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9岁,因“发现主动脉瘤半年,左胸部疼痛2个月”于2014-04-08入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10余年,基础血压为180/100 mm Hg(1mm Hg=0.133 kpa),未规律服降压药;慢性肾衰竭病史2年,饮酒30年,100 g/d,吸烟30年,20支/d.体格检查:体温36.0℃,血压174/95 mm Hg,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神清,心肺未发现异常.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四肢动脉搏动对称.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51岁。饮酒后突感胸背腹部剧烈撕裂样疼痛 ,伴胸闷、心悸、大汗淋漓 ,手足湿冷 ,血压测不出 ,当即在外院抢救 ,发病 30 h“休克”纠正后转入我院。有“高血压”病史 1 0余年。体检 :左上肢血压 1 40 /8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右上肢血压 1 40 /70 mm Hg,左下肢血压 1 0 5/70 mm Hg,右下肢血压 1 50 /90 mm Hg。双侧肱动脉、桡动脉搏动一致 ,右侧股动脉、月国窝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均强于左下肢。双肺底可闻及干性及细湿性音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76次 /min,律齐 ,心音正常 ,未闻及杂音。腹软 ,无压痛 ,未触及包块 …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5岁,因间断心慌、气短2年,加重3d入院。既往有关节游走性疼痛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病史,无间歇性跛行病史;无家族史,无烟酒嗜好。查体:体温36.5℃,脉博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左上肢120/80mm Hg,右上肢150/90mm Hg。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8岁,因胸背部疼痛1d于2012-04-09急诊入中日友好医院.患者于入院前1d突发胸背部疼痛,呈闷痛样,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考虑主动脉夹层,给予降压、对症处理.患者症状未缓解,仍有胸背部闷痛.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日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达210/120mmHg,于2001年开始服用降压药物,不规律服用,血压控制不佳.查体:血压150/80mmHg,神清、自动体位、精神弱、痛苦表情,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侧颈动脉、股动脉搏动可触及,未闻及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7岁,因“气短、腹痛、消瘦3个月”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病史.吸烟30余年,20支/d.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1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6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精神疲倦;体型消瘦;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哕音;心界左下扩大,心率11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心尖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舟状腹,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脐周无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突发胸痛伴大汗6 h"入院。既往无胸闷、胸痛症状发作,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压106/70 mm Hg(1 mm Hg=0.133 k Pa),双侧上肢血压无明显差别,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双下肢不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对称。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2~3导联T波高尖,Ⅱ、Ⅲ、a VF导  相似文献   

7.
女性,45岁。有高血压病史,近3月在强烈活动后有心绞痛,既往无心脏病史,冠心病危险因素有:肥胖、家庭冠心病史、高血压。体检,心率8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50/80mm Hg,一般情况肥胖,两肺清晰。S4( )两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对称。实验室检查:心导管结果见图1。图1冠状动脉造  相似文献   

8.
1病历报告患者,女性,39岁,因反复头昏、头痛5年,加重伴乏力、恶心3天于2005年1月12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头痛。在外院就诊,多次测血压高于正常,最高达200/120mm Hg(1mm Hg=0.133kPa),拟“高血压病”予降压药物治疗,症状一直反复。入院前3天头昏、头痛症状加重,伴乏力、恶心。入院时查体:左上肢血压140/100mm Hg,右上肢血压160/80mm Hg,双侧桡动脉搏动清晰,双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弱。心脏听诊主动脉听诊区及左锁骨下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超声检查提示:左侧椎动脉形态异常,血流阻力明显增高。升主动…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74岁,因"发作性头晕半年"于2015年3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体格检查:意识清楚,体温36℃,血压135/75 mm Hg,心率70次/min,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深浅感觉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级,病理征阴性,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史,常规口服双抗(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格雷75mg,1次/d)。入院后查血常规正常,血红蛋白127 g/L。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9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2周”于2006年12月4日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患者既往长期大量吸烟史,20~30支/d,约40余年,脑梗死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入院时体查:T36.4℃BP120/68mm Hg(1mm Hg=0.133kPa),RR18次/min HR72次/min,神清,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脐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无明显压痛,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主动脉全层CTA: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为6cm;心脏彩超:LVEF54%。生化肝肾功能等检查未见异常.患者于1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临床一线医师,至少经历了以下过程:1992年全国第3次高血压普查,血压>160/95 mm 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参照美国JNC 6,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标准,凡血压>140/90mm Hg为高血压,并应进行冶疗;2003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 7)、欧洲高血压指南(ESH/ESC)发表的纲领性文件深刻地影响了高血压诊断、治疗、预防的认识,〈中国高血压防冶指南〉结合国情又一次进行了修订,并正式公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修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正常血压<120/80mm Hg,正常高值120~139/80~89 mm Hg;高血压≥140/90 mm Hg;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 Hg;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 Hg;高血压3级≥180/110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1].