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转移过程中需要多种黏附分子参与。P选择素作为黏附分子的重要成员,在介导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血道转移和扩散。随着P选择素及其配体对肿瘤转移及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P选择素在肿瘤转移和防治的重要作用将逐步被揭示,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其表面受体的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NK细胞已成为病毒感染免疫研究的热点。NK细胞在肝脏内含量丰富,不仅本身可以抑制HBV复制,还可以激活肝内其它免疫细胞发挥抗病毒作用。肝内NK细胞获取困难,而通过对HBV感染的动物模型,以及其它病毒与NK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为研究HBV感染免疫机制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对NK细胞在HBV感染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会为慢性乙肝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肉瘤的术后转移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证明黏附机制的失调在肿瘤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CD44v6和P选择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骨肉瘤术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设计:采用非随机对照设计。地点和对象:以本院1994/2002间手术切除34例骨肉瘤标本和同期收治的10例骨软骨瘤作为研究对象。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4例骨肉瘤组织和1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P选择素和CD44v6的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肿瘤组织中CD44v6及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CD44v6及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不同外科分期间的CD44v6和P选择素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4v6和P选择素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P选择素和CD44v6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相关、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和预测骨肉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NK细胞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NK细胞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应用进行观察护理,使肿瘤专科护士对其有全面的了解,以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观察记录法。结果90人次接受NK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除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寒战、2例患者出现轻度皮疹外,均顺利、安全的完成了免疫治疗。结论NK细胞免疫疗法为继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和化学药物疗法之后的第四种疗法,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肿瘤专科护士应及时掌握这种新疗法的配合与护理并积累经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人NK细胞表面KIR与HLA I类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KIR受体与HLA相互作用在人类遗传、免疫应答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KIR能识别HLA I类抗原;KIR与HLA各自能独立遗传,HLA配型不能准确推断KIR表型;KIR的表达主要与其基因型有关,HLA对KIR表达的调节作用微乎其微,KIR的基因型可以决定其表现型.供受者间KIR受体-HLA配体不相合有利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KIR受体-配体模型可以更好地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后.本文就KIR与HLA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相互作用、KIR与HLA的遗传学基础、NK细胞表面KIR表达与HLA的关系及KIR和HLA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NK及LAK细胞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K及LAK细胞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的杀伤作用刘超,谢彦晖,沈世人,苏颖,谢毅,丁训杰肿瘤多药耐药性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表明大多数难治及复发白血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多药耐药现象。此时再采用化疗多归无效,因此,非常有必要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生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NKG2D在NK细胞杀伤血液肿瘤细胞时是否发挥作用。将多种血液肿瘤细胞株作为靶细胞,并在靶细胞中检测NKG2D相应配体的表达,而后进行杀伤实验。将靶细胞与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共孵育,同时将NK细胞系NK92MI分别与NKG2D特异性封闭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共孵育。之后将NK92MI分别与多种血液肿瘤细胞共同培养,2 h后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靶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加入NKG2D特异性封闭抗体后,NK细胞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asumi-1的杀伤作用减弱约30%,而在其他血液肿瘤细胞株中封闭NKG2D并未明显影响NK细胞对于靶细胞的杀伤。结论:在NK细胞作用于某些靶细胞时,NKG2D促进NK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发生率约为5%[1]。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abortion),自然流产占全部妊娠的10%~15%,其中80%为早期流产[2]。RSA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病因复杂,但近年来发现RSA中原因不明的自然流产80%以上都与免疫因素有关[3]。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异基因NK细胞在白血病小鼠单倍体相舍骨髓移植中的作用。建立荷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的CB6F1^H-2b/d小鼠动物模型,5天后将其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CB6F1^2b/d受鼠为移植组,9Gy(^60Co)照射后以C57BL/6^h-2b为供鼠,进行骨髓移植。对照组分为5组:对照1组为未治疗组;对照2组为单纯照射组;对照3组为阿糖胞苷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阿糖胞苷50mg/kg×6d;对照4组为单纯骨髓细胞移植组:小鼠照射后4小时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对照5组为GVHD对照组:小鼠照射后4小时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实验组分为2组:实验A组,照射后输注C57BL/6^H-2b小鼠NK细胞1×10^6/只,4小时后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实验B组:照射后同实验1组,4小时后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以血象、体重、生存期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观察指标并作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对照1、2、3、5组小鼠生存期分别为(10.10±0.88)天、(9.80±0.92)天、(22.70±3.23)天、(20.10±1.73)天,对照4组生存期为(30.10±15.95)天,其中2只小鼠超过30天;实验A、B组小鼠生存期分别为(39.10±18.11)天、(49.30±17.24)天,实验1组4只小鼠生存期超过30天,实验2组7只生存期超过30天,其中实验1组与对照1、2、3、5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2组同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白血病死亡的小鼠,可见肝脾明显肿大,结构破坏,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实验组长期存活的小鼠出现Y染色体(嵌合率80%-90%)。