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效果.方法对我院1999~2003年连续收治的3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273例,女性123例)进行男女比较分析.根据年龄分为(<45岁,45~54岁,55~64岁,≥65岁)四组,比较患者例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四组男女患者比例分别为91,4.81,1.61,1.81.女性并发心源性休克者明显多于男性.发病4周病死率女性27.6%明显高于男性14.3%,在55~64岁组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与年龄有关的雌激素水平与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效果。方法:对我院1999~2003年 连续收治的3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273例,女性123例)进行男女比较分析。根据年龄分为(<45岁,45~54岁,55~ 64岁,≥65岁)四组,比较患者例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四组男女患者比例分别为9:1,4.8:1,1.6 :1,1.8:1。女性并发心源性休克者明显多于男性。发病4周病死率女性27.6%明显高于男性14.3%,在55~64岁组内,有非 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与年龄有关的雌激素水平与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症状典型,多有明确诱因;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血脂异常及冠心病家族史。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典型,以胸痛多见,控制烟酒、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是预防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者412例。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PDT≤2h组和PDT〉2h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冠心病病史以及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对PDT的影响。结果与PDT≤2h组比较,PDT〉2h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既往多有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史者较少,夜间发病者多(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夜间发病和来院交通方式与PDT相关(P〈0.05)。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夜间发病以及来院交通方式影响PDT。其中年龄、糖尿病病史、夜间发病以及来院交通方式是影响PDT的独立相关因素。应加强患者及家属对AMI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2年7月-2012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4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14.9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38例占55.07%,其余依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口腔、穿刺部位、血液,分别占14.49%、11.59%、8.70%、8.70%、1.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3.68%,革兰阳性菌13株占22.81%,真菌2株占3.51%;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大面积梗死、住院天数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31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21.75%;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系、胃肠道、上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分别占55.56%、16.67%、13.89%、6.94%及6.94%;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肺部疾病、意识障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留置导尿、鼻饲、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H2阻滞剂及住院时间≥20 d等因素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留置导尿、预防用抗菌药物、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长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症状典型,多有明确诱因;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血脂异常及冠心病家族史。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典型,以胸痛多见,控制烟酒、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是预防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筛选出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和预防医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4~2004年中山大学和昆明医学院两所附属医院的2173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CS为应变量,以患者的病史、性别、年龄、家族史、生活习惯和入院时的体检指标、治疗情况等指标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而筛选出与CS密切相关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结果]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心梗部位、外周动脉疾病、既往心梗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不接受溶栓治疗是与CS相关的9项危险因素。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发生CS的风险比无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升高约43倍。未接受溶栓以及溶栓不成功者发生CS的可能性比溶栓成功者高15倍。在溶栓成功者中,41%的人在症状发作后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而在溶栓不成功者中,56%的人在症状发作超过12h才开始溶栓。[结论]AMI症状发作后早期接受溶栓治疗能大大减少CS的发生,早期溶栓治疗可作为中国老年人群CS第三级预防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30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期间合并急性脑梗死(ACI)发生情况,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例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CI,AMI+ACI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史,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A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均为AMI患者住院期间合并ACI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AMI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高龄、长期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尽可能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C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AMI患者412例.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PDT≤2 h组和PDT>2h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冠心病病史以及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对PDT的影响.结果 与PDT≤2 h组比较,PDT>2 h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既往多有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史者较少,夜间发病者多(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夜间发病和来院交通方式与PDT相关(P<0.05).结论 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夜间发病以及来院交通方式影响PDT.其中年龄、糖尿病病史、夜间发病以及来院交通方式是影响PDT的独立相关因素.应加强患者及家属对AMI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分析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为11.67%;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道,分别占42.86%、21.43%、21.4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就诊时间、心脏左室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结论 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并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侵入性操作等可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志君 《现代保健》2009,(28):19-20
目的探讨影响急件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3-2008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院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3-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抢救无效死亡19例,病死率为4.53%。高龄、心肌梗死面积大、未及时溶栓、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62、3.205、2.390、2.401、2.133和1.650。结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原因很多,及时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浓度,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初发心肌梗死(心梗)和再梗死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积极干预,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146例诊断明确的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初发心梗组与再梗死组,比较两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糖、高血脂、吸烟,肥胖及精神紧张是急性心肌再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高血压、饮酒、高血黏、年龄及性别均是初发与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初发急性心梗患者,在干预高血压,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黏、控制理想血糖水平,同时戒烟酒,控制体重,避免紧张才能进一步降低心肌再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32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介入治疗、泵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心肌梗死类型、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因素对HAP的影响.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1.6%,住院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HAP的主要危险因素,其OR值为10.192;而其余因素均与HAP无显著相关.结论 住院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HAP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宜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缩短住院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3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死亡与否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纽.回顾性分析两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338例患者中.病死率为9.2%(31/338)。死亡组在年龄>65岁、入院时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in、Killip分级>儿级、肾功能不全、前壁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指标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Killip分级>Ⅱ级、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mp分级>Ⅱ级、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以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调查2013年12月-2015年9月317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医院感染率以及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根据感染的特点,对多项可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发生感染37例、4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1.6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发生25例次,占60.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等级、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天数≥7d、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等级Ⅲ~Ⅵ等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因素有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差等,针对这些人群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类型,而动脉粥样硬化(As)的感染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AMI患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探讨AMI与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2—6月于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心绞痛患者1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稳定型心绞痛4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糖化血红蛋白及肌钙蛋白水平。记录观察组患者在院期间治疗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性、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K-MB [(57.35±9.12)μg/L vs.(4...  相似文献   

20.
邓瀚 《职业与健康》2012,28(24):3105-3106,3108
目的探讨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三级预防AMI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法,135例AMI患者作为病例组和135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肥胖(OR=2.081)、吸烟(OR=2.316)、饮酒(OR=2.609)、咸菜(OR=1.923)、冠心病家族史(OR=4.787)、高血压史(OR=2.136)、缺乏锻炼(OR=1.687)是发生AMI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包含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肥胖等,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早期三级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