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氨(NH3)、血清层粘连蛋白(LN)和总胆汁酸(TBA)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按照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A级28例,B级32例,C级4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N,连续监测法检测血NH3,速率法检测血清TBA.比较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癌组不同Child-Pugh分级间血NH3、血清LN和TBA的变化.结果 肝癌组血NH3、血清LN和TB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A、B、C级患者的血NH3、血清LN和TB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NH3、血清LN和TBA含量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上升(P<0.05).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血NH3与血清LN呈正相关(r=0.5562、0.6900、0.3423,P< 0.01或<0.05),与血清TBA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NH3与血清LN有显著相关性.血NH3、血清LN和TBA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无创性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44-5045,504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和电解质的临床价值. [方法]测定10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46例胃十二指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前白蛋白含量和电解质(Na+、K+、Cl-、Ca2+)水平,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 [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前白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比较,前白蛋白含量在Child 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之间、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患者血清电解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提高,出现电解质紊乱例数逐渐增加. [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前白蛋白与电解质水平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氨(NH_3)、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硬化合并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入检者NH_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检者HA、PCⅢ水平,比较2组上述指标变化,并分析肝硬化合并肝癌Child-Pugh不同分级患者的NH_3与体内血清HA、PCⅢ水平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体内血清NH_3、HA、PCⅢ水平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Child-Pugh A、B、C级患者中NH_3、HA、PC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发现,Child-Pugh A级肝癌患者的NH_3与其HA、PCⅢ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Child-Pugh B、C级肝癌患者的NH_3与其HA、PCⅢ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NH_3、HA、PCⅢ水平在肝硬化合并肝癌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对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6例肝硬化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BA水平与ALT水平,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与TB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TBA异常率为87.50%,ALT异常率为79.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TBA、ALT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TBA、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级别升高TBA水平显著升高,任意两组TB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的B级组与C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于肝损害具有高敏感性,有利于监测病情、判断预后及治疗,对肝硬化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长期抗病毒治疗对Child-Pugh B级和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就诊的3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长期抗病毒对不同分级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所有HB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63.73%(246例).5年累计生存率Child-Pugh B级组患者为73.05%,C级组为5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23,P<0.01).Child-Pugh B级组第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81%、91.88%、95.92%,高于C级组(87.21% 、83.77%、90.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595、5.330、3.887,P<0.05);Child-Pugh B级和C级组患者第4、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2%、92.42%和95.14% 、90.5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09、0.289,P>0.05).经抗病毒治疗5年生存的Child-Pugh B级、C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论Child-Pugh B级或C级HB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生存率均能超过55.00%,B级患者优于C级患者.Child-Pugh分级较差的生存者经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获得与分级较轻患者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丹珠永吉  熊元治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88-5089,509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入某院治疗的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分级分成A、B、C3组,对照组是该院门诊健康体检者,所有患者分别于清晨空腹静脉抽血,分别采用硝酸盐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NO、ET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平均NO为和ET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患者血清中NO和ET含量均随着分级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其中B组和C组与A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ET值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O含量变化(OR=6.358)、ET含量变化(OR=5.472)均与肝硬化的发病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ET、NO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肝硬化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98例,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B级、C级3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PLT、PCT均低于对照组,PDW、MPV均高于对照组;PLT、PCT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DW、MPV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均比对照组延长,Fib均比对照组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延长,Fib随着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均有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异常改变,且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16-231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自某院收入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共153例,患者根据是否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分为两组,A组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未合并胆囊结石组(116例),B组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组(3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等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对照组中E2为(13.26±4.37)pg/ml,观察组中E2为18.75±5.2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hild-pugh分级中的A级30例、B级67例,观察组的Child-pugh分级中的A级9例,B级15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Child-pugh分级中的C级21例(18.1%),观察者为13例(35.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雌激素水平(E2)为导致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8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采用Child-Pugh评分标准将其分为A、B、C三级,同时选取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检测胆汁酸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情况相比,肝硬化组患者的PA、TB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患者的PA、TB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能够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程度,对于病情判断具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112例,分为无腹水组37例,腹水组75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对患者肝硬化程度进行分级,A级23例,B级36例,C级1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CA125水平,并作常规肝功能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Child分级的增加,患者血清CA125水平逐渐升高,Child C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Child B组(t=7.216,P0.05);Child B组显著高于Child A组(t=5.341,P0.05);肝硬化伴发腹水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患者(t=7.241,P0.05);TBA升高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TBA正常组(t=8.314,P0.05);ALT、DBil升高组与正常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腹水、肝硬化程度明显相关,理论上可以作为临床监测肝硬化患者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7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29例,B级25例,C级22例)、52例急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组)、56例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HE、TBA和AST/ALT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CHE、TBA和AST/ALT水平分别为(2043.7±913.2) U/L、(72.49±25.62)μmol/L和1.62±0.33.