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疾病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后胃潴留的好发时间及近期临床结局。方法采用连续入组、方便抽样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陕院神经外科ICU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再症患者204例,应用注射器每6小时抽吸胃内残留液(采用B超定位胃管的位置),飞残留液≥200ml时定义为胄潴留,观察14d。记求胃潴留发生的时间,比较有、尤肖潴留患者进入、转出ICU时的病情及近期临床结局。结果①神经疾病重症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率为58.3%(119/204),其中88.2%(105/119)发生在肠内营养治疗后1周内。②胃潴留组和非胃潴留组进入ICU时GCS为7±4、11±4,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别为20±8、13±7;转出ICU时两组患者的GOS分别为2.6±1.2、4.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胃潴留绀患者较非胃潴留患者肺部感染增加23.2%(53.8%,30.6%);ICU住院中位数时间延长4.4d(14.9d,10.5d);病死率增加29.4%(29.4%,0).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后1周内为神经疾病重症患者胃潴留的高发时间,其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较高,ICU住院时间延长,预后相对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采用护理措施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医治的90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肠内营养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状况及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补充及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佳疗效,得到患者对护理干预的认可,在临床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治华  蒋岚杉  郭端  贾超 《山东医药》2012,52(45):45-4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ICU管理及效果.方法 选择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6例,根据术前、术后入住ICU的病情特点,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制定连续动态监测及实施治疗项目,强化监测及治疗滴定达标项目.观察ICU管理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重要脏器的保护及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术前入住ICU 15例,其中行手术者12例,患者术后均在ICU顺利恢复;3例未手术者中,自动出院1例,瘤体破裂大出血死亡2例.术后入住ICU 31例,其中29例顺利转回原病房治疗,2例因术中巨大瘤体和瘤体术前破裂大量失血,术后并发DIC,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早期入住ICU,经监测和调控其生命指标,充分镇静镇痛,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后胃潴留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3月入住我院ICU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5例危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观察1组(29例)、观察2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1组给予回输200 mL胃潴留液,观察2组在胃液回输基础上增加耳穴贴压,比较3组患者营养风险评分、血浆蛋白和胃潴留量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筛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得分为:观察2组观察1组对照组;干预后3组患者血浆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干预后胃潴留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营养风险评分、胃潴留量、血浆蛋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胃潴留患者回输胃潴留液并不会加重胃潴留症状,采用耳穴贴压联合胃液回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胃潴留,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患者经肠内营养时,大量胃内容物潴留时常易出现反流,并使胃肠细菌误吸入肺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因此,胃残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V)被广泛用于评价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的排空状况,但目前关于监测GRV的合理值报道不一,为此,我们对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进行GRV监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6例。入选标准为:均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及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喂养时间>2d。排除标准包括:休克,严重  相似文献   

6.
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1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对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表现、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肠内营养治疗均痊愈,肠内营养后患者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明显提高。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是一种治疗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马凡综合征bentall术后再发主动脉夹层的原因,总结其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4例马凡综合征bentall术后再发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主动脉弓置换 支架象鼻术”3例,降主动脉腔内支架修复术1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并肺部感染1例。 结论 马凡综合征bentall术后再发主动脉夹层与原发病、血压控制不良、第1次手术操作方式的选择有关,再发A型患者应行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入在ICU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持续泵入胃肠内营养液的ICU患者50例为观察组,传统方法鼻饲胃肠内营养的ICU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21 d后营养状况及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21 d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ALB和TSF水平明显下降与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腹泻、胃潴留、应激性溃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入在ICU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期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TAD)腔内修复术后早、中期手术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完成80例急性期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手术在发病72 h内完成.手术前行胸腹主动脉夹层强化CT检查,在DSA手术室全麻下切开股动脉进行支架置入术,出院前进行CTA检查,手术后半年至一年内复查CTA.结果 14例患者手术后失去随访.5例术后造影提示有Ⅰ型内漏,4例1年内复查消失或造影剂溢出量明显减少,1例手术后仍有明显Ⅰ型内漏,1年后接受再次支架手术成功.其余支架安装后造影显示破口封闭,无内漏.住院期间死亡2例,1例为高龄患者降主动脉破裂,1例为夹层逆行撕裂至升主动脉后破裂.住院期间发生严重低氧血症8例,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 急性期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进行腔内修复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营养现状,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某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和早期营养支持的患者193例,其中肠内营养90例,肠内外混合营养103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指标、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肠内外混合营养患者治疗1周后NR2002评分、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优于肠内营养(P0.05);腹泻、胃潴留等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肠内营养(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肠内外混合营养效果优于单纯的肠内营养,能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改善营养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外科重症糖尿病实施肠内营养的相关并发症。方法从脑外科重症病人中选择10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者实施研究,给予其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并发症加以观察。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共有5例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腹胀腹泻2例,胃黏膜损伤1例,电解质紊乱1例,反流胃潴留1例,血糖指标控制在稳定状态,未有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者。