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头风痛证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我们收集的36例头风痛患者均来自门诊,男26例,女10例;年龄28~40岁12例,41~70岁24例。临床表现:头顶疼痛,剧痛时头如火灼,如刀割锥刺,耳鸣、失眠、纳呆,手足心热、查头颅CT:未见异常、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采用中药治疗,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20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12g、枣皮15g、丹皮12g、白芍15g、川芎9g、当归9g、天麻15g、菊花10g、龙齿25g、黄芪20g。头痛甚者加蔓荆子10g;恶心呕吐甚者加赭石30g、姜竹茹12g;视物昏花者加青葙子15g、决明子15g;耳闷重听者加磁石30g。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本方…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心绞痛寒痰瘀相互为患的病机特点.运用寒痰瘀并治治疗心绞痛.用自拟温阳祛痰逐瘀汤为基础方.临床随证化裁.灵活变通,自1992年7月至1995年7月治疗心绞痛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6例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45岁以下1例,45岁~65岁9例,65岁以上16例.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17例;各类传导阻滞4例;心房纤颤3例:室性早搏2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瓜萎、薤白、半夏、桂枝各12g.丹参30g,桃仁、川芎、炙甘草各15g,桔梗6g.加减:心气虚加黄色15g;心阴虚加生地20g:心血瘀阻痛甚加失笑散;心阳虚加川附子10g;脉结代加甘松25g、黄连10g.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配合鳝鱼外敷法治疗单纯性面神经麻痹,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5~20岁2例;21~40岁15例;41~50岁2例,50岁以上1例。发病时间最短1天,最长20天。基本方药黄芪60g,当归、赤芍、川芎、地龙各10g,桃仁、红花各6g,全蝎9g,蜈蚣2条。兼表证加防风,口眼瞤动加天麻、钩藤、僵蚕。气血虚倍黄芪加党参、鸡血藤。风痰甚加白附子,倍用全蝎、蜈蚣。头晕痛加菊花、蔓荆子、白芷。心烦失眠加酸枣仁、远志、栀子。治疗结果 20例中除1例中途因患肾病住院外,其余19例全部临床治愈。经治10~15天全愈4例;15~30天全愈12例;30天以上全愈3例。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自拟参杞六君汤治疗胃脘痛150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次。1 临床资料本组150例中,男107例,女43例;年龄13~75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其中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均经胃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基本方药用:丹参18g,枸杞、党参各15g,菟丝子10g,炒白术、枳壳9g,陈皮6g,仙鹤草12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15天为1疗程。脾胃虚寒甚加吴茱萸6g;脾胃气滞痛甚加延胡索20g;胃阴虚甚加石斛15g;胃酸多加乌贼骨15g。3 治疗结果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检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芎芷去痛汤治疗顽固性头痛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28例门诊病例,男8例,女20例,年龄30岁以下8例,31~5O岁13例,51岁以上7例;病程0.5~1年11例,1年以上17例,最长1例4年;偏头痛11例,血管神经性头痛9例,脑动脉硬化症3例,更年期综合征3例,脑震荡后遗症2例。排除上感、鼻窦炎、青光眼及颅内疾病等。2 治疗方法 芎芷去痛汤:川芎10~20g、白芷12g、白芍15g、丹参30g、细辛5g,僵蚕12g、全蝎5g、灸草8g,症偏热者加生地、菊花、葛根;眩晕甚者加天麻、钩藤;瘀症甚加田七,顽痛甚加蜈蚣;气虚加北芪、党参;便秘加大黄,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0年6月至2007年1月,运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阴痒79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79例病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随访病例,其中16~20岁3例;21~30岁12例;31~40岁22例;41~50岁31例;51~60岁9例;61岁以上2例。病程最长32年,最短3天。诊断标准阴道及外阴瘙痒,甚  相似文献   

7.
1996年3月至1999年8月,笔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外科术后肠粘连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5,女3,年龄24~58岁,平均38.5岁;病程最短者12天,最长者4个月;经治患者均曾服用新斯的明等西药治疗或理疗。2 治疗方法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10g,陈皮10g,枳壳15g,香附12g,厚朴10g,丹参20g。腹胀甚加木香6g,炒莱菔子10g;腹痛甚加郁金10g,元胡10g(或川楝子10g);身热加黄连10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压痛明显加桃仁10g,丹参10g;呕吐加枳实15g,竹茹10g;身软加黄芪20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周后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8.
所以载丸治疗先兆流产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1992年10月至1994年11月应用陈修园《女科要旨》所以载丸治疗先兆流产4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年龄22~30岁,平均26岁.既往有流产史28例,其中流产1次18例,2次9例,3次1例,先兆流产时间属早期(妊娠12周以内)者36例、晚期(妊娠12—20周)者40例.临床表现:患者来诊时,皆有不同程度之腰腹痛、腹压胀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治疗方法]基本方:白术、杜仲各15g,党参20g,茯苓10g,桑寄生30g,红枣十枚(去核).兼证加减:气虚加黄芪30g;血虚加阿胶12g;血热加生地15g,黄芩9g;腹痛加白芍12g;阴道出血加苎麻根12g,仙鹤草12g;腰痛加熟地20g,川断15g,菟丝子30g;恶心呕吐加竹茹9g,砂仁3g.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待症状消失后,停药观察7—10天仍无症状者为痊愈.  相似文献   

