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采用血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病人 ,并与非诺贝特作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按照素食 3天 ,空腹 12小时测血清胆固醇(CTC)≥ 6 .0mmol/L和 /或甘油三酯 (TG)≥ 1.8mmol/L的标准选自门诊及住院高脂血症病人。除外继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胆道病者共 37例。入选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血脂康组 ) 18例 ,对照组 (非诺贝特组 ) 19例。两组间的性别、年龄、血脂水平等条件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对未服降脂药的血脂异常病人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贝特类降脂药和他汀类降脂药对脂肪肝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我院210例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吉非罗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吉非罗齐,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和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脂肪肝程度明显减轻,吉非罗齐组胆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辛伐他汀组,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吉非罗齐和辛伐他汀均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脂肪肝程度,但他汀类降脂药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低胆固醇效果较贝特类降脂药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用开放、随机对照方式,应用非诺贝特和多烯康治疗高脂血症12周,记录病人一般资料和治疗前后有关检查结果及副作用。结果:非诺贝特组服药12周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胆固醇脂蛋白(LDL-C)水平与O周比较分别降低18.9%(P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对改善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谱是否优于大剂量辛伐他汀类单独应用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60名糖尿病合并混合高脂血症经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至少8周后血脂不达标(达标标准:LDL-C<2.6 mmol/L、TG<1.7 mmol/L、HDL-C>1.2 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40 mg、每晚1次,n=30)和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组(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和非诺贝特200 mg、1次/d,n=30)两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水平,分别对比两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合并混合高脂血症两组患者间血脂各项及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出现ALT及/或CK显著升高。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的降脂治疗组TC、TG、LDL-C分别降低32%、39%、31%,HDL-C升高11%。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TC、TG、LDL-C分别降低15%、17%、9%,HDL-C升高5%。联合治疗组较大剂量辛伐他汀组TC、TG、LDL-C有显著下降,HDL-C有显著升高。对于经过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至少8周而血脂未达标的糖尿病合并混合高脂血症患者,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改善其血脂谱效果优于加大辛伐他汀剂量,且并不增加肝功损伤及横纹肌损伤的副作用。结论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及非诺贝特较应用更大剂量辛伐他汀降脂治疗能使TC、TG、LDL-C迅速达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增多。  相似文献   

5.
作者 1 999年 2~ 8月应用氟伐他汀 (北京诺华制药产品 ,来适可 )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5 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9例 ,治疗组年龄 5 6± 1 1岁 (2 5~ 74岁 ) ,男 1 7例 ,女 1 2例 ;对照组年龄 6 0± 1 0岁 (3 5~ 6 9岁 ) ,男 1 6例 ,女 1 3例。治疗组服氟伐他汀钠 (来适可 ) 2 0mg/d ,对照组服美降之 (美国默沙东大药厂产品 ) 2 0mg/d。两药均在晚餐时服用 ,疗程 2月 ,于每月末采血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末稍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脂疗效评定标准采用 1 99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及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就诊的14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观察组晨口服非诺贝特100 mg,晚口服辛伐他汀10 mg,总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增加、甘油三酯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的92.86%;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先维  胡兵 《临床荟萃》2003,18(11):618-619
目的 比较甘糖酯与非诺贝特的调脂疗效。方法8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甘糖酯组43例,口服甘糖酯100mg,每日3次;非诺贝特组41例,口服非诺贝特100mg,每日3次,均以8周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甘糖酯组与非诺贝特组降TC总有效率分别为89%与84%;降低TG总有效率分别为91%与93%;升高HDL-C总有效率分别为86%与84%,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糖酯与非诺贝特调脂效果均显著,两者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消肝脂汤与非诺贝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脂肪肝的 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 6例 ,给予自拟消肝脂汤合非诺贝特治疗 ;对照组予单用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5 8 3 3 % ,总有效率为 88 89% ;对照组分别为 3 2 3 5 % ,64 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消肝脂汤合非诺贝特治疗脂肪肝效果优于单用非诺贝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他汀类和贝特类药联合治疗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血脂各指标水平匹配的2组:治疗组46例,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每日加服非诺贝特0.25 g;对照组52例,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服药期间患者需改变饮食习惯,进行低脂饮食。观察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C、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不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对照组TG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者1例,升高幅度达正常值2倍,停用降脂药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者1例,未做特殊处理,2周后复查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未见肌痛。结论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用治疗安全有效,密切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对保障两药联合安全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脂康、来适可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伴血脂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服血脂康丸2粒,2次/d,B组口服来适可20mg,1次/d,4周1个疗程。结果:两组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自胆固醇(LDL—C)有显著疗效(P〈0.01);血脂康降低TG优于来适可(P〈0.01),来适可降低TC优于血脂康(P〈0.01),两组用药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血脂康、来适可对降低冠心病高脂血症者的血脂有显著疗效,二者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苯氧芳酸类降脂药物非诺贝特对肾移植患者血脂代谢和环孢素A(CsA)浓度、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56例高脂血症的肾移植患者服用微粒化的非诺贝特200mg/d,一个月后观察其血脂、尿酸水平和CsA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L)均降低,TG降低更为明显,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CsA浓度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尿酸水平降低。结论非诺贝特可显著改善肾移植患者的高TG血症,且对环孢素A浓度影响不大。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有降低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来适可胶囊对高血压病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81例合并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均为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在原降压治疗措施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46例加服来适可仅常规降压治疗为治疗组,35例不服来适可为对照组,疗程16周.结果 ①来适可能显著降低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②来适可可使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降低.结论 来适可不仅有良好的降脂作用,而且能延缓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谷维素治疗高脂蛋白血症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雪华  潘郁新 《临床荟萃》1993,8(11):503-504
