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鸡皮样黏膜(CSM)改变的大肠腺瘤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伴CSM的大肠腺瘤、不伴CSM的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标本中代表细胞增殖的标志物ki-67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情况,对两者的阳性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伴CSM的大肠腺瘤、不伴CSM的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4%、81.0%、36.8%、26.7%,呈递减趋势;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61.9%、21.1%、0%,呈递减趋势。(2)据统计学分析,ki-67、survivin的阳性表达结果在伴CSM的大肠腺瘤与大肠腺癌组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不伴CSM的大肠腺瘤与正常大肠黏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survivin在伴CSM的大肠腺瘤中及大肠癌中表达水平相近,因此伴CSM的大肠腺瘤在成人中有癌变的风险,是一种癌前病变,比不伴CSM的大肠腺瘤更容易恶变,临床诊疗过程中应予以重视,尽早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大肠肿瘤中p53和nm23基因表达,探讨其在大肠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大肠癌及57例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基因在大肠癌中高表达,而在大肠腺瘤中低表达;腺瘤伴低或中级别上皮内瘤变组p53的表达阳性率25.93%(7/27)与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65.22%(15/2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5);腺癌伴转移组nm23表达阳性率31.25%(5/16)与腺癌无转移组(包括腺瘤体高级男性皮内瘤变和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在DukeC期为70.00%(15/20),与A、B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结论 p53和nm23基因表达可能影响大肠癌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对大肠癌临床分级、分期有辅助意义;p53检测有助于大肠肿瘤早期诊断;nm23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大肠癌外周血中的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2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的表达,并以33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OPN mRNA在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5.4%,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率为33.3%,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无靶OPN mRNA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大肠癌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随着大肠癌Dukes分期的升高,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对照组(P均<0.01);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大肠腺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阳性表达对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状核糖核酸92400(circ-92400)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02例大肠腺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肠组织标本,应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irc-92400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irc-92400在大肠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7.45%(79/102)。circ-92400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irc-92400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比为(58.00±13.00)%,高于癌旁正常肠组织的(11.0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P 0.05)。结论大肠腺癌组织中circ-92400呈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irc-92400或可作为大肠腺癌的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CD44s和CD44v6在大肠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大肠癌和28例大肠腺瘤及36例癌旁正常肠黏膜中CD44s和CD44v6蛋白表达与分布和临床意义。结果:CD44s和CD44v6在大肠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7.1%和92.9%,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66.7%和88.9%,两者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5a生存期不足5a组CD44v6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不相关(P〈0.01)。结论: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尤以CD44v6意义更大。而且,CD44v6对大肠癌癌患者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与大肠肿瘤发生过程的关系,以及对大肠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150例大肠肿瘤标本,其中腺癌50例,腺癌伴转移16例,腺瘤伴癌变24例,腺瘤伴异型增生28例、腺瘤32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p16、nm23和PCNA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53、p16、nm23、PCNA基因蛋白在大肠腺瘤、腺瘤伴异型增生、腺瘤癌变、腺癌、腺癌伴转移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论p53和p16检测有助于大肠肿瘤早期诊断,nm23和PCNA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DPC4(deletedinpancreaticcancerlocus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缺失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阐明DPC4蛋白缺失表达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DPC4的表达,以20例正常大肠组织作为对照分析。结果50例大肠癌组织中DPC4阳性率为32%,癌旁组织中DPC4阳性率为34%,正常大肠组织DPC4阳性率100%,癌和癌旁的DPC4表达与正常大肠组织DPC4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织中DPC4蛋白表达随着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下降而降低,淋巴结转移组DPC4的阳性表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PC4蛋白表达缺失是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PPARδ在大肠“腺瘤 -癌”序列过程中的表达特点 ,以及PPARδ的表达与大肠腺瘤病理学特征、大肠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 2 0 0 2年 5月~ 11月大肠癌手术病例 80例、大肠腺瘤电切术病例 80例和同期行PPH术病例 2 0例(正常对照 ) ,对它们的冰冻病理切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进行图形分析 ,以阳性细胞面积占视野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PPARδ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入选大肠腺瘤病例、大肠癌病例和正常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 1)PPARδ在细胞内的定位主要位于细胞核内 ,呈现棕黄色。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细胞较少 ,大肠腺瘤、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主要是增生或恶变的大肠腺细胞。 2 )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和大肠癌组织的PPARδ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35± 3.4 2 %、18.4 9± 4 .2 0 %和 30 .5 5± 8.81,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3)在大肠腺瘤的标本中 :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与PPARδ的表达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腺瘤直径和腺瘤的病理组织类型则与PPARδ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4 )在大肠癌标本中 :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侵犯深度和肿瘤的Dukes分期与PPARδ的表达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肝转移情况与P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泌素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大肠组织、21例大肠腺瘤和70例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及Ki67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0、28.6%和25.7%,大肠癌和腺瘤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肠癌和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0.0%、76.2%和82.8%,大肠癌和腺瘤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大肠组织(均P<0.05),而肠癌和腺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泌素与Ki67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胃泌素和Ki67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均增高,胃泌素在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胃泌素可能有增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范伟  马芳  卢丽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015-8017
