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目的] 探讨颗粒细胞瘤(GC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行增殖活性检测。[方法] 对20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组织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GCT主要表现为真皮、皮下或黏膜下孤立性无痛性结节,女性多见。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条索状排列,瘤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呈嗜伊红细颗粒状。免疫组化示NSE、S-100强阳性,CD68也呈阳性,而EMA、CK(AE1/AE3)、SMA、Des及calretinin均为阴性。20例GCT中16例为良性,4例具有细胞不典型性。良性GCT中2例呈膨胀性生长,余15例GCT均呈浸润性生长。不典型性GCT中可见部分区域肿瘤细胞Ki-67染色阳性。随访18例中复发3例,其中2例为不典型者复发,1例不典型GCT复发后转为恶性。[结论]GCT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需结合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诊断。因多数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切除不完整可能复发,且少数具有潜在恶性,术后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镜下观察。结果 肿瘤境界清楚,直径小于5 cm,瘤细胞呈梭形或较肥胖呈上皮样,形成围绕血管的富于细胞区及细胞稀少区。免疫组织化学示Vimentin,desmin,ER,PR,SMA阳性或部分阳性。结论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生育期女性外阴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2例GCT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征,细胞境界清楚,胞体宽大,胞浆丰富,充满大的嗜酸性颗粒,浸润性生长,瘤细胞S-100、NSE(+),CEA(-)。良性者不转移,预后好。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较少见,临床、细胞学及冰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4.
正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鞘的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的软组织肿瘤~([1]),好发于头颈部、皮肤,乳腺GCT较为罕见~([2])。它是以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仅有少数表现为恶性,伴转移及浸润~([3-5])。笔者报道1例乳腺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乳腺GCT的诊断、病理特征及治疗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组织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3例存档GCT标本,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病理学检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3例GCT患者平均年龄47.9岁(范围为16~70岁),其中女性16例(69.6%),男性7例(30.4%)。21例(91.3%)为良性,2例(8.7%)为恶性。显微镜下,良性GCT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质嗜伊红颗粒明显。21例(91.3%)良性病例均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2例恶性GCT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分别为7个和4个/10HPF,其中1例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染色S-100、CD68、Vimentin在良性中阳性率分别是100%(21/21)、90.5%(19/21)、100%(21/21),恶性中均为100%(2/2);良性Ki-67增殖指数平均2.1%(范围0%~10%),恶性Ki-67增殖指数平均22.5%(范围15%~30%)。1例足部恶性GCT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未检测到EWSR1重排,进一步除外透明细胞肉瘤。良性GCT随访19例(14个月至8年)无复发,2例复发均为恶性GCT。结论:GCT是一种少见的外周神经组织肿瘤,免疫组化是GCT诊断的常规手段,分子遗传学还有待于深入研究。GCT注意应与多种病变鉴别,特别是冰冻病理学检查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6.
<正>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上以卵巢、头颈部、胃肠道多见,原发于乳腺者不多[1],容易发生误诊、误治。笔者报道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既往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能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一、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于2014年12月8日因"左乳肿物1年余"来院就诊。查体:左乳5点方向距乳头2.0 cm处可触及一2.0 cm×1.5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不清,与皮肤轻度粘  相似文献   