9.
1986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自拟方治疗乳腺增生病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根据西医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排除乳癌及其它疾患,均系门诊病人。20~29岁者43例:30~39岁者79例,40~49岁者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9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0年.2 治疗方法以中药自拟“解郁散结汤”为基本方,其组成为:柴胡15g、香附12g、白芍15g、丹参30g、王不留行12g、白芥子12g、海藻10g、当归10g、白花蛇舌草15g、黄芪15g,水煎服,日1剂;临床上根据不同表现,加减用药:经前乳房肿痛明显、肿块增大,并随情志变化加重或减轻者,加郁金、元胡、  相似文献   

10.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6月 ,笔者用自拟清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 2 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8例中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2 0岁以下 2例 ,2 1~30岁 5例 ,31~ 40岁 11例 ,41~ 5 0岁 6例 ,5 0岁以上 4例。平均年龄 44 .1岁 ;发病时间最短 2天 ,最长 12年。2 治疗方法基本方 :丹参 30 g,姜半夏 10 g,白术 10 g,天麻 10 g,泽泻 2 0 g,石决明 10 g,龙胆草 6 g,栀子 6 g,菊花 10 g,生龙骨15 g,生牡蛎 15 g,甘草 3g。加减 :肝阳亢盛者加大石决明、龙胆草、菊花的用量 ;呕吐者加竹茹、生姜 ;气血虚弱者加生黄芪、党参、当归 ;耳鸣…  相似文献   

11.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临床特点为口腔粘膜反复溃烂,此愈彼发,不易痊愈。近10年来笔者以“甘露饮”治疗128例,其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男43例,女85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岁;病程1年以内者23例,1~3年者69例,3~10年者15例,10年以上者21例。属农民者94例,城镇居民者34例。 2 治疗方法基本方:生地10g,熟地10g,天冬10g,麦冬10g,石斛10g,茵陈10g,杷叶10g,枳壳10g,甘草6g,黄芩10g。加减:食纳差者加山楂10g、神曲10g、生麦芽10g;口腔痛痒加防风10g、蝉蜕10g;大便干燥加瓜蒌仁20g、大云12g;腹胀便溏加车前子10g、炒白术10g;齿龈出血加旱莲草18g、白茅根30g。全部病历均采用口服甘露饮加减,一日1剂,10日为一疗程。伴有贫血者,配用维生素B_(12)100~  相似文献   

12.
1990年来,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煎汤灌肠治疗小儿肺炎喘嗽56例,有效率98.2%,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病例均系住院病儿,其中男31人,女25人,年龄在出生后2~3个月3例,3~13个月15例,14个月~3岁25例,3~8岁13例。 2 治疗方药麻黄、甘草各6g,生石膏24g,杏仁、桑白皮各10g,陈皮、半夏各12g,熟大黄8g,黄芩9g。加减:咳甚加马兜铃10g、枇杷叶10g;喘剧加地龙12g、代赭石15g;热甚加鱼腥草15g、全瓜蒌12g。以上剂量视年龄和病情可酌情增减。使用方法:上药煎至200ml,冷至35℃许,即可用小儿灌肠器将药液100ml徐徐注入肠腔,适当抬高臀部,尽量使药液多保留些时间,每日2次,3天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疗效评定根据1984年3月江苏省卫生厅、浙江省卫生厅、上海市卫生局联合制订的中医儿科常见病症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体温正常,咳嗽鼻扇消失,肺部罗音消失,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31例为1996年11月~1999年11月的门诊病人,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而确诊。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63岁。合并高脂血症20例,高血压病1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6例。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黄芪40g,当归12g,赤芍1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20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6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每次200ml。加减:痛甚加甘松10g,薤白10g,丹参30g;痰盛加半夏15g,栝蒌15g,茯苓15g;阴寒盛加制附子10g;血脂高加泽泻15g;血压高加生龙牡各20g(先煎),生石决明20g(先煎),夏枯草15g…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拟“连栀菊花汤”治疗麦粒肿21例,获得满意疗效。小结如下。一般资料 11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3人,女8人;年龄最小11岁,最大41岁;10~20岁2例,21~30岁6例,31~40岁2例,41岁以上1例;病程均为1~2天。治疗方法连翘15g,黄连9g,栀子9g,菊花12g。伴眼睑肿甚,加防风9g;白睛红赤,加夏枯草15g。水煎服,日1剂。治疗效果痊愈(服药1~3剂后,局部硬结消散)20例;无效1例。典型病例冯某,男,31岁。1天前自觉右侧下眼睑痒痛,继而出现红肿硬结,触之疼痛,  相似文献   

