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通讯技术在中青年哮喘人群教育管理的应用模式中对哮喘控制和肺功能的作用。方法2012年2—10月连续选择门诊中度的哮喘症状未控制的中青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管理组(A组)和通讯技术管理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以传统管理模式和通讯技术管理模式给予规范化治疗1年。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急诊就诊次数、住院次数、肺功能、圣乔治呼吸质量问卷(SGRQ)等指标。结果A组20例患者继续规范化治疗,完全控制者15例,部分控制者10例,未控制者5例。B组有26例继续规范化治疗,完全控制者21例,部分控制者7例,未控制者2例。B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331,P〈0.05),哮喘控制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490,P〈0.05)。B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评分为(9.12±O.61)分,A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评分为(7.41±1.31)分,B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1,P〈0.01)。A、B两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较前分别升高(0.132±0.175)L和(0.326±0.125)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9,P〈0.01)。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SGRQ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6,P〈0.01)。结论通讯技术管理模式在中青年患者依从性、哮喘控制、肺功能和呼吸质量改善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医院传统管理模式,积极推广通讯技术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哮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学龄期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和病情防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本院儿科就诊的慢性持续性哮喘患儿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用药、饮食、居家环境指导,研究组患儿接受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教育。分别于首次就诊时、随访6个月时进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哮喘控制测试(TRACK)评分、用药依从性指数(CI)评分,检测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记录随访6个月期间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结果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儿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慢性病医学管理得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均明显高于首次就诊时,其中研究组患儿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时研究组患儿FEV1、PEF、哮喘控制评分明显高于就诊时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期间,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哮喘发作急诊次数分别为(2.50±1.30)次、(5.30±1.50)次,研究组患儿哮喘发作急诊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研究组患儿用药依从性好的比例明显高于首次就诊时和同期对照组,依从性差和不依从的比例明显低于首次就诊时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知信行理论对学龄期哮喘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和用药依从性,改善肺功能,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肺常规通气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5-11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确诊为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80例,分为:1)哮喘急性发作组(A组)33例,平均年龄(7.96±2.12)岁;2)哮喘缓解组(B组)27例,平均年龄(7.97±1.91)岁;3)咳嗽变异性哮喘组(C组)20例,平均年龄(8.03±2.18)岁;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D组),平均年龄(8.58±2.11)岁。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等7项指标。 结果 A、B、C三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低于D组儿童(B、C组除外PEF、FEF50、FEF75),且A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B和C组; 但B、C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肺常规通气功能检测可以评价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气道阻塞程度,对于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惠娟  郭百凌  柳智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96-4697,4699
目的 观察经面罩式储雾罐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儿童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和鼻腔喷入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B组采用面罩式储雾罐辅助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治疗期间病情变化、治疗不良反应和1年后哮喘症状控制评分、鼻炎症状评分、肺功能测定1 s呼气/用力肺活量(FEV1%)的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期内,A组31例中有15例次发生鼻、咽部干燥或烧灼感、轻微鼻出血和口咽部念珠菌感染,B组31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B组患儿依从率90.2%,A组患儿依从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B组FEV1%为(87.7±6.9)%,A组FEV1%为(79.1±5.4)%,B组较A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罩式储雾罐辅助儿童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与常规吸入治疗相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可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和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75)分别为(2.27±0.45)L、(69.12±7.71)%、(0.62±0.22) L/s,较治疗前的( 1.55±0.30)L、(55.65±5.11)%、(0.31±0.13) L/s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EV1、FEV1/FVC和FEF75分别为(1.87±0.39)L、(62.79±6.86)%、(0.45±0.18)L/s,较治疗前的(1.56±0.31)L、(55.69±5.13)%、(0.32±0.14) L/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和FEF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总分分别为(24.15±9.68)、(21.39±7.43)、(18.61±6.39)、(21.85±8.14)分,较治疗前的(59.28±17.70)、(44.15±13.91)、(46.54±14.58)、(48.86±15.7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及SGRQ总分分别为(42.36±12.19)、(36.28±9.35)、(29.35±8.24)、(33.69±9.26)分,较治疗前的(58.72±17.65)、(43.21±13.46)、(45.67±14.29)、(48.37±15.42)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及SGRQ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尘螨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尘螨过敏的轻、中度持续哮喘患儿40例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B组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两组完成为期1年的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血清特异性IgE(sIgE)、特异性IgG4(sIgG4)的差异.