众所周知,血脂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又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以来,烟酸肌醇酯、月见草油、非诺贝特、安妥明等作为降脂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大部降脂药物对肝脏均有损害。1992年1~6月,我院采用谷维素治疗高脂血症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导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谷维素组:50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39岁到80岁。其中单纯高胆固醇血症26例,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5例,两者均增高者19例。非诺贝特组:共17例,男性7例,女性10例,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TF)mRNA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非诺贝特治疗组.实验的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并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脂肪组织和细胞TF、PPARγ和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TF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1.149±0.014 vs 1.034±0.011,P<0.01).非诺贝特干预4周后,该组脂肪组织TF mRNA表达明显低于高胆固醇血症组(1.017±0.010 vs 1.149±0.014,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显著升高(0.575±0.141 vs 0.425±0.082,P<0.05),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0.478±0.110vs 0.575±0.141,P<0.05).3组兔脂肪组织PPARα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的脂肪细胞,非诺贝特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脂肪细胞TF和PPARγ mRNA表达.结论:非诺贝特能抑制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TFmRNA表达,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脂肪细胞PPARγ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肝脏脂质沉积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疗效确切的降脂药非诺贝特作用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9/2004-12空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主要成分:普通饲料0.788、猪油0.1、蛋黄粉0.1、胆固醇0.01和胆酸盐0.002),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将黄芪多糖(颗粒剂型,国食健字G20040383,生产批号20040301,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提供)以16.68,8.34,3.52g/kg的剂量加入高脂饲料进行喂养],非诺贝特组[将非诺贝特胶囊(由法国利博福尼制药公司制造,200mg/粒,批号78879)以0.067g/kg的剂量加入高脂饲料进行喂养]。6组动物均连续喂养12周,每周测体质量。②喂养12周后,取肝组织称质量,计算肝指数(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100%)。用酶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和含量;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丙二醛水平和含量;用微弱化学发光方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用速率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非诺贝特组,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诺贝特组三酰甘油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非诺贝特组,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体质量增长值低于高脂模型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②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总胆固醇和黄芪多糖高剂量组的三酰甘油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黄芪多糖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三酰甘油含量低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肝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非诺贝特组的肝脏总胆固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三酰甘油含量和肝指数与模型组相近(P>0.05)。③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黄芪多糖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模型组相近。黄芪多糖各剂量组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与模型组差异不明显(P>0.05)。非诺贝特组大鼠肝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④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黄芪多糖低剂量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丙二醛低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而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与模型组相近(P>0.05)。非诺贝特组大鼠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黄芪多糖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减少肝脏脂质沉积,提高肝脏和血液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高脂饮食导致的氧化损伤。非诺贝特虽可降低血脂,但因促进脂质的肝脏代谢,而加重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郑乐娜 《临床医学》2022,(11):105-107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血脂异常的效果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对比两组疗效、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36/38)]较对照组[76.32%(29/38)]高(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TC、LDL-C、T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BUN、Cr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L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4/38)]与对照组[13.16%(5/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血脂异常患者效果确切,可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诺贝特在治疗难治性痛风中对患者血尿酸、血脂及肌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某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痛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将其平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非诺贝特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尿酸(UA)、血脂、肌酐(SCR)、肝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的75.0%更高,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碱性磷酸酶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CR和用药安全性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诺贝特对治疗难治性痛风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尿酸和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小剂量普伐他汀加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冠心病或具有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入选前半年内未经正规降脂治疗空腹血脂5.76mmol/1〉TG(甘油三酯)〉2.30mmol/1,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0mmol/1,经饮食治疗4周和普伐他汀20mg/日单一降脂药正规治疗4~6周后复查血脂LDL-C〈2.60mmool/1,而TG仍〉2.30mmol/1,若同时Non-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1入选。从2004年9月~2005年9月符合条件的患者142名。随机分入两组:A组:普伐他汀加用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日,n=71);B组:继续单用普伐他汀(20mg/日,n=71),疗程24周。结果(1)不良反应在两组间无差异,A组1例因肌痛症状中止,B组1例因转氨酶明显升高而中止,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联合应用普伐他汀(20mg/d)和非诺贝特(200mg/d)(n=67例)在24周的疗程内,观察血脂所有指标与基线比较均明显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比较TC(胆固醇)、TG、LDL-C、Non-HDL-C24周下降幅度分别为21%和9%(P〈0.05)、40%和3%(P〈0.001)、22%和14%(P〈0.01)、28%和6%(P〈0.01),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分别为10%和5%(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伐他汀(20mg/日)应用的基础上加用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日)治疗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张海  刘洪霞 《临床荟萃》1993,8(11):499-500
非诺贝特(Fenobrate)为一新的国产降脂药,其降脂作用已有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验证它的降脂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从1992年3月到6月选择住院高脂血症病人33例,剔除3例因药物付作用及其它原因未能完成系统观察。资料完整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8~76岁,平均63.5岁。高脂血症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脂灵胶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以及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Kloth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降脂灵胶囊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横切面的最大面积、外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MMP-9、MFG-E8、Kloth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MP-9水平及斑块面积、IMT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FG-E8、Kloth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TC、TG、LDL-C、MMP-9水平及斑块面积、IMT均低于对照组,HDL-C、MFG-E8、Kloth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灵胶囊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以及IMT,降低血清MMP-9水平,提升血清MFG-E8、Klotho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