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MP)与非感染者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IgE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163例,依据被动凝集法测定确诊为MP感染的76例患儿为研究组,其余87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儿童80例为正常组。对比3组患儿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IgE水平测定结果。结果研究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为(608.13±26.95)×10~6/L,高于对照组的(461.18±19.57)×10~6/L和正常组的(127.51±52.37)×10~6/L,且对照组外周血嗜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IgE水平为(641.04±98.76)IU/ml,高于对照组的(321.11±79.32)IU/ml和正常组的(61.73±23.12)IU/ml,且对照组IgE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感染MP的患儿机体内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以及IgE水平相对于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2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与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在入院后7d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比较,哮喘组阳性率为37.65%,对照组阳性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46.67%,3~6岁患儿阳性率为27.12%,<3岁患儿阳性率为23.08%,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86.29±242.18)×109,免疫球蛋白E为(650.96±257.84)U/ml,阴性患儿分别(368.52±129.76)×109、(417.42±274.46)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哮喘发作时常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清MP-IgM进行检测;将观察组分为MP-IgM阳性组与阴性组,对两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MP-IgM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以阐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病人采用回顾性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例(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抗凝静脉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低于支气管哮喘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增高,在持续性咳嗽和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余晖  高晓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75-2176,2178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某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5例为哮喘患儿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常规测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检测),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总IgE检测。结果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血清总IgE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7岁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应注意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并对各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41.79%;对照组患儿中有6例血清MP-IgM阳性,阳性率为12.24%,两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EO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关性,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当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286例,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哮喘患儿824例设为试验组,并与非肺炎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患儿46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286例哮喘患儿中,出现肺炎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824例,感染率为64.07%,其中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583例,单纯肺炎衣原体感染201例,40例患儿同时感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试验组患儿年龄段1岁多于对照组,对照组实验室指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分别为(284.24±48.33)×106/L与(6.84±0.73)mg/L低于试验组(396.34±64.63)×106/L、(7.94±0.83)mg/L;白细胞计数和前降钙素原(PCT)分别为(7.84±0.83)×109/L和(0.72±0.07)μg/L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胸片胸腔积液、云雾状改变、肺间质浸润、肺间质和肺实质混合浸润、扇形浸润、肺实质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96.84%、头痛60.92%、咳嗽71.48%、胸痛30.70%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流鼻涕22.13%、喘鸣13.38%高于衣原体感染患儿12.44%、6.97%,腹泻8.92%、呕吐8.40%均低于衣原体感染患儿17.41%、14.43%(P0.05)。结论哮喘患儿并发肺炎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患儿经验性用药选择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在老年瘙痒症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为老年瘙痒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皮肤科进行诊治的60例老年瘙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清总IgE,采用sysmex XT-18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结果老年瘙痒症患者的血清总IgE含量为(63.42±21.41)IU/ml,对照组血清总IgE含量为(58.14±25.32)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瘙痒症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33±0.14)×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9±0.1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增高,嗜酸性细胞可能参与了瘙痒的发生与瘙痒介质的释放,血清总IgE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5,(6):14-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单纯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3(IL-13)、免疫球蛋白Ig E以及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的检测。对比两组患儿的MP-Ig M检测阳性率。根据观察组MP-Ig M检测结果分为MP-Ig M阳性组和MP-Ig M阴性组,对比MP-Ig M阳性组、MP-Ig M阴性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以及Ig E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P-Ig M检测的阳性率为75.93%,对照组MP-Ig M检测的阳性率为27.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P-Ig M阳性组、MP-Ig M阴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水平和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MP-Ig M阳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为(538.18±41.63)×106/L,IL-13水平为(253.27±40.36)ng/L,Ig E水平为(327.13±56.91)k U/L,均显著高于MPIg M阴性(均p<0.05)。结论哮喘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有关,临床应加强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检测,并加强肺炎支原体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4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以及Th1、Th2细胞的百分比;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含量。结果MPP患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0.03±9.37和30.25±7.11,较对照组65.88±8.83和36.55±6.01显著降低(P〈0.05),CD8+T细胞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为14.26±5.78,对照组为21.08±6.83,两者差异极为显著(P〈0.01)。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淋巴细胞和B1细胞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43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和IgA均无明显差异,IgM较对照组稍高,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Th1/Th2失衡,且Th1型细胞受抑制,而Th2型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相对优势状态。  相似文献   

11.
