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6例均有X线平片,CT扫描12例,MRI检查10例。结果:16例X线片中,14例可以显示骨质破坏,6例可以显示周围硬化边;12例CT均清晰显示病灶骨质破坏、硬化边及钙化;10例MRI检查能清晰显示骨髓水肿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10例,回顾性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均摄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髂骨2例,胫骨骨骺3例,股骨远端骨骺1例,髌骨2例,肱骨大结节骨骺1例,股骨大转子骨骺1例,1例合并动脉动瘤样骨囊肿,X线平片显示3例有钙化,CT检查5例有钙化灶,7例行MRI检查均提示病灶内有软骨样基质T2WI较高的信号和肿瘤边缘有MRI的T,WI及T2WI上均为低信号的环形硬化边。结论:掌握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软骨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6例股骨近端骨样骨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位于股骨头,3例位于股骨颈,1例位于小转子,1例位于转子下。X线平片4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瘤巢影,周围有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其中3例可见点状钙化。CT检查4例均显示类圆形透亮瘤巢影,周围伴骨质增生硬化,其中2例瘤巢内见斑点状钙化。MRI检查2例,均显示瘤巢,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中1例瘤巢中央可见点状钙化,于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股骨近端骨样骨瘤与其他部位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相似,X线平片结合CT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穿刺活检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的影像学异常征象和影像学特征,提高软骨肉瘤的诊断水平和认识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行CT检查者20例,行MRI检查者20例,行NM检查者10例。结果 X线平片显示病灶内有钙化者30例,CT检查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和大小不一的钙化影,其中伴有软组织肿块者25例,可见骨膜反应者3例。20例行MRI检查者显示髓腔受累范围均比CT显示的范围大且清晰,肿瘤实质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根据恶性高低而分别表现为不均匀或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病灶呈不均匀、分割样强化。结论不同分型的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不同影像学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共性,结合不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X线摄影和CT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科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30例患者均有X线平片,15例行CT扫描。结果X线检查结果显示30例中28例显示骨质改变,20例显示病灶边界,11例显示骨膜反应,10例显示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15例行CT扫描病例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病灶边界、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5例清晰显示骨膜反应。结论X线平片仍为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较好显示了肿瘤的范围及细微结构,两者相结合有助于骨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平片及MRI表现,其中6例行X线平片检查,1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X线平片显示局部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或局部侵蚀破坏;MRI表现为相应部位软组织信号肿块影,在T1WI多呈较低信号,内可见条片状更低信号影,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病灶与邻近肌腱或关节关系密切,局部骨皮质可受侵。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表现。结果:9例中,关节囊积液9例,其中6例为中等量,滑腱增厚8例,关节内软组织结节9例。关节面下骨侵蚀3例。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位能显示关节囊肿胀,关节面下骨侵蚀及其周围硬化。CT除能显示平片的表现外。可以显示关节囊内突向关节腔的滑膜增生结节,表现为近似或略高于肌肉密度,其内可见磨玻璃样钙样高密度。MRI时显示关节积液和滑膜增厚尤其敏感,滑膜增生结节T1WI,T2WI均呈低信号5例。T2WI等信号2例。T2WI低信号中伴有高信号2例。增强后结节明显强化。关节内脂肪垫受侵8例。软骨下骨质受侵2例。结论:X线平片时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诊断缺乏特异性,CT仅能反映部分特征,MRI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CT,可从病理学角度反映其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①普通髓腔型:X线平片检查6例,表现为溶骨与硬化混合的外观,位于长管状骨者可见骨内膜的扇贝样改变。CT检查8例,7例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钙化明显,3例钙化轻微。MR检查9例,T1WI为等、低信号,T2WI 8例呈明显高信号,其中6例可见低信号分隔。②间叶型:X线平片检查2例,1例肿瘤位于骨内,呈轻度膨胀性改变,1例位于骨外,病灶密集钙化。CT检查7例,6例位于骨骼系统外,4例钙化明显,1例钙化局限,1例未见明显钙化。MR检查5例,4例骨外型T2信号特点取决于瘤体内钙化的形态及范围,或呈胡椒面样表现或表现为高信号包绕低信号。③去分化型:CT 检查3例,均示钙化,2例尚可见絮状成骨样改变。MR检查2例,T2WI上均为高低混杂信号。④皮质旁型:X线平片检查2例,1例可见相应部位异常钙化。CT检查3例,均显示分叶状外形的软组织肿块贴近骨皮质,2例见基质轻微钙化。MR检查3例,2例可见髓腔侵犯。增强扫描普通髓腔型及皮质旁型呈边缘及间隔强化,间叶型呈弥漫性强化,去分化型则同时可见边缘强化及弥漫性强化。结论 普通髓腔型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钙化特点、信号特征及增强后表现可提示诊断间叶型及去分化型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1呈等或稍高信号.T2W1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袁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1及T2W1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X线及CT的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发现糖尿病早期骨质及血管改变,提示临床及早干预治疗。方法:对82例糖尿病足病患者行X线平片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56例同时进行双下肢超声、螺旋CT检查,进行分析对比各级影像学表现。结果:糖尿病足X线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关节变形、脱位及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胀及血管壁不规则钙化,同时CT扫描可了解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结论:糖尿病临床Ⅰ期即可出现骨质及血管改变,X线平片检查是糖尿病足诊断主要检查手段,CT扫描可清晰显示下肢及足部血管壁钙化程度及早期骨质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ABC术前诊断正确率,同时评估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0~65岁,中位年龄30岁,病程1周-2年,其中有外伤病史3例。