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玲  王素琴 《全科护理》2011,(29):2665-2665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而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和组织的黄染现象,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的治  相似文献   

2.
倪敏洁  陈斌  斯奇  王蕾  周临 《护理与康复》2014,13(8):725-728
目的 探讨多因素预测在足月新生儿黄疸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12例足月新生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85例和观察组227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图表预测,观察组采用脐血胆红素、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图表和黄疸相关围产因素相结合的多因素预测,按照预测出的高中低危风险分别予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统计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的中高危阳性率及新生儿因黄疸住院人数,观察新生儿黄疸多因素预测分布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提高评估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结果 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的中高危阳性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因黄疸住院例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影响足月新生儿黄疸评估的主要因素为脐血胆红素、黄疸相关围产因素、24~60小时胆红素值.结论 多因素预测能早期、准确地预测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早期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因黄疸住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探讨抚触能否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 :新生儿出生满 2 4h后连续 5d行新生儿抚触及皮测黄疸指数 ,并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第 2日至第 6日抚触组新生儿皮测黄疸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者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抚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尽管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 ,但抚触有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可见于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新生儿黄疸通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轻度生理性黄疸对机体可能有益,但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造成慢性永久性脑损伤,遗留手足徐动、听力丧失、脑性瘫痪和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的现象[1]。临床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2]。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约为49.1%,居新生儿疾病之首[3]。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能穿过血脑屏障并可导致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其发生率约为  相似文献   

6.
黄国玉 《临床医学》2001,21(9):55-5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迁延不退,呈加重趋势及血清胆红素大于12mg/dl者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儿科中有很高的发病率,是新生儿期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黄疸持久不退,不仅新生儿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而且可出现全身水肿、新生儿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其中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严重并发症,所以,快速有效准确地判定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不但能区分生理性黄疽和病理性黄疸,并对预防胆红素脑病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也可减少  相似文献   

7.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观察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观察2008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6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来预防并发胆红素脑病.结果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占71.64%,病理性黄疸占28.36%.经护理治疗后4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平均降至(42.1±20)μmol/L以下;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2.5周内均痊愈;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情况.67例患儿住院时间5~14 d,平均住院(6.7±1.0)d.结论 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芝平 《全科护理》2011,9(22):2021-2021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85μmol/L~119μmol/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19μmol/L,早产儿>255μmol/L时,称为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不够成熟,通透性较大,胆红素易于通过,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期(出生到生后28d),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从而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及全身其他组织黄染的临床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50%~80%的新生儿在生后1周内可出现生理性黄疸。我科采用钩藤茶口服液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口服四磨汤并早期护理干预对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四磨汤并早期护理干预对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127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新生儿体重。结果干预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胆红素≤102μmol/L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予以口服四磨汤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最常见症状。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 ,可引起脑细胞功能代谢紊乱 ,严重者可产生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 ,导致严重后遗症 ,甚至死亡。胆红素的肠 -肝循环丰富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原因之一。现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用小剂量生理盐水灌肠 ,以增加大便次数 ,促进粪便排出 ,减少胆红素的肠 -肝循环 ,从而减轻黄疸症状 ,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选取足月新生儿 40例 ,作为试验组 ,胎龄 3 8.3周± 0 .5周 ,出生体重 3 .40kg± 0 .3 4kg ,就诊日龄 2d~ 2 8d。其中溶血性黄疸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胆红素水平与新生儿黄疸发生程度的关系,探讨胆红素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黄疸新生儿100例,回归性分析其临床资料。100例患儿均给予经皮胆红素值检测,其中轻度黄疸34例,中重度黄疸66例;有核黄疸14例,无核黄疸86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分析患儿经皮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黄疸患儿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ALT、AST水平高于轻度黄疸患儿(P0.05)。有核黄疸患儿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ALT、AST水平高于无核黄疸患儿(P0.05)。黄疸患儿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与肝功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水平越高,肝脏细胞膜损伤越大,黄疸程度越严重,经皮胆红素水平检测有助于诊断与评估新生儿黄疸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与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该院185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黄疸组85例,非黄疸组100例,分别检测脐血胆红素水平及其与新生儿黄疸、需光疗的情况;检测黄疸儿72h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黄疸组脐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非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脐血胆红素水平的增高,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增加(P0.01);且需光疗病例增多(P0.01)。黄疸儿72h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未随脐血胆红素水平增高而增加(P0.05)。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可用于预测早期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早期黄疸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患儿诊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正>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引起神经系统及智力、听力和肾脏损害,严重影响新生儿身心健康。故对新生儿黄疸应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蓝光照射疗法是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建议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1]。我院目前使用的毯式光纤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临床表现,其发生的比率很高,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黄疸,10%的母乳喂养婴儿在1个月时仍可能有黄疸表现[1]。新生儿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由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胆红素在包括皮肤和黏膜在内的组织中沉积,引起皮肤和其他器官的黄染。新生儿黄疸通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前者属生理现象,随着生长发育,黄疸能够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病因较复杂,过高的游离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严重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 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现如今我国50 %足月儿及80 %早产儿可见黄疸,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性黄疸是指黄疸指数超2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5mg/dl,另外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持续时间>13周,黄疸程度严重,皮肤粘膜明显发黄或是黄疸现象反复加重,并伴随其它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新生儿分娩后取脐血作胆红素测定并跟踪其后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血症发生率为28.0%。136例新生儿中,随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增高,且当脐血总胆红素大于或等于35μmol/L 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达77.4%。黄疸组与非黄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对预测新生儿黄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抚触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209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15例和对照组94例,分别应用抚触疗法和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例数、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平均胆红素水平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共发生新生儿黄疸41例,占35.65%,黄疸平均持续时间(6.35±1.24)d,平均胆红素水平为(15.52±1.64)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黄疸出现时间显示迟于对照组(P<0.01)。结论抚触疗法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胆红素水平,延迟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可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黄疸病例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从而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以免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方法 以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1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3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测定采用重氮法,使用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试剂盒,参考范围:总胆红素(< 205 μmol/L),直接胆红素(<6.0 μmol/L).结果 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因素所致黄疸共127例,占总数的40.32%;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围产因素所致黄疸共96例,占总数的30.48%;溶血等其他因素引起黄疸共92例,占总数的29.20%.结论 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段都更为常见,足月儿发生率达60%,早产儿发生率达80%,临床常见病因以感染为主,其次是围产因素及ABO溶血因素,近年来发现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胆道闭锁、红细胞增多症所引起新生儿黄疸也有散发病例存在,应引起临床医生关注,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病因的认识,积极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可大大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持续而复杂,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从而影响新生儿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有效降低患儿血胆红素,而正确、精心的护理是蓝光照射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