结果 B组治疗后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0.8±0.7)、(0.6±0.7)分]与A组[(1.1±0.6)、(1.2±0.7)分]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gG4[(70.4±18.6) kU/L]与A组[(50.2±23.7) kU/L]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血清sIgE [(91.0± 14.7)%、( 87.7±9.3)%、(27.8±13.3) kU/L]与A组[(94.8±10.9)%、(90.2±11.7)%、(27.2±11.6) kU/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在改善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日、夜间哮喘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动态监测血清sIgGG4对于临床评估脱敏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血清sIgE能否作为监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临床疗效的免疫学标志物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女性支气管结核患者经支气管介入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提升女性支气管结核患者介入治疗依从性策略。方法纳入该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80例女性支气管结核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入组患者采用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量表(SGRQ)行生存质量调查,跟踪记录治疗情况,8周后采用肺结核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ARS)、慢性病治疗依从性量表(MMAS-8)及完成介入治疗次数综合评价患者介入治疗依从性。总结女性支气管结核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存在问题,分析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①80例患者入组时SGRQ量表的活动、生活影响、症状及总评分分别为:(3.17±15.42)分、(57.08±15.68)分、(33.35±11.72)分、(37.29±8.04)分;②80例患者治疗期间介入治疗依从性ARS评分、MMAS-8评分(用药、自我监测、复诊、行为习惯改变)及成功实施介入治疗次数分别为:(2.18±0.23)分、(30.24±3.71)分、(27.57±3.08)分、(26.81±3.13)分、(28.73±3.76)分、(5.34±1.28)次;③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支气管结核患者经支气管介入治疗依从性测评中的ARS评分、用药、自我监测、复诊、行为习惯改变与SGRQ评分中的活动、生活影响、症状及总评分均呈正相关;完成介入治疗次数与活动、生活影响、症状及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女性支气管结核患者经支气管介入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不理想,且两者各维度呈高度相关性,临床治疗期间应重视结合健康宣教、身心综合干预双相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哮喘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25例,哮喘非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22例,对照组20例,诱导痰检测痰液中各种炎性细胞百分比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8和IL-4的含量,所有入选者均测定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结果 哮喘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痰液中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哮喘非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哮喘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8和IL-4水平分别为(277.02±71.37)、(171.69±31.01) ng/L,明显高于哮喘非香烟烟雾暴露组的(158.88±21.95)、(111.42±21.69)ng/L和对照组的(116.78±71.37)、(73.94±15.7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预计值和FEV1/FVC%分别为(51.12±13.30)%、(49.16±11.09)%,均低于对照组的(95.50±10.11)%、(83.18±6.04)%和哮喘非香烟烟雾暴露组的(81.81±5.82)%、(79.00±3.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IL-8水平与痰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742,P< 0.01),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739,P<0.01)。结论 香烟烟雾可能通过促进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_8的产生而影响气道炎性反应,加速其肺功能的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哮喘患者健康教育和管理现状。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110例哮喘患者分成坚持治疗随访组和不能坚持治疗随访组,分析两组哮喘发作次数、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坚持治疗和随访患者哮喘发作次数为(0.74±1.38)次/年,肺功能较前改善,不能坚持治疗及随访者哮喘发作次数为(2.87±1.52)次/年,肺功能损害加重甚至死亡,P〈0.05,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基层医院应加强医生培训,提高患者依从性,使绝大多数哮喘患者积极参加随访、坚持治疗,降低哮喘患者发作次数,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84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生命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肺功能、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疾病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肺功能、血气分析、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评分、全身营养状况等临床指标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的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SGRQ评分、全身营养状况等临床指标与前一次急性加重时的变化趋势.结果 中度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氧合指数随病情的进展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住院1、2、3、4次分别为(68.43±3.09)%、(61.27±3.38)%、(42.05±4.16)%、(33.64±3.34)%和435.55±10.23、404.35±11.56、358.38±13.21、321.29±11.78](P<0.05),PaCO2则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住院1、2、3、4次分别为(36.23±3.62)、(45.44±4.67)、(57.82±4.12)、(78.28±5.21)mm Hg(1 mm Hg=0.133 kPa)](P<0.05),重度COPD患者氧合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SGRQ评分在中重度患者中均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则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 急性加重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甚大,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指标和SGRQ评分可以反映COPD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满意度的管理对医院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住院患者300例作为A组,选取2018年1-12月住院患者300例作为B组。A组给予传统管理,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患者满意度的管理。采用自制《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记录住院时间、医疗投诉及纠纷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满意度、住院时间、医疗投诉及纠纷情况。[结果]B组医疗效果、心理指导、医疗操作、服务态度、环境卫生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满意率(98.00%)明显高于A组(9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6.58±0.71)d]明显低于A组[(7.26±0.