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安举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0):711-711
张恒龙(1952-),男,主任中医师,山东莱芜人,从事外科周围血管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外科手术处理、糖尿病坏疽的病理分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糖尿病坏疽等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市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学"脱疽"范畴。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治疗难度较大,伤残率较高,严重影响劳动能力。传统中医治疗本病,有成熟的辨证和用药理论,在改善症状、降低致残率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疗效。郑学军主任医师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将Ⅱ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辨证为气虚血瘀型,并运用自拟方动脉Ⅱ号,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佐以育阴清热药治疗此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雁南  陈柏楠 《世界中医药》2013,8(10):1154-1156
我国周围血管疾病专业是以50年代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开端而发展起来的,在古代文献中没有系统记载,其专业发展历程是在现代医学环境下,创新应用中医理论和中医西结合的最佳范例。笔者根据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了现代周围血管疾病的整体辨证中包含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机论治四项具体内容,是对传统中医整体辨证内涵的延伸和拓展,对充实现代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专病会议指南和学术界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辨证的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各辨证标准文献之间,学术界与辨证标准文献之间,以及学术界内部,均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全面分析了辨证失范的严重情况及其成因,并给出重新辨证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发生在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炎症性疾病,多伴有继发性神经病变,主要发生于四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尤以下肢多见.病变常累及血管全层.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又称伯格氏病.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年龄在25~45岁间,病程缓慢,多有重度嗜烟历史.其临床特点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严重者可有肢端溃疡或坏死,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受累段狭窄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一种难治性疾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在其病因病机的研究,及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奚九一老中医是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教授,潜心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理论探讨及临床实践50余载,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组方用药及外治等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较独到见解。简述如下。1中西医结合辨病分期,提出新分期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疽”范畴...  相似文献   

7.
李妍怡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暨甘肃省脑病临床中心主任,擅于神经内科及周围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多见。李妍怡主任医师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主要为痰、瘀、湿、热互结,故在治疗上以活血、破血、清热、燥湿为主,兼益气养血;临床自拟佛手三妙散加减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脱疽又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炎症,伴有继发性神经改变。我科2005—2009年收住脱疽病人350余例,除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外,均采用中药分期辨证换药,使药物直达病所,以发挥清热解毒、祛腐生肌功效,达到利于溃疡愈合、促使炎症吸收的目的。同时,积极开展辨证施护,现将换药方法及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蔡炳勤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炳勤教授擅长治疗周围血管病,提出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虚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属痰瘀证、糖尿病足属热瘀证的辨证观点。治疗原则分别予以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分型辨治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肢端坏疽治以内外并重,中西并举,尤重外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周围血管病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5~28日在南京召开,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123人。江苏省卫生厅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大会收到论文129篇,包括常见周围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非损伤性检查诊断、治疗,实验研究和疗效机理探讨等内容。此外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流行病学调查亦作了初步报告。现将学术交流概况报  相似文献   

11.
自1979年2月至1988年9月,以活血化淤(辨病)为基础进行辨证分型论治,以皮温测定,肢体电阻图及Doppler血管超声检查等为客观指标,治疗住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45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198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周围血管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脉管炎诊断分级标准。男40例,女  相似文献   

12.
马立人 《国医论坛》2003,18(4):10-11
崔公让主任医师系河南中医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徒导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临床与研究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知识渊博 ,理论造诣精深。笔者有幸跟师侍诊 ,深受教益 ,今整理出崔师对于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临证经验 ,采撷其要介绍如下。肢体缺血性疾病 ,是指以四肢远端供血障碍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它包括中医的一些痹证、脱疽 ,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糖尿病坏疽等疾病。其病机同为经脉气血阻滞 ,故可“异病…  相似文献   

13.
邱东文 《河南中医》2014,(4):737-7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在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抗感染等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结果:45例患者,治愈35例,有效10例,治愈率为77.7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程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对人们身体健康危害极大,致经很高,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0例,取得一定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崔公让,男,60岁,河南漯河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脉管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外科学会副主任委负。河南中医学院周围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河南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主持完成《中医药综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共(1978牟)、《周围血管疾病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获199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专著有《脱疽》、《实用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4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5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临床治愈,显效126例,好转56例,无效7例,死亡2例,2例均因心脏病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满意,其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鞠颖  廖辉 《四川中医》2014,(5):146-14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中医脱疽范畴,笔者跟随廖辉主任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取得满意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随证施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脉管炎综合治疗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24例疗效观察孙清晨,刘仁远,友焕朝,乔牛小(内邱县中医院054200)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吸烟、寒冷、感染、激素失调、血管神经功能障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学军  李瑞  李怀军 《光明中医》2011,26(5):1043-104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最终常需截肢。中医在辨证基础上治疗效果尚可。王学军教授对周围血管病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拟方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类以肢体血管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慢性疾病。包括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和淋巴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的动脉疾病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大动脉炎、急性动脉栓塞、雷诺氏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