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8岁,因“反复发作性心前区闷痛不适3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2年入院就诊.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史5年余.无吸烟,无高血脂及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即刻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未见异常.血生化示血脂等无异常,餐后2h血糖13.0 mmol/L.超声心动图:各房室大小正常,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于2012年3月2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SCA).左冠脉造影(图1A、B)示左冠脉走行区未见明显钙化影,左主干未见明显异常,左前降支(LAD)近中段弥漫性长狭窄病变,多处狭窄程度达90%以上.回旋支(LCX)粗大,临近回旋支开口的近端局限性狭窄程度达90%,并且可见其远端供应右心室右心房.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1岁。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血压200/130mm Hg(1 mm Hg=0.133kPa),未服降压药。就诊前10d单位体检测血压180/122mm Hg,伴头晕头重,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我院)就诊。既往史:身体健康,否认糖尿病、肾病等病史。吸烟史20年,20支/d,母亲有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80/120 mm Hg。神志清,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性,60岁,以"高血压6年,心悸4d"为主诉入当地医院。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发现高血压,最高血压为180/88mm Hg(1mm 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近2年来一直服用美托洛尔25mg/d和厄贝沙坦150 mg/d,血压基本上控制在130~140/70mm Hg,波动不大。近1周血压控制不佳,高时164/86mm Hg,因此到当地医院复诊。当时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性,60岁,以"高血压6年,心悸4d"为主诉入当地医院。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发现高血压,最高血压为180/88mm Hg(1mm 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近2年来一直服用美托洛尔25mg/d和厄贝沙坦150 mg/d,血压基本上控制在130~140/70mm Hg,波动不大。近1周血压控制不佳,高时164/86mm Hg,因此到当地医院复诊。当时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5岁,因“口干、多饮1个月余,食欲不振、乏力3d,呼吸困难1d”于2009年3月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口干、多饮症状,近3d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咖啡渣样物.患者近1个月来体重下降约10 kg.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病史.人院体检:体温36.4℃,脉搏120次/min,呼吸频率40次/min,血压115/72mm Hg(1mm Hg=0.133 kPa),呼吸深大急促,颈部、前胸壁及腹壁皮肤可触及握雪感,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20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男性患者,49岁,主因"突发胸痛2 h"入院。患者于夜间突发左胸痛伴后背疼痛、大汗,持续不缓解,与体位无关。查体:心率90次/min,血压180/90 mm Hg(1mm Hg=0.133 k Pa),痛苦表情,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四肢脉搏搏动对称。既往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最高血压为200/140 mm Hg,入院前2 d停服降压药物。吸烟史30余年,30支/日。心电图未见异常。初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4岁,因“反复胸闷胸痛、晕厥3年余,加重20d”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史,吸烟,每日20支,酒已戒.血压121/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54次/min,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音低钝,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肌梗死指标:肌钙蛋白( cTn Ⅰ)<0.05 μg/L,肌红蛋白( Myo)86.9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2 μg/L;生化常规:K+ 4.02 mmol/L,Na+ 144 mmol/L,Cl- 90.8 mmol/L;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瓣退行性变;24 h动态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2)窦性停搏(最长PP间期达5.1s,>2.0 s共约30次);(3)频发多源房性早搏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4 h共约25次);(5)间歇性Lambda(λ)波(图1~3);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开口90%狭窄,余未见异常.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好转出院,拒绝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老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47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数值将患者分成4组:RHR≥80次/min为1组,70次/min≤RHR≤79次/min为2组,60次/min≤RHR≤69次/min为3组,50次/min≤RHR≤59次/min为4组.比较四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各组比较:总胆固醇3组>1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1组>其余三组;24h平均DBP 1组(67.11±8.55)mm Hg>3组(61.47±8.34)mm Hg,1组>4组(61.79±7.77)mm Hg;白天平均DBP 1组(67.29±8.95)mm Hg>3组(62.22±8.48)mm Hg,1组>4组(61.53±8.44)mm Hg;白天SBP负荷1组(40.61±32.57)mm Hg>2组(33.16±33.36)mm Hg>3组(23.00±26.26)mm Hg>4组(20.87±27.2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DBP、LDL-C为静息心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全天平均DBP、LDL-C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在诊疗中应予以重视,以期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及心脑血管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5岁.体重46 kg,因血压增高4年,左侧腰背部剧痛10 d,于2007年10月24日急诊入我院.患者4年前血压升高,最高达19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在当地医院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给予"尼群地平、珍菊降压片、复方降压片"口服治疗.患者间断服药,无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自幼患脊髓灰质炎致左下肢偏瘫,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