结论在行肠内营养期间,脑外科重症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腹泻腹胀、反流胃潴留、胃黏膜损伤等并发症,需要给予密切观察及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症及CoA外科术后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6例Co A合并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或Co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男5例,女1例;年龄44~56(50.3±5.01)岁。患者术前均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根据患者主动脉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4例患者(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穿通性溃疡,1例外科术后缩窄复发合并假性动脉瘤),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1例患者Co A外科术后吻合处假性动脉瘤形成采用TEVAR,并对外科姑息的缩窄进行栓塞;1例Co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先行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再对缩窄处进行封堵。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0~60个月,无主动脉相关死亡和再次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结论解剖条件合适的Co A合并症或Co 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可首先尝试TEVAR治疗。解剖条件不合适的Co 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行复合手术。此类患者应根据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及介入器材。  相似文献   

13.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其主要特点为术后胃排空延迟,其发病机制与手术方式、术后感染及患者情绪等相关。诊断主要以术后出现胃潴留,且排除消化系统机械性梗阻及其他能导致胃动力下降的疾病或药物等。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持续胃肠减压、维持内环境稳定、肠内营养、促动力药物、中医中药治疗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其因素作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整病例,运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死亡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应用于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最终患者为67例。结果435例患者的总体病死率为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神经系统症状、心包填塞、手术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护理对策应用后,6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死率为11.9%,与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总体病死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心包填塞的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接受手术治疗则为主动脉夹层的保护因素,针对性护理对策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患者多有高龄、基础疾病多等特点,住院期间常出现多部位感染.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呼吸道及泌尿道为常见感染灶,但临床发现,有不少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胃肠道感染,影响疾病预后,并延长住院时间,但尚无文献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明确这部分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目的探讨A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胃肠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01/2019-01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31例,其中住院期间并发胃肠道感染患者41例,未并发胃肠道感染患者890例,详细收集患者信息,比较患者相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明确并发胃肠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ACI患者合并胃肠道感染组与未合并感染组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白蛋白、早期肠内营养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将以上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NIHSS≥15为ACI患者合并胃肠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避免并发胃肠道感染.结论 ACI患者合并COPD、NIHSS≥15为ACI患者合并胃肠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而住院期间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胃肠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胃造瘘管放置空肠营养管治疗上消化道穿孔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及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普外科2008-02/2012-07收治的38例消化道穿孔患者,根据其肠内营养方式分为2组,A组患者术后采用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B组患者采用经胃造瘘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后予肠内营养.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各类不适的比例.结果:B组患者术后排斥引流管心理、鼻咽部不适、异物感、置管营养期间恶心、呕吐、早起(<3d)下床活动及置管后严重咳嗽、咳痰、合并肺炎等发生率与A组患者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36);营养改善方面,两组手术后第9天与第1天比较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均明显升高(P=0.024;0.044),但二者第9天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胃造瘘管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低,尤其适合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分析老年ICU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案资料回顾的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73例老年ICU患者诊疗资料,分为45例腹泻组和28例未腹泻组,分析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老年ICU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的腹泻发生率是61. 64%; 53. 42%的患者腹泻发生在肠内营养后1 w内。两组患者在不同疾病类型、病程、ICU住院天数、是否患有低蛋白血症、是否皮肤破溃、是否继发感染、总腹泻天数、持续腹泻天数、制剂类型、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改善肠道菌群药、是否使用钾制剂、是否禁食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需强化肠内营养期间的腹泻识别与评估、熟悉掌握肠内营养腹泻的相关影响因素,科学合理选择和及时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方案,加强与药学、营养、康复、感染等相关支持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降低ICU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TAD)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ATTAD术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喂养耐受性、营养状态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鼻饲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4±0.89) d vs(7.33±1.21) d; t=1.544,P=0.127]。在治疗期间,对照组腹胀、反流、胃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吸入性肺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营养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两组ALB、PAB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可以有效改善ATTAD术后患者喂养耐受性、营养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8~79岁。结果 手术治愈20例,术中人工血管破裂出血死亡1例,术后伤口未愈合形成慢性窦道9例。1年后随访29例,20例伤口愈合患者中复发5例,形成慢性窦道,其中1例术后并发菌血症感染死亡。其余15例均无复发。结论 早期使用胸大肌肌瓣翻转成形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切口感染能较好地促进患者切口的恢复,改善症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重症主动脉夹层患者在ICU的监测与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2011年03月收住ICU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重症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死率为3%(1例),放弃治疗1例;治愈26例,其中并发低心排综合征1例、急性肺损伤17例、一过性精神障碍14例、急性肾损伤16例,均治愈出院。体外循环平均时间(209±12.3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0±11.64)min,机械通气时间(67±25.24)h。ICU住院时间3~30(6.36±5.19)d。结论完善的围术期监测与管理是急性重症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