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 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采用ACT序贯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4周后给予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次。记录不良反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 H1的表达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NG2、VEGF水平分别为(341±39)ng/L和(518±43)ng/L,低于对照组的(581±36)ng/L和(817±44)ng/L,而nm23 H1蛋白水平[(669±42)ng/ml]高于对照组[(533±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发生转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DFS为424个月,优于对照组的346个月(P<005)。 结论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远期疗效优于TAC联合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更低,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NCT前后的血清MMP-9水平并评价NCT疗效。64例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EC-T方案化疗(表阿霉素90mg/m2静滴,d1;环磷酰胺60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序贯多西他赛8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16例ER、PR阴性者采用TEC方案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表阿霉素75~85mg/m2静滴,d1;环磷酰胺60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分析血清MMP-9水平与NCT疗效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共完成NCT 290个周期,有效率(RR)为78.8%(63/80),其中获CR 4例,PR 59例。38例(47.5%)临床分期降低。NCT前血清MMP-9阳性组(>900U/L)和阴性组(≤900U/L)的RR分别为85.2%(46/54)和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水平与乳腺癌化疗前分期、HER-2、ER/PR状态及病理学反应性分级均有关(P<0.05)。在化疗有效、化疗前分期Ⅲ期、HER-2+、ER+、PR-/+、病理学反应性分级G1~G3和G4~G5及绝经和未绝经的患者中,化疗2个周期后的血清MMP-9水平与化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清MMP-9水平对乳腺癌NCT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减少NCT的盲目性,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新辅助化疗TAC与TP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分为TAC组(52例)和TP组(50例)。TAC组:多西他赛75mg/m2或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 iv,d1;吡柔比星40mg/m2或表柔比星75mg/m2 iv,d2;环磷酰胺600mg/m2 iv,d1。TP组:多西他赛75mg/m2或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 iv,d1;顺铂30mg/m2 iv,d2~d4。21天为1周期,化疗2~4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TAC组获pCR 5例(9.6%),PR 35例(67.3%),SD 9例(17.3%),RR为76.9%;TP组获pCR 4例(8.0%),PR 32例(640%),SD 5例(100%),RR为72.0%,两组pCR率和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患者中12例经2个周期化疗后肿瘤进展,其中TAC组3例,TP组9例。TAC组有2例发生房性前期收缩,TP组3例发生2级肾功能损伤。TAC组3~4级血液学毒性和脱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P组,但TP组的3~4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TAC组。结论 TAC方案与TP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均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尚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TAC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情况.方法 乳腺癌患者51例,三阴组:26例三阴性乳腺癌,Ⅱ期16期,Ⅲ期10例,非三阴组:2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Ⅱ期14期,Ⅲ期1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吡柔比星4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500 mg/m2,第1天,21d重复.51例患者中位治疗周期数为4个周期.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 三阴组术前临床完全缓解(cCR)9例(34.62%),临床部分缓解(cPR) 14例(53.85%),总有效率88.46%.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7例(26.92%),非三阴组:术前cCR 6例(24.00%),cPR 8例(32.00%),总有效率56.00%,术后pCR 4例(16.00%),两组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08%、88.00%,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有较差的预后,达pCR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88.89%)高于未达到pCR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47.06%).结论 TAC方案对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有较高缓解率和降期效果,可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6例未经治疗的Ⅱb~Ⅲc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包括炎性乳腺癌)接受TA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TAC方案: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d1;表阿霉素75 mg/m2静脉注射,d1;环磷酰胺500 mg/m2静脉注射,d1;21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入组患者化疗前均接受肿瘤原发灶空芯针穿刺活检并获得病理组织学确诊.结果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总有效率80.4%,其中临床完全缓解15.2%(7/46),临床部分缓解65.2%(30/46),病理完全缓解8.3%(4/46).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脱发和恶心呕吐,发生肺栓塞1例,无败血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方案与单药多西他赛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42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27)。