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大正 《山西中医》2006,22(5):35-36
1经行情志异常 邵某,30岁,2005年11月17日初诊。 婚后未生育,患者经行量多已经数年,夹有大量血块,7~10天净,痛经持续2天,下腹部喜温喜按,服用止痛片之后痛经方有所减轻。每于经前出现悲伤欲哭,烦躁易怒,乳房、小腹发胀,腰酸,畏寒,用手触及凉水时下腹即感不适。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已于2005年5月21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经量虽减,但经行情绪变化依旧,寐不安,多梦,醒后乏力,易惊,带黄如水.纳差脘痞,自汗,涎多,口淡,恶心,  相似文献   

2.
贾慧  钞建峰 《光明中医》2022,37(1):147-149
小儿情志病发病率不断增加,重视小儿情志病的防治日趋迫切.经方辨证谨严,配伍用药精简,多寒温并用,切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床治疗小儿情志病疗效明显.文章举隅经方辨治小儿情志病的多例验案,阐述经方治疗小儿情志病的思路及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3.
奔豚为古病名,多认为其发病与情志关系密切。现代医家借鉴古人治疗奔豚的理、法、方、药,结合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等当代情志病,效果显著。笔者从发病机理和症状二个方面对奔豚与情志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有许多相近之处,认为奔豚与神志病都以脏腑功能失调为发病基础,与肝肾关系尤为密切,情志致心气内虚作为诱发因素,内外相引,而发奔豚上冲心,故而临床表现以气起自少腹,上冲胸咽,其状若奔豚为特征的情志病,即可按奔豚证辨冶。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学理论认为情志是人体对于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正常反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过大,思虑太过,情志不遂,情志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中医治疗独具特色,对情志病的辨治多从心、肝、肾入手,而对脾胃论述较少。脾具有主思、藏营、舍意的功能,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是一身气机升降的通路,能够协调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又在调节情志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笔者认为情志病从脾胃论治尤为重要,兹将  相似文献   

5.
陈常云 《光明中医》2011,26(9):1790-1791
情志病,是指由于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的疾病。肝具有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能协调脏腑的功能活动,对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关于情志病应从肝主疏泄,肝藏魂,肝与春气相通应,肝与情志病相互影响来治疗、叙述,故肝在情志病发病和治疗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万全,字密斋,湖北罗田县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其祖传三代习医,本人造诣尤深,是明代  相似文献   

7.
郭建新 《光明中医》2016,(22):3234-3235
通过对五志病与情志病的致病因素、受病范围、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理论的比较分析,阐明五志病与情志病不同本质,提出了情志因素阴阳之异,五志病分类认识的整体论特点,正常能动性误用的发病机制,临床病者不限于患者本人的特点,提出广义情志病的概念以及五志病与现代医学疾病分类、现代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领域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8.
体质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情绪反应.体质与情志是人体表现于外的不可分割的两大特征,体质与情志都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在后天各种因素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变化的.体质是情志产生的基础,因此,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和一致性,只是情志突出体现体质的心理活动方面个性特征、情感、意志等.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历来重视情志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早在《内经》时期即对情志病证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有初步的认识,汉代张仲景对于情志病的治疗就已经有着诸多论述,虽然张仲景对于情志病并没有一个专编,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条文中我们已经知道张仲景所述的许多病证已经符合情志病。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外感病引起的多寐﹑烦躁﹑不得眠等均有较为细致的观察,并提出药物和针刺的方法;《金匮要略》中记述了数种精神疾病,其中对奔豚﹑梅核气﹑脏躁﹑百合病﹑狐惑﹑产后各种精神障碍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和相应的治疗方案,其代表方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半夏厚朴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等,而今日应用张仲景之方治疗抑郁症更是验之有效而且备受肯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由情致导致的身心疾病逐年增加,中医所说的脾胃病,包括胃痛、痞满、泄泻等。这些疾病除了有饮食不洁等因素外,还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情绪的蓄积很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本文阐述的脾胃病主要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着手,以期能够更好的治疗脾胃方面疾病。  相似文献   

11.
情志因素作为病因或诱因参与并影响脾胃病发病及预后,研究情志与脾胃的关系、探析脾胃心身问题对诊治脾胃心身疾病十分必要。从中医心身关系、脾胃对情志刺激的易感性、情志与脾胃病的关系以及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辨治四个层面对脾胃心身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脾胃心身关系研究及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思虑较多,造成人们的情绪不稳定,情志病、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增高,全社会的亚健康状态越来越明显。中医学认为:情志病与脾胃病关系密切,二者之间相互影响。脾胃功能失常不能滋养各脏腑所主管的情志;同时,情志问题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从脾胃与情志病的生理、病理机制及情志病的治疗来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极具特色的理论之一,但长期以来,情志理论一直散落于各种文献之中,缺乏单独的整理研究。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情志与情志病的研究逐步深入,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对情志病研究成果从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防治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情志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情志所伤为临床常见致病因素之一,也是加重病情、导致疾病恶化的重要原因。对此祖国医学论述颇多,但对小儿情志病鲜有论及,认为小儿很少有情志所伤。事实上绝非全然,在儿科临证中情志致病并非少见。一、常见小儿情志病 1.小儿神气怯弱,智慧未充,若目睹怪物、耳闻巨响,或夜作恶梦,则可突然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易生夜啼;“惊则气乱”,心神失守,可发为惊风、癫痫;“恐则气下”,肾气不固,又可引起遗尿;突受惊吓,因小儿脾胃素虚,可致中焦气机逆乱、升清降浊失调,引起呕吐、泄泻等症。  相似文献   

15.
漫谈情志为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谈情志为病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马翠萱[关键词]情志为病,《内经》,朱丹溪,张景岳祖国医学所谓的M情,用喜、怒、忧、思、悲、恐、谅.是人类特有的七件清志又k。一般说来,轻微的情志受记.不会影闲人的健康.如果情志变化太大,精神刺激过久,...  相似文献   

16.
张嘉祥 《光明中医》1998,13(4):43-44
中医情志病刍议张嘉祥青岛市李沧区第三医院(266043)关键词:情志病/治疗人是社会的人,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如果人的社会—文化关系失调,表明主体已不能适应客观现实情境的变化,而出现所谓不适应的情况,这必然会在人的主观内部世界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7.
周德生 《河南中医》2011,31(3):214-217
情志病的发病特点为泛因性、极端性、遗传聚集性、自控性,临床表现特点为功能性、多样性、复发性、广泛性,治疗学特点为自主性、差异性、持久性、综合性、社会性.综合治疗为心理治疗、辨证用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适劳逸、广交谊.  相似文献   

18.
情志病的经络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学中,情志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志(喜、怒、忧、思、恐),同时也与“五神”(神、魂、意、志、魄)等有密切相关.情志的内涵,主要涉及现代心理学的认识、情感(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活动过程,也涉及个性心理特征,是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情绪)和意志,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形式,其中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属于认识过程;为达到预期目标,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叫做意志;而情感(情绪)则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另外,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情感与社会需要有关,二者又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情志病概念广泛,包括一系列精神心理疾病与心身疾病,\"情志刺激\"概括了情志病的病因病机。将情志病病因进行分类,对其发病过程进行描述,并围绕着生活经历对其发病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运用经方进行治疗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