7.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软组织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0.5%[1-3].5%~10%的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病变,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胃肠道、头颈部、女性生殖器区域等[3].乳腺GCT较少见,通常是良性肿瘤,但约2%的患者伴有肿瘤浸润和转移等恶性特征[4],在临床和影像学上与乳腺癌或纤维腺瘤难以鉴别.本文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1例乳腺GC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乳腺GC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中Bax蛋白和Fas抗原的表达,探讨Bax蛋白和Fas抗原与GCT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微波二步法检测了42例GCT中Bax蛋白和Fas抗原的表达情况,按照WHO(2003)分级标准,Ⅰ级18例,Ⅱ级15例,Ⅲ级9例,细胞浆或膜呈棕黄色至深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切片中阳性细胞数≥10%为阳性病例,阳性细胞数〈10%为阴性病例。结果:GCT中Bax蛋白的阳性率为50%,其中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66.70%、46.47%和22.22%,Ⅰ级与Ⅱ、Ⅲ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CT中Fas抗原的阳性率为54.76%,其中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77.78%、40.00%和33.34%,Ⅰ级与Ⅱ、Ⅲ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Bax蛋白和Fas抗原的表达与GCT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低表达可能是骨巨细胞瘤术后易复发和对化疗不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 EO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4例EOS,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龄35.5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或有触痛性软组织肿块。3例发生于下肢,1例发生于上肢。2例为肌纤维母细胞型EOS,1例为小细胞型EOS,1例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EOS。病理检查:(1)肉眼观见瘤体最大径平均为4cm,切面灰白,质软质脆,界限清楚。(2)镜检:肌纤维母细胞型EOS呈小叶状结构,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小细胞型EOS瘤细胞形态一致,弥漫分布。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EOS瘤细胞多形性,伴多核巨细胞。(3)免疫组织化学:4例均表达Vim,OC,1例表达OCT。4例均不表达S100、desmin、CD34、NSE及SMA。结论 EO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可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神经系统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发生于头颈部区域,尤其多见于舌部,有8%的GCT发生于消化道[1],发生于乳腺者更为少见,大约占此类肿瘤的6.6%[2]。本文报道1例乳腺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瘤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要点。1临床资料患者为女性,27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方法: 对6例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随访10-84个月.结果: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史上均有较长时间或数年前相对静止的无痛性肿块.大体结构呈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镜下肿瘤组织由间叶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大,主要呈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形态,部分肿瘤组织向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横纹肌肉瘤方向分化.肿瘤组织可以经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Vim:6/6、AE1/AE3:0/6、EMA:0/6、CD117:3/6、CD34:1/6、S-100:2/6、SMA:2/6、CD99:4/6、bcl-2:3/6、p53:5/6、Ki67:>10%、ER:0/6、PR:2/6、MyoD1:1/6.结论: 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预后主要由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12.
宋红杰  季育娟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307-2309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方法:对6例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随访10—84个月。结果: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史上均有较长时问或数年前相对静止的无痛性肿块。大体结构呈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镜下肿瘤组织由间叶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大,主要呈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形态,部分肿瘤组织向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横纹肌肉瘤方向分化。肿瘤组织可以经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Vim:6/6、AE1/AE3:0/6、EMA:0/6、CD117:3/6、CD34:1/6、S-100:2/6、SMA:2/6、CD99:4/6、bcl-2:3/6、p53:5/6、Ki67:〉10%、ER:0/6、PR:2/6、MyoD1:1/6。结论: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预后主要由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13.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常发生在头颈部,发生在乳腺者罕见[1].该病在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上缺乏特异性,易于与乳腺恶性肿瘤相混淆,穿刺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常不能确诊本病.本文结合既往文献对我院收治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少见的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AMF,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8例AMF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0.8岁。肿瘤境界清楚。平均最大直径3.0cm。瘤细胞呈梭形、星形,上皮样。常围绕血管疏密交替分布。间质疏松水肿,富含薄壁海绵状血管,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弥漫阳性,actin、CD34、SMA、ER、PR不同程度表达。S-100和CK阴性。结论AMF是良性的软组织肿瘤,较少见,好发于女性阴部。临床常无明显症状。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对24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作临床病理回顾。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76岁,平均32岁。病程平均40.3月。大部分肿瘤生长在下肢。镜下瘤细胞具有腺泡状排列,其周围有薄壁毛细血管围绕。本瘤必须与颗粒细胞瘤、化学感受器瘤和转移性腺癌相区别。本瘤恶性度并不低。  相似文献   

16.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nlor,GC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发生于乳腺者很少见,临床表现、放射学和大体形态类似于乳腺癌,针吸细胞学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也往往不能诊断,易被误诊或漏诊,术后病理检查是目前唯一的确诊方法。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  相似文献   

17.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瘤细胞分布于粘液样背景中,瘤细胞分布疏密不一.构成多细胞密集区与少细胞疏松区,瘤细胞呈短梭形、星状、上皮样。多细胞区瘤细胞呈束状围绕在血管周围.间质有丰富的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4例Vimentin、Desmin阳性.3例SMA阳性,S-100和CD34均阴性.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为软组织粘液性肿瘤.好发于女性生殖道,起源于肌纤维母细胞或纤维母细胞.其诊斯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nm2 3和ras基因在骨巨细胞瘤 (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 3和ras在 52例GCT (GCT按Jaffe分级 :Ⅰ级 15例、Ⅱ级2 5例、Ⅲ级 12例 )中的表达。结果 :2 1例nm2 3表达阳性 ,阳性率 4 0 .4 % ,7例ras表达呈阳性 ,阳性率13.5%。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nm2 3和ras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9.2 %、30 .8%和 2 3.1%、10 .3%。nm2 3过表达与GCT复发有高度相关性 (P <0 0 5)。而ras基因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nm2 3和ras表达均与GCT病理分级无关。nm2 3表达与肿瘤复发有关 ,而ras表达与复发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对1例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肿瘤、7列肝脏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1例肝脏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及1例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 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肝脏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肝脏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和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镜下表现比较相似,但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在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或右上腹不适或疼痛、肝肿大、发热、体重减轻等。肿瘤呈实性,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界限。镜下肿瘤细胞为梭形、卵圆形,呈束状、席纹状排列,并散在分布于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背景中。梭形细胞核较小,常被扭转和不规则折叠,呈空泡状,但核仁明显。还可见到R S样细胞,且免疫表型CD21、CD35阳性,EBER原位杂交阳性。结论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其形态的复杂性、相似性,使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和EBER原位杂交成为诊断这类肿瘤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肝脏肿瘤;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肝脏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肝脏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