观察组方案: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洛铂30mg/m2静滴,d2,21~28天为1周期。对照组方案: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21~28天为1周期。每组至少治疗3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3%(11/15)和26.7%(4/15),对照组分别为63.0%(17/27)和22.2%(6/2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未达,较对照组的14.0个月长(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1.0个月,对照组为7.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47)。结论 洛铂联合多西他赛与单药多西他赛二线治疗NSCLC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和毒副反应基本相似,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含脂质体阿霉素方案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9例。化疗方案分别为:3周FAC方案(5-FU 500 mg/m2,脂质体阿霉素3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每21天重复,共3个周期)14例;2周AC方案(脂质体阿霉素3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每14天重复,共4个周期)11例;3周AC方案(脂质体阿霉素3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每21天重复,共4个周期)4例。毒副反应按照NCI CTCAE 4.0.3版本分为1~5级。心脏毒性的评估包括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结果 所有患者中最显著的毒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9.3%(23/29);其次为手足综合征和口腔炎,发生率分别为51.7%(15/29)、27.6%(8/29)。AC方案组患者3级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6.7%(4/15),高于FAC方案组的0(0/14)。本组中无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10%以上;无1例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 含脂质体阿霉素方案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TAC与CAF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TAC方案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中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80例经粗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NCT,设置CAF方案为对照组。TAC组(40例):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入,d1;吡柔比星40mg/m^2,静脉推注,d1;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推注,d1。CAF组(40例):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推注,d1;吡柔比星40mg/m^2,静脉滴入,d1;5-FU 600mg/m^2,静脉滴入,d1、d8。每21d为1个疗程,共2~4个疗程,4例锁骨上淋巴结阳性的ⅢC期患者因经2个周期的CAF变化不显著改用TAC方案而出组。结果:TAC组CR5例,PR28例,SD7例,RR为82.5%(33/40),降期率62.5%(25/40)。CAF组CR1例,PR22例,SD13例,RR为63.9%(23/36);降期率33.3%(12/36)。两组淋巴结转阴率分别为43.75%(14/32)和38.5%(10/26)。两组间在化疗临床疗效、降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上TAC组和CAF组除在脱发、白细胞毒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C在可手术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是优于CAF的NCT方案。  相似文献   

9.
EC与CEF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柱 《中国肿瘤》2006,15(8):542-543
[目的]对比观察EC(表阿霉素 环磷酰胺)与CEF(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 氟尿嘧啶)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C组30例,表阿霉素75mg/m2静滴d1,环磷酰胺600mg/m2,d1,每2周重复;CEF组34例,环磷酰胺500mg/m2,d1,表阿霉素60mg/m2静滴d1,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d1,8每3周重复.[结果]EC组CEF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C方案和CEF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均有较高的疗效,EC方案能缩短术前化疗时间,避免延迟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硼替佐米联合CHOP(B-CHOP)方案和CHOP方案对老年复发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复发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B-CHOP方案)和对照组(CHOP方案),每组各19例。试验组采用B-CHOP方案治疗:硼替佐米1.6 mg/m2静推,第1、8天;环磷酰胺750 mg/m2静滴,第2天;阿霉素50 mg/m2静滴,第2天;长春新碱 1.4 mg/m2(最大剂量为2 mg)静滴,第2天;强的松100 mg/天口服,第2~6天。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750 mg/m2静滴,第1天;阿霉素50 mg/m2静滴,第1天;长春新碱 1.4 mg/m2(最大剂量为2 mg)静滴,第1天;强的松100 mg/天口服,第1~5天。两组均以28天为1周期,共化疗8个周期。分别于第4、8个周期化疗完成后采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国际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价,根据随访资料分析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试验组化疗4个周期后获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4例、无反应(NR)3例、进展(PD)2例,8个周期后获CR 12例、PR 4例、NR 1例、PD 2例;对照组化疗4个周期后获CR 3例、PR 2例、NR 10例、PD 4例,8个周期后获CR 5例、PR 3例、NR 7例、PD 4例。试验组第4、8个周期化疗完成后的有效率(RR)为73.7%和84.2%,均高于对照组的26.3%和42.1%,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6.0个月,高于对照组的29.0个月(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周围神经炎等,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善老年复发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RR和OS方面,B-CHOP方案明显优于CHOP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HER 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41例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后出现进展的HER 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41例,随机接受西达本胺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观察组,n=20)或安慰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对照组,n=21)。