ADR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机制及抗ADR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进展综述如下。1ADR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机制1.1Fas/Fas L途径Fas是位于细胞膜上死亡受体(death recep…  相似文献   

13.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抗真菌治疗有重要进展,主要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使用有关。治疗宜采用分阶段联合用药方案,在2-3药联合 达到初期应答后,再用单药维持或巩固治疗。氟康唑可作为首选药物,多数情况下能替代两性霉素B的鞘内注射。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是维持巩固治疗阶段的主要药物,治疗初期阶段与传统药物联用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某些含酯类制剂的两性霉素B能使原药的毒性反应降  相似文献   

14.
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已知有抑制骨髓、消化道障碍、发育障碍及脱发等。近年,对以白血病为主的小儿恶性肿瘤,联合应用作用强的一些制剂如柔毛霉素、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引起了重要的心脏毒性副作用。作者对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儿用化疗,相继引起3例心肌病,现加以介绍。一、临床特征心脏毒性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心脏毒性出现在用药后数小时~数日,主要可见心电图异常,即室上性心动过速、期外收缩、室内传导障碍、非特异性ST-T段变化或QRS波群变低等。这些改变是因给药量不同而引起的非特异性心电图变化,几乎是暂时的,可在治疗中或治疗停止时恢复正  相似文献   

15.
柔红霉素对白血病儿童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白血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柔红霉素是小儿白血病联合化疗中的基本药物。由于柔红霉素易诱发不可逆性心脏毒性 ,因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3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对心脏毒性进行分类 ,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 ,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其发病机制 ,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从各个环节减少心脏毒性发生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16.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属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耐β-内酰胺酶,毒副反应少等优点。我院在采用本品静注治疗肺炎患儿中,对药物剂量、血药浓度与疗效、毒副反应间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中6例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对给药方案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通过测定体液(主要指血液)中药物浓度,运用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药理学原理,借助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拟合各种数学模型并求算出药代学参数;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途径、间隔及疗程等[1-2]。抗癫疒间药物的治疗指数小,安全范围窄,毒副反应大,其有效血药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疗效与血药质量浓度的相关程度远远大于与剂量的相关[2]。因此,抗癫疒间药物的TDM已经成为重要的常规临床检测手段,用来调整用药剂量,避免毒副反…  相似文献   

18.
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药物动力学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药物动力学测定成都军区总医院儿科(610083)钟盛林,冯赛华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局姜云平,吴苏澄丙成酸钠是一种新型独特的抗癫痫药,其抗痫谱广、疗效较好、副作用小。进行丙戊酸钠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均...  相似文献   

19.
儿童常用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儿童肿瘤治疗过程中,许多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毒性,常见的心脏毒性包括心脏节律改变、血压变化、缺血、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等。在化疗的过程中需要对心脏功能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心肌,以有效降低毒性,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诊断及治疗技术进展,目前儿童时期恶性肿瘤经过治疗后的5年长期生存率可以达到80%[1].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抗肿瘤蒽环类药物的应用.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表柔比星、阿霉素等已广泛用于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将近60%的儿童恶性肿瘤化疗中包含葸环类药物.儿童时期恶性肿瘤长期生存者人群规模逐渐扩大,生存者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特别是与治疗相关的合并症对长期预后的影响受到关注.根据随访资料,儿童恶性肿瘤生存者在诊断后30年内伴有慢性健康问题的占62.3%,严重威胁生命的问题占27.5%,长期生存者的死亡率较预期明显增加[2].在长期生存者中非肿瘤相关的病残或死亡首要病因是心血管相关的疾病.长期生存者与其同胞比较,发生心力衰竭风险增加15倍,发生冠状动脉病风险增加10倍,因心血管相关疾病死亡较一般人群增加8倍[3].心血管事件风险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仅次于二次恶性肿瘤.大量资料提示长期生存者的心血管事件与葸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有关.在提高儿童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积极防治与化疗相关的并发症是临床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