目的:通过观察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大肠腺瘤组织hTERT表达情况。结果:端粒酶催化亚基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0/78),65%(13/20)和15%(3/20),差异有显性意义(X^2=5.731,X^2=46.799,P<0.05)。在端粒酶催化亚基阳性表达中,大肠癌的临床分期A和B两期与C和D两期、高和中分化程度与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性意义(X^2=6.037,X^2=4.179,X^2=6.037,P<0.05),生存期≥5年与<5年、有无远隔转移差异无显性意义(X^2,=2.694,X^2=2.315,P>0.05)。结论:端粒酶催化亚基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p43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1例大肠腺瘤组织中Cap43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肠腺瘤中Cap43表达的阳性率为83.60%,不同性别、部位、类型及有无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状腺瘤Cap43积分光密度(IOD)明显高于绒毛状腺瘤(P0.01),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腺瘤Cap43的IOD与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腺瘤中Cap43的低表达可能是预测腺瘤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E-cadherin和Ez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Ez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E-cadherin和Ezrin的表达。结果①E-cadherin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9.68%,低于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90.32%(P0.05),Ezrin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4.19%,高于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16.13%(P0.05)。②E-cadherin和Ezrin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zrin的表达还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③大肠癌中E-cadherin与Ez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E-cadherin和Ezrin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在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cadherin和Ezrin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发生发展中cyclinD_1和P_(1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yclinD1和P16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肠癌手术切缘粘膜上皮、癌旁组织、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cyclinD1和P16的表达。结果 cyclinD1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呈增高趋势,P16表达呈下降趋势,二者在癌旁、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手术切缘粘膜上皮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cyclinD1和P16的表达与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yclnD1还与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cyclinD1和P16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有促进肿瘤转移的效应,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大肠腺瘤演化与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46例不同阶段的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18例早期癌变的大肠腺瘤和58例进展期大肠癌标本中的细胞凋亡。结果在腺瘤-癌序列的细胞凋亡中,腺瘤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及大肠腺瘤早期癌变、大肠进展期腺癌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0.188±0.083)%,(0.181±0.136)%,(0.168±0.094)%,(0.074±0.047)%和(0.067±0.038)%,依次递减,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大肠腺瘤大小之间、山田分型之间及不同的表面形态之间A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大肠腺瘤演化与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能力逐渐减弱,细胞凋亡紊乱可能是大肠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大肠腺癌组织和15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MMP-9和VEGF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腺癌的分化、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MMP-9和VE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P<0.05),在侵及浆膜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组(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2,P<0.05).结论 MMP-9和VE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和分化无关,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c-met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met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15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大肠腺瘤及48例大肠癌组织采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et和CXCR4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及其与肝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c-met和CXCR4在癌旁正常组织及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均低于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与大肠腺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et和CXCR4在大肠肝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肝转移组,并与淋巴结转移及大肠癌Duke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c-met和CXCR4在大肠癌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met和CXCR4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73、S100A4蛋白在大肠癌、大肠腺瘤、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大肠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80例大肠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10例腺瘤中的P73、S100A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73、S100A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腺瘤(P0.05),P7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S100A4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2种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73、S100A4蛋白在大肠癌中呈高水平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大肠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大肠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L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部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LivinmRNA在64例大肠癌、36例大肠腺瘤及12例正常黏膜中表达量的差异及其意义。结果 (1)L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中不表达,在大肠腺瘤组织中,Livin少量表达在腺泡的底部,而在大肠腺癌组织中呈全层上皮高表达,但两者在Livin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肠腺瘤与正常黏膜相比较,LivinmRNA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大肠癌组织中,LivinmRNA在直肠癌组中表达高于结肠癌组(P=0.001),LivinmRNA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及肿瘤组织类型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有相关性。结论 (1)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参与了大肠肿瘤的发生,且在大肠腺瘤-腺癌阶段起到了作用。(2)Livin基因在直肠癌中表达更高,其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 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大肠癌、35例大肠腺瘤标本中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蚤白的表达.分别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年龄和性别中二者的表达情况.结果: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和大肠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但在大肠癌组织分化、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均存在瘦素、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癌组织中有更高的检出率,临床晚期较临床早期的患者有更高的表达,其表达同组织分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无关.瘦素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大肠癌组织(大肠癌组)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癌旁正常组)HDAC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DAC6在大肠癌组阳性率(65.1%)高于癌旁正常组(10.5%)(P0.01);大肠癌组HDAC6蛋白阳性率在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HDAC6蛋白阳性率(75.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8.5%)(P0.05),且随TNM分期增加HDAC6阳性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HDAC6蛋白阳性与阴性者3a生存率(89.3%与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DAC6蛋白阳性者5a生存率(12.5%)低于阴性者(30.0%)(P0.05)。结论 HDAC6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HDAC6可作为诊断大肠癌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