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目前,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广泛应用于AAA的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和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尤其对一些有严重合并症、对传统开腹血管重建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提供了治愈机会[1]。但符合传统EVAR标准解剖结构的AAA仅占总数的20%~50%[2]。原有常规手段尚无法满足所有复杂形态的腹主动脉动脉瘤的治疗。大多数动脉瘤颈短,成角大,瘤体累及重要脏器或脊髓供血动脉等复杂形态AAA无法接  相似文献   

2.
<正>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近年来出现的针对动脉扩张病的微创疗法。临床治疗目的在于重建腹主动脉血流,防止瘤样病变发展,改善其预后。1991年,阿根廷外科医师Parodi等[1]首次报道,采用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并获得成功,成为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史上的里程碑。此后,该技术在世界各地大型医院或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病死率高,直径5 mm的AAA死亡率高达90%[1]。AAA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切除和人工血管移植,创伤大,风险高,高龄或者合并重要器官病变的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1991年,Parodi等[2]采用覆膜人工血管支架腔内置入(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的直径大于正常直径50%以上的永久性扩张。而一旦破裂,病死率达到80%~90%[1],是一类威胁老年人健康的致死性疾病。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相比于传统手术可以明显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A bdom 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主动脉扩张性病变。AAA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认为腹主动脉壁结缔组织的蛋白分解变性、炎症和免疫反应、腹主动脉壁的生物应力和解剖学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缺陷是其病理基础。现将AAA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腹主动脉壁  相似文献   

6.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临床定义为肾下腹主动脉直径≥3 cm,主动脉直径>正常直径50%以上的主动脉致死性疾病[1]。数据显示,该病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尽管随着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开展,美国每年AAA的死亡人数依然能达到15 000,占疾病死因的第13位[2]。AAA的发病与老年、男性、吸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基因背景有关。AAA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3],目前认为该病是由遗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动脉疾病。目前,对AA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流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皮机械传感器等在AA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动脉微循环是动脉壁血流和血氧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主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在AAA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究AAA疾病进程中可能的微循环学发病机制,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对靶向微循环的AAA辅助治疗策略的认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转化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是指腹主动脉(膈肌主动脉裂孔至髂总动脉分叉之间的主动脉段)某段的异常扩张,其发病隐匿,死亡率高.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 graft reconstruction, EVGR )是目前一种微创治疗AAA的方法,并有逐步替代开腹手术的趋势,尤其对肾下型AAA的治疗,EVGR已成为常规治疗方式.传统的观点认为:在EVGR围手术期,患者腹痛即意味着AAA即将破裂,面临着死亡。但事实并非如此,腹痛有各种原因,对AAA腹痛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成为EVGR围手术期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就EVGR治疗AAA围手术期的腹痛原因及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治疗策略对合并有严重冠心病且适合行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AAA)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50岁以上确诊AAA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7例,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AAA患者中冠心病的检出率。进一步分析合并有严重冠心病且适合行EVAR的AAA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治疗策略,分为同期EVA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EVAR后PCI组、PCI后EVAR组,分析不同分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207例50岁以上AAA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151例(72.9%)。93例合并有严重冠心病且适合行EVAR的AAA患者中,同期EVAR+PCI组6例(6.5%),EVAR后PCI组60例(64.5%),PCI后EVAR组27例(29.0%)。各组间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情况及AAA最大径等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期EVAR+PCI组中,无发生住院期间死亡,EVAR后PCI组出现1例(1.7%),PCI后EVAR组出现2例(7.4%),各组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期EVAR+PCI组出现1例(16.7%)术后并发症,EVAR后PCI组10例(16.7%),PCI后EVAR组3例(11.1%),各组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50岁以上AAA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冠心病共患率。对于合并有严重冠心病且适合行EVAR的AAA患者,同期行EVAR+PCI术并不会增加术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评价腔内修复术(EVAR)与药物治疗(MT)对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观察2006年3月~2014年3月住院的85例PAU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VAR组(47例)和MT组(38例),EVAR组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行EVAR治疗,MT组单纯行药物强化治疗,随访观察2组间近期、远期的肢体缺血、截瘫、肾功能衰竭、脑卒中、新发主动脉夹层、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EVAR组患者4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内漏、支架移位、主动脉破裂死亡及脑卒中等发生。首次入院至30 d随访,2组随访率均为100%,2组无截瘫、脑卒中及死亡事件发生。EVAR组肢体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略低于MT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0 vs. 10%,2% vs. 5%)。MT组新发主动脉夹层发生率显著高于EVAR组(16% vs. 0%,P<0.01)。2组远期随访时间、随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2)个月 vs.(32±23)个月,87% vs. 82%〕。远期随访2组间均无截瘫发生,MT组肢体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略高于EVAR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16% vs. 2%;13% vs. 5%)。EVAR组总的病死率及主动脉破裂病死率均略低于MT组,但2组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5% vs. 13%;2% vs. 6%)。结论 与MT相比,EVAR治疗PUA , 可降低近、远期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年龄逾90岁的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3年5月至2011年3月,12例年龄逾90岁的AAA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EVAR)治疗,其中急诊手术2例。平均年龄(91.7±1.5)岁,其中11例为男性(91.7%)。统计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术后3,6,9,12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进行CT或超声检查。结果 7例行全身麻醉,5例行局部麻醉,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中转开刀手术患者;2例采用Endurant支架,4例采用Talent支架,6例采用Zenith支架;手术时间(3.4±1.3)h,出血量(220.5±60.5)ml,术后住院时间(8.4±2.3)d;30d死亡率为8.3%,1年死亡率为16.7%,3年死亡率为41.7%,5年死亡率为75%;11例术后30d仍存活的患者,平均术后生存时间为28.5个月(9~73个月)。结论对于年龄逾90岁的AAA患者,EVAR手术成功率高,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从中远期结果来看部分患者的手术获益是有限的,因此术前个体化评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胸主动脉瘤(TAA)、腹主动脉瘤(AAA)和正常主动脉的研究,探讨TAA和AAA的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A从标本17例、TAA标本11例和正常主动脉标本6例,进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D68免疫组化技术染色,研究血管壁改变情况。结果TAA和从A在病变类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巨噬细胞的分布方面基本相同,TAA和AAA病变处巨噬细胞增多,VSMC数量减少。但是与TAA相比,AAA常合并有AS病变和更多的巨噬细胞浸润。结论TAA和AAA病理特点大体相同,但在某些量化指标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至2005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58%,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主动脉疾病之一是主动脉瘤,以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为多见,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闭塞等。AAA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55~60岁人群发病率约为1%,80岁以上高龄人群中约为10%,而且80岁以上高龄患者AAA较年轻患者更易破裂.老年人主动脉夹层具有症状不典型或疼痛程度略轻的特点,即撕裂样疼痛出现率偏低,胸部X线片纵隔影增宽小现率较少,全身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大汗均较年轻患者出现率低,可能与老年人神经反射功能和多脏器功能减退有关。这些特点使得老年主动脉夹层易漏诊、误诊,预后不良,多死于主动脉夹层破裂。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老年AAA和主动脉夹层患者逐渐增多。要使越来越多的老年AAA和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进行手术治疗,这对广大血管外科医生而言将是极大挑战,以下将以AAA为例讨论老年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实质是一种病理性动脉扩张症,由于腹主动脉管壁局部粥样硬化或受外伤破坏,特别是中内膜的破坏,导致腹主动脉管壁薄弱,局部或弥漫扩张(径向扩张大于正常直径的1.5倍以上)形成动脉瘤。男性55岁以后,女性70岁以后AAA的发生率迅速增加,因此该病以老年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5~10:1,65岁以上男性超声筛查AAA的患病率在4%~9%。  相似文献   

