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后尿失禁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针灸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取穴治疗该病疗效好、副作用小、经济负担少、易被患者接受。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了近年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相关临床报道,从针刺治疗、灸法治疗、针灸结合治疗方面对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作一浅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风后尿失禁是脑血管意外患者在临床上的常见并发症,笔者自2005年至2008年采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患者38例,经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伟 《光明中医》2012,27(10):2042-2043
随着中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1]和死亡率的逐年下降,更多中风患者进入后遗症期,中风可遗留各种后遗症,尿失禁是其中之一。在住院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2%~79%,出院时为25%,1年后仍有15%[2,3]。中风后尿失禁常表现为有强烈尿意,有意识性抑制排尿,又不能控制尿液漏出,属于急迫性尿失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尿失禁是中风后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其不仅仅带来护理的难度、医疗费用的增加,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并易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影响其肢体功能的康复进程。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且费用低廉,简单易行。现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对中风后尿失禁行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39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观察组中的20例中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的19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即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和训练提肛肌等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治疗后,分别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失禁中风患者行针灸治疗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使患者尿失禁情况得到更好的缓解,有助于患者早日痊愈,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灸并用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并用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针灸并用,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十天为一疗程,治疗1~3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3.3%,显效率为36.7%,有效率为13.3%,无效率为23.3%,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并用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近20年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现代文献的经穴使用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文献,运用频数、百分数对文献中使用腧穴的归经、分布部位等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纳入文献63篇,涉及到13条经脉,78个穴位,总频次为418次,主要使用了百会、气海、关元、三阴交、中极等穴位。在部位上,胸腹部的穴位使用最多,重视远端取穴和交会穴的使用。结论: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和辨证取穴是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重要取穴原则,同时重视特定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关中风后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2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四神聪、肾俞、会阳,配合艾灸中极、关元,对照组单纯针刺四神聪、肾俞、会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脑血管科2010 - 10 ~ 2011-03住院病人,男18例,女12例;年龄39 ~ 86岁;病程1~30天.1.2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经临床确诊为大脑半球的脑血管意外,病情基本稳定进入恢复期,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1)随意排尿功能存在或不完全,抑制排尿功能减弱或丧失.(2)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伴或不伴尿急.(3)无残余尿,膀胱容量减少(B超确认).  相似文献   

10.
徐丰 《双足与保健》2019,(19):31-32
目的分析电针四神聪结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临床效果。方法该文在该院所收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中随机挑选出64例患者,时间选取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32例。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电针四神聪结合温针灸治疗分析组患者。整理两组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后多项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患者生活质量、焦虑程度、满意度等多项内容)。结果治疗后,分析组患者有效率为93.75%(30/32),远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程度评分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3.31±2.14)分,远高于对照组的(85.26±2.4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四神聪结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情绪状况和生活质量,对患者的满意度有较高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灸任督脉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耳穴贴压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任督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日均排尿次数、治疗1个月后尿失禁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日均排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日均排尿次数少于治疗前,且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排尿完全自控率高于参照组、完全失禁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尿失禁以中医针灸任督脉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排尿完全自控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近5年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FJ  Zhang H  Zheng SL  Fang JH  Liu HF 《中国针灸》2011,31(10):957-960
对近5年来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文献,从针灸治疗现状、取穴、操作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针灸并用配合电针或其他方法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并且针灸治疗优于药物治疗;临床研究有较大进步,科研方法得到重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整体质量可信度不高、疗程不统一、病例的完整性不够、质量控制几乎缺失、临床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混乱、观察指标多样化、机制探讨落于窠臼.建议今后开展科研协作,提高研究水平,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建立统一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近10年内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国内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85篇,涉及54个经穴,使用频次共为495次。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选取经络以任脉、膀胱经、脾经为主;局部选穴主要以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为主;选穴以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肾俞、百会、次髎、膀胱俞为最多;特定穴以交会穴使用最多,其次为募穴及俞穴。结论:现代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仍以循经辨证取穴、局部取穴、取用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四神聪结合温针灸关元、气海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电针结合温针灸治疗,所有受试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指标的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CIQ-S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尿失禁程度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四神聪结合温针灸关元、气海能够改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症状,该方法简单、合理,适于社区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温针灸治疗中风尿失禁52例264500山东省乳山市中医院谭绍牧,盛钦业,于秀华嘱患者仰卧,穴取关元、百会。刺关元用5寸不锈钢毫针向下平刺,运用提插捻转手法以使针感下达前阴,但提插忌大幅度,以免刺伤膀胱。刺百会用于刺。二穴得气后留针,再在针柄上插入1....  相似文献   

16.
尿失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针灸医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该病。目前针灸治疗手段众多,临床研究报道中有针刺加艾灸、针刺加药物、针刺加康复训练等多种组合,以及各种针法之间相结合,据报道疗效颇佳。本文系统分析了近5年内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各类临床报道,一方面从针刺治疗手段角度进行分类介绍;另一方面就目前临床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尿失禁属于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发病率高,除脑卒中临床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笔者采用针灸配合八髂穴局部中药离子导人的方法对中风后尿失禁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30-333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和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配伍规律,并获得新的针灸处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处方,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选穴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86首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处方,确定了处方中穴位出现的频次、常用穴位组合的关联规则,并获得4个新穴位处方。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该系统新生成的穴位处方可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方法检索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使用RevMe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总计610例中风后便秘病例,结果显示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OR=2.10,95%CI(1.25,3.54),Z=2.78,P=0.005;治愈率:OR=2.37,95%CI(1.57,3.58),Z=4.1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有效,对照其他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纳入文献中RCT文献质量较低,还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用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方法检索从1988年12月~2018年12月的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过筛选文献、偏倚风险评估、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9篇RCT总计762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可以提高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有效率[OR=3.71,95%CI(2.09,6.58),P<0.00001]。结论: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效果可靠,对照其他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纳入文献中RCT文献质量较低,还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用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