15.
顾来娣 《陕西中医》1989,10(8):354-354
<正> 笔者运用沈祖法老中医自拟的羚柴清气汤,治疗紫癜35例,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5~30岁16例,31~35岁10例,36~40岁9例;病程:10~15年18例,16~20年17例;紫斑持续时间:7~8天者15例,9~10天者11例,11~12天者9例;束臂试验:均为阳性,血小板及出血,凝血时间均正常,2例有阳性家族史。治疗方法羚羊角粉3克(冲服),柴胡8克,元胡、制香附、丹皮、黑山栀、夏枯草、银花、连翘、竹叶、淮牛膝各10克,生地榆30克。上药于经前1周及经期服用,每日1剂,2次煎服。加减:紫斑超过10天者加三妙丸,  相似文献   

16.
玄枯牛子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结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88年~1996年,运用玄枯牛子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结炎4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在1~14岁之间;病程最短3天,最长12天。病因:有上感史者16例,有急性扁桃体炎史18例。病位:发生在颈下和颌下淋巴结者38例,腋下淋巴结者4例。2 治疗方法内服玄枯牛子汤:石决明、连翘、玄参各15g,牛蒡子12g,夏枯草20g,桔梗10g,薄荷6g。加减:发热恶寒加柴胡6g,黄芩9g;高热不退加生石膏30g,知母10g;局部硬结难散加大贝母10g,炮甲珠3g;咽痛加射干10g,板兰根15g;伴大便秘结加瓜蒌仁15g。外用元寸…  相似文献   

17.
鼻衄是急诊科常见急症。 1991年 7月至 1999年 8月 ,笔者用自拟柴荷大黄汤加减治疗暑天鼻衄 30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6~ 16岁 2 4例 ,17~30岁 6例。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3年。2 治疗方法基本方 :柴胡 9~ 12 g,半夏 6 g,人参 6 g,黄芩 9~ 12 g,炙甘草 6 g,荷叶 3~ 6 g,大黄 3~ 6 g,生姜 3g,大枣 2枚。加减 :火盛者易人参为太子参或西洋参 ,加栀子 ;病程在 2~ 3年者 ,仍用人参 ,若换成党参则效减 ;口渴去半夏 ,加沙参、麦冬、生地、生石膏 ;小便短赤加滑石、木通、白茅根 ;夹暑加荷叶、…  相似文献   

18.
大柴胡汤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冰 《国医论坛》1999,14(5):12-12
1临床资料治疗组55例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30岁~65岁;病程1小时~2周。对照组40例,其相关资料与治疗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诊断标准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为依据。2治疗方法2·l治疗组予大柴胡汤:柴胡15g,大黄(后下)、黄羊、姜半夏、白芍各10g,积实12g。加减:热盛加大青叶15g,柜子10g;湿重去白芍,加扶警12g,佩兰10g;胆石症加金钱草15g,海金沙(包煎)309;胆道蛔虫症加乌梅15g,摈榔10g;腹痛甚加玄胡10g;腹胀甚加厚朴10g;呕吐甚加竹茹10g;…  相似文献   

19.
自1989年以来,采用自拟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经产妇27例。年龄25~31岁5例,32~40岁19例,40~48岁8例。病程一年以内3例,2年11例,3年9例,4~5年6例,6~9年3例。临床诊断为腹痛5例,带下19例,月经失调6例,(?)瘕2例。2 治疗方法清盆汤方药组成:炒川柏6g,蒲公英、忍冬藤、红藤各30g,椿根白皮15g,柴胡5g,延胡索10g,车前子(包煎)、六一散(包煎)各15g,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50剂为1疗程。临床见脾虚加太子参15g、焦白术12g;气滞较甚加橘叶6g、青皮6g、枳壳10g;月经量多加仙鹤草15g、苎麻根20g;挟淤加茜草根15g、失笑散  相似文献   

20.
笔者用中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味,治疗产后汗出甚为主症的患者30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为门诊病人,均以产后汗出过多为主诉就诊。其中年龄最大42岁,最小19岁,以23~30岁居多;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7个月;足月产17例,药物引产3例,流产、早产6例,人工流产4例。2 治疗方法主要药物: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煅牡蛎30g,麻黄根8g。血虚者加当归10g,白芍15g,熟地12g;阴虚盗汗者加人参9g,麦冬10g,五叶子10g;恶露不净者加当归12g,川芎6g,桃仁6g,益母草15g,炮姜3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服。3 治疗结果汗出及伴随症状消失为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