陈雪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21-152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10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40例哮喘患儿中,有21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52.5%;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1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2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介素-8 (IL-8)与支气管哮喘关系.方法 采用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介素-8(IL-8),同时以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外周血EOS计数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8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血清总IgE水平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及对RMPP患儿早期识别的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二科2016年1-10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RMPP患儿60例检测血清IgE水平,根据IgE水平将患儿分为IgE升高组40例(试验组)和IgE正常组2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发生一过性喘息、血清CRP40mg/L的比例较高,胸部影像学上发生多叶病变和胸腔积液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儿肺泡灌洗液出现MP-DNA高拷贝(106copies/ml)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IgE水平升高对RMPP患儿早期识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MPP患儿IgE水平升高可成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分析患儿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按照儿童CVA防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两组患儿均应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MP-IgM,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MP阳性率为41.9%,对照组的阳性率为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与阴性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与变异性哮喘密切相关,可诱导CVA的发生与发展,MP感染的CVA患儿在CVA防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9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哮喘急性发作组)和缓解期(哮喘缓解组)]和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L-19、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患者外周血IL-19、IgE水平及EOS绝对计数分别为(327.92±245.79)ng/L、(260.48±108.77)kU/L、(498.29±96.46)×106/L;哮喘缓解组患者分别为(165.54±114.76)ng/L、(164.33±59.08)kU/L、(224.67±86.28)×106/L;对照组分别为(49.67±40.48)ng/L、(68.12±25.70)kU/L、(31.84 ±28.27)×106/L.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IL-19、IgE水平和EOS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IL-19水平和EOS绝对计数高于哮喘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哮喘急性发作组IgE水平与哮喘缓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9水平与IgE水平及EOS绝对计数均呈正相关(r=0.826、0.738,P<0.05).结论 外周血IL-19在哮喘不同时期上升程度不同,IL-19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动态观察有助于哮喘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6.
朱香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52-305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4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观察组)和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比较两组MP-IgM阳性率和MP-IgM阳性及阴性患者的EOS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P-IgM阳性率明显升高(χ2=69.832,P=0.0093);MP-IgM阳性患儿的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儿(t=2.671,P=0.0076)。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及大环内脂类药物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20例为观察组,同期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比较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和阴性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 E水平,并观察大环内脂类药物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51.67%)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0.51±0.05)×109/L〕和血清总Ig E水平〔(198.56±59.62)/ml〕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阴性患儿〔(0.29±0.03)×109/L、(119.24±55.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0例患儿中,62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后总有效率93.55%,其中显效38例(61.29%)、有效20例(32.26%)、无效4例(6.45%)。随访期间病情均无复发,复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引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型和白细胞介素(IL)-17在肺炎支原体(MP)急性感染儿童体内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并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3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MPP组,平均年龄为(9.3±2.5)岁.将其进一步按照感染症状分为MPP亚组1(普通肺炎症状,n=18)和MPP亚组2(肺炎合并肺外症状,n=14);选择同期于该院门诊行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n=26)(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MPP组与对照组、MPP亚组1与MPP亚组2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各组外周血Th17;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7水平.结果 ①MPP亚组1与MPP亚组2的外周血Th17频率均高于对照组[(2.05±0.65)% vs.(1.21±0.36)%,(2.98±0.72)%vs.(1.21±0.36)%;P<0.01];MPP亚组2外周血Th17频率均高于MPP亚组1[(2.98±0.72)%vs.(2.05±0.65)%,P<0.01].②MPP亚组1与MPP亚组2血清IL 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62±5.37) pg/mL vs.(6.45±1.62) pg/mL,(17.34±7.45)pg/mL vs.(6.45±1.62)pg/mL;P<0.01];MPP亚组2血清IL-17水平高于MPP亚组1[(11.62±5.37) pg/mLvs.(17.34±7.45)pg/mL; P<0.01].结论 MP感染患儿体内Th17频率明显改变,且伴炎症性细胞因子IL-17水平升高,Th17频率异常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郎会利  宋庆红  李风 《现代保健》2011,(14):183-184
目的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儿童大叶性肺炎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3月该院小儿呼吸二科收治住院的12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病例,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D-二聚体≥1 000μg/L的作为试验组,血浆D-二聚体1 000μg/L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炎症指标和临床表现间的关系。另根据血清支原体抗体结果及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24例(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为阴性),支原体感染组16例(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为阳性),细菌并支原体感染组52例(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和血清支原体抗体均为阳性)及其他组28例(外周血细菌培养结果和血清支原体抗体均为阴性),研究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12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中,试验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患儿肺内并发症的比例较对照组患儿高(P0.05);试验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高(P0.05);试验组患儿的炎性指标,热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并支原体感染组肺内并发症发生率及D-二聚体平均值较仅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和其他组高(P0.01)。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大叶性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