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内毒素(ET)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检测2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浆及腹水。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ET采用鲎试剂检测法。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浆及腹水中NO、E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腹水中ET水平明显高于血浆水平(P〈0.05)。血浆及腹水中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与ET相关分析无差异(P〉0.05)。提示ET、NO可能参与了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发生机制;ET可通过肠淋巴管形成内毒素腹水症。  相似文献   

2.
各型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T与各型肝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14 4例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的ET浓度 ,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 急性肝炎组及慢性肝炎组ET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肝硬化腹水组 ,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肝硬化腹水组 ,与急性肝炎组及慢性肝炎组ET水平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急性肝炎组患者血清ALT、血浆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肝硬化腹水组患者血浆ET与血清钠及血浆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 ;②肝硬化腹水组血浆ET水平均显著降低 ;③ET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HBV致慢性肝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一试剂、比色法检测 34例HBV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O)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34例HBV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1) ,且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组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无腹水组 >慢性乙型肝炎组 ,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浆NO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组及无腹水组血浆NO水平与ALT、AST、TBIL、GLO呈正相关 ,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NO在HBV致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NO水平升高贯穿于HBV致慢性肝损害的全过程 ,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 15 2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的血清NO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不同病程、血清白蛋白、肝纤维化指标和Child-Pugh分级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各组肝炎和肝硬化病人NO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2 )在各组肝炎和肝硬化的病情活动期 ,血清NO升高 ,而随着病情的逐渐恢复 ,血清NO的浓度逐渐下降 (P <0 0 1)。 (3)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组病人血清NO的浓度与正常白蛋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4 )肝硬化病人肝脏储备功能越差 ,血清NO浓度越高 ,Child -Pugh分级A、B、C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5 )肝硬化腹水组病人血清NO浓度较无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6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HA、LN、IV -C、PCⅢ升高的病人血清NO的含量与未升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血清NO浓度的变化与肝内炎症程度、肝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演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瑾  张兴荣  沈建伟  薛建 《上海医学》2001,24(10):612-6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门脉高压和肝肺综合征(HPS)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和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20例正常对照者、5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动脉血氧分压。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ET-1与肝功能降低、门脉高压密切相关。肝硬化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pO2)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低氧血症在肝功能C级患者最为明显,肝性低氧血症与门脉高压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浆ET-1和AaDpO2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血浆ET-1和PaO2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水平反映了肝硬化的严重程度。ET-1可能由肝损伤所致,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和HPS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伴和不伴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以及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血浆NO的水平以及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于腹水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浆NO浓度,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各组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伴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的血浆NO浓度高于不伴腹水组,且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减慢,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NO增高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在腹水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intestinal endotoxin,IET)促进肝纤维化发与肝硬化形成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分别于4周及8周末测定其血浆ET、NO、TNF-α和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ET、NO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TNF-α和NO均呈正相关(r=0.651,P<0.025;r=0.912,P<0.001)。实验组IL-10水平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肝硬化8周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4周组(P<0.05)。结论:ET诱导的NO、TNF-α和IL-10的释放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Endothelin-1,ET-1)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出血后的变化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硬化患出血时及出血后血浆ET-1的变化,用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硝酸盐法测定肝硬化患出血时及出血后血清NO的变化。