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74例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1.0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治疗中,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方法治疗效果良好,呕血等应激性溃疡症状明显好转,且促进了溃疡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舜 《吉林医学》2014,(25):5623-5624
目的: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方式对患有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疾病患者实施麻醉,观察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有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采用常规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方式对患有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疾病患者在手术前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在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颅脑外伤引发的应激性溃疡100例,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就常规麻醉(对照组,n=50)与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为(7.0±2.9)d,明显少于对照组(10.6±4.2)d,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方案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可使治疗进展加快,提高临床效果,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采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3-10期间收治的68例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方式治疗,给予治疗组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治疗后pH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5d后溃疡愈合程度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疗效显著,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治疗速度,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罗文新  张天益  徐文波  李浩 《广东医学》2012,33(16):2454-2455
目的探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在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Cushing溃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颅脑外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50例,分为两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持续性TE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的进展及最终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5天取得的进展明显好于常规组患者,溃疡治愈时间也比常规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持续性TEA治疗,可明显加快Cushing溃疡治疗进展,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行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联合腰麻方案对患者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完善所需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27%(P0.05)。结论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联合腰麻方案对老年患者实行下肢手术,阻滞效果较快,平面调控较易把握,且麻醉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全麻)和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全麻,实验组行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术后拔除气管导管送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观察记录患者术后PACU中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2 h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麻组而言,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小吗啡等镇痛药用量,且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连续硬脊膜外镇痛与腰硬联合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入住该院的88例行无痛分娩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88例行无痛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4例行无痛分娩产妇实施连续硬脊膜外麻醉镇痛,实验组44例行无痛分娩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析比较两组行无痛分娩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满意度评分、剖宫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行无痛分娩产妇在麻醉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44例行无痛分娩产妇剖宫产率(20.45%)略高于实验组(13.6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行无痛分娩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无痛分娩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镇痛,能显著缩短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提高产妇的满意度,且不会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道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和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该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4例食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胸段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结果观察组T1~T4时刻白细胞介素-8(IL-8)、CD4~+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刻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3~T4时刻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T4时刻皮质醇(Cor)水平、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道癌手术患者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效果较好,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应激激素水平较稳定,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取单纯全麻,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 d、3 d及拔管后肺功能指标、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术后1 d、3 d两组患者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较麻醉前降低,残气量(RV)/肺总量(TLC)较麻醉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分钟通气量(MV)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减少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降低肺部感染率,还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冉  韩磊  张占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10):1181-1183+1187
目的 探讨硬脊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A)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72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镇痛效果、POCD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苏醒时间为(10.79±3.41)min、拔管时间为(15.06±6.9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6.82±4.07)min、(20.49±7.14)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12±1.07)分,低于对照组的(3.79±1.45)分,术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为(26.85±1.04)分,高于对照组的(25.41±0.93)分;POCD为5.56%、EA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2.22%、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脊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用于胃癌根治术中患者苏醒快,可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硬膜外)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联合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找出最有效的止血方法。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6%,对照组为76%;两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分娩方式首选剖宫产,并采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控制患者术中出血,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号皮针引导下25G细针腰麻穿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下肢、会阴及盆腹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和皮针引导细针组(实验组)。观察细腰针脊麻穿刺成功率、黄韧带和硬脊膜突破感知率、腰穿后脑脊液流出率及术后穿刺点和腰痛发生率。结果脊麻注药完成以后,两组感觉阻滞平面、T10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穿刺时间(71.18±13.2)s,长于对照组的(55.10±15.8)s,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细针腰麻成功率93.3%优于联合麻醉组的76.7%;实验组腰穿成功后脑脊液流出通畅,优于联合麻醉组(P<0.05);术后穿刺点和腰痛发生率17.9%低于联合麻醉组的36.7%;两组细腰针突破硬脊膜时均有确切的纸质破裂感或阻力落空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腰穿可以确切感知突破硬脊膜,脑脊液流出通畅,腰麻麻醉效果确切,减少术后穿刺点及腰痛发生,相对于联合麻醉,并不增加穿刺过程中引起的神经损伤,适用于年轻患者的下肢、会阴及盆腹腔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4.
我院遇1例因硬脊膜外连续阻滞麻醉并发急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经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男性,19岁。因胆囊炎、胆石靠行剖腹探查术,手术取中胸段(T8-9)硬膜外连续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鼻饲治疗;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40例年龄20~45岁的肾移植手术患者,分为三组对双间隙穿刺、双管连续硬脊膜外阻滞,双针分间隙脊椎麻醉加硬脊膜外阻滞和脊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三种麻醉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脊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取脊椎麻醉与硬脊膜外麻醉之长,避其之短,掌握得当不失为肾移植手术良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评估奥维加(注射用兰索拉唑)与泮托拉唑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奥维加治疗,观察两组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5.00%)和死亡率(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00%,6.67%),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组间差异p0.05。结论:奥维加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死亡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呼吸机高压氧舱内吸氧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呼吸机高压氧舱内吸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4.8%、4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1,P<0.05).结论 应用呼吸机高压氧舱内吸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48-72小时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腹泻、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腹泻2例,占5%,应激性溃疡4例,占10%。对照组出现腹泻10例占25%,应激性溃疡13例占3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不但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还能减少腹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1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共68例(48.23%),干预组73例出血29例(39.73%);对照组68例出血39例(57.35%)。结论:干预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