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4年上报的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有70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多,约占44.4%;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约占81.7%。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重视安全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7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用药57例,占73.1%;由抗菌药物引发的ADR58例,占74.3%;皮肤类不良反应40例,占51.3%;0~9岁的儿童31例,占39.7%;喹诺酮类17例,占29.3%;头孢菌素类16例,占27.6%.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告和监测,合理谨慎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情况、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4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共计97种,其中抗感染药与中药制剂出现ADR最多,占78.4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4.0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占54.09%;转归较好,无死亡病例。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涟源市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对我市收集的3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2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男性209例,占54.7%;女性173例,占45.3%,男性高于女性;20~59岁的年龄阶段发生ADR的报告例数278例;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49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7例)。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16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报的ADR中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占95.2%;以抗感染药最多,占71.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4.8%。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深入宣传ADR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增强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的责任意识,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8年120例不良反应报告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20例ADR报告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ADR,占75例(62.50%);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更易发生ADR,占37例(30.83%);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最多,占50例(41.67%);ADR表现以皮肤、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8例次(40.85%);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占52例(42.33%);ADR发生的时间以0.5h~24h发生的最多47例(39.17%)。结论:加强ADR监测力度,安全、合理、有效使用药品,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评价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468例,为提高ADR监测水平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468例报告就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分类和累及器官系统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468例ADR涉及127个药品品种,抗感染药引起ADR 215例,占45.55%;皮肤损害最多,有245例,占51.90%;新的和严重的ADR 28例,占5.98%.结论 ADR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用药途径、临床用药频率密切相关,应加强严重ADR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52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例ADR病例报告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为22例,占42.31%,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为19例,占36.54%;口服给药途径为34例,占65.38%,口服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临床应谨慎用药,以减少及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关系,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到的89例小儿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 89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1~6岁患者比例最高(占62%);单一用药37例,合并用药52例(占58.4%);超剂量用药3例和不合理用药33例(占40.4%);静脉给药引发ADR占79.8%;抗生素所致ADR居多,占46.7%。ADR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9%)。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为临床小儿安全、合理、有效用药,减少ADR对小儿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0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药品新剂型及新品种的不断上市,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其给病人带来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所发生的102例AD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2例ADR中,男性53例,女性49例,年龄为4~80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20岁组6例,占5.89%;20~35岁组22例,占21.57%;≥35~60岁组30例,占29.41%;≥60岁组44例,占43.14%。102例中门诊患者为31例,其中5例因发生较为严重ADR而住院治疗,住院患者为7…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并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01—12收集的129例ADR报告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129例ADR报告中,男性59人,女性70人,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53例,占41.1%);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115例,占89.1%);引发ADR最多的药物是抗菌药物(43例,占33.3%);ADR损害类型主要是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2例,占40.3%)。结论医疗机构要加强ADR报告制度和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护公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3月收集的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占首位;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慎用中药注射剂。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医院2011—2013年1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身体各器官或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ADR报告中,16-29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涉及的药品有61种,其中抗感染药品引发ADR占61.1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59.59%,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96%)为主。结论临床必须重视ADR,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科428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了解抗生素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护理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集到的428例抗生素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28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15岁患儿占14.26%,〉50岁患者占61.68%;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占55.85%;静脉点滴占89.96%;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等。结论加强抗生素ADR/ADE监测及护理工作,减少或者避免ADR/ADE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8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8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82例ADR中,女性(53.6%)多于男性(46.4%);60岁以上患者占总例数的41.5%;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56.1%;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为73.2%;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48.8%。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2013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呈报的基本情况,掌握该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ADR报告表填写项目录入Microsoft Excel XP电子表格,根据统计药品ADR发生的患者年龄、ADR表现的分布情况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568份报告中,其中ADR发生较高的分别是抗菌药物、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3.63%,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3.2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增强ADR呈报意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药物不良反应3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01-2009-10378例ADR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所致器官损害、ADR患者的不良反应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报告中,抗生素ADR占37.3%,静脉滴注给药时发生ADR占88.62%。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应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采取有针对性地监测和管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63-3263
目的分析肥城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以完善ADR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肥城市人民医院各科室2008-01-2010-10上报的177例ADR报告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10类46种药品,抗微生物药最多(20种,占43.4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36例,占76.84%);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ADR最多(76例,占42.94%)。结论应规范抗微生物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完善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219例ADR报表,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年龄,以31~60岁年龄段发生ADR比例最高(48.86%);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比例最高(88.58%);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52.97%);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48.86%)。结论医院应重视和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陈中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391-2391
目的 探讨我院近1 a来3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盱眙县人民医院35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和转归情况.结果 抗生素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占总数的54.29%,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样反应,占比37.14%,其次是皮疹,占比14.29%.全部患者经治疗后皆好转(54.29%)和治愈(45.71%).结论 药剂科医生加强ADR监测和报告,有利于药品的合理应用,减轻药品对患者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