结果: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及出血后血清NO及血浆ET-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血清NO及血浆ET-1水平高于出血时患(P<0.05)且与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对NO及ET-1水平均升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血清NO及血浆ET-1水平升高与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 (SS)、血管活性肠肽 (VIP)与心钠素 (ANP)在门脉高压症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对 3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及 2 0份门脉高压性腹水进行 SS、VIP与ANP的检测。 结果 门脉高压症组血浆 SS、VIP与 ANP水平分别为 6 1.2 3± 2 3.85 ,17.6 5± 4.75及 2 0 2 .95±35 .82 pg/ m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81.2 3± 41.89,13.33± 3.2 9及 97.95± 36 .5 7pg/ ml,二者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腹水组分别为 16 4.0 3± 5 8.41,14.92± 3.78及 12 5 .43± 5 0 .0 4pg/ ml,腹水 SS、ANP高于对照组血浆含量(P<0 .0 5 ) ,腹水 VIP与对照组血浆含量差异无显著性。门脉高压症伴腹水者血浆 SS低于无腹水者 ,而 VIP与ANP水平高于无腹水者 (P<0 .0 5 )。 结论 血浆 SS、VIP与 AN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无心跳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04只,随机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另96只随机分为供、受体组,两两随机配对后再分为6组.C1、C2、C3组为实验对照组,E1、E2、E3组为实验组.C1与E1、C2与E2、C3与E3分别行活体供肝肝移植和心跳停搏后30 min、45 min供肝肝移植;N组仅于开腹后抽取下腔静脉血及切取肝组织备检.其中各实验组供肝保存液中加入L-Arg(1mmol/L),受体鼠在移植后门静脉(PV)复流前10 min从尾静脉注射L-Arg(100mg/kg);各实验对照组则用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移植完成后,于PV复流后1 h、3 h、24 h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N组相比,各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大鼠PV复流后1 h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ET水平、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应实验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在PV复流后1 h、3 h、24 h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ALT、AST、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实验对照组之间相比,C3、C2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C1组(P<0.05),C3组明显低于C2组(P<0.05);C3、C2组血清ALT、AST水平、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C1组(P<0.05),C3组明显低于C2组(P<0.05);电镜下,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肝组织病理损害较N组为重,实验组病理损害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NO/ET失衡是造成无心跳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L-Arg预处理能够改善NO/ET的平衡关系,从而减轻无心跳供肝在移植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周黎黎 《四川医学》2003,24(1):74-75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患者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胃泌素 (GT)含量的变化在胃粘膜病变中的意义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PHG 2 9例和慢性胃炎 (CG) 32例病人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空腹血清NO含量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浆ET、血清GT含量。内镜活检胃粘膜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 (cNOS)和GT活性的变化。结果 ①PHG组血清NO含量、胃粘膜iNOS、cNOS表达均较CG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PHG组血浆ET较CG组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O与ET的相关性其直线相关分析r =-0 .36 0 1,(P >0 .0 5 ) ;③重型PHG血清NO含量较轻型增高 ,ET和GT也较轻型增高 ,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性 (P >0 .0 5 )。PHG轻重两型与Child Puph肝功能分级无关 ;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 ,(P <0 .0 0 0 1) ;④PHG组血清GT较CG组明显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胃粘膜GT表达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NO升高在PHG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胃粘膜iNOS、cNOS活性增高是血中一氧化氮升高的重要来源。低水平血浆ET对PHT高动力循环起维持作用。血清GT含量减低 ,推测可能由于PHG胃粘膜释放GT发生障碍 ;PHG病人血NO、ET、GT含量的变化会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心钠素(ANP)在门脉高压症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对3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及20份门脉高压性腹水进行SS、VIP与ANP的检测. 结果门脉高压症组血浆SS、VIP与ANP水平分别为61.23±23.85,17.65±4.75及202.95±35.82 pg/m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1.23±41.89,13.33±3.29及97.95±36.57 pg/ml,二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腹水组分别为164.03±58.41,14.92±3.78及125.43±50.04 pg/ml,腹水SS、ANP高于对照组血浆含量(P<0.05),腹水VIP与对照组血浆含量差异无显著性.门脉高压症伴腹水者血浆SS低于无腹水者,而VIP与ANP水平高于无腹水者(P<0.05). 结论血浆SS、VIP与AN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对肝硬化患者肝损害及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5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A、B、C级分别为19、21、11例)和31名正常对照分别用硝酸还原酶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NO、ET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受试对象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用自动分析生化仪检测受试对象肝功能。