15例均有平片检查,7例同时有平片和CT检查,4例同时有平片、CT及MR检查资料。结果:发生部位:股骨4例,脊椎3例,骨盆、胫骨及肱骨各2例,肩胛骨和跟骨各1例。其中2例合并巨细胞瘤,1例合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检查均表现为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伴骨包壳形成。CT检查能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小骨嵴、骨包壳中断情况及囊性低密度区。MRI 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囊状或片状高信号,3例CT和MRI显示出病灶内液-液平面。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外伤病史,吹气球样改变,液-液平面是其比较特异性征象,平片、CT及MRI检查各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10年2月本院诊治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患者1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X线平片和CT资料完整,6例有完整的MRI资料.结果 10例均单发,X线平片、CT图像均表现为骨干内囊状骨质透亮区,伴钙化或骨化影.所行MRI的6例病灶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改变.X线平片、CT、MRI图像均未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影.结合X线平片、CT和(或)MRI,所有病例均获得正确诊断.6例行单纯刮除病灶植骨术,4例行病灶清除植骨加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获骨性愈合,无1例复发及转移.结论 对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综合X线平片、CT和(或)MRI多能作出正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资料,2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CT检查12例,MR检查1例。结果19例病灶位于长管骨,包括胫骨11例,股骨6例,肱骨2例,另1例位于肋骨;干骺端11例,骨干5例,骨端4例。按影像学表现分为两型:皮质型(或偏心型)14例,髓腔型(或中央型)6例。皮质型病灶位于骨皮质内或骨皮质下,X线平片、CT表现为皮质内或皮质下的单房状(10例)或多房状(4例)偏心性骨质破坏区,伴有轻度膨胀,灶内可见纤细的残留骨嵴,病灶周围有清楚的硬化边,以髓腔侧明显。髓腔型病灶位于骨髓腔,X线平片、CT表现为呈中心性扩张的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有薄层硬化边,可伴有轻微膨胀,骨皮质变薄。1例皮质型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在病理学上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相似,但影像学特征不同,明确的影像学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典型病例单凭X线平片即可诊断;CT较X线平片更清楚显示病灶在骨内的位置,灶内及周围骨结构的详细情况,对明确诊断起重要作用;MRI显示软组织及骨髓优于CT,能帮助对个别病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行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8例行3种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周边有骨质增生硬化,内部可见骨嵴和骨性分隔,可见骨壳部分断缺,诊断符合率为42.8%。CT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可见骨质硬化,骨壳可见部分断缺,可见骨性分隔,液-液平面及软组织肿块,诊断符合率66.7%。MRI表现为膨胀性多囊状病灶,周边见低信号环,可见液-液平面及软组织肿块,诊断符合率80.0%。3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论:CT或MRI检查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较X线平片有优势,三者联合可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影像学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1例仅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8例髋关节间隙内及周围见类圆形、卵圆形、斑点状或形态不规则钙化或骨化游离体,呈孤立、分散或聚集成堆分布.2例行CT检查显示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较X线平片清晰、数目较多,并可显示增厚的滑膜和压迫性骨侵蚀.2例行MRI检查可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软骨性游离体和轻微压迫性骨侵蚀.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I检查可发现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征象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行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8例行3种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周边有骨质增生硬化,内部可见骨嵴和骨性分隔,可见骨壳部分断缺,诊断符合率为42.8%.CT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可见骨质硬化,骨壳可见部分断缺.可见骨性分隔,液-液平面及软组织肿块,诊断符合率66.7%.MRI表现为膨胀性多囊状病灶,周边见低信号环,可见液-液平面及软组织肿块.诊断符合率80.0%.3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论:CT或MRI检查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较X线平片有优势,三者联合可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附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并比较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重点讨论MRI的影像特点。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X线表现为椎体破坏呈楔形或扁平形。CT表现为椎体骨质呈不规则溶解破坏。MRI扫描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图像信号不均匀。相邻椎间盘无破坏,MRI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可见椎间盘向病变椎体侧膨胀。椎体周围伴有限局性软组织肿块,MRI横断面扫描呈均匀环带状,矢状面及冠状面呈套袖状,边界清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MRI对于病变及其周围改变的显示要优于传统X线及CT,有助于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15例均有X线平片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8例行MR检查。结果:15例X线平片均见关节内或/和关节周围大小、数目不一的钙化或骨化游离体;CT和MR显示更清晰、数目更多,较好显示增厚的滑膜、积液及软骨性游离体。结论:X线平片仍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能显示该病的大部分病灶;CT能发现征象较平片更为丰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滑膜的增厚、积液及软骨性游离体显示较好,但对细小的钙化、骨化的游离体不如CT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