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医疗投诉率(0.67%)、纠纷发生率(1.33%)明显低于A组(3.33%、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患者满意度的管理可有效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诊疗服务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艳梅  乔俊华 《中国校医》2022,36(3):193-196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3.42±0.95 vs 2.97±0.82,t=2.536,P=0.01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83±0.77 vs 2.36±0.52,t=3.577,P=0.00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6.23±1.20 vs 5.61±1.06,t=2.738,P=0.007)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临床症状(喘息、咳嗽咯痰和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6±0.38 vs 2.54±0.33,t=-5.339,P<0.001;3.21±0.65 vs 4.02±0.77,t=-5.684,P<0.001;3.25±0.83 vs 4.13±0.86,t=-5.206,P<0.001),住院时间(4.63±1.25 vs 7.21±1.87,t=-8.111,P<0.001)、住院费用(2160.54±321.13 vs 3455.18±346.59,t=-19.375,P<0.001)及复发率(6% vs 22%,χ2=5.316,P=0.021)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为86.00%,高于对照组52.00%(χ2=13.511,P<0.001)。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血清IgE之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发现维生素D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调查2015-2016年潍坊市妇幼保健院50名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和50名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法检查血清25(OH)D和IgE浓度,用肺功能仪检测急性发作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分析两组儿童血清25(OH)D含量差异,及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为(19.54±7.8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28±3.4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9,P<0.05)。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发作儿童的FVC、FEV1及FEV1/FVC%之间呈正相关(r=0.375、0.339、0.384),与IgE之间呈负相关(r=-0.534)。结论 哮喘儿童存在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与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规范化管理及治疗对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门诊和病房收治的100例哮喘患者,按照人组顺序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管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入规范化管理,给予6个月的健康教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管理及治疗后6个月,管理组哮喘良好控制率为56%,对照组为22%,管理组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x2=12.15,P<0.05);管理及治疗6个月后,管理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源反应、对自身健康关心各维度的得分和生命质量总分分别为(47.4±5.8)、(35.3±6.2)、(28.2±4.3)、(22.7±3.5)、(17.6±3.9)、(151.2±14.7),对照组分别为(38.2±4.5)、(27.1±4.8)、(23.1±5.7)、(18.3±4.3)、(13.7±4.2)、(121.4±12.6),管理组各项评分及生命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6.17,4.42,4.98,5.76,5.43,6.35,均P<0.05).结论 规范化管理及治疗能够高哮喘控制率,改善哮喘患者不良情绪状态,提高哮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健康管理对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高危哮喘儿童病情控制及肺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93例高危哮喘儿童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加全程健康管理和定期随访;对照组只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未贯穿健康管理,嘱定期随访。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病情控制及各项肺功能指标较之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高危哮喘儿童的家庭单元的防控意识,进行系统、持续的健康管理,定期随访和监测,能明显减少患儿病情发作,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实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CAAP)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管理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科诊治的64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CCAAP管理,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管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急性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总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97.06% vs.80.00%,χ2=4.761, P=0.029)。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用力呼气25%流速(MEF25)、MEF50、MEF75、CD3+、CD4+和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4(IL-4)显著降低(P<0.05),急性发作率(14.71% vs.50.00%,P<0.05)和并发症发生较低(2.00% vs.10.00%,P<0.05)。结论 CCAAP可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有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耿俊颖  贾裕智  谷丰  单莹 《中国校医》2019,33(12):917-920
目的 分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Plan -Do-Check-Action,PDCA)管理模式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总结管理经验。方法 以本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52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与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PDCA管理。比较2组患者管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满意率、自我管理效能感变化,并运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价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随访期间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3例,获得有效随访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4.26±1.17)个月。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96.00%)、依从性良好率(85.33%)及管理满意度良好率(98.67%)均高于对照组(60.81%,64.86%,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1年后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为(85.17±7.25)分,高于对照组的(48.71±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功能量表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除经济困难外,观察组症状量表各条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