结果: 肝硬化各组(Child-PughA、B、C级)血浆中NO、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各组患者血浆中NO、ET水平随肝功能恶化逐渐升高,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NO/ET较对照组升高(P<0.01);NO/ET在Child-PughA、C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Child-PughB、C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各组的门静脉血流量(PVBF)、脾静脉血流量(SVB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C级升高更明显,Child-PughC级与ChildPughA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hild-PughC级与B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浆中NO、ET含量与PVBF、SVBF呈显著正相关,而对照组与上述各递质间无直线相关关系。肝硬化有腹腔积液组患者NO、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无腹腔积液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中NO和ET水平可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对肝功能预测有重要意义。NO、ET在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和腹水一氧化氮 (NO)、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比色法、ELISA法分别测定 5 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和腹水的NO、IL - 6及TNFα。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和腹水NO、IL- 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腹水渗出液中NO、IL - 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检测血浆和腹水中NO、IL - 6及TNFα有助于肝硬化腹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陈燕  胡艳  曾强 《广东医学》2002,23(10):1027-1028
目的 研究内皮素 (ET)和氧自由基在肺动脉高压大鼠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给实验大鼠缺氧前注射SOD ,而后通过常压缺氧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用放射免疫和比色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的内皮素 (ET)和丙二醛 (MDA)含量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组大鼠肺组织ET的分布。结果 单纯缺氧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的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MDA水平亦升高显著 (P <0 0 1) ,然而SOD防治组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血浆ET含量和MDA水平之间相关显著 (P <0 0 5 ) ,正常大鼠肺组织内ET标记反应呈弱阳性 ,SOD组ET反应呈阳性 ,而单纯缺氧组呈强阳性。结论 SOD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ET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ET 1、CGRP和NO水平在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变化的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 1、CGRP ,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血清NO ,分别对 6 0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ET 1、CGRP和NO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ET 1含量及ET 1/CGRP与ET 1/NO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GRP与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综合治疗 2周后 ,血浆ET 1、CGRP及血清NO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血ET 1、CGRP与NO含量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检测血浆ET 1、CGRP和血清NO含量 ,以及通过ET 1/CGRP和ET 1/NO比值的观察 ,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在脑出血患者病程、预后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 35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NO、血浆ET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血浆ET -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重型患者血浆ET - 1水平明显高于轻型 (P <0 .0 5 ) ;预后差的患者恢复期血浆ET - 1水平明显高于、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预后好的患者 (P <0 .0 5 )。结论 脑出血后的NO/ET动态平衡破坏参与了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 )伴肺动脉高压 (PH)患儿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 1(ET 1)和血清一氧化氮 (NO)的浓度变化。方法 :31例先心患儿分为中重度PH组 (10例 )、轻度PH组 (11例 )和无PH组(10例 )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4h、2 4h血浆ET 1及血清NO浓度。另选取无心肺疾患的普通住院患儿 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先心伴PH患儿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先心无PH者 (P <0 .0 1) ,而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先心无PH者 (P <0 .0 5 ) ;先心患儿术前血浆ET 1浓度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4 5 1,P <0 .0 5 )。先心患儿术后血浆ET 1明显升高 ,术后 4h最明显 ,术后 2 4h已缓慢下降 ;NO水平则于手术后下降 ,尤其以术后 4h下降最为显著 ,术后 2 4h ,则有所回升 ,以无PH恢复最快。结论 :ET/NO失衡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 - 1(ET - 1)、一氧化氮 (NO)在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损伤前后含量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取家兔 4 0只分别分为对照组、实验组 ,制作家兔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模型 ,观察心肺复苏期各时点血浆ET - 1、NO、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 动物在心脏骤停及复苏即刻血浆ET - 1含量未见升高 ,在心肺复苏 5分钟血浆ET - 1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血浆NO水平降低 (P <0 .0 5 ) ,复苏后 0 .5小时血浆ET - 1明显升高(P <0 .0 1) ,复苏后 2小时血浆ET - 1、NO均较复苏前有明显上升 (P <0 .0 5 )。结论 在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ET - 1、NO水平变化及相关关系可能是一种调节机制 ,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影响。方法 :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和对照组 ,两组一般治疗基本相同 ,葛根素组加用葛根素治疗 ,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ET和NO浓度并与 30例健康组相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ET水平升高、NO水平低于健康组 (P <0 .0 0 1 )。治疗前两组ET、NO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后葛根素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 ,同时血浆ET水平下降 (P <0 .0 0 1 ) ,NO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0 1 )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CA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能有效调节CAD患者血浆ET和HO水平 ,对CAD心绞痛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