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田伟  杨楠  杨涛 《河南中医》2015,35(1):158-159
目的:探讨临床针灸治疗哮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检索词为"哮喘"分别与"针灸""针刺""艾灸""电针""腹针""眼针""三棱针""芒针""皮肤针""皮内针""耳穴或耳针""头针""腕踝针""浮针""火针""敷贴""埋线""腧穴注射或水针""磁疗""拔罐""刮痧"等针灸方法进行组合检索。结果:针灸治疗哮喘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膀胱经穴位,以五脏俞穴为主,其中肺俞、肾俞、脾俞应用频次较多。结论: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哮喘所选取的穴位以肺俞、定喘、大椎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和经外奇穴上。  相似文献   

2.
针药结合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高希言  牛学恩 《中医杂志》1999,40(9):562-563
针药结合是指在同一患者身上,针对某一病症同时施以针灸和药物等治疗措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早在唐代,孙思邈就认识到针药结合的重要性,提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针灸药物各有所长,针药并用,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从而发挥更好的临床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先进手段的引入,当前针药结合无论在方法上或应用范  相似文献   

3.
张杰  黄蕾  周志杰 《陕西中医》2010,31(10):1396-1398
目的:探索规范、简洁、方便、经济的针灸针清洗消毒方法,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方法:分析36家医院针灸针清洗消毒时的清洗过程缺如或不符合要求、包装不科学、灭菌不规范及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规范的针灸针清洗消毒方法。结果:保证了针灸针灭菌质量,满足了临床工作需要,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方法多样,有体针、项针、头针、芒针、眼针、耳针等.穴位选取以局部和临近穴位为主,其中以廉泉区、风池、金津玉液最为常用.配穴选取多依据辨证取穴或加用头针穴位、眼针穴位、耳穴等.针灸治疗本病的作用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多种针刺方法联合效果更佳.但目前仍存在评定指标不统一,多中心、大样本的双盲实验较少,远期疗效随访较少,机制研究欠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轻度认知障碍(MCI)属于"呆病"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MCI的相关文献,探索针灸治疗MCI的研究现状,从不同的针灸疗法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发现针灸治疗MCI的方法,如头针、体针、电针、灸法及针刺联合其他疗法等,在改善患者认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收效显著.研究显示,针灸治疗MCI与Aβ...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浮针疗法和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穴取肩髑、天宗、阿是穴等,两组均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及活动相关性疼痛评分(VAS)、肩关节活动范围(ROM)受限度及综合评分。结果:浮针组基本痊愈率为27.3%、总有效率为97.0%,温针灸组分别为6.1%、75.8%,浮针组疗效优于温针灸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ROM受限度及综合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浮针组对VAS、ROM受限度及综合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温针灸组(P〈0.001)。结论:浮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较为显著,操作简便,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八卦头针是刘炳权教授根据《周易》九宫八卦学说与头部腧穴相结合,将针灸经络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头针疗法。再结合"靳三针"中"定神针",是一种多管齐下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今主要结合临床,浅谈其针对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方法 采用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手腕部腱鞘炎80例,并与针刺治疗28例及温针治疗30例进行比较。结果 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治愈率为81.2%,总有效率为100%;针刺治疗分别为32.1%、78.6%;温针治疗分别为33.3%、80.0%。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与针刺治疗、温针治疗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温针灸配合水针治疗手腕部腱鞘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针至病所与针灸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荣正 《中医杂志》2004,45(5):342-342
"针至病所"在针灸古籍中多有记载,包括针具的选择,专有疾病的治疗,针刺方法的应用,但未形成"针至病所"的学术理论体系.传统的针灸早已明确提出了"气至病所"作为调理气机,提高疗效的标准.但对"针至病所"的学术观点尚缺乏应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东勉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49-2650
目的:观察针灸临床中采用温针治疗膝关节疼痛中医辨证分型为痛痹一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血海、梁丘、阿是穴1~2个为主穴,采用温针灸治疗,取辅穴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单纯针刺留针,每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计算。结果:温针治疗48例痛痹型膝关节痛的病例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1.7%。结论:温针是治疗痹证膝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应在针灸临床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采用头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率为53.3%(48/90),总有效率93.3%(84/90)。病程3个月以上与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症患者与中症、重症患者的针刺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病情的轻重程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的采取头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近5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体针、头针、电针等到综合治疗出发,对针药结合、针刺结合康复进行多方面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头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头针及体针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的优劣性,方法 分头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按治疗疗程分别治疗。结果 头针治疗组疗效有显著性,两组均使SOD值升高,NO值降低,结论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后应首选头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唐玉英  李琳 《西部中医药》2013,(12):112-113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原始点与常规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的可靠性。方法: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随机将2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6例。治疗组:针灸原始点,急性期手法以泻为主;恢复期手法以补为主,并重用艾灸。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以患者脉症辨证施治。两组针灸治疗1次/d,30min/次,10/b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136例患者中痊愈28例(20.58%);好转102例(75%);无效6例(4.42%)。总有效率为95.48%。对照组136例患者中痊愈12例,(8.82%);好转71例(52.21%);无效53例(38.97%),总有效率为61.03%。结论:针灸原始点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风府哑门穴治疗中风后遗症1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雅玲 《山西中医》2006,22(1):33-35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风府、哑门穴配合循经选穴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152例,15天1疗程,用3~4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77例,显效51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7%。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头体针治疗对中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55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7),常规体针治疗,主穴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风池、尺泽、委中。治疗组(n=78),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以头针,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取偏瘫对侧穴位。两组治疗均为1次/d,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总计治疗30d。结果:头针配以常规体针针刺治疗中风有效率(87.2%)高于常规体针针刺组(71.4%),两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以体针能显著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效果优于常规体针组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补缓泻急针刺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索“芒针”临床研究文献,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特点。芒针的临床主要适应症是前列腺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及其后遗症、胃下垂、肩周炎、三叉神经痛。芒针在以上各疾病中的常用穴各异,不同穴位有不同针刺深度,各疾病治疗频次以每日1次常见,不同疾病的疗程各不相同。使用芒针前需严格消毒,进针时要掌握针尖方向和针身刺入深度,行针勿用力过猛,出针应顺势缓慢,在胸背部、小腹部使用芒针时要防止刺伤脏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传统针灸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头针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部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面瘫后遗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