结论:在荷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CB6F1^H-2b小鼠模型的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中供者NK细胞具有杀灭白血病细胞并降低GVHD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NK细胞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应用进行观察护理,使肿瘤专科护士对其有全面的了解,以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观察记录法。结果90人次接受NK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除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寒战、2例患者出现轻度皮疹外,均顺利、安全的完成了免疫治疗。结论NK细胞免疫疗法为继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和化学药物疗法之后的第四种疗法,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肿瘤专科护士应及时掌握这种新疗法的配合与护理并积累经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肉瘤的术后转移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证明黏附机制的失调在肿瘤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CD44v6和P选择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骨肉瘤术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设计采用非随机对照设计.地点和对象以本院1994/2002间手术切除34例骨肉瘤标本和同期收治的10例骨软骨瘤作为研究对象.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4例骨肉瘤组织和1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P选择素和CD44v6的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肿瘤组织中CD44v6及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CD44v6及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不同外科分期间的CD44v6和P选择素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4v6和P选择素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P选择素和CD44v6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相关.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和预测骨肉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晚孕蜕膜NK细胞(dNK细胞)与外周血NK细胞(pNK细胞)表型变化,探讨dNK细胞特异性标志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晚孕蜕膜组织及外周血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中NK细胞含量及其表面分子CD16、NKG2A、NKG2D表达水平。结果dNK细胞占蜕膜淋巴细胞39.1±3.9%,p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10.3±3.2%;dNK细胞表面CD16的表达明显低于pNK细胞,两者分别(10.3±3.9)%与(95.6±2.6)%(P<0.05),NKG2A的表达明显高于pNK细胞,两者分别为(88.7±5.4)%与(24.9±7.8)%(P<0.05),NKG2D的表达两者相近,分别为(90.4±3.9)%与(93.2±3.5)%(P>0.05)。结论晚孕蜕膜中NK细胞的特殊表型可能是维持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李维春  张克昌  周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894-3896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及NK细胞水平,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情将手足口病患儿分为轻症组、重症组,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CD16+CD56+细胞的相对计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2水平。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2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1,P<0.05),重症组患儿IL-12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D16+CD56+细胞的相对计数虽然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IL-12和NK细胞水平随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而发生变化,观察外周血IL-12和NK细胞的变化在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转归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N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在体内外都存在着密切关系,而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近年来也逐渐被揭示.多种膜表面分子和可溶性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本文将从DC对NK细胞的激活,NK细胞促进DC的成熟以及NK细胞对DC的杀伤三个方面论述NK细胞与DC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及其与尖锐湿疣临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55例尖锐湿疣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人员55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均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外周血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随后选择二氧化碳激光消除病例之后,患者应进行复查,并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结果经随访后,共复发37例患者,复发率为67.27%,同时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CD4~+、CD8~+、NK以及CD4~+/CD48,且比较复发以及未复发患者的CD8~+与CD4~+/CD48,以P0.05为差异。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具有细胞免疫缺陷现象,同时高危型的HPV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免疫缺陷风险,而通过检查后发现CD8~+T细胞以及CD4~+/CD8~+能够有效的判断尖锐湿疣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8.
E-选择素是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成员之一,为内皮细胞选择素,仅于活化内皮细胞表面表达,是炎症过程中最初出现的黏附分子,E-选择素介导活化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的作用,还能介导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记忆T细胞、嗜酸及嗜碱粒细胞、血液树突状淋巴细胞、前T细胞、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等的合成;内皮细胞上E-选择素可锚定白细胞,继而介导其活  相似文献   

19.
20.
E—选择素及其在炎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85年发现E-选择素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炎症中的作用,本文就其结构,基因表达及在炎症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