15.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腹主动脉瘤最常用的术式,适用于瘤体直径>5.5cm,有伴随症状,或者6个月内瘤体直径增长>0.5 cm的患者[1]。由于围手术期死亡率低、并发症少以及住院时间短,目前70%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动脉瘤患者采用EVAR。然而,一些报道证实了腔内手术再次介入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大部分原因是内漏形成。其中II型内漏(type 2 endoleaks,T2EL)最为常见。在10%~44%的腔内修复术后可见,占内漏的10%~25%[2]。T2EL形成主要原因是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血液逆流进入动脉瘤囊腔,同时在骶正中动脉及副肾动脉也可以发生逆流形成内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择期进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和/或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麻醉管理和脏器保护方法。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阜外医院择期进行TEVAR/EVAR的47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3例(64.1%)患者接受TEVAR,170例患者(35.9%)接受EVAR。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法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455例(96.2%),采用镇静或监护麻醉管理(MAC)18例(3.8%)。术后机械通气时间0(0,5)h,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21(18,23)h,平均住院时间(10.5±3.8)d。术后发生脊髓缺血3例(0.6%),急性脑卒中3例(0.6%),急性肾损伤9例(1.9%),心血管并发症6例(1.3%),入路血管和主动脉再次干预10例(2.1%),非康复出院4例(0.8%),无院内死亡病例。结论 全身麻醉是TEVAR/EVAR最常用的麻醉方式,最佳的麻醉方案是术毕在手术室拔管,应重点关注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神经系统、心脏、...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肾下腹主动脉直径≥3 cm,主动脉直径>正常直径50%以上的血管致死性疾病.腹主动脉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腹主动脉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重塑,迄今缺乏特异针对腹主动脉瘤的药物治疗.近年研究证实定位于溶酶体的组织蛋白酶(Cathepsins)通过促进血管炎症、诱导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增加血管新生和激活其它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导致血管壁重塑而促进腹主动脉瘤的形成.Cathepsins有望成为腹主动脉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和开放手术(OR),术后6个月内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时满足OR和EVAR手术条件的AAA患者共100例,随机分配接受OR或EVAR手术,随访至术后6个月,记录分析两组术中情况、病死率、全身并发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至术后6个月,仅OR组死亡1例,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AR组中位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及输血量更少(P<0.05)。EVAR组患者可以更早出院,但是花费也远高于OR组(P<0.05)。EVAR组围术期全身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OR组(16.4%vs.20.5%),但手术相关并发症高于OR组(29.5%vs.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术后6个月,两组各项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AA来说,OR与EVAR手术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EVAR手术在围术期显示出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 AA)、主动脉瓣瓣膜病及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等[1-5]。其中, AD和AA因起病急、主动脉血管破裂风险高、致死率高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尤其是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的发病风险逐年递增, 欧、美等国家AAD的发病率每年为(2~9)例/10万[1-2]。根据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 中国大陆AAD发病率每年约为2.8例/10万[6]。AA的危险程度也不容小觑, 以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研究为代表, 欧、美等国家65岁及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1%~5%, 70岁及以上女性的患病率约为1%[1-2]。中国中部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AA患病率约为0.33%, 55~75岁人群患病率约为0.55%[6]。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TAA)的发病率低于AAA, 患病率为0.16%~0.3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的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AU患者131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EVA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发生切开不良2例(3.0%)。观察组患者近期肢体缺血、肾衰竭、新发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破裂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肢体缺血、肾衰竭、新发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破裂死亡发生率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VAR治疗成功率较高,可改善PAU患者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