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中医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认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是主要病因,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肾虚气化不及,其基本病机是痰瘀互结,以此为基础,本病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2.
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久病体虚4个方面,其中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忧思伤脾,或病后虚弱,正气未复,或肝脏失养,气机不畅影响脾之健运;七情失调,肝失疏泄,肝郁乘脾,脾失健运,精微不布,化为脂膏痰浊沉积于肝;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火旺,蒸熬津液,酿湿生痰;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清浊不分,湿热瘀结,血行不畅,脉络壅塞,痰浊与气血搏结于肝胆等均可形成脂肪肝.病机为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互结为标.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非酒精性脂肪肝指除外酒精和其他病因所致的脂肪肝,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多, 相似文献
5.
根据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特征,结合中医脏腑、病因、病机学说,提出了脾虚肝郁,痰瘀互结的病机学说。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违和、劳逸失度、脏腑虚损等引起,病机以脾气亏虚为本,肝气郁滞、瘀毒从化为标。脾气亏虚为本病发病之基础,肝气郁滞为本病发生发展之条件,瘀血、毒邪既是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瘀血日久可化为毒邪,毒邪内损也可产生瘀血,毒邪、瘀血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恶性循环,共同促进了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属本虚标实之证。以上为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22)
非酒精性脂肪肝性病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脏疾病,在中医属"肥气""肝癖"等范畴,普遍认为"痰、瘀"是其主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或以化痰为主,或以化瘀为主,或二者兼顾,颇见成效。故本文将从"痰、瘀"角度探讨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和治法疗效,为非酒精性脂肪肝从"痰、瘀"论治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中医临床研究》2015,(35)
目的:探讨采用涤痰化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涤痰化瘀法治疗(观察组,n=50)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对照组,n=5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血脂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涤痰化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对保障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效果显著,具有非常积极的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中西医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从NAFLD的流行病学、中西医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NAFLD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涤痰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易善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服涤痰汤中药煎剂,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消痰散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施以涤痰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参与研究的9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均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经筛选后纳入.对照组(46例,血脂康治疗)与观察组(46例,涤痰汤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并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2组的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各... 相似文献
14.
夏晨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2):95-9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阴不足的病机。[方法]根据腹部B超分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谷氨酰转酞酶及血压。[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红蛋白、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谷氨酰转酞酶、血压、体重指数均升高,P<0.01,总胆汁酸升高,P<0.05。[结论]肝阴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质量和循行,肝阴不足,疏泄失职,精微失职,精微物质运化失常,精化为浊,痰浊入血,痰阻血瘀而致脂浊升高,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升高。肝阴不足是痰、瘀、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5)
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索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证治规律的应用特点。方法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总结目前对NAFLD中医治则治法,提出新的研究思路。结果中医对脂肪肝的治疗,根据其病因不同,治法亦不相同。结论通过病证方结合的思路进行相关研究,为脂肪肝的病情演变规律及其中医药作用特点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中医》2016,(3)
目的:观察逍遥丸对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TLR4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逍遥丸组、甘氨酸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组均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及饮食不节、慢性束缚应激刺激共14周以复制模型;逍遥丸组、甘氨酸组在造模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逍遥丸、甘氨酸灌胃,1次/d,连续30天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转氨酶(ALT)、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D-木糖排泄率;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变化;Western b Lotting检测TLR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血清TC、TG、ALT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5-HT、NE、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肝细胞胞浆内出现脂肪空泡;肝脏TLR4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和甘氨酸组TC、TG、ALT含量降低;HDL-C、5-HT、NE、D-木糖排泄率升高;TLR4的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复制成功,符合肝郁脾虚证型,逍遥丸可降低模型大鼠TLR4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复杂,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物可能是其病因的关键环节,其他因素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炎性改变及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文章对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论痰瘀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证与治疗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痰瘀同病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理论的基础有关痰瘀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灵枢·百病始生篇》“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的论述,凝血、津液涩渗,即瘀血痰浊互结,这是痰瘀证的最早记载。至汉代张仲景已对痰瘀病证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针对痰瘀互结证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方剂,例如鳖甲煎丸、大黄虫丸、大黄牡丹汤、桂枝茯苓丸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中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认为血瘀导致了痰的形成,痰的组成包含了瘀血成分,即痰的本质就是痰瘀。痰瘀同病首见于《丹溪心法… 相似文献
19.
王秀娟教授从事消化临床事业30余载,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健脾祛浊法,应用自拟健脾化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而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降血脂和护肝等是治疗NAFLD主要策略.临床试验证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二甲双胍,维生素E和C,他汀类降血脂药等治疗可不同程度地缓解转氨酶升高、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纤维化.一些药物前景不错,但尚缺乏足够有力的随机对照试验,所以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推荐专用治疗NAFLD.中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可能成为国内相关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