观察组:西达本胺30 mg口服,每周2次,服用2个月;第1天口服西达本胺的同时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75 mg/m2静滴,21天为1个周期,化疗3个周期。对照组:安慰剂30 mg口服,每周2次,服用2个月;紫杉醇脂质体给药方法同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获CR 5例、PR 7 例、SD 5例和PD 3例;RR为 600%,DCR为 850%;对照组获CR 3例、PR 3例、SD 5例和PD 10例;RR为 286%,DCR为 524%。观察组RR和DC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PFS为 52个月,长于对照组的 31个月(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西达本胺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HER 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EC序贯P剂量密集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4例Ⅱa期~Ⅲc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剂量密集组(31例)和TEC组(33例),术前分别接受3~8个周期EC序贯P剂量密集方案和2~6个周期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密集方案:E(表阿霉素)90 mg/m2 d1,联合C(环磷酰胺)600 mg/m2 d1,每14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序贯至P(紫杉醇)175 mg/m2d1,每14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TEC方案:T(多西紫杉醇)75 mg/m2d1,E 70 mg/m2 d1,C 600 mg/m2d1,每21天为1周期。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术后病理组织学 结果 评定疗效,按照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4.0版(CTCAE 4.0)评价不良反应。 结果 全组6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剂量密集组和TEC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6.1%和12.1%,有效率分别为80.6%和66.7%,两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剂量密集组和TEC组的1、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5%、86.7%和93.9%、81.8%, 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0.3%和100.0%、85.8%,且两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EC组3~4级中性粒细胞下降的发生率高于剂量密集组(6.4% vs. 33.3%,P=0.012),剂量密集组1~2级神经毒性(80.6% vs. 36.4%,P<0.001)和肌肉关节酸痛(67.7% vs. 30.3%,P=0.005)的发生率均高于TEC组。 结论 剂量密集EC序贯P新辅助化疗方案与TEC方案疗效相似,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安全性更好,有延长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趋势,是新辅助化疗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雷替曲塞联合奈达铂与多西他塞联合奈达铂同步螺旋断层放疗(H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84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接受雷替曲塞联合奈达铂方案同步HT治疗(RN+HT组),53例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同步HT治疗(DN+HT组)。HT处方剂量:PGTVnx及PGTVnd 70~72 Gy/33次,PTV1 60 Gy/33次,PTV2 50 Gy/28次,5次/周。RN+HT组:雷替曲塞25 mg/m2静滴,d1;奈达铂共75 mg/m2静滴,d1~d5。DN+HT组:多西他赛35~40 mg/m2静滴,d1、d8;奈达铂共75 mg/m2静滴,d1~d5。两组化疗方案均以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远期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21.5个月。RN+HT组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2例,死亡2例;DN+HT组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3例,死亡3例。RN+HT组和DN+HT组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93.5%和94.3%,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3%和9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炎、皮肤损伤、腮腺损伤、咽喉炎、白细胞减少、体重减轻及恶心呕吐等,多为1~2级。DN+HT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R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损伤主要为皮肤损伤、皮下纤维化和口干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N方案同步HT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方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靶区勾画对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初始行化疗治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通过增强CT定位扫描勾画靶区,两组PTV T均为化疗后残留原发灶外扩获得。对照组PTV N为阳性淋巴结引流区外扩摆位误差,观察组PTV N为GTV N外扩摆位误差,PTV T、PTV N处方剂量60 Gy/30次,2 Gy/次,每周5次。比较两组平均肺剂量(MLD)、双肺V20、有效率(RR),并随访患者3年内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毒副反应。 结果观察组MLD和双肺V20分别为(955±228)Gy和(2165±376)%,均低于对照组的(1275±243)Gy和(2532±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为672%(43/64),对照组为719(46/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复发率均为1000%。