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郯城县原是丝虫病重度流行区,1983年基本消灭后,1984~1989年进行了流行病学监测。纵向监测三个村,血检7301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人,平均微丝蚴率0.04%;横向监测26个村,血检19246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4人,微丝蚴率0.07%。蚊媒监测,捕检淡色库蚊124421只,检出阳性蚊虫4只,自然感染率0.32(?)。血检1~10岁儿童4976人,微丝蚴率为0。纵向监测8例微丝蚴血  相似文献   

2.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南部 ,属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195 6~ 1998年全县丝虫病防治工作经历了 3个阶段 :调查防治阶段、基本消灭丝虫病后 10年内监测阶段和基本消灭丝虫病 10年后监测阶段。累计病原学血检 910 395人次 ,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16 70 0例次 ,用乙胺嗪治疗 2 14 93例次。1987年 1~ 6月4 2乡镇 2 790 4 0人食用 0 .35 %乙胺嗪药盐和药酱油全民防治丝虫病。1998年血检 17乡镇 15 2 33人 ,全部阴性 ,证实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1 概况病情 :195 6~ 1985年 ,永嘉县 5 9乡镇 886行政村丝虫病广泛流行 ,除 4乡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外 ,其余 …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广东省淋巴丝虫病的防治效果,为后期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结果广东省67个县(市、区)有丝虫病流行,仅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05%,微丝蚴血症者200万人.班氏丝虫病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调查 63 384 912人,治疗患者1 307 892人,全民服药4 475 889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 599 795人.1987年67个县(市、区)进行防治效果考核,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全省基本消除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1988、1990和1992年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人群平均微丝蚴率分别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1991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1980~2000年,横向监测共血检1 575 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 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人群血清抗体从1993年的9.86%降至1999年的1.69%. 结论在流行区进行大规模反复查治,使人群微丝蚴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丝虫病传播可被阻断.防治后期只要进行系统监测,彻底治疗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将可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65个市、县有丝虫病流行。1953~1969年调查,平均微丝蚴为3.05%,平均微丝蚴密度为32.9条/60μl,全省微丝蚴血症者约200万人,班氏丝虫病媒介是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61 280 516人次,海群生对象治疗1 307 529人,全民服药防治4 175 785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 474 506人。65个市、县的丝虫病防治效果考核共血检487 971人,发现微丝蚴血症590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在1%以下,1987年卫生部确认全省范围基本消灭丝虫病。1988~1989年开展监测工作,共血检356 016人,发现微丝蚴血症818人,平均微丝蚴率0.23%。解剖致倦库蚊29 662只,14只蚊体内发现幼丝虫,感染率为0.05%,中华按蚊2 412只,未发现幼丝虫。1989年,全国丝虫病防治科研指导组对广东省丝虫病监测工作进行调查,血俭3 217人,发现微丝蚴血症者4人,微丝蚴率为0.12%。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丝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广东省淋巴丝虫病的防治效果,为后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广东省67个县(市、区)有丝虫病流行,仅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05%,微丝蚴血症者200万人。班氏丝虫病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调查63384912人,治疗患者1307892人,全民服药4475889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599。795人。1987年67个县(市、区)进行防治效果考核,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全省基本消除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1988、1990和1992年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人群平均微丝蚴率分别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1991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1980~2000年,横向监测共血检1575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人群血清抗体从1993年的9.86%降至1999年的1.69%。结论在流行区进行大规模反复查治,使人群微丝蚴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丝虫病传播可被阻断。防治后期只要进行系统监测,彻底治疗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将可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涪陵市属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流行区人口129026人,防治前乡最高微丝蚴率为5.51%,平均微丝蚴率1.65%。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3~1990年开展了流行病学监测。一、病原学监测 (一)纵向监测 1986年以来共血检4次计5204人次,仅1986年检出微丝蚴阳性者1例,微丝蚴率0.06%,微丝蚴密度1mf/120μl。 (二)横向监测先后在10个乡的12个村82个组共血检8430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人,微丝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消长规律和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 方法 从 1988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和纵向监测 ,病原学监测为血检微丝蚴 ,蚊媒学监测为蚊媒剖检幼丝虫。 结果 在7个 (张庄国家监测点除外 )省级纵向监测点中 10例微丝蚴血症者于 1990~ 1993年内陆续自然转阴 ,1993~ 1999年的复检均未复阳 ,连续 12年未发现丝虫新感染者。蚊媒监测 1994年以前发现阳性蚊 15只 ,检出幼丝虫 18条 ,均为 ~ 期幼虫。在蚊种构成上各监测点人房内优势蚊种仍为淡色库蚊 ,其次为中华按蚊 ,致倦库蚊和嗜人按蚊很少。露宿人群蚊媒叮人率波动较大 ,高者达 36 0 .6 0只 /人·夜 ,低者仅为 7.2 0只 /人·夜。帐内人群蚊媒叮人率波动较小 ,一般在 1只 /人·夜左右。经产蚊比率 2 7.2 7%~ 88.10 %。 1988~ 1999年横向监测 ,全省累计血检 11186 81人 ,1988~ 1990年查出微丝蚴血症者 2 6例 ,1991年以后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 1994~ 1999年蚊媒监测 ,共剖检蚊媒 15 7815只 ,未发现阳性蚊。 结论 河南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 ,并已进入区域消除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达到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措施 ,巩固消除丝虫病的防治成果。方法 1 998-2 0 0 1年 ,选择 1个村为纵向监测点 ,进行病原学和蚊媒纵向监测。对原丝虫病流行县防治工作薄弱地区、重流行区、边界地区 ,每年选择 2个县 2个村开展病原学和蚊媒的横向监测。加强流动人口 ,应征入伍青年重点对象的监测。结果纵向监测点累计血检 6 91 1人次 ,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解剖致倦库蚊 5 4 31只 ,未检出人体幼丝虫阳性蚊。横向监测共 7个点县 (区 ) ,累计血检 1 0 1 82人 ,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解剖致倦库蚊 1 31 94只 ,未检出人体幼丝虫阳性蚊。重点人群监测流动人口 5 0 5 1人 ,应征入伍青年 92 2 1人 ,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结论监测结果表明 ,重庆市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 ,已肃清了传染源 ,巩固了消除丝虫病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重庆市防治淋巴丝虫病的效果,总结消除丝虫病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庆市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治、监测和慢性丝虫病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重庆市13个区(自治县、市)427个乡镇有丝虫病流行,均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致倦库蚊。1955~1985年,全市累计血检14491032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者553703人次。1970~1981年对象治疗932013人次,疫点人群预防服药284380人次,全民服药361101人次,海群生药盐防治5133065人次。1957~1979年人群微丝蚴率为5.34%,1985年降至0.07%。1987年查出最后1例微丝蚴血症者后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7年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部颁标准。上世纪90年代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56008例,2003年调查为23426例,减少58.17%。结论 经过综合防治,重庆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监测结果表明,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枣庄市曾是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 ,淡色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195 8年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2 1% (最高达 4 0 % ) ,经积极防治 ,1983年全市平均微丝蚴率降至 1%以下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此后重点开展了丝虫病监测。1 防治措施与效果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5 8~ 1982年在全市开展丝虫病普查普治 ,累计血检 776 0 190人次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 6 3345 7例 ,均给予海群生 (4 .2 g7d疗法 ) 2~ 3疗程正规治疗。在丝虫病流行较重的部分乡村 ,采用全民海群生 (3.6 g5 d间歇疗法 ) 2~ 3疗程服药 ,服药人数 1380 96人 ,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