肝硬化组CHE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5),而TBA和AST/ALT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随着Child-Pugh 分级的增加,CHE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TBA和AST/ALT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CHE、TBA和AST/ALT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与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肝硬化检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鉴别小肝癌(SHCC)的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住院治疗的符合要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及乙肝肝硬化合并S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肝硬化组和SHCC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利用单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导致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乙肝肝硬化合并SHCC的潜在诊断效能。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3例患者。其中肝硬化组共67例, SHCC组共36例。SHCC组患者的总胆红素、MRI检查、血清AFP、血清GPC - 3等指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检查、血清AFP和血清GPC - 3是乙肝肝硬化合并SHCC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的血清GPC-3和血清AFP呈正相关(r = 0.222,P<0.05)。血清AFP和血清GPC-3鉴别乙肝肝硬化合并HCC的AUC为0.723和0.884,其敏感度为69.44%和66.67%,特异度为61.19%和100%;二者联合诊断鉴别乙肝肝硬化合并HCC的AUC最高(0.927)。结论 GPC-3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鉴别小肝癌时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诊断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及肝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乙肝肝硬化患者167例(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A级48例(A级组),B级65例(B级组),C级54例(C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乙肝肝硬化各肝功能分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PLT、MPV、PDW分别为(88.53±21.36)×109/L、(9.47±2.02) fl、(12.41±1.16) fl,对照组分别为(172.64±37.42)×109/L、(11.47±2.16)fl、(10.49±0.83) fl,肝硬化组PLT、MP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DW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级组、B级组、C级组PLT [(123.78 ±26.35)×109/L、(84.96±31.62)×109/L、(61.48±27.13)×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级组与对照组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C级组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8±2.23)、(8.65±2.19)fl比(11.47 ±2.16) fl和(12.26± 1.35)、(14.13±1.54) fl比(10.49±0.83) fl](P< 0.05或<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T、MPV与肝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365、0.473,P< 0.05).而PDW与肝功能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512,P< 0.05).结论 PLT、MPV、PDW可以作为评价乙肝肝硬化时肝功能分级指标,动态观察各参数变化规律,对乙肝肝硬化的病情评估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某院收治的6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检验资料,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①慢性肝炎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TNF-α水平(1.32±0.12)高于ChildB级(1.86±0.19)、A级(2.35±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肝硬化Child A级患者IL-10水平(0.037±0.010)高于Child B级(0.024±0.009)、C级(0.013±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3.56±0.15)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患者(2.32±0.22)、对照组患者(0.63±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组血清IL-10水平(0.014±0.009)低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患者(0.027±0.012)、对照组患者(0.046±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和IL-10均参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病理过程,TNF-α水平变化趋势与疾病严重程度一致,IL-10水平变化趋势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肝功能储备和肝硬化腹水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集2017.08-2019.08我院肝硬化腹水患者200例,按照腹水量的不同分为52例A组(少量腹水)、97例B组(中等量腹水)、51例C组(大量腹水),比较三组临床特征,探讨Child-Pugh分级与腹水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对比后,三组分级对比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B组、C组中的A级与C级,A组中的A级占更高,C级占比更低(P 0.05);C组与B组中的A级、B级、C级占比差异小(P0.05)。结论在肝硬化腹水Child-Pugh分级中,以B级为主;腹水程度与肝功能储备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宁夏某医院收治的3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经B超、实验室及临床检查确诊为肝炎肝硬化,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其中Child A级17例、Child B级10例、Child C级9例;另选取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肝功能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观察组总胆汁酸(TB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血清胆固醇(CHO)、白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至Child C级的CHE、ALB、CHO水平值持续下降,TBA水平值持续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验,可对病情作出更准确的评估,有利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与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肝硬化分级相关性.方法 收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8例,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健康对照者30例,监测血清25-(OH) D3水平,并计算Child-Pugh积分,分析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与病情相关性.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25-(OH)D3水平分别是(38.23±12.47),(63.33±13.58),(86.14± 16.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积分呈负相关(r=-0.363,P<0.05).结论 低水平维生素D或是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肝肝硬化组血清中T3、T4、FT3及FT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乙肝肝硬化组T3及T4水平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脏功能损伤的加重及Child-Pugh分级的增加,T3、T4、FT3及FT4水平逐渐下降.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TSH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甲状腺功能对评价慢性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影响,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相关性.方法 将106例具有抗病毒指征的慢性乙肝患者按病变程度分为慢性乙肝组(45例)、肝硬化组(12例)、重型肝炎组(49例),均给予拉米夫定等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分别检测HBV-DNA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IgA、IgM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5.23±0.64)、(5.97±0.66) mg/L比(3.56±0.53) mg/L、(2.61±0.30)、(4.73±0.42) mg/L比(1.76±0.22)mg/L,P<0.05],补体C3显著低于慢性乙肝组[(0.522±0.056)、(0.467±0.042) mg/L比(0.646±0.381) mg/L,P<0.05],三组IgG、IgE、ALT、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24周后HBV-DNA定量、ALT、IgE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补体C3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但IgG、IgA、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定量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77,P<0.05),与免疫球蛋白无相关性(P> 0.05).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体内HBV-DNA定量、ALT、IgE较治疗前下降,补体C3则有所升高.提示抗病毒治疗可能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hild-Pugh C级伴有肝炎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减少手术死亡率的方法。[方法]以Child-Pugh A级和B级为对照,对某院2004~2009年收治的20例行肝癌切除术的Child-Pugh C级伴有肝炎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选择合理术式,术中控制大出血,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可明显增加手术可行性,大大减少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