对照组45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9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观察组48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6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以上的血液学毒性、急性放射性肺炎、体重减轻发生率分别为47%、266%和234%,均低于对照组的188%、547%和51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V N靶区勾画可有效减少化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MLD以及双肺V20,对临床疗效和肿瘤复发无影响,并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靶区勾画对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初始行化疗治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通过增强CT定位扫描勾画靶区,两组PTV T均为化疗后残留原发灶外扩获得。对照组PTV N为阳性淋巴结引流区外扩摆位误差,观察组PTV N为GTV N外扩摆位误差,PTV T、PTV N处方剂量60 Gy/30次,2 Gy/次,每周5次。比较两组平均肺剂量(MLD)、双肺V20、有效率(RR),并随访患者3年内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毒副反应。 结果观察组MLD和双肺V20分别为(955±228)Gy和(2165±376)%,均低于对照组的(1275±243)Gy和(2532±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为672%(43/64),对照组为719(46/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复发率均为1000%。对照组45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9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观察组48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6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以上的血液学毒性、急性放射性肺炎、体重减轻发生率分别为47%、266%和234%,均低于对照组的188%、547%和51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V N靶区勾画可有效减少化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MLD以及双肺V20,对临床疗效和肿瘤复发无影响,并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DTX)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晚期NSCLC患者100例,一线予以DTX联合卡铂方案化疗。第1周期DTX剂量为75 mg/m2,后根据所得的血浆浓度与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及是否存在骨髓抑制进行分组。AUC在25~37 mg·h/L的患者分入常规组;<25 mg·h/L或>37 mg·h/L且存在骨髓抑制者分入试验组。常规组DTX剂量在后续周期中均按75 mg/m2给予。试验组后续周期中DTX剂量需根据上一周期AUC水平及骨髓抑制的程度在上周期DTX剂量基础上进行调整。 结果常规组(n=50)获 PR 16例,SD 21例,PD 13例;有效率(RR)为320%,疾病控制率(DCR)为74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5个月。试验组(n=50)获PR 19例,SD18例,PD13例;RR为380%,DCR为740%;中位PFS为58个月。两组RR、DCR和中位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4个周期AUC的均值差异较小,波动于31~33(mg·h/L),仅2例患者第4周期因骨髓抑制DTX减量25%。试验组第2周期35例患者DTX减量15%,8例患者减量25%,7例患者减量30%;第3周期5例患者减量15%,1例患者减量25%。随着DTX剂量的调整,AUC均值也随之减低,第4周期AUC均值低于常规组(30 mg·h/L vs. 33 mg·h/L, P<005)。常规组骨髓抑制的比例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加而增高,而试验组骨髓抑制的比例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加及AUC值的降低而减低,第4周期试验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远低于常规组(162% vs. 649%,P<0001)。 结论通过血药浓度调整DTX剂量治疗NSCLC,疗效与常规给药方法相当,不良反应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CT灌注参数变化对放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宫颈癌患者120例,均进行CT灌注扫描并计算相关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给予调强放疗,盆腔照射每次18~20 Gy,每周5~6次,总照射剂量40~45 Gy。放疗4周后评价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放疗敏感性的因素。 结果120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疗,获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46例,稳定20例和进展20例,放疗敏感率为667%(80/120)。敏感组年龄、体重指数、肿块直径、病理类型、FIGO分期和分化程度与不敏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BF低于不敏感组[(5922±1630)ml/(min·100 g) vs.(7204±1294)ml/(min·100 g)],而BV[(1214±281)ml/100 g vs.(568±193)ml/100 g]、PS[(2056±852)ml/(min·100 g) vs.(910±184)ml/(min·100 g)]与MTT[(1172±448)s vs.(1034±622)s]高于不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BV为影响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宫颈癌CT灌注参数能反映和评估调强放疗的敏感性,BV为影响放疗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ⅢB~ⅢC期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6个周期后序贯S-1方案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胃癌D2根治术后ⅢB~ⅢC期患者32例,术后4周开始接受辅助化疗。具体方案为: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d1;顺铂25 mg/m2静滴,d1~d3,21天为1周期,化疗6个周期;序贯S-1 80 mg/m2,分两次口服,d1~d14,21天为1周期,口服至术后1年。观察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3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化疗。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6%、81.2%、65.0%,1、2、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6%、81.2%、50.4%。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与病理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者的3年生存率优于>3枚者(78.6% vs. 54.2%,P<0.05)。化疗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等,以1~2级为主。结论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胃癌术后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6个周期后序贯S 1单药口服至术后1年的辅助化疗,术后生存率及无复发率相对较高,且安全性良好,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